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痔疮.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44885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痔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什么是痔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什么是痔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什么是痔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什么是痔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什么是痔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什么是痔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什么是痔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什么是痔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什么是痔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什么是痔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什么是痔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什么是痔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什么是痔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什么是痔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什么是痔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什么是痔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什么是痔疮.docx

《什么是痔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痔疮.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什么是痔疮.docx

什么是痔疮

什么是痔疮?

痔疮的症状有哪些?

凡肛门内外突起的柔软肿物都叫痔疮。

痔疮是位于肛管直肠黏膜下端及肛管皮肤下的静脉淤血、曲张,而后形成的血管团,是肛肠疾病中的一种。

痔疮有哪些症状?

临床上对痔疮的分类一般按痔疮的发生部位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

是以齿状线为界来分的(齿状线为直肠粘膜与肛门皮肤交接处相互连接而成的一条交错不齐如锯齿状的线)。

内痔发生在齿线上,表面覆盖粘膜,平常不能看见,大便时可脱出肛门,也可不脱出肛门,脱出时可自行还纳,但常伴有便血。

外痔是由痔外静脉丛形成,在齿线下,表面覆盖皮肤,可以看见,不能送回肛门,不常出血,外痔病人多伴有内痔。

痔的分类:

内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和充血,同时可见其周围固定支持结构的松驰、断裂;外痔是指血管性外痔,即肛周皮下血管丛扩张,表现为隆起的软团块;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相融合。

痔疮在初发时,症状往往不明显,但随着痔核逐渐增大,症状亦会逐渐加重。

临床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点:

1.便血:

痛苦小性、间歇性便后有鲜红色血是其特点,也是内痔或混合痔早期常见症状,患者常诉说“大便后鲜血从肛门一滴一滴地往下流”或“便纸上都是鲜血”。

2.痔核脱出:

常是晚期症状,多先有便血,后有脱垂,由于痔核体积增大,排便时受到粪便的挤压,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脱出肛外。

最初仅在排便时脱出,便后能自行还纳。

症状较重者,脱出后需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方能复位。

3.疼痛:

单纯内痔,一般无疼痛,有时仅感觉肛门部坠胀或排便困难。

如发炎肿胀者,痔内有血栓形成或嵌顿,则有疼痛;如脱出未及时复位,则疼痛加重;如发生嵌顿,有溃烂坏死,引起肛缘周围皮肤发炎水肿,则疼痛剧烈,患者坐卧不安。

4.粘液流出:

直肠黏膜长期受痔的刺激,引起分泌物增多;晚期内痔,因肛门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由肛门流出。

轻者大便时流出,重者不排便时也自然流出。

内痔脱出时,分泌物将更多。

5.瘙痒:

因分泌物或脱出痔核的刺激,使肛门周围皮肤终日潮湿,导致湿疹和瘙痒的发生。

痔疮的病理学观察发现痔疮组织内不仅有大量的高度迂曲扩张的静脉,同时痔内间质组织水肿,伴炎细胞浸润,部分血管内有血栓形成。

因此,痔疮的病理改变,实质上与人体其他部位静脉曲张所致的静脉血管团一样,只是出现在肛直肠部的血管团或者肿块叫做痔疮罢了。

 

三,痔疮的病理简介2012-06-01

 

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

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

医学所指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

  痔疮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

通常痔疮图片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

妇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受压迫,阻碍血液循环常会发生痔疮,许多肥胖的人也会罹患痔疮。

  痔疮发病有以下三种学说。

  肛垫学说

  肛管血管衬垫是位于肛管和直肠的一种组织垫,简称“肛垫”,系出生后就存在的解剖现象。

当肛垫松弛、肥大、出血或脱垂时,即产生痔的症状。

  静脉曲张学说

  从解剖学上看,肛门静脉系统及其分支直肠静脉都无静脉瓣,血液易于淤积而使静脉扩张,加之直肠上、下静脉丛壁薄、位浅、抵抗力低,末端直肠粘膜下组织又松弛,都有利于静脉扩张,若加上各种静脉回流受阻的因素,如经常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及盆腔内巨大肿瘤等,都可使直肠静脉回流发生障碍而扩张弯曲成痔。

肛门腺及肛周感染也可引起静脉周围炎,静脉失去弹性而扩张成痔。

  遗传学说

  痔疮是否会遗传,目前无确切证据,痔疮患者常有家族史,可能与食物、排便习惯及环境有关。

多数人相信发展中的国家痔的发病率低,如在非洲农村患痔者少见,可能与高纤维食物饮食有关。

目前,在发达国家多食高纤维饮食,除了预防大肠癌的发生,也可减低痔的发病率。

您好!

建议您到专科医院遵医嘱进行治疗.医学所指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妇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静脉受压迫,妨碍血液循环常会发生痔疮,许多肥胖的人也会罹患痔疮.如果患有痔疮,肛门内肿大扭曲的静脉壁就会变得很薄,因此排便时极易破裂.内痔是长在肛门管起始处的痔,如果膨胀的静脉位于更下方,几乎是在肛管口上,这种曲张的静脉就叫外痔.外痔有时会脱出或突现于肛管口外.但这种情形只有在排便时才会发生,排便后它又会缩回原来的位置.无论内痔还是外痔,都可能发生血栓.在发生血栓时,痔中的血液凝结成块,从而引起疼痛.

 

痔疮一旦产生就不能自愈,药物只能缓解.彻底治疗的方式有传统治疗和仪器治疗两种.我建议考虑仪器治疗.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不一样,病

症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有上百种治疗方式,比如现在最先进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高频电刀无痛治疗术),多普勒引导下的痔动脉结扎术,铜离子电化学治疗和普通的注射疗法,传统的外剥内扎加括约肌松紧术等等.这些治疗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无痛微创,恢复快(体质健康的一周就能痊愈),不需要住院,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影响小.

 

生活上要注意:

1.加强锻炼,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2.合理调配饮食,日常饮食中可多选用蔬菜,水果,豆类等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多的饮食,少含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及酒等.3.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忌蹲便时间过长.4.保持肛门周围清洁.5多做提肛运动,恢复括约肌弹性.

痔疮的治疗

首先要保持大便通畅,进食易消化,少含渣滓的食物.

饮食应粗细搭配,少饮浓茶,咖啡,酒类及少进辛辣食物,以减少对肛管的刺激.

便后要温水坐浴,局部应用痔疮栓或痔疮膏

祝您早日康复!

将田螺洗净,用小刀挑开螺盖,放入适量冰片,并用刀尖在螺肉和冰片上捣戳数下。

放置一段时间后,螺肉会化成液体。

取此液体涂于患处。

这个方法有用吗?

有用好的朋友吗?

帮忙解决下谢谢了

答;

 只能起缓解作用,预防1、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预防便秘:

  

(1)合理调配饮食:

多食蔬菜、水果和纤维素多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避免蹲厕时间过长。

  (3)选择正确治疗便秘的方法:

若有顽固性便秘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正确治疗。

  3、注意孕期保健。

  4、保持肛门周围清洁。

  5、其它:

腹压增高可引起痔疮。

例如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使肛门直肠血管扩张引起痔疮。

此时应首先治疗肝硬化等原发病变。

  总之,只要我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从以上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就可有效预防痔疮的发生。

对已患痔疮且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应作到及时诊治。

 

  饮食:

  1.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酒。

少吃精制的碳水化合物食物。

多吃含大量纤维素的水果、蔬菜、麦片类食物。

  2.少吃上火的东西,多吃凉性的。

比如荸荠,既含有丰富的纤维,性又比较凉,是保持排便通畅的好东西。

但是胃不好怕凉的,可以多喝鲜牛奶保持大便通畅,并把水果放在饭后吃。

  3.早饭喝花生浆比豆浆更容易通便。

不要因为怕便秘疼痛就减少饮食,这只会减少胃肠蠕动,加重便秘症状。

  4.便秘排不出来的,可以在下午3、4点喝一斤淡盐水,加上腹部按摩,睡前散步半小时以上,同时做肛门运动,争取在临睡前排便。

 冰片。

别名:

龙脑、龙脑香

、脑子、冰片、片脑、冰片脑、梅花脑、天然冰片、老梅片、梅片。

主要成分为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取得的结晶,是接近纯粹的右旋龙脑。

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含有多种萜类成分。

除龙脑外,尚含葎草烯、β-榄香烯、石竹烯等倍半萜,齐墩果酸、麦珠子酸、积雪草酸、龙脑香醇酮、龙脑香二醇酮、古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

  

主要成分:

本品为从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取得的结晶,是近乎纯粹的右旋龙脑。

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含有多种萜类成分。

除龙脑外,尚含葎草烯、β-榄香烯、石竹烯等倍半萜,齐墩果酸、麦珠子酸、积雪草酸、龙脑香醇酮、龙脑香二醇酮、古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

  

性状:

为半透明似梅花瓣块状、片状的结晶体,故称“梅片”;直径0.1~0.7cm,厚约0.1cm;类白色至淡灰棕色,气清香,味清凉,嚼之慢慢溶化。

燃烧时无黑烟或微有黑烟。

  用法与用量内服:

入丸、散,0.5~1分。

外用:

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

气血虚者忌服;孕妇慎服。

  《本草经疏》:

“凡中风非外来之风邪,乃因气血虚而病者忌之;小儿吐泻后成惊者为慢脾风,切不可服,急惊属实热可用,慢惊属虚寒不可用;眼目昏暗属肝肾虚者不宜入点药。

”编辑本段药代动力学冰片原态

  冰片经粘膜、皮下组织均易吸收,在体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排除体外。

3H-冰片1μCi/(g体重)给小鼠灌胃可迅速经肠粘膜吸收,给药5分钟可透过血脑屏障,且在中枢神经有较高浓度和较长停留时间,其开窍作用可能与其有关。

冰片在血液中能较长时间维持较高血药浓度,由肝、肾消除较快,不易蓄积。

3H-冰片2.6μCi/只小鼠静脉注射分布半衰期为2.8min,主要分布心、肺、肝、肾等。

3.5μCi/只灌胃,半吸收期为0.157小时,吸收系数为0.25,表明生物利用度较差;消除半衰期为5.3小时,不易蓄积。

编辑本段药(毒)理学  冰片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不尽一致,小鼠灌胃的LD50,l-龙脑、d-龙脑和dl-异龙脑分别为3720mg/kg,4960mg/kg和3830mg/kg;龙脑、异龙脑和合成冰片分别为2879mg/kg,2269mg/kg和2507mg/kg;也有报道龙脑为1059mg/kg。

小鼠腹腔注射,冰片乳剂的LD50为907mg/kg。

以125mg/kg和500mg/kg慢性给药,1-龙脑和d-龙脑对外周血液指标和器官重量有影响;dl-异龙脑引起肝损害。

龙脑5g/kg(=LD50)给大鼠灌胃使脑突触体碱性磷酸酶的米氏常数(Km)增加,表明对碱性磷酸酶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可能与其神经毒性作用有关。

编辑本段植物形态冰片原植物

  龙脑香(《唐本草》),又名:

固不婆律(《酉阳杂俎》),羯布罗香(《本草衍义》)。

  常绿乔木,高达5米,光滑无

毛,树皮有凹入的裂缝,外有坚硬的龙脑结晶。

叶互生,革质;叶柄粗壮;叶片卵圆形,先端尖:

基部钝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两面无毛,有光泽,主脉明显,侧脉羽状,先端在近叶缘处相连。

圆锥状花序,着生于枝上部的叶腋间,花两性,整齐;花托肉质,微凹;花萼5,覆瓦状排列,花后继续生长;花瓣5,白色;雄蕊多数,离生,略呈周位状,花药线状,药室内向,边缘开裂,药隔延长呈尖尾状,花丝短;雌蕊1,由3心皮组成,子房上位,中轴胎座,3室,每室有胚珠2枚,花柱丝状。

干果卵圆形,果皮革质,不裂,花托呈壳斗状,边缘有5片翼状宿存花萼。

种子1~2枚,具胚乳。

分布南洋群岛一带。

本植物的树脂(龙脑香膏)、种子(龙脑香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龙脑香(5张)编辑本段各家论述  1.《西阳杂俎》:

"龙脑香树,出婆利国,呼为个不婆律。

亦出波斯国,树高八丈,大可六七围。

叶圆而背白,无花实。

其树有肥有瘦,瘦者出龙脑香,肥者出婆律膏香在木心中。

波斯断其树,剪取之,其青于树端流出,斫树作坎而承之。

入药用,有别法。

"  2.《新修本草》:

"树形似杉木,言婆律膏,是树根下清脂,龙脑是根中干脂,子似豆蔻,皮有错甲,香似龙脑,味辛,尤下恶气,消食散胀满,香人口,旧云出婆律国,药以国为名,即杉脂也。

江南有杉木未经试。

或方土无脂,犹甘蕉无实。

"  3.《本草图经》:

"冰片出婆律国,今惟南海番舶贾客货之。

相传云,其木高七八丈,大可六七围,如积年杉木状,傍生枝叶,正圆而背白,结实如豆蔻,皮有甲错。

香即木中脂,似白松脂,作杉木气;膏乃根下清液耳,亦谓之婆律膏......亦云南海山中亦有此木。

唐天宝中,交趾贡龙脑,皆如蝉蚕之形,彼人云老根节方有之,然极难得。

时禁中呼为瑞龙脑,带之衣紟,香闻十余步外,是后不闻有此。

今海南龙脑多用火煏成片,其中亦容杂伪。

入药惟贵生者,状若梅花瓣甚佳也。

"脑入心经,非龙脑能入心也。

"(《纲目》)  4.缪希雍:

"冰片,其香为百药之冠。

凡香气之甚者,其性必温热,李珣言温,元素言热是矣。

气芳烈,味大辛,阳中之阳,升也散也,性善走窜开窍,无往不达,芳香之气,能辟一切邪恶,辛热之性,能散一切风湿,故主心腹邪气及风湿积聚也。

耳聋者窍闭也,开窍则耳自聪;目赤肤翳,火热甚也,辛温主散,能引火热之气自外而出,则目自明,赤痛肤翳自去,此从治之法也。

《别录》又主妇人难产者取其善走,开通关窍之力耳。

"(《本草经疏》)  5.倪朱谟:

"冰片,开窍辟邪之药也,性善走窜,启发壅闭,开达诸窍,

无往不通,然芳香之气能辟一切邪恶,辛烈之性能散一切风热。

故《唐本草》主暴赤时眼,肿痛羞明,或喉痹痈胀,水浆不通,或脑风头痛,鼻瘜鼻渊,或外痔肿痛,血水淋漓,或交骨不分,胎产难下,或风毒入骨,麻痛拘挛,或痘毒内闭,烦闷不出。

此药辛香芳烈,善散善通,为效极捷,一切卒暴气闭,痰结神昏之病,非此不能治也。

"(《本草汇言》)  6.张景岳:

"味微甘大辛,敷用者其凉如冰,而气雄力锐。

本非热,阳中有阴也。

善散气,散血,散火,散滞,通窍,辟恶,逐心腹邪气。

"(《本草正》)  7.刘若金:

"冰片,其所疗诸症,如宗?

#93;所谓通利关隔热塞,节斋所谓散热通利结气,中梓所谓气闭生热诸症,举能开之,是其散壅、利结、开团,对待不爽,更诸说皆以为从治之法者,良不谬也。

故如喉痹肿塞,大人小儿风涎闭塞,舍此何以拯其危急乎?

又如鼻瘜,舌肿,目赤内外肤翳,下疳,痔疮,小儿痘陷等患,何莫非热之结于血者。

实本于热之伤气乎!

如对症而施,谁谓不宜。

又如类中属虚,缪氏亦切戒之,不知痰涎随风上潮,非此散壅开闭之味,他药何处着手乎?

即谓痰涎宜下,然亦先散而后可下,且不如从治者之易于奏效也。

虽然,此味概谓辛散,是矣。

第非从里而达表之为散,乃无内无外,凡壅者、结者、闭者,随其所患之处而能散也。

"(《本草述》)  8.汪绂:

"冰片,辛香之气,固无不达......或疑辛味补肝,则不当寒,香气属阳,亦不当寒。

岂知阴阳之中,又各分阴阳......郁金亦辛而寒,梅花独作寒香,勿谓辛香遂不寒也,但寒而香者,阴中之阳耳......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除热,治惊痫,痰迷,喉痹,舌胀,牙痛,耳聋,鼻瘜,目赤肤翳,痘毒内陷,杀虫,疮痔,催生,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

然散而易竭,是终归阴寒也。

"(《医林纂要·药性》)  9.论冰片应用之宜忌及用法  9.1李东垣:

"龙脑入骨,风病在骨髓者宜用之,若风在血脉肌肉,辄用脑、麝,反引风入骨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也。

"(引自《纲目》9.2倪朱谟:

"然非常服之药,如大人小几风涎闭塞,及暴得惊热者可用,如久病元虚,而成中风风痹之证,吐泻后成慢惊者,不可用也;眼目系暴热成翳障者可用,如肝肾精血不足,成昏暗者,不可用也;风痛在骨髓者可用,在血脉肌肉者,不可用也。

世但知其凉而通利,未达其热而轻浮飞越,喜其香而贵重,动辄与麝香同为桂附之助,然人身之阳易动,阴易亏,不可不慎也。

"(《本草汇言》)  9.3张景岳:

"凡用此者宜少而暂,多则走散真气,大能损人。

"(《本草正》)  9.4

黄钰:

"冰片,辛温香烈,宣窍散气。

凡一切风痰,诸中内闭等证,暂用以开闭搜邪。

然辛香走窜之极,服之令人暴亡。

惟外症点眼、吹喉等药用之,或借以辛散,或赖其香开耳。

"(《本经便读》)编辑本段药材冰片-植物源生态

  ①龙脑冰片:

又名:

龙脑(《别录》),脑子(《海上方》),\龙脑(《本草图经》),梅花脑子(《小儿药证直诀》),梅花片脑(《夷坚志》),片脑(《寿域神方》),梅花脑、冰片脑(《纲目》),梅片、梅冰。

为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

呈半透明块状、片状或颗粒状结晶,直径1~7毫米,厚约1毫米,类白色至淡灰棕色。

气清香,昧清凉,嚼之则慢慢溶化。

微量升华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为棒状或多角形。

燃烧时无黑烟或微有黑烟。

以片大而薄、色洁白、质松、气清香纯正者为佳。

主产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

  ②机制冰片:

为化学方法合成的加工制成品。

呈半透明薄片状结晶,直径5~15毫米,厚约2~3毫米。

白色,表面有如冰的裂纹。

质松脆有层,可以剥离成薄片,手捻即粉碎。

气清香,味辛凉。

燃烧时有黑烟,无残迹遗留。

  产于上海、天津、南京、广州等地。

  另有菊科植物艾纳香的叶提取的结晶,习称艾片。

在商品中亦作为冰片之一种。

编辑本段性味冰片

  辛苦,凉。

  ①《唐本草》:

"味辛苦,微寒。

"  ②《海药本草》:

"味苦辛,微温,无毒。

"  ③张元素:

"热。

"  ④《本经逢原》:

"辛苦,温,有毒。

"  归经  入心、肺经。

  ①《纲目》:

"肺、心、脾。

"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

"入肺、肝二经。

"编辑本段功用主治  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

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

  ①《别录》:

"妇人难产,取龙脑研末少许,以新汲水调服。

"  ②《唐本草》:

"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

明目,去目赤肤翳。

"  ③《海药本草》:

"主内外障眼,三虫,治五痔,明目,镇心,秘精。

"  ④张元素:

"治大肠脱。

"  ⑤李杲:

"治骨痛。

"  ⑥王好古:

"散心盛有热。

"  ⑦《纲目》:

"疗喉痹,脑痛,鼻息,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

通诸窍,散郁火。

"  ⑧《本草备要》:

"治惊痫痰迷。

"  ⑨《会约医镜》:

"治肢节疼痛。

"编辑本段选方冰片-研磨

  ①治急中风目瞑牙噤,不能下药:

天南星(生捣为细末)、冰片(别研)。

上二味,各等分,重研细,以中指点散子,揩齿三、二十次在大牙左右,其口自开,始得下药。

患者只使一字至0.25克。

(《圣济总录

》开关散)  ②治时疾发豌豆疮及赤疮子未透,心烦狂躁,气喘,妄语:

冰片5克。

细研,旋滴猪心血和丸,如鸡头肉大。

每服一丸,紫草汤下,少时心神便定,得睡,疮复发透,依常将息取安。

(《经验后方》)  ③治伏热在心,昏瞀不省,或悮服热药,搐热冒昧不知人,及疮疹倒靥黑陷:

生冰片(研)半字或一字。

取新杀猪心一个,取心中血同研作大丸,用新汲水少许化下,未省再服;如疮疹陷伏者,温酒化下。

(《小儿药证直诀》)  ④治伤寒舌出过寸者:

冰片半分,为末,掺之。

(《夷坚志》)  ⑤治头目风热上攻:

冰片末25克,南蓬砂末50克。

频搐两鼻。

(《御药院方》)  ⑥治头脑疼痛:

冰片5克,纸卷作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

(《寿域神方》)  ⑦治风热喉痹:

灯心5克,黄柏2.5克(并烧存性),白矾3.5克(煅过),冰片1.5克。

为末。

每以一、二分吹患处。

(《濒湖集简方》)  ⑧治咽喉口齿新久肿痛,及久嗽痰火咽哑作痛:

冰片2.5克,朱砂3克,玄明粉、硼砂各25克。

共研极细末,吹搽患上,甚者日搽五、六次。

(《外科正宗》冰硼散)  ⑨治口疮咽燥:

冰片15克,黄柏150克。

为末,蜜丸梧子大,每麦门冬汤下十丸。

(《摘元方》)  ⑩治内外痔疮:

冰片一、二分,葱汁化搽之。

(《简便单方》)  ⑾治眼赤痛,卒生浮白翳:

冰片0.5克,雄雀粪0.5克。

上件药,研如粉,以人乳汁一合,相合,调匀成膏,每以铜箸取少许点之。

(《圣惠方》龙脑膏)  ⑿治酒皶鼻,赤疱注上面脸者:

脑子,真酥调涂敷。

(《海上方》)  ⒀治牙齿疼痛:

冰片、朱砂。

末,各少许揩之。

(《濒湖集简方》)  ⒁治鼻中息肉垂下者:

片脑点之。

(《濒湖集简方》)  ⒂治烫、烧伤:

冰片10克,银朱5克,香油100毫升。

先将香油倒入铝锅熬开,后把银朱、冰片放入,加热成红褐色,即成膏。

将创面消毒后涂抹,一天一次。

(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编辑本段临床应用栽培艾纳香草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冰片3克(有的用7.5克)研细,和入等量凡士林调匀,涂在油纸上,贴于膻中穴。

用绷带固定,并持续热敷,每12小时换药1次。

10天为一疗程。

据201例的观察,其近期疗效为:

临床痊愈15例(7.4%),显效76例(37.8%),好转94例(46.8%),无效16例(8%)。

又75例50岁以上患者的近期有效率为90.6%,停药后1年随访的有效率为58.66%(计痊愈12例,显效16例,好转12例)。

此法的平喘效果较好,并有一定的镇咳、祛痰效力,但不能排除热敷所起的作用。

治疗期间多数病人食欲增加,睡眠改善,但部分病人有轻度头昏,头痛,大汗淋漓,贴药处皮肤发红、发痒,出现疹子

故在天气炎时不宜采用。

实践中观察到,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病情越重者,疗效越低。

复发病例与往年同期相比,症状体征均有所减轻。

  ②治疗蛲虫病:

取冰片5分,香油1钱,混匀调成糊状,先用一棉球蘸药糊塞入肛门内涂抹,再用另一棉球蘸药在肛门口涂抹。

每晚10时后涂抹1次,连续3天。

观察50例,涂药后患儿均能安静入睡;3天后,每晚10时以后检查肛门连续4天,49例未再发现蛲虫。

  ③治疗小儿烧伤:

取冰片5克,药用炭100克,香油200毫升。

先将香油煮沸,慢慢倒入炭末中,边倒边搅拌,使成稀膏状;冷却后加入冰片粉,置无菌容器内备用。

用时将油膏涂于纱布上(或制成油膏纱布)敷于创面。

视创面情况每日换药或隔日换药1次。

对无感染的创面经一般消毒后即可上药,有感染的创面需清除分泌物后才可上药。

共治疗216例,其中46例通过较系统观察,结果浅Ⅱ度烧伤平均治愈天数约10天,深Ⅱ度烧伤平均治愈天数约24天。

治疗中发现,烧伤早期因创面疼痛、烧伤后期因创面刺痒而哭闹不安  ④治疗溃疡性口腔炎:

取冰片0.3克,加入1个鸡蛋的蛋白混和(宜临时配制,不宜久贮)。

用时先嘱患者用0.02%呋喃西林溶液漱口,用棉卷擦干患部后涂以冰片蛋白,每日4~5次。

初步观察,对某些溃疡性或糜烂性口腔炎有较好疗效。

止痛作用明显,加速炎症消除,促进口腔粘膜剥脱,糜烂和溃疡的愈合。

特别对物理因素所引起的粘膜损害效果良好,而对细菌或其他复杂因素所致的粘膜损害,亦能发挥辅助治疗作用。

  ⑤治疗慢性鼻腔炎:

将冰片溶于热液状石蜡中,配成2%透明液体。

每日滴鼻3~4次,每次1~2滴。

据10余例观察,对慢性单纯性鼻炎疗效较好,对慢性肥厚性鼻炎亦有效,对萎缩性鼻炎可改善症状。

滴药后鼻塞症状消失,分泌物由黄绿色变为白色,分泌量渐趋减少。

  ⑥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取冰片1克研成细末,放入核桃袖(用纱布将核桃仁包好加压挤油澄清)16毫升中,不断搅和使其溶解。

用时先洗净外耳道内之脓性分泌物,用棉球拭干后滴入药液2~3滴,再用棉球将外耳孔堵住,以免药液外溢。

经治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7例,一般5天(每日?

药1次)痊愈,慢性患者8~10天治愈。

个别病例有复发。

  ⑦治疗鸡眼:

将冰片少许置于鸡眼上,用火点燃,至感觉疼痛时将火吹灭。

每日治疗1~2次,每次约半分钟,一个疗程5~7天。

愈后局部无瘢痕,治疗期间可照常行动。

编辑本段冰片禁忌  阴虚阳亢、小儿慢凉、脾虚肚泻、肝肾虚亏者、目疾者忌服,孕妇慎服。

编辑本段现代研究主要成分:

  合成冰片主要含龙脑(Borneol)59.

78%~58.93%、异龙脑(Isoborneol)38.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