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47837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9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docx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北美和美国》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知识与能力:

1.北美地形特点。

2.北美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

3.北美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4.美国主要的农业带。

5.美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美国的三大工业区。

2.美国主要的工业中心。

3.能够根据北美的地形分析对气候的影响。

4.能够根据美国的自然条件分析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5.能够比较说明美国三大工业区的区位条件。

6.能够比较美国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基本特点。

一、北美概述

(一)位置和范围

北美位置、国家和地区

1、经纬度位置:

20ºW-160ºW,主要在30ºN-80ºN。

北美地区位于西半球的北部,主体部分在温带,寒带面积较小。

2、范围:

北美是指北美洲的北部,包括加拿大、美国和属于丹麦的格陵兰岛。

3、海陆位置:

临三大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东面是大西洋,南面是墨西哥湾,陆上与墨西哥分界。

(二)自然区域

特征

1、地形:

南北纵列的三个地形区:

北美地形南北纵列,分为三个地形区:

西部高山区、中部平原区、东部高原山地区;地势中间低,东西两侧高;冰川地形广布。

(1)西部高山区-高大褶皱山系,山脉与盆地、高原相间

成因:

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在北美大陆西侧形成一系列高大的平行山脉,它们构成了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

特点:

以落基山脉为主,几条平行并列的南北走向的山脉组成,山脉之间分布有宽广的盆地和高原。

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地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

这些山脉隆起的年代较晚,许多山峰海拔在4000米以上。

(2)中部平原区-平原广阔纵贯,冰川湖泊众多

中部平原北起北冰洋沿岸,南抵墨西哥湾沿岸。

面积宽广,地形平坦,叫做中央大平原。

平原西部是地势较低的大平原;平原北部湖泊众多,多为第四纪冰川活动的产物;南部是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

 

(3)东部高原山地区-古老的高原山地

在加拿大境内有拉布拉多高原,在美国境内有阿巴拉契亚山脉,久经侵蚀,海拔较低,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

2、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主要特点: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夏季降水稍多,适宜农牧业的发展。

(2)主要类型及分布:

      

 

(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北美气候受地形影响明显,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

(1)对降水的影响:

北美西部高大山脉南北纵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受高山阻挡,在西侧形成地形雨,使太平洋沿岸为多雨的湿润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山脉东侧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东部低缓的山地对大西洋水汽的阻挡作用不明显,降水由东部沿海(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向内陆逐渐减少(温带草原气候、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落基山与海岸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因地形闭塞,降水较少,成为半干旱区(温带沙漠气候)。

体现了自然带的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

(2)对气温的影响:

中央大平原贯通南北,冬季极地冷气流可以从北冰洋上空长驱直达墨西哥湾沿岸,导致沿途气温急速下降。

所以墨西哥湾沿岸仍可受到寒潮的影响。

夏季,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也可以自由北上,使中部和东部普遍暖热。

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夏季普遍暖热,使北美地区温差较大,大陆性特征明显(右图)。

①温和湿润的西风到达西北部海岸。

②由北部吹来的干冷风影响东海岸。

③强烈的极地冷空气长驱南下,气温急速下降。

暖湿空气偶然进入内部(无山脉阻挡),带来了短期的反常温暖。

        

3、水文:

河流与湖泊

(1)密西西比河

水系水文特征:

北美中部平原区的主要河流是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是北美最长的河流(6200多千米),居世界第四位。

沿岸地形平坦,支流众多,

并有运河同五大湖相连,航运便利,是美国重要的内河航道和灌溉水源。

其二级支流田纳西河发源于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水力资源丰富,已经实现了梯级开发,现在是美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2)西部山区和东部沿海的河流:

短小流急,富水能。

圣劳伦斯河及航运价值:

位于北美东部,五大湖的出水道。

从安大略湖东北端流出,向东北注入大西洋的圣劳伦斯湾。

圣劳伦斯全长1287千米,2/3为美国和加拿大界河。

由于流域内降水丰沛,加上有五大湖调节稳定的水文特征。

五大湖-圣劳伦斯河谷地区是加、美两国人口和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的地区,货运量大,而且沟通了大湖和大西洋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较高的航运价值)。

(3)湖泊:

冰川湖众多

成因:

②五大湖组成:

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形成:

五大湖作用(价值):

是北美地区重要的内河航道和灌溉水源。

(三)人文区域特征:

移民国家和发达国家

1、主要移民: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移民及其后裔的大汇集

2、主要语言:

通用语言为英语,加拿大部分居民使用法语。

3、当

地土著居民

因纽特人:

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

以前又叫爱斯基摩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人数很少。

他们乘雪橇,驾独木舟,住雪屋和帐篷,靠捕捉海豹和鱼生活。

现在因纽特人生活的地区,已建有固定房屋,使用上现代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具。

印第安人:

也是黄色人种,分布在美洲各地,。

印第安人在历史上曾创造过灿烂的文化,如中美洲玛雅文明就是古印第安人所创造的(见高中必修

P91页“玛雅文明的消失”)。

15世纪以后,欧洲殖民者陆续侵入,美、加境内的印第安人遭到残酷屠杀,人口减少了3/4,幸存者也被驱赶到西部荒僻的“保留地”中。

三、美国

(一)自然区域特征-自然环境

1、国土面积大-领土组成

美利坚合众国。

领土包括本土上的48个州和首都华盛顿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两个海外州:

一个是北美洲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另一个是太平洋上的夏威夷州。

夏威夷群岛属于大洋洲,是一个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美国陆地面积930多万平方千米,

居世界第四位。

2、地理位置-优越

(1)经纬度置:

美国本土部分所跨纬度都在北温带(主体部分位于25ºN~49ºN之间,南部为亚热带),只有阿拉斯加州有北极圈经过,但属寒带和亚寒带,面积较。

小夏威夷州有北回归线经过,位于热带海洋中,风光绮丽。

所以美国是一个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国家。

经度范围主体部分大约位于65ºW~

125ºW。

属于西半球。

(2)海陆位置:

美国本土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面与加拿大为邻,西南面与墨西哥接壤。

东南面濒临墨西哥湾。

阿拉斯加州的北面临北冰洋。

夏威夷群岛是位于北太平洋中,属于利尼西亚大群岛中的一组火山岛,属于大洋洲,所以美国是一个跨两洲的国家。

美国沿岸有许多优良的港湾,冬季不冻,海上交通便利。

3、地形:

南北纵列的三个地形区,平原面积大,耕地多

(1)西部山地是科迪勒拉山系最宽的部分,以落基山脉为主,包括内华达山脉和海岸山脉等几条南北走向的山脉,山脉之间分布有宽广的大盆地和大高原、大盐湖。

因位于环太平洋带,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2)中部是平坦广阔的大平原,大平原的西部是地势较高的高平原向东降低为中央低平原(范围北起五大湖,南至墨西哥湾,地势平坦),南部是低平的密西西比平原,北部湖泊众多,美国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

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是世界耕地最多的国家。

(3)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由几列平行的山岭组成。

它的西部和北部是美国最重要的产煤区。

山脉东面是一带狭长的大西洋沿岸平原,多短小河流在山麓与平原交界处多急流、瀑布,水力资源丰富。

4.气候:

以温带气候为主

美国的地形对气候有显著的影响。

西部:

沿太平洋岸的北段,全年受西风影响,迎风坡降水较多,山区林木茂密,为美国的林业基地之一;南段属地中海式气候,为美国西部的重要农业区;山间高原和盆地,因被高山阻隔,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农业需要灌溉。

东部:

降水较多,特别是东南部气温较高,降水丰沛,有利于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生长。

中部平原,冬夏气温由南向北差别逐渐增大,降水由东到西逐渐减少,这里是美国最主要的农业区。

5、水文:

河湖众多,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和发电提供了良好条件。

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纵贯美国中部平原,航运便利。

而且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连,构成一个巨大的内河航运系统,交通十分便利。

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田纳西河,发源于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水力资源丰富,已经实现了梯级开发,为美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并且成功地进行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六个方面全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实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协调发展。

是"河流综合开的范例"。

6、.美国的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丰富。

美国煤、石油、天然气、铜、铁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森林覆

盖率占全国面积的1/3,西北部山区山区林木茂密,中部大平原草原面积广阔。

水资源和水能资源都居世界第4位,东部的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特别是哥伦比亚河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西岸,迎风坡降水丰富,是全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苏必利尔湖附近的铁矿丰富,墨西哥湾沿岸平原盛产石油。

阿巴拉契亚山脉附近是最重要产煤区。

 

美国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但是,美国虽然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由于高消费和浪费等原因,仍需大量进口,是世界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

(二)人文区域特征

1、农业:

专门化的农业生产

(1)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

美国是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主要生产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烟草、乳肉等。

由于缺乏大面积的热带国土,咖啡、可可、香蕉、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需要进口。

(2)美国农业生产的最大特点是专门化。

一方面表现为农业生产专门化。

美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不足3%,生产过程中的耕地、灌溉、施肥、除草、收割、脱粒、储存、运输都有专门的公司来承担,高度的机械化和专门化,效率高、产量大。

另一方面表现为农业地区域专门化,即作物分布的区域化。

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要,美国的农业生产可分为棉花带、小麦区、玉米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等(见下图)。

农业专门化便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技术。

(3)美国农业生产特点(农业带)的成因分析(精编P104页)

学会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专门化是美国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其表现之一就是地区专门化。

地区专门化是指每个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重点发展一种或几种农产品的专门化生产。

从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农业生产可分为棉花带、

玉米带、小麦区、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亚热带作物带等主要农业带。

乳畜带:

分布在美国东北部五大湖附近,由于气候温凉,热量条件差,不适宜种植粮食农作物,但可以种植牧草和青贮

玉米发展畜牧业。

东北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众多,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是乳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美国东北部为什么集中发展乳畜业?

主要供应哪些地区的需要?

它与西部的畜牧灌溉农业区有何不同?

答案:

美国东北部的气候水旱温凉(寒冷),无霜期短,土地贫瘠,不适宜

种植粮食作物,但可以种植牧草和青贮玉米发展畜牧业;同时,该地厂工业集中,是美国最大的工业区,人口众多,大约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对乳、肉、禽、蛋的需求量大,有广阔的市场。

而且这些产品不宜保存和长途运输,就近生产还可以降低成本。

这里的畜牧业是乳畜业。

而西部的畜牧业属于大牧场放牧业,主要是放牧牲畜。

因为西部是高原山地草场,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一方面向美国

其他地区提供畜产品,另一方面还提供其他畜产品,如皮毛等。

小麦区、玉米带:

(为美国最主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区)分布在美国中央大平原。

根据热量条件,北部为春小麦分布区,南部为冬小麦分布区。

中部平原地区有着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

这里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深厚,

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

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充足的水源;从社会经济方面看,这里

地广人稀,

交通便利,

为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提供了条件(机械化水平高);

农业技术先进,农业产量大,商品率高;

市场广阔(进20世纪,世界人口猛增,世界农产品市场迅速扩大,粮价大幅度上涨,促进美国农业现代

化。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这里有世界上最发

达的商品化农业生产,商品率超过95%。

(2)发展过程:

19世纪以后,美国横贯东西大铁路的修建,加速了农业向西拓展,并开士台进行商品性生产。

进入20世纪,世界人口猛增,世界农产品市场迅速扩大,粮价大幅度上涨,促进了美国农业的现代化。

农业的机械化缓解了人少地多的矛盾;

农业的生物技术革命、化学革命,以及经营管理革命,从培育杂交玉米品种,到化肥的增施,到提高效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中部平原成为世界谷物主要产地,玉米、小麦、黑麦、燕麦等农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3)特点-专门化生产:

农业的商品化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和区域化,

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最佳效益。

玉米带面积不到美国耕地总面积的1/10,玉米产量却占全国的4/5。

小麦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80%。

美国的玉米带、小麦区能够保持常盛不衰,得益于有力的农业措施。

例如,在商品谷物地域兴修水利,发展灌区,实行休耕和轮作,保证了土地肥力和作物稳产和高产;建立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免费向农场主提供最新农业科技成果,提高了商品谷物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4)美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美国农业十分依赖国际市场,经常面临农产品过剩的问题。

过去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以及滥垦耕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美国曾多次爆发“黑风暴”灾难。

目前,许多农场实行轮作制度和免耕法,以保护耕地。

消耗能源过多。

美国这种现代农业,耗能太多,投资太大,被称为“能量密集型农业”或“石油农业”。

随着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场主难以承担。

▲列表比较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主要发展条件

农业带(区)

分 布

主要发展条件

乳畜带

五大湖及东北部地区

①气候冷湿,无霜期(生长期)短;②土地较贫瘠,不宜发展种植粮食,但有利于牧草生长,适宜发展乳畜业;③工业、城市、人口集中,畜产品市场广阔

玉米带

中央大平原中部、北部

①地势低平,土层深厚;②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③利于大豆、玉米轮作

小麦区

中央大平原中部、北部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②雨热同期;③水源充足;④北部春小麦,南部冬小麦

棉花带

35ºN以南

①热量充足,无霜期长;②春夏降水多,秋季降水少,适宜棉花生长成熟;③由于土壤肥力下降,植棉业已衰落,现为以畜牧业为主的

多种作物区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西部的高原、盆地

①干旱少雨;②面积辽阔(约占全1/3以上);③多天然牧场

2、工业:

高度发达、现代化程度高

(1)工业特点:

美国工业发达、现代化程度高。

是世界上输出工农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如石油、电子产品、化工产品、汽车、飞机等产量居世界前列。

信息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核能利用等的研制与开发,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但是,美国也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2)发展条件优越:

美国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①丰富的资源、②便利的海陆交通、

先进的科技、④广阔的市场,使美国的

工业发展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

(3)美国工业可分为三大工业区

东北部工业区:

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

阿巴拉契亚山区有丰富的煤,五大湖西部有丰富的铁,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水运便利,平原肥沃农业基础好。

全国的钢铁、汽车、化学等工业大部分集中在这里。

大量的重工业集聚也

使得本区污染严重,土地价格上涨,使许多工业、人口向西部和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该工业区的主要城市有:

纽约——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华盛顿——首都、政治中心,芝加哥——中部的工业和交通中心,底特律——汽车城,匹兹堡——钢铁工业发达。

▲列表比较美国东北部地区与鲁尔区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及工业部门

工业区

美国东北部地区

德国鲁尔区

位置

位于美国东北部,临大西洋

欧洲十字路口

资源

阿巴拉契亚山区丰富的煤矿,五大湖西部丰富的铁矿

丰富的煤炭资源

交通

大西洋沿岸有许多优良海港,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运便利

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

技术

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地方,技术力量雄厚

雄厚的科技

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化学工业

机械、化学、钢铁、纺织

南部工业区:

是美国新兴的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工业产区。

休斯敦是石油化工、宇航研究和发展中心。

 

西部工业区:

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加利福尼亚州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宇航、电子、飞机制造等工业发展较快。

旧金山是新兴的电子工业中心“硅谷”就位于旧金山的东南部。

洛杉矾是西部最大的城市和港口,著名的电影城好莱坞就坐落在洛杉矾。

美国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

列表比较美国三大工业区

地区

东北部地区

南部地区

西部地区

发展条件

开发最早,煤铁资源丰富,运输便利,平原土壤肥活

墨西哥湾沿岸石油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化学

石油、宇航、飞机、电子

宇航、飞机、电子

主要工业中心

纽约美国最大工商业中心和港口,联合国总部所在地,芝加哥中部地区最大城市

休斯敦石油化工、宇航中心

旧金山美国华人最多城市,东南面的硅谷是微电子工业中心,洛杉矶西部最大城市,附近有好莱坞影城

(4)美国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传统工业(东北部工业区-“煤铁复合体型”工业区为代表)面临新兴工业国家的激烈竞争,呈衰落状态,被称为“夕阳工业”。

另一方面,以高科技为核心的新兴工业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以西南部的“硅谷”-“临空型”工业区为代表)。

同时,美国人口也出现了从东北向南部和西部迁移。

(5)美国“硅谷”

与意大利以轻工业为主的新工业区不同,美国“硅谷’是高新技术工业发展的先驱和典范。

与传统工业相比,

▲高新技术工业通常有以下特点: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

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

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较高。

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硅谷”南北长48千米。

东西宽16千米。

1950年这里

还是布满果园和温室的农业区现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6.5万家公司,250多万人的现代化城市是美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裕的地区。

美国“硅谷’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集中了数千家电子工业企业,既是美国微电子工业的发祥地,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工业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三次电子工业技术的创新:

20世纪周年代的半导体、80年代的个人电脑、90年代的互联网,都发生在硅谷。

微电子工业是高技术工业的核心,“硅谷”创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推动了全世界电子工业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刺激

▲“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硅谷’位于旧金山市东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

在低山和海湾之间,从西北向东南点缀着若干个彼此相连的中小城镇。

各大公司的现代化建筑掩映在田园诗般的恬静气氛之中,这里被称为公园式的工业区。

气候宜人。

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居住。

交通便捷。

“硅谷”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全世界的人才高地。

“硅谷’集聚了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知识和技术的密集程度居美国首位。

其中,斯坦福大学有世界上最好的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系,拥有众多的由公司资助的一流实验室,与产业界有着广泛联系。

大学与产业部门互相依托,教学、科研、生产三者协调发展,知识信息的创造、传播和应用互相促进,使硅谷成为“

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

市场稳定(军事订货)。

长期以来,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电子产品稳定的订货,订货额曾占“硅谷”总产值的40%,成为“硅谷’最大、最稳定的客户。

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硅谷文化广泛的包容性及其推崇创业、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社会文化观念,也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新和奋斗精神,为“硅谷’企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无论国籍、肤色和性别,只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都可以进入“硅谷”创业。

3、居民

2006年10月17日,美国人口总数突破三亿大关,其中80%以上是白人。

美国的有色人种是黑人,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亚洲移民和华人、华侨增长较快。

美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沿海平原和五大湖区域。

东北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近几十年来,由于东北部污染严重、气候湿冷,有不少人从东北部向西部

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美国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达76.8%。

四、加拿大

1、地广人稀

(1)面积:

加拿大的面积为997万平方千米,比中国稍大一些,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

(2)人口及密度:

加拿大人口3057万(1999年),人口密度低,平均每平方千米不足3人,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3)自然环境:

境内88%的土地,分市着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冰原和湖泊。

这些无人(或很少有人)居住的地区,却是森林、皮毛、矿产资源

丰富的宝地。

境内一望无边的林海雪原,幽美宁静的湖光山色,又是旅游者向往的地方。

 

2、人口集中的南部走廊

(1)南部人口集中的原因

(2)城市化和主要城市

3、森林、矿产、水能、渔业等资源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