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评课.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35436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太丘与友期评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陈太丘与友期评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陈太丘与友期评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陈太丘与友期评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陈太丘与友期评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陈太丘与友期评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陈太丘与友期评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陈太丘与友期评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陈太丘与友期评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陈太丘与友期评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陈太丘与友期评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陈太丘与友期评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陈太丘与友期评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陈太丘与友期评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陈太丘与友期评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陈太丘与友期评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陈太丘与友期评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陈太丘与友期评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太丘与友期评课.docx

《陈太丘与友期评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太丘与友期评课.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陈太丘与友期评课.docx

陈太丘与友期评课

《陈太丘与友期》公开课点评

 精彩之处

 读中有评,突出了过程指导

 商榷之点

 “学习目标”体现于教学过程中可矣,直接出示有必要否

 建 议

 语速再放慢一些

 评课人

 孙仲勇

 精彩之处

 目标明确,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读中有评,突出过程指导

 商榷之点

 学生先质疑再朗读,顺序是否颠倒?

 建 议

 

 评课人

朱守华

  

 精彩之处

 1.课堂之初目标明确,好!

 2.关于“怒”的分析比较独到,深刻!

 商榷之点

 1.教师范读时能不能语速放慢一些,停顿能不能清晰一些?

 2.学生先质疑再朗读三分钟,这样安排是不是顺序有点颠倒了?

 3.疏通文意和复述课文能划等号吗?

 建 议

 1.有的同学还没有表达完,教师就打断或阻止他的发言,是不是

挫伤孩子的积极进取之心?

 2.挖掘太深,有点强人所难之嫌吧?

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知识却

没有夯实,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

 评课人

 侯丽丽

 

 

 精彩之处

 1.思路条理清晰

 2.让学生质疑,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3.“你若是陈太丘、友人、元方,你会有不同的做法吗?

”一问

有效拓宽了学生思维

 商榷之点

 1.质疑环节可否置于感知文意中

 2.析文教师讲述是否偏多

 建 议

 1.细节处理要到位

 2.赏文读中悟

 评课人

 杜中州

 

 

 精彩之处

 1.导入精彩,能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2.课件制作较精美

 3.条理清晰

 商榷之点

 1.加强学生“读”这一方法的运用

 2.给学生更多时间多读

 建 议

 师生双边活动形式似应加强,尤其是双边活动的方法方式  

 评课人

 赵涛

 

 

 精彩之处

 1.范读

 2.由“怒”分析全文中心,很新颖,学生的兴趣也在此被激

发,课堂效果较好

 3.“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要怎么办?

”这个环节发挥了学

生的想象力与表现力

 商榷之点

 1.开始时稍显紧张

 2.学生读与提问这两个环节应调换一下位置

 3.在分析“怒”时,学生说的少。

 建 议

 1.更有激情些

 2.学生多说

 评课人

 褚福东

 

 

 精彩之处

    课堂组织张弛有度,有条不紊,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学习的热情。

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基本上

完成了学习目标,效果较好,尤其是教师的范诵,较好地给学

生作了示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商榷之点

 1.课堂上感知和疏通文意的模块是否应该稍作调整?

 2.课文读的很充分,形式也很多,但读不应该单纯、单调地

读,为了读而读,而是否应当把读贯穿各个教学环节的始终?

 建 议

 1.增加点文学、问题知识的简介

 2.教学设计再巧妙些

 3.适当增加点板书

 评课人

 王士军

 

 

 精彩之处

 疏通文意时,先让学生提出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课件三人“怒”——制作精当

 教态自然亲切和蔼

 商榷之点

 1.范读应再投入一些

 2.男、女生对垒明显

 3.最后探究的问题有些重复

 建 议

 师应该再少讲点

 评课人

 丁燕杰

 

 

 精彩之处

 1.反复读书、读书形式多样

 2.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把时间放给学生

 商榷之点

 1.教师的范读

 2.经常提到男生、女生,不要有意把学生分成两派       

 建 议

 讲课时要有激情不要太平淡

 评课人

 王伊明

 

 

 精彩之处

 1.学生素质较好,有个别同学读得很好

 2.书声朗朗,课堂效果较好

 3.分析文本,以怒“引出”文本的深意,设计很好

 商榷之点

 1.翻译文章环节,应再设置一个环节:

让学生自己找出较难

把握的字词

 2.“读”应该贯穿全文始终

 建 议

 学生读文章后再疏通文意 语言再精炼,再简洁些

 评课人

 孙亚利

 

 

 精彩之处

 1.通过读,让学生自己发现疑问,互提互解,师在旁适时指点

较好。

 2.让学生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3.重视读,不同形式,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4.一“怒”牵动全文内容,简洁明了,清晰

 5.违约背后的深层原因,挖掘很深,自然过渡到元方的“入门

不顾”做法的对错。

 商榷之点

 1.课前出示学习目标,分的很细致很明确,但是否太过多,我

觉得应简洁些,来个齐读或者个别读,以引起学生重视。

 2.师的语言欠简洁,还应少说,把话放给学生,应该可以。

 建 议

 1.语速稍快,声调太平和,缺少抑扬顿挫

 2.各个环节应安排紧凑一点,过渡语言要明确,使环节之间衔接

自然

 评课人

 宗薇

 

 

 精彩之处

 投影无句读课文,训练了课文的短句

 知道学生的朗读,方法得当,步骤清晰,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热情

 投影“怒”围绕此切入问题,自然。

 商榷之点

 对重点词语要强调突出

 通过学生的提问回答,切入到文章主题的理解

 

 建 议

 导入语要求起到创设情景的作用

《世说新语》文体知识简略介绍

 增加点古代少年聪慧的故事

 评课人

 梁运波

 

 

 精彩之处

 1.师范读课文到位

 2.分析文章透彻,线索清晰                             

 3.课件精美

 商榷之点

 整体感知文章有点急

 建 议

 语言的准确性

 评课人

 王小国

 

 

 精彩之处

 1.读到位2.程序合理3.课件美4.分析人物透彻       

 商榷之点

 教态自然点语言表述简练点

 建 议

 激情点评价点少讲点

 评课人

 仲光国

 

 

 精彩之处

 1.注重读,通过读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2.范读、个别读、自由读、齐读,读的形式多样       

 3.简单的课件,突出了重点

 商榷之点

 建 议

 师少讲点生再多参与点

 评课人

 祁春梅

 

 

 精彩之处

 1.在读、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提出疑难,学生

作答、学生点评,生生互动,师生交流不错

 2.将重点字词的讲解穿插在对内容的把握当中,以点带面,

点面结合,方法不错。

 商榷之点

 学习目标是不是可以让学生读一下增强印象?

 建 议

 一早听一节课上三节课,不易啊!

 评课人

 王海燕

 

 

 精彩之处

 1.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记忆,很好!

 2.抓住了语文科的特点:

“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吧!

 3.师及时对每个细节点评的很好,抓住要点。

 4.图片、课件很形象,直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商榷之点

 “委”“引”个别字的细节,“文”里的要点,与语文学科有关

的某些关键性,知识性的东东,吾不敢妄下评论,谅解!

 建 议

 1.多增加学生的合作意识

 2.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增强课堂气氛。

 评课人

 李莉

 

 

 精彩之处

 1.质疑:

一生问一生答,形式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重点是读,读好,多读才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机会多

 4.师的点评:

抓细节,联系生活

 5.拓展延伸

 商榷之点

 可否在学生复述看课本时,把重点词语划出,重点掌握?

 建 议

 语言能否简练一些?

 评课人

 黄瑞霞

 精彩之处

 1.课堂结构清晰,层次明确

 2.重视学生的“读”以及对读书的方法指导

 3.抓住“怒”这个关键字,来引领整篇文章讲解        

 商榷之点

 

 建 议

 课堂讲解时间再少点,多给学生读的时间

 评课人

 厉波

 精彩之处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很好

 2.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积极主动学习,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先进

理念

 3.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以读为主,应当如此,甚好

 4.板书设计很好

 5.学生讨论,合作探究效果很好

 商榷之点

 

 建 议

 让学生多读多背文言文名篇

 评课人

 蔡承林

 

 

 

 精彩之处

 1.学生的提问和解答很好

 2.学生读的精彩!

评议得也精彩!

 3.板书设计好,内容挖掘新

 商榷之点

 1.放不开,范读缺少情感

 2.男女生干嘛分得那么清楚

 3.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

 建 议

 1.质疑的过程中就可以把文意及字义弄清楚,不必再分裂开,单独

进行。

 2.语言精简些

 评课人

 姬冬云

 

 

 

 

 

 精彩之处 

 1.学生互问互答,解决疑难问题,效果很好!

               

 2.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理解全文。

 商榷之点

 1.在译文时,可否边解释重要词语,边译文,既掌握了文言文的学习

方法,又理解了文章内容。

 2.陈太丘“舍去”是否是因为“怒”?

 建 议

 1.在文中主题探讨时,可多让学生发言,加深理解

 2.可多让学生探究文中问题

 评课人

 钟艳洲

 

 

 精彩之处 

 一、课初出示“学习目标”,读后带评,太会“学以致用”了!

 二、让学生自己读中发现疑难并提出,太会发挥“主体”的“主动

性”了!

 三、对文本的处理比……进步多了,既重读又顾及到句意的分析,你太

有才了,越来越。

 

 商榷之点

 一、师范读的语速吧,可否放慢些许呢?

 二、师讲读的语速吧,也应该再慢一点吧?

 三、师说依然依然多?

 建 议

 一、“学习目标”既已出示,何碍寻生读一下?

 二、选择周三第二节课讲语文公开课,你太会折磨人了!

 评课人

 张滕微

 精彩之处

 1.教学目标明确,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2.突出学科特点,重视“读”的教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通过多媒体手段教学

 4.发动学生互评

 5.教学语言规范、简洁。

 6.学生参与度高,学的有兴趣。

 7.教学环节清晰流畅,教学中,抓住了“怒”字,分析研读文本,

析人物心理,效果极好。

 8.课堂活动设计好(假若是你,你会怎么做?

),自然渗透德育,关

注“三维”目标的达成。

 商榷之点

 生字生词的落实及课文的背诵怎么解决?

 建 议

 

 评课人

 陈强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及点评

湖北省秭归县茅坪中学/吴海宁执教:

深圳市育才二中/夏志明点评:

湖北省秭归县茅坪中学/三峡桥夫

摘自:

《沉钟苑》

(学生离席分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予以指导。

约三分钟以后。

[三峡桥夫点评:

教师应对学生第一个环节的学习情况做检查之后才能进入第二个环节。

有时,学生的作业没有得到有效检查和落实,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是很有害的。

在这里,如果教师能设计听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问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检查学生对文意的整体感知)就好了。

]

师:

友人是个怎样的人。

好,下面,我们把大家提的问题归纳一下。

一、期日中到底科不科学?

二、友人是个怎样的人?

三、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四、友人为什么摆这么大的谱?

五、友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是吧!

好,就这么几个问题,同学们下面进行第二轮讨论。

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几见。

[三峡桥夫点评:

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好!

在这里,学生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如:

友人是个怎样的人?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师若能让学生走进课文去解答这两个问题,那这节课就有出彩的时候。

可惜,后面的讨论有时因为离文本内容太远,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有浮躁化(史绍典语,见《交流沟通对话》一书)之嫌。

另外,教师的归纳其中有一个问题重复,又漏掉了一个问题。

这样的失误如何避免,提出来供大家思考。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再次讨论。

师:

哪位同学先来说说?

哪位同学先来说说?

好,你说!

[三峡桥夫点评:

对期日中是否科学的讨论从语文教学的学科性来看,是一处败笔。

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与学生都没有注意到文中所给的注释。

文中已明确注释,期日中的意思是“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是正午时分”。

这个时间对陈寔和友人来说,都是十分清楚的。

二是对期日中是否科学的讨论不应在语文课上来讨论,而应是科学课或物理课上所应解决的问题,语文课应该姓“语文”!

三是对本问题的讨论无益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性理解。

]

生16:

我认为元方入门不顾并不是无礼。

因为他毕竟是个7岁的小孩,他自己想维护自己心目中父亲,他想维护自己父亲的(尊严)。

所以,他对别人这样骂他的父亲是不能容忍的。

师:

所以,你觉得并不是无礼。

好,坐下!

好,那个,你说!

[三峡桥夫点评:

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这一问题的讨论,应该说学生是结合了故事情节展开讨论的,而且还通过查找资料知道到了除课文内容以外的更多的相关信息,并用这些信息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这是很值得肯定的。

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应是解读本文的钥匙,但就是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却是“有广度但深度不足”,为什么这么说?

笔者认为,我们应从元方对友人的答语中解读到更多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那才是元方入门不顾的真正原因,即元方所极力维护的“信”与“礼”!

元方对无信无礼的友人表现出名士的风范----“道不同不足与谋”,你不是名士,我顾你何干,于是便入门不顾!

这就要说到当时社会的伦理标准“仁、义、礼、智、信”!

在汉代,儒生董仲舒将孟子提出的“仁义礼智”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即“三纲五常”中的“五常”),“五常”成为判断一个人是否为名士的标准。

本文中的陈寔父子便是当时的名士。

作为名士的陈寔教育自己的孩子元方所遵从的也是这个标准。

所以,元方会对无信无礼的友人做出那样的举动来!

对于这一点,因为教师知识的缺乏、学生查找资料重心的偏离,使得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太浅显,进而使得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之机会流产!

多么可惜哟!

]

师:

哦,坐下。

同学们对元方入门不顾这个问题也是多角度地来谈。

下面,我们再来看第三个问题,友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同学们再来,要不要再谈谈?

友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刚才好像听到几个同学都说,官高二品,有资料证实吗?

你说!

生20:

我查过电脑资料,友人是比陈太丘高两品的大官。

师:

比陈太丘官高两品,而不是官高二品。

这个要注意!

[三峡桥夫点评:

对友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的讨论,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但却因为没有围绕文本内容展开而显得有些不着边际。

实际上,只要从元方的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友人是一个“无信无礼”的人,若加上官高两品一说,那么友人就是一个很爱摆官架子的“无信无礼”的人!

其实,在当时,判断一个人是否有道德,不是看你官有多大、地位有多高,而是看你是否遵从“五常”,友人失信无礼,自然是无德之人。

对于无德之人,名士是不屑于相交的!

所以,即便是“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仍然会“入门不顾”!

]

(老师停顿了一会儿,等学生做笔记,学生忙记了起来)

[三峡桥夫点评:

在这里,教师又拿出了自己的权威论断进行说教,这使得以前的讨论失去了其存在价值和应有的意义!

其实,学生的许多言语都是很出彩的。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只要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故,我们作教师的就应予以肯定,而不是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

在这里,教师不必要说出自己的观点,只需对学生所发表的观点进行总述即可!

]

师:

这些道理,(在)相隔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还有用吗?

生齐:

有!

[三峡桥夫点评:

对于诚信的理解,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教师的说教很是空洞乏味。

这样的生搬硬套式的说教不要也罢!

若能让学生说说学习本文之后的收获或获得的启迪,那学生的表白可能比教师的更精彩!

]

师:

下面,同学们再看幻灯片!

看看幻灯片上的课文怎么啦?

(教师出示课件,上为没有一个标点符号的课文)

生:

没有标点!

[三峡桥夫点评:

这是一个相当蹩脚的设计!

明眼人一看到这里,就知道这是在做课,是在表演!

这不是真实的课堂!

须知,语文教学本不应是这样的,它应是很本色、很清醇、很生活、很自然、很人性的……]

(过了一会儿)

[三峡桥夫点评:

教师的这个设计本是我最欣赏的创意之一,让学生积累成语,这与单元目标的要求是相一致的。

但问题是教师的处理却很不令我信服。

若要我来做,我便会让学生先解释“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期”、“相委而去”中的“去”、“下车引之”中的“引”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找与此意思相吻合的成语“不期而遇、去危就安、引吭高歌”。

例子教学完成之后,再让学生解释“太丘舍去”中的“舍”、“则是无信”中的“信”、“入门不顾”的“顾”的意思,然后查字典找意思完全一致的成语。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是不是既能检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的掌握程度,还能做同类积累,达到一举两得?

]

师:

好,最后我们回到标题上来。

(点击课件,出示内容略)陈太丘与友期,太丘是县名,陈太丘陈寔曾在太丘做过县令。

所以称陈太丘。

那么,古人有一种习惯,喜欢用官名和地句来做称呼。

其实这种习惯在我们现代汉语中也有。

古人大家最了解的柳宗元,大家又称他柳河东。

这种现象在我们现代汉语中也有。

比如说,我们学校有的老师被叫做詹几何、李代数,同学们能从这种称呼中体会到什么感情色彩呢?

说说,就随便说说!

生:

亲切。

师:

亲切。

还有呢?

尊敬,还有对他的肯定,对他的工作做的肯定,是吧!

那么,由此类推,人们称陈寔为陈太丘,是不是也对陈寔工作的肯定?

肯定他的政绩、学识、声望的一种肯定。

陈寔父子都是汉末的名士。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就是一部纪录汉名士的书,是我们古代最早的一部记录名士言行的书。

鲁迅先生曾经评价这本书为“名士的教科书”(课件显示)。

是的,它记录了名士的言行,又用这些名士的言行教育着我们。

书中的宝贵文化遗产至今被我们所继承,因此说它是一本教科书。

同学们,课下读过这本书吗?

[三峡桥夫点评:

对陈太丘为什么可以称为陈太丘这一问题的解释是可以的,但教师把古人表示敬称的这种方式套用到所在学校的教师身上,可信度有几何?

值得我们思考。

]

[吴海宁总评]本节课,从教学流程来看,教师严格按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显得板滞有余、灵活不足,这暴露出教师教学个性的缺失。

从对文本的解读来看,有广度但深度不足,这主要是教师没有与文本做好对话的缘故(参见拙文《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就应进行的对话》见“桥夫语文在线”)。

从师生关系来看,较为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可教师做为一个知识权威在学习中的作用过于强大,学生自学、探究不够。

从语文课的独特性来看,本节课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对期日中是不是科学的讨论、对诚信的说教、课堂成语积累的处理、教师机械地把课标理论嫁接到课堂教学的实施中使课显得板滞、教师教学语言的不规范性问题、教学的时效性(愚以为,本文只需用一个课时,而不是两个课时)、语境的优化(含资源的调用)等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反思这个案例,我不禁要发出这样的感叹:

怎样把新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时间,的确值得每位课改专家思考及教师深钻呀!

语文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走,我们任重而道远啊!

 

 

 

《陈太丘与友期》说课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说课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处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25课,语文第一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第一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

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情感与态度:

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本文是学生接触的第四篇古文,由于我班学生基础差,如何教学,促进学生学好本文,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好品质,是老师思考的重点。

  【说课型定位】

  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古文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注意语言品味,语感的形成,情感熏陶的基础上突出文体....

......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评课稿

授课人:

优点:

一.导语的展开激趣导入有新意

  导语中,111老师由自古英雄出少年导入对元方的认识,引导学生把握住了课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本文的同时激发了他们要懂礼守信。

导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教师在作者讲解与课文阅读时做到“授之以渔”

  作者讲解上,111老师对古文中翻译的四法(留、补、换、加)简洁明了地进行了介绍。

把此环节的重点放在了对学生翻译课文的检查上,对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字词难点进行了重点讲解,指出了文言中的通假字,引起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重视。

在讲解时,还作了一个非常恰当而直观的“文馨提示”。

 

  在指导方法后,111老师马上让同学带着方法去品读和表演课本剧。

这一过程正是方法与实践的最好结合。

三、结合注释,扎实语文基本功 

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在词语的解释上适当增加难度,既让部分学生能够直接从课本上找到答案,又要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引导其他同学对课文注释中没有的知识点进行合作探究解决。

这既兼顾了中差生,又照顾了优生。

四、高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力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缺点:

虽然这堂课是成功的。

但结合新课堂改革的要求,我个人认为在一些小环节上还存在以下不足:

  1、结合文章体裁,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应从情感上再下功夫,不仅要注意语速,读出节奏,更要读出感情,努力调动起课堂氛围。

  2、本节课中,教者的评价显得较苍白,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导向性等作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有三处三句话):

“总目标”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阶段目标之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实施建议之评价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给我指明了方向,是我们今后的古文教学的纲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