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331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docx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

环境工程论文——建筑垃圾处置与处理

 

 

————————————————————————————————作者:

————————————————————————————————日期:

 

 

建筑垃圾的处置和处理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加剧了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局面,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然而,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建筑垃圾的处置处理现状和措施,分析了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重点提出了各种解决和利用建筑垃圾经济有效地处理方法。

关键词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的处置;建筑垃圾的处理

 

ABSTRACT

 

Withtheaccelerationoftheurbanizationprocesshasbroughtalotofconstructionwaste,exacerbatedthetensionsofurbanland,resources,andaseriousimpacton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thesocialeconomyandecologicalenvironment.However,thevastmajorityofconstructionwastewithoutanytreatment,thentheconstructionunitshippedtothesuburbsorrural,opendumpsorlandfill,consumealargeamountoflandacquisitionfees,garbagefees,constructionexpenses,meanwhile,removedandstackeddust,dirtflyingandotherissuescausedseriousenvironmentalpollution.Inthispaper,theprocessingstatusandmeasuresofdisposalofconstructionwasteathomeandabroad,analysisoftheproblemsandsolutionsoftheconstructionwastedisposalinChina,focusonputsforwardthesolutionsandtheuseofconstructionwasteeconomicallyandeffectivelyprocessingmethod.

Keywordsconstructionwaste;disposalofconstructionwaste;theprocessingofconstructionwaste

 

1引言

 

在我国,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二十余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相应的,在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也空前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其数量已经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排放量高达数亿吨。

而这些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是直接被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其结果是大量占用土地资源,这使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显得更加严峻。

同时,建筑垃圾中具有大量的可再生资源和可观的利用价值,如果不加处理的任其随意埋弃,无疑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

另外,大量的建筑垃圾被施工单位沿着空地、道路两旁、江边甚至湖边卸倒,不仅破坏环境美感,而且影响市容市貌、危害人类健康,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因此,采取科学的手段处置和处理利用建筑垃圾已经刻不容缓。

 

2建筑垃圾概况及国内外处置处理现状

 

2.1建筑垃圾的定义

狭义界定是指建筑垃圾是旧建筑物及构筑物拆除以后废弃物部分。

广义界定建筑垃圾应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①建筑物拆除下来的砖;

②旧建筑拆除后不能再使用的废弃部分;

③建筑物建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未用完的材料、落地砂浆、混凝土、有色金属制品、钢筋头、塑料制品、小五金等;

④建筑物建造施工中,开挖基础的基坑土、边坡土或碎石等;

⑤家庭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料;

⑥道路翻修产生的废料。

2.2建筑垃圾的特性

建筑垃圾一般具有以下特性:

①一般丧失直接再利用价值;

②一般不具有腐蚀性;

③面广量大,占用场地大;

④除钢材、木材、竹材及塑料制品外,都具有粉碎性,并可分选形成粗、细颗粒;

⑤经过粉碎的建筑垃圾可作为再生粗、细骨料加以资源化利用;

⑥它是破坏影响环境的因素,也是弄脏城市道路和粉尘大污染源之一[1]。

2.3建筑垃圾的危害

建筑垃圾的危害有:

①占用土地,破坏土壤。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处理而直接运往郊外堆放。

据估计,每堆积1万吨建筑垃圾约需占用67m2的土地。

我国许多城市的近郊常常是建筑垃圾的堆放场所,建筑垃圾的堆放占用了大量的生产用地,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以及人们居住条件的提高,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会越来越大,如不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建筑垃圾侵占土地的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

甚至于还出现随意堆放的建筑垃圾侵占耕地、航道等现象。

2006年7月,重庆巴南区李家沱码头被倾倒了1万余吨建筑垃圾,侵占了约30m长江航道,一旦长江出现大雨或洪水,它将会使过往船舶陷入搁浅危险。

此外,堆放建筑垃圾对土壤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露天堆放的城市建筑垃圾在外力作用下进入附近的土壤,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的生产力。

建筑垃圾中重金属的含量较高,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会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引起附近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提高[2]。

②污染水体。

建筑垃圾中的建筑用胶、涂料、油漆不仅是难以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还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

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污水——渗滤液或淋滤液,会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废砂浆和混凝土块中含有的大量水合硅酸钙和氢氧化钙、废石膏中含有的大量硫酸根离子、废金属料中含有的大量金属离子溶出,同时废纸板和废木材自身发生厌氧降解产生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生成有机酸,堆放场所建筑废弃物产生的渗滤水一般为强碱性并且还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硫化氢以及一定量的有机物,如不加控制让其流入江河、湖泊或渗入地下,就会导致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

水体被污染后会直接影响和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

一旦饮用这种受污染的水,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③污染空气。

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物质会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

例如废石膏中含有大量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在厌氧条件下会转化成具有臭鸡蛋味的硫化氢,废纸板和废木材在厌氧条件下可溶出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生成挥发性的有机酸。

垃圾中的细菌、粉尘随风吹扬飘散,造成对空气的污染。

少量可燃性建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又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造成对空气的二次污染。

④影响市容。

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很低,许多地区建筑废弃物未经任何处理,并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

工程建设过程中未能及时转移的建筑垃圾往往成为城市的卫生死角,混有生活垃圾的城市建筑垃圾如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一旦遇到雨天,脏水污物四溢,恶臭难闻,往往成为细菌的滋生地。

而且建筑废弃物运输大多采用非封闭式运输车,不可避免地引起运输过程中的废弃物遗撒、粉尘和灰砂飞扬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容貌和景观。

可以说城市建筑垃圾已成为损害城市绿地的重要因素,是市容的直接或间接破坏者。

⑤引发安全隐患

大多数城市建筑垃圾堆放地的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随意性,且缺乏应有的防护措施,因此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建筑垃圾堆出现崩塌,造成安全事故[3]。

2.4国内外对建筑垃圾的处置处理现状

2.4.1国外建筑垃圾处置处理现状

国外建筑垃圾大多施行的是“建筑垃圾源头消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已经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的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4]。

美国是较早提出环境标志的国家,美国政府制定的《超级基金法》规定:

“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

美国一家建筑公司利用回收的废混凝土、金属、纸板、木材等建筑垃圾建造房屋,被称之为“资源保护屋”,俗称“垃圾屋”,并荣获了美国住宅营造商协会颁发的“住宅风格奖”,较好地解决了废物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5]。

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缺乏,因此,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

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

日本建设省于1997年10月7日做出规定,在施工中建设工地所产生的混凝土块和污泥土等所谓的建筑垃圾,要实现其资源再利用,制定出“建设资源再利用推进计划”和“建设工程材料再生资源化法案”。

根据这项“法案”的规定,在规定的建筑面积以上的建筑物,拆除解体时,要把混凝土、木材、玻璃等建筑材料,在现场分类收集,然后资源再生利用,把其作为建筑物业主及拆除解体商的附加义务[6]。

2011年3月份日本大地震后,于3月18日成立了《废弃物资源循环学会》,这个学会主要是调研并分类处理震后的垃圾处理。

这次震后,日本马上出台新的废弃物管理的政策,建筑垃圾一般重新利用。

剩余的建筑垃圾填海,有的还不够用。

现在福岛县由于有核辐射的问题,浓度超标的话就成为辐射废弃物了,这样就要采用辐射废弃物的方法和标准处理了。

从以上不难看出:

日本处理建筑垃圾的原则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建筑垃圾,尽可能要重新利用建筑垃圾,对于重新利用有困难的则应适当处理,并且对于这些建筑垃圾的处理政府的政策是在第一时间支持的[7]。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环境标志的国家。

德国的每个地区都有大型的建筑垃圾再加工综合工厂,仅在柏林就建有20多个。

法国利用碎混凝土和碎砖块生产出了砖石混凝土砌块。

英国已开发了专门用来回收湿润砂浆和混凝土的冲洗机器。

北欧各国如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等1989年实施了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志。

2.4.2国内建筑垃圾处置处理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总量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

绝大部分垃圾未经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耗用大量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

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遗洒和粉尘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8]。

全国人大于1995年11月通过了《城市固体垃圾处理法》,要求产生垃圾的部门必须交纳垃圾处理费。

但这种收费办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消灭和堵住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的源头及出口,建筑企业交了垃圾处理费,照样在城市周边的土地上四处倾倒,占用耕地和污染环境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在上海、武汉、石家庄等一些城市,动辄投资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引进外国设备兴建了大型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厂,由于建筑垃圾价值低、运途远、运费高,且在建筑垃圾清运过程中遗撒和扬尘仍会严重影响环境,加之处理过程费用高,占用场地大,效益不理想,投资回收慢,经济不划算,致使这种贪大求洋的建筑垃圾处理办法在市场上反映平平,未能成为根治建筑垃圾的解决之道。

我国现在对于建筑垃圾的利用主要有:

粉碎后按比例拌合作为骨料;与粉煤灰、石灰类混合做道路基层;铺筑路面等用途[9]。

 

3建筑垃圾的处置与处理方法

 

3.1建筑垃圾的处置

是对建筑垃圾进行合理规划,确定专门的区域进行处理,降低建筑垃圾对环境、资源、健康的影响。

建筑垃圾处置主要分堆放和填埋两种方式。

3.1.1建筑垃圾堆放处置

建筑垃圾堆放主要是选择山谷、洼地、闲置场地进行集中堆放,择机进行合理化利用或专门处理的一种方式。

建筑垃圾堆放场地应相对集中设置,应选址在交通方便、距离建筑垃圾产生源较近,近期不会规划使用、库容量满足堆放要求的地区,禁止设置在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活动的坍塌地带、风景游

览区和文物古迹区。

建筑垃圾堆放场地应具备简易的防渗、防洪、道路等条件,有条件的场所可预留资源化利用设施用地。

3.1.2建筑垃圾填埋处置

建筑垃圾填埋是建设专门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将建筑垃圾进行填埋处理的一种方式。

建筑垃圾填埋场应集中设置,合理布局,应选择在自然低洼地势的山谷(坳)、采石场废坑、废弃矿山等交通方便、运距合理、土地利用价值低、地下水贫乏的地区,填埋库容应保证服务区域内较长时期内的建筑垃圾填埋量。

建筑

垃圾填埋场应配备计量、防渗、防洪、排水、道路等设施和推铺、碾压、洒水、降尘等设备,根据需要,可设置资源化利用设施。

3.2建筑垃圾的处理

3.2.1建筑垃圾的预处理

①建筑垃圾的粗分。

如果在源头上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可以大大提高主要成分的回收利用价值。

如建筑垃圾大致可分为混凝土块、钢筋、玻璃、塑料、木材等几类,可以在现场将它们分开堆放,施工过程中也可以在现场放置不同的垃圾桶以区分。

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已经出现了一些专业的拆房公司,可以进行建筑垃圾的分类收集。

②建筑垃圾的破碎。

破碎作业的对象主要是混凝土材料和石材,目的是减小颗粒尺寸,增大其形状的均匀度,以便后续处理工序的进行。

例如,破碎作业能使建筑垃圾的粒度变小、变均匀,在垃圾物料间的空隙减小,容量增加,因而节省储存空间,运输时增加运量;同时也提高了后续分离处理的效率和质量,破碎处理后的建筑垃圾还有利于高密度的填埋处理,节省填埋场空间。

③建筑垃圾的分选

建筑垃圾分选是实现其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一环,通过分选将有用的充分选出来加以利用,将有害的充分分离出来,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将建筑垃圾分成不同的粒度级别,供不同的再生利用工艺使用。

分选包括手工捡选、筛分、重力分选、磁力分选,浮力分选、光学分选等[10]。

对于建筑垃圾的分选,一般分两大阶段:

现场分选和处理厂分选。

现场分选主要是在旧建筑物拆毁之前或拆毁过程中,先卸掉门窗、瓦片等易拆除部件。

一般情况下,这些拆除物只要成色较新,往往会流入二级建筑材料市场;不能出售的,也会比较方便的拆分,可回收碎玻璃、废木料。

处理厂分选,是指当建筑垃圾运至处理厂后进行的分类与处理处置过程。

在处理厂,新运来的建筑垃圾主要是废旧混凝土,可集中堆存,大块用吊车夯击,再配合人工锤击,分离出钢筋,送冶炼厂再生。

碎混凝土块用铲车归拢,然后按图3.1流程处理。

 

 

图3.1建筑垃圾处理流程

其中,粗碎可采用颚式破碎机,控制出料粒度在100mm以下,筛分宜采用振动筛,以便于筛除不易破碎的其他非混凝土质杂物。

中碎的出料粒度控制在40mm,筛分宜选用圆筒筛,目的是将废混凝土分选成不同粒级的碎骨料。

除铁采用电磁除铁器。

由于分离出的钢筋不可避免地会黏附着混凝土残余物,通过酸洗可以除去。

但通常情况下,这些残余物对冶炼不会产生有害影响,对于供应那些对原材料纯净度要求不高的冶炼企业而言,往往不需要单独的酸洗工序。

破碎后的废混凝土碎粒,表面可能会附着覆灰,需要用水冲洗干净[11]。

3.2.2建筑垃圾回填处理

建筑垃圾回填利用主要用于场地平整、道路路基、洼地填充等。

用于场地平整、道路路基的建筑垃圾应根据使用要求破碎后回填利用,用于洼地填充的建筑垃圾可不经破碎直接回填利用。

回填建筑垃圾应以渣土、碎石、砖块等建筑垃圾为主,不得含有其它垃圾。

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不得回填建筑垃圾。

3.2.3建筑垃圾的减量化处理

建筑垃圾的处理首先要从建筑垃圾产生量进行控制,除了优化拆除方法,加强建筑施工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等传统手段外,建筑师的设计观念的转变和建筑材料的选择等也对建筑垃圾的产生量有很重要的影响。

建筑师的设计观念的转变,包括试件尺寸的标准化,尽量减少临时作品的使用,避免后期修改设计,并提供更详细的设计等。

最近的香港研究显示表明:

约10%的建筑废物是在施工过程中在建筑材料上削减下来的。

新加坡于2002年8月开始推行的绿色宏图2012废物减量行动计划,在建筑领域,建筑工程广泛采用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理念,优化建筑流程,大量采用预制构件,减少现场施工量,延长建筑设计使用寿命并预留改造空间和接口,以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2]。

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也可以大大减少建筑废料,目前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环保建材的开发与使用,提倡采用无污染或低污染制品,推行产品环保标志制度,限制或禁止使用可能造成污染的材料。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环保标志的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也在积极开发环保建材。

另外,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预制构件的使用可以显著减少建造现场垃圾的产生。

而近期香港及世界上其它地区建设落成的项目表明,创新地使用了各种形式预制建筑构件,从美学上和建筑产品的整体质量上仍然是可以保证的[13]。

减量化的具体措施有:

①优化建筑设计。

在减少建筑垃圾方面,建筑设计方案中要考虑的问题有:

建筑物应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即通过采用更好的设计方案使建筑物更不易受到损害,通过耐久性更好的建材以及通过使建筑物有更好的通用性,从而使建筑物更经久耐用。

还要有少产生建筑垃圾的结构设计,即没有建筑垃圾、没有零头料、没有不能重新使用的辅料,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对建筑过程,对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的通常尺寸有准确的认识,当然,国家的标准或行业规范应该及早对这些尺寸做出规定。

此外,选用少产生建筑垃圾的建材和再生建材。

对建设单位来说,如何将处理建筑垃圾的工作单列计算,应会发现,减少建筑垃圾带来的成本在建筑预算中越来越重要。

②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耐久性。

坚决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降低工程质量的现象,这种事情国内外都有发生。

能在建筑物坍塌之前发现其质量问题,则或修补加固、或拆除重建,从而导致了更多的建筑垃圾。

另一方面,科学安排施工进度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耐久性,减少本来不该要的维修和重建工作,就是减少了建筑垃圾产生的可能性。

同时,建筑物质量越好,在日久以后必须拆除时,这种旧建筑材料可以再生得到质量更好的材料。

③加强建筑施工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通过加强建筑施工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提高施工质量,也可以减少建筑垃圾。

应当避免建筑材料在运输、储存、安装时的损伤和破坏所导致的建筑垃圾,避免将不同的建筑垃圾混合在一起,从而提高这些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

根据建筑垃圾分类处理的要求,在建筑工地上设置标记明显的、大小合适的建筑垃圾收集容器。

此外,可以通过提高结构的施工精度,避免凿除或修补而产生的垃圾。

现在有很多建筑的结构是现场浇筑的,但精度常常不够,达不到横平竖直的要求,结果在粉刷之前还要对局部构件做凿除和修补处理[14]。

总之,减少建筑垃圾和使之成为材料循环中的一环,关键是国家要从保护环境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出发,通过价格手段(即通过提高填埋建筑垃圾的费用)来促进再生利用的发展。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在价格利益的驱动下,企业才会想办法如何减少垃圾,才可能推动建筑垃圾再利用的科研工作和产业化。

3.2.4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建筑垃圾资源化主要是根据建筑垃圾的具体成分、特性,对其中可以回收重复利用或发挥其他用途的部分进行合理利用。

建筑垃圾资源化包括回填利用和回收利用。

建筑垃圾利用可以改变传统的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的建筑业生产模式,逐步实现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再生建筑原料的循环生产模式[15]。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是指将建筑垃圾中的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废渣、废砖瓦、废混凝土、废木材、废钢筋、废金属构件等[16]。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应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利用、经济合理、性能可靠。

建筑垃圾根据种类不同可采取以下几种资源化回收利用方式:

①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生产再生骨料及生产再生凝胶材料。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材料也发生着很多变化,从最早的木材、石块到现在的各种合成材料。

在这些材料中,最重要且使用量最大的当数混凝土了。

在现在建筑物中,几乎找不到没有使用混凝土的.总有一天地球上的骨料会消耗殆尽。

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生产再生骨料可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制备诸如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

再生骨料添加固化类材料后,也可用于公路路面基层。

但是由于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的性质不同,故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天然骨料混凝土的性能亦不相同。

再生混凝土与天然骨料混凝土相比,其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坍落度都比较低,但如果在其配制过程中加入微细硅粉和高效减水剂,则以上3个及其他性能就会较大幅度的提高,与天然混凝土的性能相近,甚至超出[17]。

所以,使用废弃混凝土作为骨料生产再生混凝土是非常可行的,并且对资源的再生利用,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以吸水率和坚固性作为再生骨料质量等级的指标,把再生粗骨料分为3类,再生细骨料分为2类(不考虑冻融耐久性)[18],见表3.1

表3.1再生骨料质量等级

再生粗骨料

再生细骨料

等级

吸水率

坚固性指标

等级

吸水率

坚固性指标

﹤3%

<12%

﹤5%

﹤10%

<3%或<5%

<40%或<12%

﹤10%

<3%

建筑垃圾中的废弃混凝土可以用来制备再生混凝土。

建筑垃圾中的废旧混凝土块经过破碎、分级并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形成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技术是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配制新混凝土的技术。

利用废弃混凝土研究和开发再生混凝土,始于二战后的前苏联,德国和日本等国。

再生混凝土的利用已成为发达国家所共同研究的课题,有些国家还采用立法形式来保证此项研究和应用的发展[19]。

再生骨料由于含有30%左右的水泥砂浆[20],所以相对天然骨料来说,具有孔隙率高、吸水性大、强度低等特征,再加上再生骨料混凝土比天然骨料混凝土组分要复杂,存在两种浆体和两种界面,力学性能受更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导致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天然骨料混凝土的特性相差较大,例如美国曾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干缩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干缩率大于天然骨料混凝土[21]。

现在很多国家开始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进行研究,其中日本、法国、荷兰等国家对再生混凝土的吸水性、强度、配合比、收缩、耐冻性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此外废弃混凝混凝土中未水化水泥制备再生凝胶。

硬化水泥浆体中除水泥水化产物之外,还包括一定量的未水化水泥颗粒,水灰比越低,未水化水泥越多。

一些研究证明水化硅酸钙的脱水相也具有水化胶凝能力,然而目前国内外利用废弃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产物脱水相及未水化水泥制备再生胶凝材料这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但也有一定的初步成果。

我国武汉理工大学的胡曙光,何永佳[22]等通过低温煅烧处理,可以由废弃混凝土中分离出来的水泥石粉末制备得到具有水化活性的再生胶凝材料。

其水化活性与煅烧温度有关,650℃煅烧制备得到的再生胶凝材料水化活性最高。

还有对于废弃砖瓦的开发应用。

由于废弃砖瓦的强度低,吸水性大,而影响建筑垃圾配制再生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再生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和吸水率,所以目前废弃砖石代替粗骨料方面还处在研究阶段。

沈阳建筑大学的刘军,李瑶,刘宇,袁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