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息居饮食谱.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42012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11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息居饮食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随息居饮食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随息居饮食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随息居饮食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随息居饮食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随息居饮食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随息居饮食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随息居饮食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随息居饮食谱.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随息居饮食谱.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随息居饮食谱.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随息居饮食谱.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随息居饮食谱.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随息居饮食谱.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随息居饮食谱.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随息居饮食谱.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随息居饮食谱.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随息居饮食谱.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随息居饮食谱.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随息居饮食谱.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随息居饮食谱.docx

《随息居饮食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息居饮食谱.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随息居饮食谱.docx

随息居饮食谱

CompanyDocumentnumber:

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随息居饮食谱

内容提要

《随息居饮食谱》为清·王士雄撰,成书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是一部着名的营养学专着。

全书共一卷,列食物331种,分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等七类,每类食物多先释名,后阐述其性味、功效、宜忌、单方效方甚或详列制法,比较产地优劣等。

论述清晰,重点突出,语言通俗易懂,是研究中医食疗学、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一本必备参考书。

点校说明

《随息居饮食谱》为清·王士雄着。

士雄,字孟英,自号半痴山人、随息子等,晚号梦隐,又号潜斋。

浙江海宁人,约生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卒于光绪十六年(1890)。

其曾祖父王学权、祖父王国祥、父王升,三世皆为良医,母俞氏亦深谙医理药性,故家学渊源。

奈何“年十四失怙”迫于生计,曾充盐行会计,幸得舅氏俞公“力肩家事”得以潜心学问。

尤致力于温热、霍乱诸病之研究,着述颇丰,主要有《温热经纬》、《霍乱论》、《王氏医案》、《归砚录》等,为清后期着名的温病学家。

王氏自述作《饮食谱》乃为“世味深尝,不禁有饮水思源之感”,其友董氏亦称其为“立身、养生之有素者,慨然欲与世共,而谱是书”。

故于清咸丰十一年写成并刊刻。

该书共一卷,列食物331种,分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七类,每类食物多先释名,后阐述其性味、功效、宜忌、单方效方甚或详列制法,比较产地优劣等。

论述清晰,重点突出,语言通俗易懂,可为临床借鉴亦可家居收藏。

王氏在编写过程中突出了“重水,倡素食”思想,并多次提到某些救荒食品,如玉蜀黍、青大豆等宜广为种植,表明着者不仅饮食知味且重储备、善教民,另外着者博览群书,征引信手拈来,见于书中的书目有:

《内经》、《医碥》、《本草纲目》、《战国策》、《三冈识略》、《礼记》、《正字通》等。

王氏在梳理前人所说之际,并“每物求其实验,不为前人臆说所惑”,故论述严谨。

值得注意的是书中肉食类涉及多种珍稀保护动物,现列性味,仅供了解,不可用作饮食,另有一些看法亦待考证,为保持该书原貌,本次整理未作处理。

本书初刊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

现存版本为同治元年刻本、同治二年刻本、光绪壬辰本、光绪甲辰本以及民国初年的多种石印本、丛书本。

本次点校以光绪壬辰本为底本,以广益书局石印《潜斋医书五种》本为主校本,以人卫聂伯纯本为旁校本,《内经》、《本草纲目》等为他校本。

本次点校主要按下列方法处理:

一、本书采用简体横排,采用现代标点方法,对原书进行重新句读。

二、凡原书中的繁体字,均改为规范简化字。

三、凡底本中因写刻致误的明显错别字、部分异体字、古今字,均以简化字律齐,不出校。

四、凡底本与校本互异,若显系底本脱误衍倒者,予以勘正,并出校注明据补、据改、据删之版本、书名或理由;若难以判定是非或两义均通者,则出校并存,或酌情表示倾向性意见;若属一般性虚词,或义引、节引他书而无损文义者,或底本不误而显系校本讹误者,一般不予处理;凡底本与校本虽同,但对原书文字仍有疑问者,不妄改,只出校注明疑误、疑衍、疑脱之处,或结合理校判定是非。

五、对个别冷僻字词加以注释,注音采用拼音法。

由于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祈望专家学者示教。

点校者2001年12月于济南

前序

呜呼!

国以民为本,而民失其教,或以乱天下。

人以食为养,而饮食失宜,或以害身命。

卫国、卫生,理无二致,故圣人疾与战并慎,而养与教并重也。

《中庸》曰: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夫饮食为日用之常,味即日用之理。

勘进一层,善颐生者,必能善教民也,教民极平易,修其孝、悌、忠、信而已。

颐生无元妙,节其饮食而已。

食而不知其味,已为素餐;若饱食无教,则近于禽兽。

余尝曰:

子、臣、悌、友,圣人之道学也;孝、悌、忠、信,王者之干城也。

圣贤书具在,小子何敢赘焉!

惟饮食乃人之大欲所存,易为腹负,故大禹菲饮食,而武侯甘澹泊也。

今夏,石米八千,斤朱四十。

茫茫浩劫,呼吁无门。

吕君慎,知我将为饿殍也。

招游梅泾,寓广川之不窥园。

无事可为,无路可走,悠悠长夜,枵腹无聊。

丐得枯道人秃笔一枝,画饼思梅,纂成此稿,题曰《饮食谱》。

质诸知味者,或不贱其养小失大,而有以教我也。

咸丰十一年辛酉秋七月睡乡散人书于随息居

后序

呜呼!

《饮食谱》何为而作耶盖世味深尝,不禁有饮水思源之感也。

窃谓食毛践土,二百余年,岁无奇荒,国无苛政,竟至禽兽食人食,而涂有饿殍,岂非亘古未闻之奇事哉!

士雄年十四失怙,赖先慈祒拄门户,而家有七口,厨无宿舂。

蒙父执金履思丈念旧怜孤,字余曰孟英,命往金华鹾业,佐司会计。

舅氏俞公桂庭,谊笃亲亲,力肩家事,赠余斋名曰“潜”,嘱潜心学问,勿以内顾为忧。

乃未十载,金丈、舅氏,相继谢世。

余愧无以仰付二公盛意,而潜修英发也。

徒以性情疏迈,遇合多奇,同郡周君光远,知我最深。

挈舍弟季杰另辟一业,俾资事蓄。

而余律身极俭,不善居积,或以痴目之,遂自号半痴。

迨周君作古,母逝子殇,世景日非,盖无意人间事矣。

乙卯冬,携眷回籍,息影穷乡,赁屋而居,堂名归砚,欲遂首丘之志而终老焉。

讵上年春,省垣失事,季杰幸缒城归,秋仲①溪遭难,虽不伤人,而坐食无山,痴将安用。

今旅濮院,麸核充饥。

我生不辰,兔爰兴叹,华胥学步,神契希夷,因易字曰梦隐,并粗述四十年孤露衷情。

以志前路悠悠,皆先人所留之余地;而后路茫茫,惟有不忘沟壑耳!

知味者鲜,且藏稿以俟之。

辛酉八月中旬随息子又题

①(tíng停):

一指积聚而不流动,一指水深。

水饮类

天雨水

《战国策》名上池水,陶隐居名半天河,俗名天泉水。

甘凉。

养阳分之阴,瀹①茗清上焦之热。

体轻味淡,煮粥不稠。

宿久澄澈者良。

露水

立秋后五日白露降,夜来不可露身出户,故曰:

白露身不露。

甘凉。

润燥,涤暑,除烦。

若秋前之露,皆自地升。

苏诗:

露珠夜上秋禾根是已。

云秋禾者,以禾成于秋也。

稻头上露,养胃,生津;菖蒲上露,清心,明目;韭叶上露,凉血、止噎。

荷花上露,清暑,怡神。

菊花上露,养血,息风,余可类推。

冬雪水

甘寒。

清热,解毒,杀虫。

温疫、热狂、暑、霍乱,徐徐频灌,勿药可瘳。

淹浸食物,久藏不坏。

溪河湖池水海水

各处清浊不同,非清而色白味淡者不可饮。

凡近地无好水,宜饮天泉。

或以其水澄清,煮热而藏之,即为好水。

海水咸浊,蒸取其露,即清淡可饮。

井泉水

甘寒。

清下焦之热,煮饭补阴中之阳。

新汲者良,咸浊勿用。

中煤炭毒,灌之即苏。

食井中每年五月五日午时,入整块雄黄、整块明矾各斤许,以辟蛇虫阴湿之毒。

或加整块朱砂数两,尤妙。

食水缸中,宜浸降香一二段,菖蒲根养于水面亦良。

水不甚清者,稍以矾澄之,并解水毒。

①瀹(yuè岳):

煮,浸。

雨雪之水,皆名天泉。

其质最清,其味最淡。

杭人呼曰淡水,瀹茗最良,宜煎清肃涤热诸药。

惟杭人饮之,故人文秀美,佳于天下。

杭人皆瓦屋,以竹木或砖,或铜锡为承溜,周曰承溜,汉曰铜池,宋曰承落,皆檐沟水苋之称也。

杭人呼为阁漏。

引其水而注诸缸。

然必日使人梯而上视,如有鸟恶猫秽之瓦,即以洁瓦易之。

再以净帚频为扫除,毋使木叶尘沙之积,则水始洁。

若近厨灶①之屋,必有煤炱之污,勿取其水也。

狂风暴雨,必夹尘砂,亦勿取之。

久晴乍雨,亦勿遽取,恐瓦有积垢,濯之未净也。

既注之缸,必待其澄,而后挹②其清者,藏诸别缸,藏久弥良。

凡藏水之缸,宜身长而口小者,上以缶③盆罩之,而置于有风无日之所,日晒久则水易耗,而色不白也。

置缸之地④以砖石,或埋入土中一二尺亦可。

先慈嗜茗而取水甚严,蓄水甚精。

谨详识之,虽他处亦可仿行,以免水土恶劣之病,不但备烹茶煮药之用已。

溪涧之水,发源于山,清甘者良。

水如恶劣,其山必耡鞻⑤或为砒矾毒药之所产,或为虫蛇猛兽之所居。

而人之饮食,首重惟水,乍入其乡者饮之,疾病生焉。

生于其地者习之,很戾钟焉。

欲筹斡旋补救之策,以期革犷悍之俗,而康济期民者,惟有广凿井泉,是为亟务。

爰采泰西掘井法于下,庶无井之地,悉可仿行焉。

【①厨灶:

原作“厨突”,据广益书局本改。

②挹(yì义):

舀。

③缶(fǒu否):

一种大肚小口的瓦器。

④(zhòu昼):

砖砌的井壁。

⑤耡鞻:

艰险难行。

高地作井,未审泉源所在,其求之法有四:

第一气试:

当夜水气恒上腾,日出即止。

今欲知此地水脉安在,宜掘一地窖,于天明辨色时,人入窖以目切地,望地面有气如烟,腾腾上出者,水气也,气所出处,水脉在其中。

第二盘试:

望气之法,旷野则可。

城邑之中,室居之侧,气不可见。

宜掘地深三尺,广长任意。

用铜锡盘一具,清油微微遍擦之。

窖底用木高一二寸以蝭,盘偃置之。

盘上干草盖之,草上土盖之。

越一日开视,盘底有水欲滴者,其下则泉也。

第三缶试:

近陶家之处,取瓶缶坯子一具,如前铜盘法用之。

水气沁入瓶缶者,其下泉也。

无陶之处,以土甓代之,或用羊绒代之。

羊绒者,不受湿,得水气必足见也。

第四火试:

掘地如前,篝火其底,烟气上升,蜿蜒曲折者,是水气所滞,其下则泉也。

烟气直上者否。

凿井之法有五:

第一择地:

山麓为上,蒙泉所出,阴阳适宜。

园林室屋所在,向阳之地次之,旷野又次之。

山腰者居阳则太热,居阴则太寒为下。

此论泉水之高下等第耳,然山腰山顶,亦有甘泉,不可泥也。

凿井者,察泉水之有无,斟酌避就之。

第二量浅深:

井与江湖地脉贯通,其水浅深,尺度不等。

今问凿井应深几何宜度天时旱潦河水所至,酌量加深几何而为之度,去江湖远者不论。

不论者,不论浅深,而以及泉为度也。

泉愈深则水愈美,虽水土恶劣之乡,深泉必清冽无毒也。

第三避震气:

地中之脉,条理相通,有气伏行焉。

强而密理,中人者九窍俱塞,迷闷而死。

俗谓之犯土者是。

凡山乡高亢之地多有之,泽国鲜焉。

此地震之所由也,故曰震气。

凡凿井遇此,觉有气飒飒侵人,急起避之,俟泄尽,更下凿之。

欲候知气尽者,缒灯火下视之,火不灭,是气尽也。

第四察泉脉:

凡掘井及泉,视水所从来,而辨其土色。

若赤埴土,其水味恶。

赤埴,黏土也。

中为甓,为瓦者是。

若散沙土,水味稍淡。

若黑坟土,其水良。

黑坟者,其土色黑稍黏也。

若沙中带细石子者,虽赤土、黄土皆佳。

其水最良。

第五澄水:

凡作井底,用木为下,砖次之,石次之,铅为上。

既作底,更加细石子厚一二尺,能令水清而味美。

试水美恶,辨水高下,其法有五。

凡江河井泉雨雪之水,试法皆同。

第一煮试:

取清水置净器煮熟,倾入白瓷器中,候澄清,下有沙土者,此水质浊也。

水之良者无滓,又水之良者,以煮物则易熟。

第二日试:

清水置白瓷器中,向日下,令日光正射水,视日光中,若有尘埃氤氲如游气者,此水质不净也。

水之良者,其澄澈底。

第三味试:

水,元气也。

元气无味,无味者真水,凡味皆从外合之。

故试水以淡为主,味佳者次之,味恶为下。

天泉最淡,故烹茶独胜,而煮粥不稠。

第四称试:

有各种水,欲辨优劣,以一器更酌而衡之,轻者为上。

第五纸帛试:

用纸或绢帛之类,色莹白者,以水蘸而干之,无痕迹者为上。

于文,白水为泉,故水以色白为上。

人可以一日无谷,不可以一日无水,水之于人,顾不重欤!

苟知掘井试水之法,则在可饮甘泉,而免疾病。

且藉以备旱灾,御兵火,一举而数善存焉。

余性喜凿井,而力有未逮,惟冀同志者勉为之。

但井栏之口,宜小而多,既免坠溺,仍便引汲也。

设无水之地,而万难凿井者,更列水库法于后:

水库法泰西书云:

若天府金城,居高乘险,江湖溪涧,境绝路殊。

凿井百寻,盈车戴绠。

时逢亢旱,涓滴如珠,或绝徼孤悬,恒须远汲,长围久困,人马乏竭,如此之类,世多有之。

临渴为谋,岂可及哉计惟恒储雨雪之水,可以御穷。

而人情狃近,未或先虑,及其已至,坐槁而已。

亦有依山掘地,造作池塘,以为旱备。

而弥月不雨,已成龟坼,徒伤挹注之易穷,不悟渗漏之实多也。

西方诸国,因山为城者,其人积水如积谷。

防红腐,水防漏渫①其为计虑,亦略同之。

以故作为水库,率令家有三年之蓄,虽遭大旱,遇强敌,莫我难焉!

且土方之水比于地中,陈久之水方于新汲,其蠲烦去疾,益人利物,往往胜之。

彼山城之人,遇江河井泉之水,犹鄙不屑尝矣。

天泉宿水,远胜山泉,此惟杭人知之。

名曰水库者,固之其下,使无受渫也;幂之其上,使无受损也。

原注,幂防耗损,亦防不洁,故古人井亦有幂也。

四行之性,土为至干,土性干,故胜湿,受水太过,则卑滥而为湿土。

甚于火矣。

水居地中,风过损焉,日过损焉。

夏之日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水独存乎妄人谓湿热相合为暑,真是梦呓。

故固之,故幂之。

水库之事有九:

一曰具,具者所以庇其物也。

细砂、石灰、乌樟、桐油等物。

二曰剂,剂所以为之和也。

三曰凿,凿所以为之容也。

在家、在野,皆可择地而为之,不论方圆,宜下侈②上③为妙。

中底以三分之一为坎,其垢时,以吸筒吸去之,则年久弥清也。

四曰筑,筑所以为之地也。

底墙皆须筑实,毋使渗漏。

五曰涂,涂所以为之固也。

筑坚候至八分干,再以乌樟或细灰涂之。

【①渫:

污浊。

②侈:

指钟口大,中央小。

③:

指下大上小。

六曰盖,盖所以为之幂也。

七曰注,注所以为之积也。

以承溜引注也。

八曰挹,挹所以为受其用也。

九曰修,修所以弥缝其阙也。

凡造圹、造窖、造盐地,皆须筑实,毋使渗漏,其事同也。

而各处造法,微有不同。

若造水库之法,亦可各随其便者。

故附载其略于此。

智者自能因地制宜。

水仓法水库或卒难集办,更有水仓一法,较易从事。

其法创自乾隆间,杨州余君观德。

凡水土恶劣之乡,人烟稠密之地,距河稍远之处,皆可仿行,以备兵火、旱灾、疾病诸患。

但置旷地一区,缭以土垣,前设门楹,傍曰水仓,中为大院,置大缸数百,或百十只,脚埋入土尺许,满储以水,复置水桶百十只,水龙数具,外谑①以锁。

设有灾患,开取甚易。

若大家、巨刹,凡有空院者,尤易仿行。

为己为人,公私两益,故附载之。

煎药用水歌

何西池《医碥》云:

急流迅速堪通便,宣吐回澜水即逆流水最宜。

百沸气腾能取汗,甘澜劳水流水杓杨万遍,名甘澜水,亦名劳水。

意同之。

黄缝水吐痰和食,霍乱阴阳水百沸天泉与新汲井水各半也。

可医。

治疟亦妙。

新汲无根皆取井,除烦去热补阴施。

地浆解毒兼清暑,亦和中补土。

腊雪寒冰疗疫奇。

更有轻灵气化水,如蒸露法蒸水,以管接取用之,一名气汗水,亦名水露。

虽海水,但蒸取其露,即清淡可饮,以咸浊不能上升也。

奇功千古少人知。

善调升降充津液,滋水清金更益脾。

肺热而肾涸,清金则津液下泽,此气化为水,天气下为雨也。

肾涸而肺热,滋阴则津液上腾,此水化为气,地气上升为云也。

蒸水使水化为气,气复化水,有循环相生之妙。

而升降之机,脾为之主,故兼主中枢不运也。

【①谑(jué决):

安锁的环状物。

乳汁

甘平。

补血,充液,填精,化气生肌,安神益智,长筋骨,利机关,壮胃养脾,聪耳明目。

本身气血所化,初生借以长成。

强壮小儿,周岁即宜断乳,必以谷食,始可培植后天。

造物之功,不容穿凿。

故大人饮乳,仅能得其滋阴养血,助液濡枯,补胃充肌而已。

设脾弱气虚,膏粱湿盛者饮之,反有滑泻酿痰,减餐痞闷之虞。

且乳无定性,乳母须择肌肤丰白,情性柔和,别无暗疾,不食荤浊厚味者,其乳汁必酿白甘香。

否则清稀腥浊,徒增儿病也。

牛、马、蛇毒饮人乳解之。

牛乳

甘平。

功同人乳,而无饮食之毒、七情之火。

善治血枯便燥,反胃噎膈,老年火盛者宜之。

水牛乳良。

小儿失乳者,牛、羊乳皆可代也。

马乳

甘凉。

功同牛乳,而性凉不腻,故补血润燥之外,善清胆胃之热,疗咽喉口齿诸病,利头目,止消渴,专治青腿牙疳。

白马者尤胜。

羊乳

甘平。

功同牛乳,专治蜘蛛咬毒。

白羚羊者胜。

酪酥醍醐

牛、马、羊乳所造。

酪上一层凝者为酥;酥上如油者为醍醐。

并甘凉润燥,充液滋阴,止渴耐饥,养营清热。

中虚湿盛者均忌之。

微苦微甘而凉。

清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痰;肃肺胃,明目解渴,不渴者勿饮。

以春采色青、炒焙得法、收藏不泄气者良。

色红者已经蒸,失其清涤之性,不能解渴,易成停饮也。

普洱产者,味重力峻,善吐风痰,消肉食。

凡暑秽痧气、腹痛、干霍乱、痢疾等证初起,饮之辙愈。

诸露

凡谷、菜、果、①、草、木、花、叶诸品,具有水性之物,皆取其新鲜及时者,依法入甑,蒸馏得水,名之为露。

用得其宜,远胜诸药,何者诸药既干且久,或失本性,譬用陈米作酒,酒力无多。

若不堪久藏之物,尤宜蒸露密储。

如以诸药煎作汤饮,味固不全,间有因煎失其本性者。

惟质重味厚,滋补下焦,如地黄、枸杞之类,必须煎汁也。

若作丸、散,并其渣滓啖之,殊劳脾运。

惟峻厉猛烈之药,宜丸以缓之;冰、麝忌火诸香必丸而进之;五苓、六一等剂,须散以行之。

凡人饮食,盖有三化:

一曰火化,烹煮熟烂;二曰口化,细嚼缓咽;三曰胃化,蒸变传运。

二化得力,不劳于胃。

故食生冷,大嚼急咽,则胃受伤也。

胃化既毕,乃传于脾,传脾之物,悉成乳糜次乃分散,达于周身。

其上妙者,化气归筋;其次妙者,化血归脉,用能滋益精髓,长养肌体,调和营卫。

所云妙者,饮食之精华也,故能宣越流通,无处不到。

所存糟粕,乃下于大肠。

今世滋补丸剂,皆干药合成,精华已耗,又须受变于胃,传送于脾,所沁入宣布,能有几何不过徒劳脾胃,悉成糟粕,下坠而已。

朝吞暮饵,

抑何愚耶!

汪谢城曰:

诸露生津解热,诚为妙品。

但肆中贪多,而蒸之过久,以致味薄,或羼他物以取香,如枇杷叶露,亦羼香物,正与嗽证相反,故必以自蒸为佳。

又中有饮湿者,诸露非所宜。

【①(luǒ):

草本植物的果。

大寒凝海而不冰,其性热也。

甘苦辛酸,皆不是,其味异也。

合欢成礼,祭祀宴宾,皆所必需。

壮胆辟寒,和血养气,老人所宜。

行药势,剂诸肴,杀鸟兽,鳞介诸腥。

陈久者良。

多饮必病,故子弟幼时,总不令饮酒,到大来不戒而自不饮矣。

凡民日食不过一升,而寻常之量,辄饮斗酒,是一人之饮,足供数人之食。

至于盛肴馔,多朋从,其费又不可胜计也。

酒之为物,勤俭多妨,故禁酒可以使民富。

贞洁之人,以酒乱性;力学之人,以酒废业;盗贼之徒,以酒结伙;刚暴之徒,以酒行凶。

凡世间败德损行之事,无不由于酒者。

此书之所以作酒诰,汉时所以三人群饮,罚金四两也。

酒之为物,志气两昏,故禁酒可以兴民教。

富之、教之、诚富民、防民之善术。

今蕞尔小邑,岁费造酒之米,必以万石计,不但米价日昂,径至酿成大祸,此其一端也,可不鉴哉!

解酒毒,大醉不醒。

枳蓂子煎浓汁灌;人乳和热黄酒服。

外以生熟汤浸其身,则汤化为酒,而人醒矣。

酒酿

甘温。

补气,养血,助运化,充痘浆,多饮亦助湿热,冬制者耐久藏。

烧酒一名汗酒

性烈火热,遇火即燃。

消冷积,御风寒,辟阴湿之邪,解鱼腥之气。

阴虚火体,切勿沾唇。

孕妇饮之,能消胎气。

汾州造者最胜。

凡大雨淋身及多行湿路,或久浸水中,皆宜饮此,寒湿自解。

如陡患泄泻,而小溲清者,亦寒湿病也,饮之即愈。

风寒入脑,久患头痛,及饮停寒积,脘腹久疼,或寒湿久痹,四肢酸痛,诸药不效者,以滴花烧酒,频摩患处自愈。

若三伏时,将酒晒热,贴患处,效更捷。

素患冻疮者,亦于三伏时,晒酒涂患处,至冬不作矣。

霍乱转筋而肢冷者,以烧酒摩拓患处效。

解烧酒毒,芦菔汁、青蔗浆,随灌。

绿豆研水灌,或以枳蓂子煎浓汤灌。

大醉不醒,急以热豆腐遍体贴之,冷即易,以醒为度。

外用井水浸其发,并用故帛浸湿,贴于胸膈,仍细细灌之,至苏为度。

凡烧酒醉后吸烟,则酒焰内燃而死。

又有醉后内火如焚,而反恶寒者,厚覆衣被,亦能致死。

即口渴饮冷,止宜细细饮之,以引毒火外达。

若连饮过多,热毒反为骤冷所遏,无由外达,亦多闭伏不救也。

愈风酒方:

陈海蛇漂净拭干,晾极燥,十二两黑大豆嫩桑枝松针杵烂,各四两

陈酒七斤,封浸,煮三炷香。

喇嘛酒方:

治半身不遂,风痹麻木。

胡桃肉龙眼肉各四两,杞子首乌熟地各一两,白术当归川芎牛膝杜仲白芍议莶草茯苓丹皮各五钱,砂仁乌药各二钱五分

上十六味,绢袋盛之,入瓷瓶内,浸醇酒五斤,隔水煮浓,候冷,加滴花烧酒十五斤,密封七日饮。

健步酒方:

生羊肠一具,洗净晾燥,龙眼肉沙苑蒺藜隔纸微焙①生苡仁淘净晒燥,仙灵脾以铜刀去边毛,真仙茅各四两

上六味,滴花烧酒二十斤,浸三七日。

下部虚寒者宜之,华亭董氏方也,见《三冈识略》。

【①隔纸微焙:

原为“隔纸微”,文理、医理不通,据沙苑蒺藜的一般炮制方法补“焙”。

熙春酒方:

生猪板油一斤甘杞子龙眼肉女贞子冬至日采,九蒸九晒,直生地洗净晒干,仙灵脾去边毛生绿豆洗净晒干,各四两

上七味,滴花烧酒二十斤,封浸一月。

茹素者去猪油,加耿柿饼一斤可也。

此酒健步驻颜,培养心肾,衰年饮之甚妙。

但以猪脂白蜜浸之,名玉液酒。

温润补肺,泽肌肤,美毛发,治老年久嗽极效。

随息自验。

固春酒方:

治风寒湿袭入经络,四肢痹痛不舒,俗呼风气病,不论新火,历治辄效。

鲜嫩桑枝大豆黄卷或用黑大豆亦可生苡仁枢木子即十大功劳红子也,黑者名极木子,亦可用。

无则用叶,或用南天竹子亦可。

各四两金银花五加皮木瓜蚕沙各二两川黄柏松子仁各一两

上十味,绢袋盛而缝之。

以好烧酒十斤,生白蜜四两,共装坛内,将口封固扎紧。

水锅内蒸三炷香取起,放泥地上七日,即可饮矣。

每日量饮一二杯。

病浅者,一二斤即愈。

定风酒方:

天冬麦冬生地熟地川芎五加皮牛膝秦艽各五钱川桂枝三钱

上九味,绢袋盛之。

以滴花烧酒二十斤,净白蜜、赤砂糖、陈米醋各一斤,搅匀,浸入瓷坛,豆腐皮封口,压以巨砖,安水锅内,蒸三炷香。

坛须宽大,则蒸时酒弗溢出也。

取起埋土中七日,此内府方也。

功能补血息风而健筋骨,且制法甚奇,凡患虚风病者,饮之辄愈。

而药味平和,衰年频服,极有裨益,并无流弊。

按酒性皆热,而烧酒更烈,韧如羊肠,润如猪脂,并能消化,故不但耗谷麦,亦最损人,尤宜禁之。

然治病养老之功,亦不可没。

世传药酒,率以刚燥之品,助其猛烈,方名虽美,而遗患莫知。

惟此七方,用药深有精义,洵属可传。

但饮贵微醺,不可过恣,始为合法。

虚寒衰老之人,寒宵长夜,苦难酣眠达晓,宜制小银瓶,略如鼻烟壶式,口用旋盖,以暖酒灌入,佩于衷衣①兜肚之间,酒可彻夜不凉。

丁夜②醒时,饮而再睡,不烦人力,恬适自如,补益之功甚大。

若能此外勿饮,更可引年。

凡饮酒,并宜隔汤炖温也。

淡巴菰

辛温。

辟雾露秽瘴之气,舒忧思郁愤之怀,杀诸虫,御寒湿。

前明军营中始吸食之,渐至遍行天下,不料其为鸦片烟之先兆也,然圣祖最恶之,而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