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45576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9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docx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

企业经营实践案例集

案例不用广告也能实现扩张

阿梅公司史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经营针对青少年的薯类食品企业。

1998年的下半

年,销售额一向稳定的阿梅公司到其月度销售额从70万元急剧下滑至连续两个月的40万元。

但是3个月不到,该企业昆明市场的月销售额在没有什么广告和促销的情况下,便上升到

了110余万元的历史最高记录。

阿梅公司在这一从月销售额40万元到110余万元的进程中,到底做了什么呢?

l_查根究冈的营销诊断

专家通过对阿梅公司进行了近半个月的市场调研后,其在昆明市场月销售量、销售额

剧跌的原因逐渐明晰,其中涉及产品口味、包装、渠道及对销售人员的监管、以前的广告

宣传和usP(独特销售主张)等众多方面。

(1)产品力存在严重缺陷。

表现在:

是薯条及薯片味精味稍重,马铃薯本身的特色

味道较淡,敞在品味、口感上都弱于主要竞争品牌,严重影响了目标消费群由偶然消费到

经常消费之消费习惯的发生。

二是包装袋稍小,充气方面的饱满度不够,减弱了消费者因

感观方面而产生的消费力。

三是包装相对竞品而言,吸引“眼球经济”的差异性与震撼力

较弱。

四是20g薯条的价格与竞品40g薯片的价格过于接近。

(2)渠道力被散漫和粗放掩埋。

表现在:

是没有对销售人员建立健全严格的激励、

监督与考核措施,铺货、补货、理货等工作缺乏延续性和韧性,被竟品大打空间差战和时

间差战,导致了铺货上架率的严重下跌。

二是片区划分和铺货线路划分都不够细。

有许多

目标客户都没到直销铺进货。

三是铺货重点不够明确与突出。

例如,刘学校、公园、娱乐

场所等高频率消费的地方没能很好把握及进行出击,丢失了大量的可能性市场。

四是对分

销体系监管乏力,价格体系较为混乱。

五是及时陆送货等服务没能很好跟上市场需要,影

响了客户情绪,损失了客户。

六是理货工作严重不足,产品小是在货柜、货架的位置过于

隐蔽,就是被竞品压到了下面或挤到了后面。

(3)usP急待改进。

它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足除了包装内的刮刮卡外,对“一吃两

奖”的宣扬严重缺乏。

例如,不但在包装袋上没有任何提示,连平常所用的终端布标广告

上也没有任何提及。

二是前期中奖率较高,近期中奖率显著降低,这在知晓usP的目标消

费群中形成了负面影响,以致产品被部分消费者“遗弃”。

三是现行的中奖率与对应奖品值

设计不够合理,未能很好适应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少年儿童等核心消费群的心理特征。

正是由于上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阿梅公司产品的铺货上架率由60%以上下降到

了36%,市场占有率滑落为18.7%,最终造成月销售额由前期一向稳定的70万元急剧下滑争40万元。

2.销售额是这样升上去的

在查清丁销售量、销售额急剧下滑的原因之后,阿梅公司便开始了雷厉风行的针对性

整改。

(1)重塑产品力。

一是改进产品的品味、口感。

二是引进“阿梅包装促销力系数”,设

计、确定、印制、使用具有良好促销力的容积量有所扩大的新包装。

三是包装袋除了相对

扩大外,增加充气饱满度,强化薯条、薯片净含量增大的感观。

四是在20g薯条出厂价

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薯条净含量。

(2)强化渠道力。

一是维持合理的利润体系,确保渠道各环节都有更多的钱赚。

阿梅

公司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

其一,将原先的各级批发商纳入享受统一的出厂价、年终按各

自销售量享受对应返点的体系。

这样做既压缩了中间环节又兼顾了原上游批发商的利益,

保证和提高了批发环节的积极性和畅通性。

其二,如出现低价倾销或投机抬高价格的行为,

减少适当比例的年终返点回报,直至终止其分销资格。

二是疏通分销主干道。

尽管昆明市

场是阿梅公司的自做市场,但要想使产品尽快顺畅涵盖昆明各目标区域市场,各区域批发

商这些分销渠道仍然是需要借助的重要力量。

为此,一方面建立健全既能控制又能激励分

销渠道畅通的各项制度,另一方而加强对分销商的顾问式回访、协销、分销,从感情上为

分销渠道的畅通助力。

三是拽紧终端。

终端既是同类产品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也是产品直

面消费者的地方。

其质量的好坏在整个市场链的转动中至关重要。

在渠道利润体系中,保

证终端环节有30%以上的利润。

同时,加大终端宣传及终端导购力的构建丁作,以提升产

品在同业中的终端竞争力。

四是用好销售人员,将网点增加量、拥有及维持量,销售量和

回款量起与个人薪酬挂钩。

引进侧重市场能力考核的“阿梅销售人员考核系数”,结合具

体化的友情管理和传统重德守纪的考核办法,激励与监管销售人员。

(3)使usP绽放应有光彩。

一足将原“一吃两奖”刮刮卡内容作针对核心消费群的缩

小奖品值、增加中奖率的修改,并重新将其定名为更具吸引力的“票票自奖”。

二是销毁原

200多万张价值近8万元的“一吃两奖”刮刮卡,设计、印制、使用“票票有奖”的新刮

刮卡。

三是相对竞品的USP“票票有奖”,在产品包装上和日常所用的布标等终端宣传

物上向目标消费者进行提示。

经过上述种种努力,阿梅公司在“接改”的当月,昆明市场销售额便窜升到了65万元,

此后更是超过“3个月内达到75万元”的预期节节上升的目标,创F阿梅公司昆明市场月

销售额110余万元的历史最高记录。

从阿梅公司的例子不难看出,在广告促销之外,营销基础运作系统与营销基础经管系

统不但是企业安身立命的一个重要根本,更能为企业带来高安全性的高销售量、高销售额

以及丰厚的利润回报。

案例:

芝华士风波:

一场传媒与品牌的博弈

——2006年上半年著名企业危机案例回顾系列之一

  2006年1月20日,距离农历中国新年只有9天时间,在全球华人最重要的春节前夕,全国消费能力被空前放大,市场的繁荣和火爆令辛勤打拼一年的商家们露出难得的笑容。

《国际金融报》刊登的一篇题为《芝华士12年:

“勾兑”了多少谎言》的报道,却掀开了狗年中国洋酒市场第一场品牌信任危机-“芝华士风波”拉开序幕。

  事件回放

  《国际金融报》在异常醒目的头版位置刊登出这篇火药味道十足的曝光文章,文中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所了解的在华销售的国际知名酒类产品芝华士12的成本信息,向欧盟最大的酒类公司保乐力加集团在华经销商-保乐力加中国公司发出四项质疑:

芝华士12成本:

“25元”缔造“亿元神话”?

在华产品销售:

大陆市场没有真正的12年酒?

全体员工赴英旅游:

暴利下的奢侈?

品牌价值:

“变了味道的水”?

  一连串的极具挑战性的发问,将远离普通消费群体的洋酒奢侈品芝华士拉下神坛,一时间,芝华士成本谎言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电台等传媒迅速传播扩散至全国。

“芝华士风波”与其说成是新闻曝光,更不如视为传媒向洋酒品牌发起的挑战宣言,2006年度第一场国际品牌在华信任危机在狗年春节到来前爆发。

  案例点评:

  回顾保乐力加公司对芝华士产品危机的应对,其整体危机管理可以概括为:

“亮点颇多,败笔不少”。

  亮点一:

迅速行动,快速反应。

  1月20日,在《国际金融报》刊登文章置疑芝华士12成本的当天,保乐力加中国公司即委托其公关公司发布新闻公告。

公告指责国际金融报的报道并无事实根据,要求给予书面道歉和纠正,并对芝华士12产品的生产年份控制和成本构成做了说明。

一则简单的新闻公告虽没有向公众传递更多的信息,但能在危机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通过快速回应媒体的负面报道而发出自己的声音、表明态度和立场,为其危机公关打好了第一仗。

  亮点二:

抓住重点,再度回应。

  1月24日,芝华士生产商保乐力加集团再度以苏格兰威士忌协会(SWA)的名义通过《第一财经日报》向公众作出回应,表示“芝华士12年”年份是足额的。

同时,针对成本仅25元一说,保乐力加中国传播总监王珏向媒体透露:

“光增值税一项就超过25元。

”但至于芝华士总成本,保乐力加公司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透露具体数据。

  亮点三:

高层云集,现身说法。

  1月25日,苏格兰威士忌协会、保乐力加(中国)贸易有限公司和保乐力加集团下属的英国芝华士兄弟有限公司于上海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再次向媒体重申芝华士12年是用多种在橡木桶中醇化了至少12年以上的威士忌调和而成的。

  新闻发布会上,保乐力加董事总经理齐德辉,现任苏格兰威士忌协会首席主管、芝华士兄弟公司首席调酒师以及芝华士亚太区副总裁潘德施、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及欧盟驻华代表团代表等众多高层人物到场接受记者询问。

这一姿态向媒体和消费者进一步表明了保乐力加公司对“芝华士风波”的异常重视,同时,苏格兰威士忌协会、欧盟和英国驻华官员的现身说法,从行业协会和政府组织的两个层面表达了对芝华士的明确支持。

  尽管能够在“芝华士风波”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尽管态度坚定的向公众表达着自己的声音,尽管从欧盟、英国政府、保乐力加欧洲总公司到大陆经销商高层对危机事件给予了相当重视,但从事件后各类媒体铺天盖地的持续质疑报道和评论,从门户网站上77.76%的消费者表示不再购买芝华士的调查数据,我们仍能感受到在整个“芝华士风波”过程中保乐力加公司危机应对的明显缺陷和

败笔。

  败笔一:

危机信息发布的不透明

  保乐力加公司在“芝华士风波”应对过程中的信息发布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发布声明坚决否认国际金融报负面报道的怀疑,二是通过公司高层、欧洲有关协会和政府组织代表在新闻发布会的答疑来“摆平”问题。

但在公众看来,保乐力加在对国际金融报进行强烈职责的同时,又以商业秘密为由避而不谈关键问题,拿不出充足的事实证据及数据来证实事件的两个焦点:

芝华士12的年份检测结论和产品成本。

  在1月25日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面对来自全国60多家媒体的各种质疑,芝华士各方代表的相关解释似乎仍然不能让现场记者完全信服。

以芝华士12的年份检测为例,苏格兰威士忌协会首席主管坦言超过3年的酒类确切年份很难鉴定。

而保乐力加方面则一味声称对自身产品有绝对把握,所以认为无需第三方检测报告。

继而又表示说英国大使馆的声明也完全可以作为进口国信赖的标准。

在这个产品危机事件频频爆发的时代,消除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危机必须是建立在明确的、充足的、可感知的产品信息发布基础上。

  败笔二:

缺乏消费者的直接参与

  “芝华士风波”源起一篇对芝华士产品的置疑文章,但保乐力加公司应该明白,《国际金融报》报道的最要害之处是令本来对洋酒知之甚少的国内消费者产生了严重的芝华士品牌信任危机。

事实上,中国市场上大部分消费者对于洋酒的认知仅限于对品牌的泛泛了解,而具体到不同类洋酒的口感、文化、酿造工艺差别,绝非普通消费者能知晓。

在琳琅满目的洋酒市场上,消费者的选择依据主要来自于对品牌的感性认识。

因此,“芝华士风波”公关的最主要目标是消除现有和潜在消费群体的品牌信任危机。

  令人可惜的是,在保乐力加公司的危机应对过程中,我们看不到任何直接参与的消费者身影。

如果在1月25日上海记者发布会上有熟悉芝华士产品的消费者现身说法,解释饮用不同渠道获得的芝华士12的感受体会,又或者组织消费者代表分别饮用感受国内市场及英国本土市场销售的芝华士12产品,感受是否存在口感差异等等,通过直接吸收消费者参与,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进行危机公关,相信将会是绝然不同的效果。

  败笔三:

忽略中国政府及行业部门公关

  保乐力加对“芝华士风波”进行危机应对的一个亮点便是请来了欧盟、英国官员以及苏格兰威士忌协会的代表在内的豪华阵容来华游说公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公众和媒体在整个事件中却难听到中国有关管理部门和专业行业协会的声音。

尽管拿出了英国政府做挡箭牌,但缺乏国内权威检测部门的证明和解释,中国消费者仍然对芝华士年份问题缺乏信任,甚至连不少媒体记者在上海的新闻发布会上都表示了质疑:

凭什么认为英国政府的话就一定可信?

  这个现象一方面体现出国内政府某些部门对芝华士事件的不敏感,同时也折射出芝华士对国内政府部门公关的失败。

对于保乐力加来说,证明自身清白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产品的质量检测。

如果经过检测确认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芝华士12年”是完全符合质量标准的话,必将会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起不容置疑的品牌声誉和组织形象。

  案例反思:

  与以往绝大多数知名品牌危机和产品危机不同的是,芝华士事件起源不是由于消费者维权投诉、产品质量安全或重大管理问题,而仅仅由一篇负面性新闻报道引发。

自始至终,对最初报道文章的信息是否准确成为了《国际金融报》和保乐力加公司双方争辩的焦点。

由于对高端洋酒的了解不多,即便众多消费者对报道内容并不十分确定,但宁愿信其有,不肯信其无的心理迅速引发了中国消费者对芝华士品牌的信任危机。

  法律赋予大众传媒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但是否合理利用这种权利则成为衡量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标准。

对于一家具有高度责任感、公信力和职业道德的媒体来说,应该在普通消费者和企业组织眼中保持一致的形象:

既要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对任何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批判,又不应该干涉参与自由市场竞争的企业行为。

  具体到国际金融报最初的曝光文章,在其提出的四项焦点问题中,除对芝华士12的年份质疑外,其他三项如芝华士12的产品成本、销售利润分配方式、芝华士品牌价值等均不属影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行为。

正如在同类商品中,总有消费者愿意用高价购买品牌价值更高、影响力更大的产品。

但不管价格多少,只要保证应有的产品质量,不影响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我们便不应将这种完全的市场行为视为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所以,“芝华士风波”的真正焦点问题,不是芝华士产品高高在上的售价,不是保乐力加是否从中国市场获得了巨额利润,而是“芝华士12”是否是真正的12年酒。

只有这个问题,才涉及到保乐力加公司是否有虚假宣传、市场欺诈行为,是否导致中国市场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分析:

企业风险管理

20世纪80和90年代,天灾人祸和轰动性的公司丑闻接踵而至,比如巴林银行、安然以及Worldcom,促使监管机构采取措施欧洲监管机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英国“特恩布尔委员会”都要求企业和金融机构采用更完备的风险管理办法,即所谓的“企业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ERM)是一套系统化的方法,用来理解和管理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

首先,管理者必须识别公司各个层面面临的商业风险,上至董事会,下至部门经理。

这话说来简单,其实比较复杂,因为公司内部对风险的容忍程度不一样。

此外,ERM框架固然可以超越企业间的差异,提供一套透明、一致的风险管理语言,但大部分公司还不会说这种语言。

麦肯锡公司2002年5月对企业主管开展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36%的企业主管并不完全了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从2004年中航油陈久霖事件后,企业风险管理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正在被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接受和重视。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由于认识到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于2006年6月6日,发布106号文件《中央企业风险管理指引》指导企业有效的进行风险管理。

本文结合相关案例介绍企业风险管理的有关概念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一、风险的概念和分类

  由各类风险因素的未来不确定性所引起的可能的亏损,将导致资产价值减少与负债价值增加的可能性称为企业风险。

企业风险分为:

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三类。

市场风险是指由市场风险因素(如股价,汇率,利率等)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价值的减少或负债价值的增加的风险。

信用(违约)风险是指交易的某一方失去支付能力,导致另一方的损失的产生。

经营风险:

(不一致的观点)是指除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外的其它风险,通常与企业经营有关的特殊风险。

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随着中国进入WTO,我国的市场加快了对外开放的脚步,大部分企业将直接面对国际

  市场巨大的市场带来的不仅是机遇,还有巨大的风险。

在这之前,由于政府的过度保护(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使得大部分国有企业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和体制。

面对狼来了---外资企业的全面入境,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改变传统的观念,建立健全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例如,对于市场风险可以利用商品期货的套期保值和会计方法(FIFO)进行回避;对于违约风险可以用抵押和应收帐等会计方法进行管理;经营风险也可以通过各种保险降低其发生带来的损失。

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F)。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士参与的,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各部门,各层次的,用于识别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潜在的事件,并在其风险“口味”内管理风险的,为企业目标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

  关于这个概念,可以从六个方面来理解:

  1.它受到人的影响;

  2.它用于战略的设定;

  3.它应用于企业中的各个层面和各个单位;

  4.它设计为识别影响企业的潜在的事件并在一定承受范围内管理风险;

  5.为企业管理者和董事会提供有根据的保证;

  6.它关联着企业目标的达到。

  具体而言,企业的风险管理包括八大要素:

  要素1: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其它所有风险管理构成的基础,以提供规则和结构.它包括:

风险管理原则;风险文化;董事会;*守和道德价值;对能力的承诺;管理原则和风格;风险嗜好;组织结构;职责和权限分配;人力资源政策和实际。

  要素2:

目标设定。

根据企业确定的任务或预期,企业设定不同层次的目标.管理当局在确定目标后才能确定对目标实现有潜在影响的事件.它包括:

战略目标;相关目标;有选择的目标;风险口味;风险容忍度。

  要素3:

事件确认。

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管理当局需要识别与确认事件.事件可能有正面与负面的影响,正面的可能是机遇,而负面的是风险.事件确认包括:

事件;影响战略和目标的因素;方法与技术;事件的相互依赖性;事件的分类;风险和机遇。

  要素4:

风险评定。

风险评定使管理当局了解事件如何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评定从两个方面进行-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评定包括:

固有风险和残存风险;可能性和影响;方法和技术;相关性。

  要素5:

风险响应。

风险响应分为规避风险,减少风险,分担风险,接受风险.对于每一个重要风险,企业都要考虑所有的反应方案,以选择可以使企业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影响都落在风险容忍度内的方案.它包括:

识别风险反应方案;可行方案的评估;选择响应方案;资产组合观点。

  要素6: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保证风险响应方案执行的有关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在企业的各层次各部门都存在,以明确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它包括:

和风险响应一体化;控制活动类型;一般控制;应用控制;主体明确。

  要素7:

信息与沟通。

来自与企业内外的相关信息按规定的格式与时间间隔确认,收集和传递,以保证各层次的成员执行自己的职责.它包括:

信息;战略和一体化系统;沟通。

  要素8:

监测。

监测是对风险管理过程的执行质量的评估和记录.企业有两种方式进行监测,持续监测和个别评估.它包括:

分离评估;持续评估。

三、中航油案例分析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在新加坡成立,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的海外控股公司,石油类跨国企业。

公司于2001年12月6日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是新加坡“全球贸易商计划”成员。

2003年下半年:

公司开始交易石油期权,最初涉及200万桶石油,中航油在交易中获利。

2004年一季度:

油价攀升导致公司潜亏580万美元,公司决定延期交割合同,期望油价能回跌;交易量也随之增加。

2004年二季度:

随着油价持续升高,公司的账面亏损额增加到3000万美元左右。

公司因而决定再延后到2005年和2006年才交割;交易量再次增加。

2004年10月:

油价再创新高,公司此时的交易盘口达5200万桶石油;账面亏损再度大增。

公司的衍生商品合同继续遭逼仓,截至11月25日的实际亏损达3.81亿美元。

12月1日:

在亏损5.5亿美元后,中航油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令。

  分析该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中航油倒闭主要是因为油价上涨导致其期权交易中蒙受巨大损失所造成的。

但是深层的原因却是因为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下面我们从8要素分别进行分析。

  1,内部环境中存在无约束的集权。

由于带领中航油扭亏为赢和四年内净资产增长了700多倍,使得陈久霖在中航油具有绝对的权威,这才能够是他能够在产生亏损的时候,不仅没有平仓反而急需增加交易量,进而产生了更大的亏损。

  2,高回报的经营目标。

中航油的经营战略始终是坚持快速增长的,而高增长必然是以承受高风险为代价的。

因此其管理层高度的风险容忍度也为其巨额亏损埋下了伏笔。

  3,事件确认的不完整。

  4,缺乏风险评定。

巨额投资石油期权本身就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

而中航油对这其中的风险确认认真而完整的认识。

  5,无风险响应方案。

在损失发生后,不是立即平仓,阻止损失的继续产生,反而急需增加交易,导致风险越来越大。

说明事先并无风险相应方案。

  6,无控制活动计划。

  7,与母公司缺乏信息与沟通。

损失产生后没有立即与公司汇报,到10越10日,损失无法弥补时才向母公司呈报损失,这时一切皆晚。

  8,母公司没有完善的监测体系。

如果母公司有完善的检测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并制止,也可能阻止问题的发生。

四、企业风险管理的七种方法

每个企业在经营中都有可能性发生风险,但如何化解和减少风险是企业经营者必须进行研究的,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企业家的头脑中首先要明确有哪几种风险,然后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

只有加强风险意识,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科学的决策,建立起相应的制度才能避免风险的发生。

从目前市场环境来看大致有七种风险,相应采取的措施有:

第一为投资风险。

它是指因投资不当造成投产企业经营的效益不好,投资资本下跌。

企业对此应采取:

在项目投资前,一定要各职能部门和项目评审组一起进行严格的、科学的审查和论证,不能盲目运作。

对外资项目更不能作风险承诺,也不能作差额担保和许诺固定回报率。

第二为经济合同风险。

它是指企业在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对方违反合同规定或遇到不可抗力影响,造成本企业的经济损失。

因此,企业在进行经营和产品合同签订后的履约及赔偿责任问题。

合同签订后还应密切注视其执行情况,要有远见地处理随时发生的变化。

第三为产品市场风险。

它是指因市场变化、产品滞销等原因导致跌价或不能及时卖出自己的产品。

产生市场风险的原因有三个:

(1)市场销售不景气,包括市场疲软和产品产销不对路;

(2)商品更新换代快,新产品不能及时投放市场;(3)国外进口产品挤占国内市场。

第四为存货风险。

它是指因价格变动或过时、自然损耗等损失引起存货价值减少。

这时企业应马上清理存货,生产时要控制投入、控制采购、按时产出,加强保管。

有些观念保守的企业担心存货贬值,怕影响当前效益,长期不处理,结果造成产品积压,损失越来越大。

第五为债务风险。

它是指企业举债不当或举债后资金使用不当致使企业遭受损失。

为了避免企业资产负债,企业应控制负债比率。

许多企业因股东投资强度不够,便以举债扩大生产经营或盲目扩大征税,结果提高资产负债率,造成资金周转不灵,还会影响正常地还本付息。

最有可能导致企业资不抵债而破产。

第六为担保风险。

它是指为其他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最后因其他企业无力还款而代其偿还债务。

企业应谨慎办理担保业务,严格审批手续,一定要完善反担保手续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第七为汇率风险。

它是指企业在经营进出口及其他对外经济活动时,因本国与外国汇率变动,使企业在兑换过程中遭受的损失。

企业平时就要随时注意其外币债务。

密切注视各种货币的汇率变化,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特别是在银行有外币贷款的企业更应如此。

五、结论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对于逐渐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尤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