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29776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1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4页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4页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4页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4页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4页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4页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4页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4页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4页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4页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4页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4页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4页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4页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4页
亲,该文档总共1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docx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湖南省湘江流域生态环境

综合治理规划

(送审稿)

 

湖南省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

湖南省国际工程咨询中心)

二○○九年十二月

附图:

一、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范围及重点工业区分布图

二、湘江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图

三、湘江流域主要梯级分布图

四、湘江流域鱼类产卵场分布图

总论

规划背景

湘江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支流之一,它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海洋山西麓的海洋坪,自西向东北蜿蜒而下,斜贯湖南省境,从湘阴县芦林潭入洞庭湖。

湘江干流在湖南省内全长670km,沿途接纳了大小支流2157条,集雨面积8.51万km2,多年平均入湖水量624亿m3,是洞庭湖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产水最多的河流。

湖南省也因有湘江而简称“湘”。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是湖南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湘江流域也是湖南省最发达的区域,流域面积占全省的40.3%,跨永州、郴州、衡阳、娄底、株洲、湘潭、长沙、岳阳8个地市,流域内城镇密集、人口众多、工业集中。

2008年末,流域内人口4069万人、GDP5738.88亿元、工业增加值1995.7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9.5%、75.2%、76.4%。

湘江水域集饮用、灌溉、渔业、航运、工业用水、纳污等多功能于一体,是湘江流域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的保障。

目前,沿湘江共设有110余个集中式饮用水取水口,约2000万人以湘江水体作为直接饮用水源;沿湘江2000万亩耕地以湘江为直接灌溉水源;沿湘江自永州苹岛至岳阳城陵矶已全部成为航道,其中湘江苹岛至衡阳278km航段为IV级标准,衡阳至城陵矶439km航段为III级标准。

湘江流域的自然资源丰富,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对象的资源产业(资源生产和资源初加工产业)成为湘江流域产业的主体和主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造就了湘江流域众多的资源型产业,并进而形成许多的资源型城镇。

目前,湘江流域云集了电力、治金、化工、煤碳、建材、纺织、食品、造纸等工业,这类工业的成长发展过程就是资源型城镇的形成过程,同样也是不断消耗自然资源并使景观生态不断受到侵袭和损害的过程。

因此,湘江流域的自然资源禀赋造成了流域的产业结构具有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及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湘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流域陆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干扰与破坏,森林资源锐减,水土流失加剧、局部地质灾害频现;水生生态环境脆弱而退化、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水生生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湘江水体水质受到重金属、有机物和微生物等的复合污染,水体中汞、镉、氨氮、石油类、总氮以及粪大肠菌群在沿线均有超标,而在衡阳松柏河、株洲霞湾港等江段重金属更是超标严重,湘江流域的总体水环境质量在逐年下降。

同时,受全球气候变暖、三峡工程建设等综合因素影响,湘江水位近年枯水频率增多,湘江长沙站水位枯水位连创历史新低,沿江城市的供水、航运交通、工农业生产等均受到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多年来已做了大量的流域生态治理工作。

为彻底改善湘江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湘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健康安全,省委、省政府决心结合国务院批准的《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建设要求,系统性的进行全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并通过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对资源型产业和资源型城镇进行改造和变革,还湘江流域青山绿水。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生活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具体行动,是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为有效开展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省委省政府组织编制《湖南省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规划编制必要性

是落实“两型社会”建设重大举措,推动科学发展的需要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十七大报告中“生态文明“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确立的重大举措。

湘江流域集中了湖南省大部分人口,2008年,湘江流域总人口4069万人,约占全省人口的59.45%。

因此,湘江流域“两型社会”的建设,关系到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的全局和总体。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湘江流域“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编制好治理规划既是做好湘江流域治理工作的先导性工作,也是做好流域治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是保护湘江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是孕育湖湘文明的生命之河。

近年来,湘江流域内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湘江治理工作,尤其是自2008年6月省政府启动湘江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之后,湘江水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和历史遗留污染叠加,湘江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湘江水污染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在这种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摸清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找出关键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措施。

规划编制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本规划的编制,将为规划期内湘江流域治理工作提供目标、思路和措施,使湘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从而促进湘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是促进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湘江流域是湖南省城市化水平最高、经济社会文化最发达的区域。

湘江流域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76.42%(2008年值)。

湘江流域范围内分布的重点工业区有郴州三十六湾、衡阳水口山、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长沙坪塘、七宝山等重点工矿区,这些工矿区排污是湘江干流主要工业污染源。

湘江流域规划将以重点工矿区整治为重点,着力于重点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使各工业区主要污染物进一步削减,含重金属废水全面处理达标后进行深度处理,以去除重金属的污染,从而促进湘江流域工业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方向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需要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国际社会关注的气候变化,主要是指由于人为活动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大气组成改变,引起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2007)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百万分之一单位)上升到2005年的379ppm,超过了近65万年以来的自然变化范围,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

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在人为因素中,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燃烧和毁林、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所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增加,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化易导致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湖南省及湘江流域是一个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

气候变化会严重威胁和影响湖南省农业的发展,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气象事件会带来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也将严重影响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湘江流域现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

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重要机遇。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1996.5.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05.4.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1998年11月8日)

《中国应对气候変化国家方案》(2007年6月)

《中国应对气候変化科技专项行动》(2007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0月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8月)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8年10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2009年8月27日)

《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2009年8月)

《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97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湖南省“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

《湖南省水法实施办法(修正)》(1997.6.4)

《湖南省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2002)

《湘江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十一五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湖南水资源调度方案及系统建设规划》

《湖南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B43/023-2005)

《长株潭环境同治规划》

《湘江干流航道发展规划》

《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湖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

《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

《湘江生态经齐带总体规划》

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各地市城市总体规划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湘江流域所涉及的8个地级市区域,即永州、郴州、衡阳、娄底、株洲、湘潭、长沙、岳阳8市所辖区域,河流包括湘江干流及其支流水系。

规划期限

分近期、远期规划,2008年为现状水平年,2010年~2015年为近期规划,2015年~2025年为远期规划。

湘江流域基本情况

自然环境现状

地理位置

湘江流域位于北纬24°31′~29°,东经110°30′~114°之间,地处长岭之南,南岭之北,东以幕阜山脉,罗霄山脉与鄱阳湖水系分界,西隔衡山山脉与资水毗邻,南自江华以湘、珠分水岭与广西相接,北边尾闾区滨临洞庭湖。

流域面积为94660km2,其中湖南为85383km2,占总面积的90.2%,广西占9.8%,湘水流域面积占全省的40.3%,涉及长沙、湘潭、株洲、衡阳的全部、郴州、永州的大部分娄底的小部分及邵阳、岳阳的小部分。

地质地貌

1.1.1.1地形地貌

流域区内地形特点为西南高北东低,东安至洞庭湖入口河流落差95m,其中东安至永州萍岛为湘江上游段,属中低山地貌,两岸峰险山峻、谷深林密,山头标高500~1500m,河道顺直,一般为V型河谷,河谷宽110~140m,河床坡降0.90~0.45‰,两岸零星发育I至Ⅳ级堆积或侵蚀基座阶地;萍岛至衡阳为中游河段,两岸为低山~丘陵地貌,山头标高100~500m,河谷开阔,谷宽250~600m,河床坡降0.29~0.18‰,两岸阶地发育不对称。

衡阳至洞庭湖入口为下游河段,两岸地形为丘陵~平原河道蜿蜓曲折,河谷宽阔,谷宽500~1000m,河床坡降0.083~0.045‰,两岸阶地发育,地形平坦,呈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

1.1.1.2地质结构

a)地层岩性

湘江两岸分布的主要地层岩性为:

元古界前震旦系冷家溪群、板溪群变质岩;泥盆、石炭、二迭、三迭、侏罗系的灰岩、砂页岩、煤层;白垩~下第三系红色岩层及第四系河流冲积层等。

湘江地层分布规律是,在祁东县归阳以上大体为泥盆、石炭、二迭、三迭、侏罗系的灰岩、砂页岩、煤层;归阳以下进入衡阳、株洲、湘潭红色盆地,河谷主要地层岩性是白垩~下第三系红色岩层及第四系河流冲积层,其中也有元古界及前震旦系冷家溪群、板溪群变质岩等地层零星出露。

b)地质构造

湘江流域处于江南地轴的南缘,属华南上隆剥蚀中低丘陵及洞庭湖凹陷盆地。

流域限于次级区域性构造紫荆山—衡阳—株洲—连云山、临武—郴县—永兴—邓阜仙、铜官—公田三大华夏系多期活动性断层带之间。

湘江上游处于祁阳弧南翼及其反射弧部位,下游段位于北东~北北东方向的衡阳、株洲、湘潭红色盆地之中。

根据各种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和展布特征,流域内大致可分为四个主要构造体系,即东西向构造、弧形构造、华夏构造体系和新华夏构造体系。

尤其是祁阳弧南翼及其反射弧、华夏及新华夏构造体系十分清晰注目,是控制本区的主要构架,影响着本区岩性的分布及断裂发育规律,对流域地形地貌形态,水系分布和发育方向也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湘江干流湘阴~岳阳一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m/s2,所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七级;长沙~湘潭一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m/s2,所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六级;其他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m/s2以下。

水文

1.1.1.3水系特征

湘江流域水系发育,支流众多,在我省境内的大小河流(河长大于5km)共有2157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0km2的支流共3条,流域面积在1000~10000km2的支流共14条。

干流两岸呈不对称羽毛形态,其中右岸面积67816km2,占总流域面积的71.2%,流域面积超过10000km2的三大支流潇水、耒水和米水均分布在右岸;左岸流域面积为27344km2,只占总流域面积的28.8%,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主要支流有7条分布在左岸,其中涟水为最大,集雨面积为7155km2。

湘江在永州萍岛以上河段为上游,长252km。

灵渠以上山势陡峻,其它河段呈中低山地貌,河谷一般呈V型,河宽110~140m,平均比降0.61‰。

河床多岩石,滩多流急,流量及水位变幅较大,具有山区河流的特性,其间汇入的较大支流有灌河、紫溪河、石期河等。

永州萍岛至衡阳河段为中游,长278km,河宽250~600m,平均比降0.13‰。

河床多为卵石、礁石,滩多水浅,具有丘陵地区河流的特性,其间汇入的较大支流有潇水、舂陵水、芦洪江(应水)、祁水、白水、归阳河、宜水、粟水等。

衡阳至濠河口河段为下游,长326km。

沿河多冲积平原和低矮丘陵,河谷开阔,河道蜿蜒曲折,河宽500~1000m,平均比降0.05‰。

河床多砂砾,间有部分礁石,浅滩较多,流量大,水流平缓,具有平原河流的特性,期间汇入的较大支流有耒水、蒸水、洣水、涟水、靳江、浏阳河、捞刀河、汨罗江、新墙河等。

湘江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基本情况见表21。

表21湘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基本情况表

河流名称

发源地点

河口地点

流域面积(km2)

河长(km)

落差(m)

平均坡降(‰)

干流

广西临桂海洋坪

濠河口

94660

856

115

0.134

潇水

兰山县野猪山

零陵萍岛

12099

354

269

0.76

耒水

桂东烟竹堡

衡阳耒河口

11783

453

349

0.77

米水

炎陵天障冲

衡山米河口

10305

296

299

1.01

舂陵水

兰山县人形

常宁、耒阳茭河口

6623

223

169

0.76

蒸水

邵东雁鹅圳

衡阳草市

3470

194

105

0.54

芦洪江

东安县老牛冲

小江口

1069

80

176

2.2

祁水

邵东兰家岭

祁东宋家排

1685

114

白水

桂阳大土岭

祁东白水镇

1810

117

宜水

桂阳夭塘山

常宁江口镇

1056

86

198

2.3

渌水

江西萍乡千拉岭

株洲渌口镇

5675

166

81

0.49

涟水

新邵关音山

湘潭县湘河口

7155

224

103

0.46

沩水

宁乡扶王山

长沙县靖港

2430

144

167

1.16

涓水

衡阳南岳峰

湘潭县小对河

1764

103

84

0.82

浏阳河

浏阳衡山坳

长沙县陈家屋场

5960

222

127

0.573

捞刀河

浏阳石柱峰

长沙市洋油池

2543

141

110

0.78

紫溪河

新宁县狮子山

东安大江口

1011

72

328

4.56

灌江

1.1.1.4径流

湘江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3月~7月径流量占全年的66.6%,其中5月最大,占全年的17.3%;8月~翌年2月径流量占全年的33.4%,其中1月最小,仅占全年的3.3%。

湘江枯水径流一年中出现两次,第一次是10月至翌年2月的冬季枯水,这5个月的平均径流只占年径流量的21.2%,如湘潭站历年实测最小流量为100m3/s(1996年10月6日)。

第二次是夏季内历年短暂的枯水。

湘江主要水文站的年、月平均径流详见表22。

表22湘江主要水文站年、月平均径流表

站名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归阳

310

563

823

1477

1826

1443

889

647

396

336

384

294

782

衡阳

522

901

1410

2620

3160

2780

1230

1050

805

575

650

544

1350

衡山

651

1110

1730

3150

3760

3430

1510

1290

999

726

812

676

1650

湘潭

941

1456

2322

3758

5029

4111

2285

1047

1292

1047

1040

877

2110

1.1.1.5水位及流量

根据湘江老埠头、归阳、衡阳、衡山、株洲、湘潭、长沙等7个主要水文站资料的统计分析,湘江水位及流量有如下变化规律:

a)洪枯水位变化较大,变幅达11.6~17.3m,衡阳最大,衡阳以下依次递减。

具体情况见表23。

表23湘江中下游各水文站水位变幅统计单位:

m

站名

老埠头

归阳

衡阳

衡山

株洲

湘潭

长沙

最高水位

104.35

77.40

58.14

51.23

42.55

39.64

36.90

最低水位

92.72

64.22

40.89

37.03

27.83

25.42

23.43

变幅

11.63

13.18

17.25

14.20

14.72

13.22

13.47

b)衡阳以下流域面积急剧增大,多年平均流量也成倍增加。

衡阳以下大水年下游各地的相应洪峰流量变幅不大,具体见表24。

表24湘江水文站流量特征变化表单位:

m3/s

站名

老埠头

归阳

衡阳

衡山

株洲

湘潭

多年平均

782

798

1350

1650

1830

2110

最大流量

14700

13300

18100

18400

19900

20300

出现时间

1976.7.10

1976.7.10

1978.5.19

1978.5.19

1968.8.27

1968.6.27

最小流量

23.8

23.5

30

58.2

101

100

出现时间

1966.10.7

1966.10.7

1966.10.2

1966.10.4

1966.9.28

1966.10.6

c)湘潭以下河段7~9月受洞庭湖洪水顶托,水位有所抬高。

洞庭湖水位越高,顶托的影响越大,这种影响在湘江下游流量较小时,非常明显,随着湘江下游流量的加大,洞庭湖顶托影响逐渐减弱。

以湘阴站水位为参数分析长沙、湘潭两站的水位,具体情况见表25和表26。

表25湘江下游流量350m3/s时,长沙、湘潭两站顶托统计表

湘阴站水位(m)

长沙站受顶托后的抬高水位(m)

湘潭站受顶托后的抬高水位(m)

31.0

4.40

2.68

29.0

2.54

0.94

27.0

0.84

0.00

表26湘阴站水位30.0m时,长沙、湘潭两站顶托统计表

湘江下游流量(m3/s)

长沙站受顶托后的抬高水位(m)

湘潭站受顶托后的抬高水位(m)

200

3.80

2.12

500

3.14

1.56

2500

1.24

0.43

3500

0.65

0.00

1.1.1.6泥沙

湘江泥沙主要来自降水(尤其是暴雨)对表土的侵蚀,汛期河流含沙量最大,且含沙量、侵蚀模数、水沙比自上而下不断增大。

水土流失现象也从上而下逐渐加剧。

湘江多年平均侵蚀模数在100~600t/km2之间。

根据老埠头、衡阳、湘潭三站的实测资料分析,老埠头站至衡阳站区间来水的含沙量,比老埠头站以上来水的含沙量大92%,衡阳站至湘潭站区间来水的含沙量又比衡阳以上大51%,也比老埠头站至衡阳区间大18%。

湘江老埠头、衡阳、湘潭三站有关泥沙特征值统计见表27,衡阳、湘潭两站多年平均悬移质级配情况见表28。

表27湘江老埠头、衡阳、湘潭三站实测悬移质泥沙统计表

项目

单位

老埠头站

衡阳站

湘潭站

控制面积

km2

21341

52150

81638

多年平均侵蚀模数

t/km2

79

111

129

多年平均输沙量

kg/m3

0.09

0.14

0.16

最大断沙

kg/m3

/

1.86

2.18

发生时间

/

1985.5.30

1986.8.29

最小断沙

kg/m3

/

0

0

发生时间

/

1989.9.25

1957.1.1

 

表28衡阳、湘潭多年平均悬移质颗粒级配成果表

站名

平均小于某粒径沙重百分比

中数

粒径(mm)

平均粒径(mm)

最大粒径(mm)

粒径级(mm)

0.005

0.010

0.025

0.050

0.10

0.25

0.50

1.0

衡阳

17.4

25.5

42.1

67.3

95.9

99.1

100.0

/

0.033

0.044

1.46

湘潭

22.3

37.4

61.1

82.3

97.9

97.9

99.8

100.0

0.018

0.037

1.48

1.1.1.7洪水

湘江流域面积大,雨量丰沛,河网密布,水系成树枝状,呈南北向分布,干流中下游洪水过程多为肥胖单峰型。

湘江流域的洪水主要由气旋雨形成,洪水时空变化特性与暴雨特性一致,每年4-9月为汛期,年最大洪水多发生于每年4~8月,其中5、6两月出现次数最多。

次洪历时10天左右。

湘江流干流、支流控制站设计洪峰流量与城市防洪设计水位情况详见表29、表210、表211。

表29湘江干流水文站设计洪峰流量表(m3/s)

站名

A(km2)

0.5%

1%

2%

5%

老埠头

21341

15900

14600

12900

归阳

27983

16300

15000

13200

衡阳

52150

22500

20700

18200

衡山

63980

23500

21800

19300

株洲

71979

23900

22200

19700

湘潭

81638

26200

24600

22800

20400

表210湘江支流水文站设计洪峰流量表(m3/s)

站名

A(km2)

5%

站名

A(km2)

5%

江永

505

1310

安仁

1815

1530

宁远

5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