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50535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

《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快乐读书吧教案.docx

快乐读书吧教案

快乐读书吧

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教学目标

1.对阅读古典名著产生兴趣,感受人物形象,品读精彩故事,领略古典名著的魅力。

2.初步感受古典名著的文体特点、语言特点。

3.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对阅读古典名著产生兴趣,感受人物形象,品读精彩故事,领略古典名著的魅力。

2.初步感受古典名著的文体特点、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策略

1.用精读、略读、跳读、猜读、浏览、交流等多种学习方法,品读精彩故事,品味语言文字。

2.迁移运用整本书阅读策略:

预测、联结、统整、视觉化、比较。

3.利用“小贴士”的功能,指导学生感知古典名著的文体特点以及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

▶教学课时机动

第1课时

(读前指导课)

▶课时目标

1.对阅读《西游记》产生兴趣,了解这本书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

2.初步感知《西游记》有趣的内容和生动的语言。

3.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顾课文,走近西游故事

1.教师引导: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不少古典名著中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孔明、鲁莽刚猛的李逵、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在本学期的“快乐读书吧”中,我们将继续漫步在中国古典名著的长廊中,走近这些人物,品读更多的精彩故事。

2.走近《西游记》。

(1)出示《猴王出世》第1自然段,全班齐读。

教师提问:

这个故事选自哪部作品?

作者是谁?

(2)简要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3)介绍《西游记》。

(课件出示《西游记》的相关介绍)

(4)引导交流:

《西游记》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5)教师小结:

漫漫取经路上,有妖魔鬼怪,有刀山火海,也有师徒四人坚定的背影和永不停歇的脚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西游记》原著,随着唐僧师徒的脚步,体验险境迭出的取经之旅。

【设计意图】遵循教材的编排思路,紧扣单元课文顺势导入古典名著这一阅读主题,通过作者及作品的介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块二浏览回目,了解故事内容

1.读回目,知文体特点。

(1)教师导读:

请大家翻开书,浏览目录部分,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3)教师相机点拨:

《西游记》是章回体小说,共有100回。

每一回都有一个题目,我们称它为“回目”。

回目在形式上是一个工整的对句,字数相等,对仗工整。

(课件出示“小贴士”)

课件出示

古代长篇小说多是章回体小说。

这些作品里,一回或若干回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连起来就串成了一个长篇故事。

2.读回目,览全书概要。

(1)提问:

《西游记》这100回是怎么连起来串成一个长篇故事的呢?

(2)介绍:

第1~7回讲孙悟空大闹天宫;第8~12回讲取经缘由;第13~100回讲西行取经。

3.读回目,猜故事内容。

(1)课件出示“小贴士”。

课件出示

我很喜欢读每一回的“回目”,只要看一下这些回目,就可以猜出这一回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2)猜故事。

课件依次出示回目,指名猜一猜:

每一回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课件出示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4.读回目,检索信息。

(1)教师引导:

我们知道了可以通过看回目来猜测故事内容。

请大家浏览目录,找一找:

唐僧分别在何处收谁为徒?

(2)指名交流,出示回目,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

【设计意图】通过四读回目,引导学生发现章回体小说的文体特点,感知全书结构,猜测故事内容,检索相关信息,在阅读实践中学习并掌握章回体小说的阅读方法。

板块三品读文段,感知故事情节

1.观看电视剧片段。

(1)播放电视剧《西游记》(86版)“悟空三调芭蕉扇”片段。

(2)教师引导:

这是哪个故事?

请在书中找到相关回目。

学生齐读: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2.品读文段。

(1)教师引导:

原著中是怎么描述孙悟空和牛魔王斗法的情形的呢?

请看——

课件出示

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诀念咒,摇身一变,变作一个海东青,飕的一翅,钻在云眼里,倒飞下来,落在天鹅身上,抱住颈项嗛眼。

那牛王也知是孙行者变化,急忙抖抖翅,变作一只黄鹰,返来嗛海东青。

行者又变作一个乌凤,专一赶黄鹰。

牛王识得,又变作一只白鹤,长唳一声,向南飞去。

行者立定,抖抖翎毛,又变作一只丹凤,高鸣一声。

那白鹤见凤是鸟王,诸禽不敢妄动,刷的一翅,淬下山崖,将身一变,变作一只香獐,乜乜些些,在崖前吃草。

行者认得,也就落下翅来,变作一只饿虎,剪尾跑蹄,要来赶獐作食。

魔王慌了手脚,又变作一只金钱花斑的大豹,要伤饿虎。

行者见了,迎着风,把头一幌,又变作一只金眼狻猊,声如霹雳,铁额铜头,复转身要食大豹。

牛王着了急,又变作一个人熊,放开脚,就来擒那狻猊。

行者打个滚,就变作一只赖象,鼻似长蛇,牙如竹笋,撒开鼻子,要去卷那人熊。

(2)学生自由读。

提示:

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猜猜意思。

(3)指名读,相机正音。

课件出示

niǎn捻xián嗛lì唳cuì淬niè乜suān狻ní猊

(4)理解词语:

文中有哪些不懂的词语?

你们能猜猜“嗛眼、淬下、乜乜些些、狻猊”的意思吗?

指名猜测词语的意思,教师追问:

你是怎么猜测出来的?

(5)思考:

孙悟空和牛魔王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引导:

孙悟空是怎么变的?

牛魔王是怎么变的?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6)分角色朗读。

同桌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7)发现写法:

孙悟空神通广大,牛魔王也变化多端。

他俩的斗法场面扣人心弦,动人心魄,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指名学生交流)

3.引导比较:

读原著和看电视剧有什么不同?

你们还想继续读吗?

4.联结文段。

引导:

这是“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中的一个片段。

现在我们来读读“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的片段。

(1)课件出示文段,指名读。

课件出示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

“孙悟空何在?

”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

“嫂嫂,老孙在此奉揖。

”罗刹咄的一声道:

“谁是你的嫂嫂!

那个要你奉揖!

①提问预测:

孙悟空为何把铁扇公主称作嫂嫂?

②阅读验证。

课件出示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

“孙悟空何在?

”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

“嫂嫂,老孙在此奉揖。

”罗刹咄的一声道:

“谁是你的嫂嫂!

那个要你奉揖!

”行者道:

“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

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

③提问预测:

既然有兄弟之亲,铁扇公主为何不肯借芭蕉扇?

④阅读验证。

课件出示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

“孙悟空何在?

”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

“嫂嫂,老孙在此奉揖。

”罗刹咄的一声道:

“谁是你的嫂嫂!

那个要你奉揖!

”行者道:

“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

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

”罗刹道:

“你这泼猴!

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

”行者佯问道:

“令郎是谁?

”罗刹道:

“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

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饶你!

⑤提问预测:

孙悟空第一次借芭蕉扇的结果怎样?

⑥阅读验证。

课件出示

那罗刹女与行者相持到晚,见行者棒重,却又解数周密,料斗他不过,即便取出芭蕉扇,幌一幌,一扇阴风,把行者扇得无影无形,莫想收留得住。

这罗刹得胜回归。

那大圣飘飘荡荡,左沉不能落地,右坠不得存身,就如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滚了一夜,直至天明,方才落在一座山上,双手抱住一块峰石。

定性良久,仔细观看,却才认得是小须弥山。

(2)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5.教师梳理情节:

此“一借”芭蕉扇是礼借,结果是孙悟空被铁扇公主扇跑了;“二借”芭蕉扇是逼借,结果是铁扇公主给了孙悟空一把假扇;“三借”芭蕉扇是骗借,结果是牛魔王知道了,找孙悟空斗法。

课本上节选的就是二人斗法的片段。

【设计意图】借助影视剧,帮助学生构建阅读场景,对比体会原著描写之妙;运用课文中习得的阅读方法,猜读难懂词句的意思;联结相关文段,在不断预测的过程中,勾连前后情节,引导学生互证阅读。

板块四梳理方法,指导课外阅读

1.回顾阅读方法。

(1)教师点拨: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是怎样读《西游记》的?

(2)指名交流,相机出示方法指导。

课件出示

●读回目,猜猜故事情节。

●结合看过的影视剧理解内容。

●适当跳读,把握文章大意。

●遇到不懂的词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

●一边读,一边预测。

(3)教师引导:

在接下来的几周时间里,我们将通读《西游记》整本原著,请大家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用上这些方法。

2.布置课外阅读任务。

(1)办黑板报:

走进《西游记》。

必备栏目1:

每日阅读排行榜——注明各小组每天所看的回目数量。

必备栏目2:

每周一问——学生围绕人物、情节等,各出一道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并提示答案的出处。

(2)全班交流准备。

个人自主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要留心小说情节,要能概述小说中的一个故事。

小组合作学习:

①4人一组,依阅读进度画出唐僧师徒的取经路线图,注明遇到的妖怪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各小组集中研究一个人物,结合摘抄与批注,分析人物的性格,画出思维导图。

3.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1)课件出示表格。

课件出示

《西游记》阅读计划表

个人自主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

活动时间

阅读回目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月日—月日

(2)小组讨论:

预计分几周把整本书看完,每天看多长时间。

(3)填写表格,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采取目标管理的方法。

有方法地读,有任务地读,有计划地读,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避免课外阅读的随意性。

第2课时

(读中推进课)

▶课时目标

1.交流、分享《西游记》的阅读成果,能感受人物形象,品读精彩故事,领略古典名著的魅力。

2.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选读更多的古典名著。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激发学生阅读之趣

1.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腊八粥》,大家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2)回顾第1自然段,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诱人的?

1.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引导交流:

听了歌曲,你们想到了什么?

(2)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西游记》,聊聊书中的人和事,交流读书的感受和收获。

2.抢答歇后语。

课件出示歇后语前半部分,学生答后半部分。

课件出示

白骨精见了孙悟空——现原形了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二郎神的兵器——两面三刀如来佛捉孙大圣——易如反掌

孙悟空打猪八戒——倒打一耙二郎神斗孙悟空——以变应变

【设计意图】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交流的兴趣,为走进故事中的人物与情节做铺垫,同时积累语言。

板块二评说——走近个性鲜明之人

1.引导:

《西游记》中人物繁多,今天我们只说师徒四人。

在四人取经团队中,你最喜欢谁?

说说你对他的认识(性格、脾气、弱点、优点等)。

2.学生出示人物名片,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人物。

3.教师预设引导。

孙悟空:

(1)梳理称谓变化线。

石猴—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大师兄、猴哥—斗战胜佛

(2)积累词语。

教师引导:

孙悟空真是神通广大,在原著中,哪些词语赞美了他?

学生齐读:

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明察秋毫、火眼金睛、腾云驾雾、来去无踪。

(3)人物评说。

教师引导:

毛主席的两句诗道出了神猴的本质——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课件出示诗句,学生齐读)

(4)讨论:

孙悟空头上的金箍该不该取?

4.梳理总结。

(1)各小组展示人物性格特点的思维导图。

(2)教师小结:

《西游记》中的四大主要人物就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根据他们四人的性格,可称之为“严师、皮猴、憨猪、忠僧”。

【设计意图】借助思维导图,交流唐僧师徒四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引发学生多角度辩证地鉴赏人物,培养学生的线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板块三讲述——了解情节曲折之事

1.介绍取经路线图。

学生出示取经路线图,简要介绍取经途中遇到的妖怪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讲述西游小故事。

(1)教师引导:

在西行取经这一部分中,有41个小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这里有一些关于《西游记》的精彩章节的照片,你能说出每张照片中的故事的名字吗?

课件依次出示照片:

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女儿国遇险、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2)指名学生讲述:

你能给大家讲讲其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吗?

(3)指导讲述:

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3.小组表演经典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读、讲、演”的形式分享阶段性阅读成果,将文字图像化、情境化,吸引学生走近书籍,避免空洞的交流讨论。

板块四品读——感知语言表达之韵

1.教师引导:

除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外,《西游记》的语言特色也为人津津乐道。

2.品读“三打白骨精”的片段。

(1)品读环境描写。

①课件出示,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

峰岩重叠,涧壑湾环。

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

无数獐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

千尺大蟒,万丈长蛇。

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

道旁荆棘牵漫,岭上松楠秀丽。

薜萝满目,芳草连天。

影落沧溟北,云开斗柄南。

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②引导交流:

这样的环境描写让你想到了什么?

③引导预测:

“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

”这个片段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请结合回目猜一猜这座山上藏着哪个妖精。

课件出示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2)品读白骨精的“三变”。

①引导:

为了吃唐僧肉,白骨精是如何变化的?

②指3名同学轮流读白骨精的“三变”。

课件依次出示原著中描写女子、老妇、老公公的外貌的韵文。

③交流:

从“三变”中,你觉得白骨精是个怎样的妖精?

(3)品读孙悟空的“三打”。

①引导:

孙悟空是怎么打妖精的?

请把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②启发:

“一打”和“二打”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三打”是怎么打的?

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孙悟空?

③点拨:

像这样类似的情节,用不同的方式多次呈现,让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这就是一波三折、反复叙事。

3.品读对打斗场面的描写。

(1)引导:

书中关于打斗场面的描写很多,请看第十九回——

课件出示

行者金睛似闪电,妖魔环眼似银花。

这一个口喷彩雾,那一个气吐红霞。

气吐红霞昏处亮,口喷彩雾夜光华。

金箍棒,九齿钯,两个英雄实可夸:

一个是大圣临凡世,一个是元帅降天涯。

那个因失威仪成怪物,这个幸逃苦难拜僧家。

钯去好似龙伸爪,棒迎浑若凤穿花。

(2)指名学生读。

思考:

读完后,你从中体会到这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教师小结:

这处描写语言对仗工整,长句、短句参差结合,读来朗朗上口。

【设计意图】把原著中描写环境、外貌、打斗场面的精彩韵文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品读,感受韵文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形象可感的语言特点,领略古典名著语言的魅力。

板块五推荐——领悟作者想象之奇

1.创设情境:

外国人讲述《西游记》。

(1)设疑讲述:

《西游记》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在外国人眼中,《西游记》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瑞典,一个乡村中学的老师正在给学生上外国文学课。

一位学生要求老师讲一讲中国的《西游记》。

老师是这样讲述的——

课件出示

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中国和尚去西方旅游探险的经历。

中国和尚骑着一匹白马,带着一个佣人,叫沙僧,是专门负责挑行李的。

和尚还带着一只宠物猴和一头宠物猪,以便打发路途寂寞的时光。

一路上,和尚爬了许多山,过了许多河,遇到了一些麻烦事。

他爬过最可怕的山是火焰山,还经过一个只有女子的女儿国,在那里得到了女王的礼遇。

据说那猴子本事很大,一路上为他清除了很多障碍,其实也不过是一只蝎子,两只蜈蚣,五只黄鼠狼,七只蜘蛛而已;大的动物有一头牛,两只狮子和三头狼。

不过猴子经常有些奇怪的行为,比如一发火就烧东西,一路上烧了几个山洞、一棵柳树、几个漂亮的宫殿;最奇怪的是他围着一堆白骨狠打。

宠物猪没有什么作用,只不过充当旅游解闷的工具而已。

他特别能吃,一口气吃了四个西瓜,把和尚、佣人和猴子的那份也吃了。

和尚花了十三年才到印度,寻了些印度佛经,像得了宝贝一样回国了。

(2)引导:

你们猜猜,外国学生听了这个故事会是什么反应?

学生们很惊讶,一是想不到中国人这么热衷冒险。

二是想不到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喜欢宠物猪了。

(3)点拨: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你们认同这位老师的介绍吗?

2.拟写好书推荐词。

引导:

这位老师的介绍显现出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请你写一份好书推荐词,介绍中国的《西游记》,让读者了解《西游记》的想象之奇、人物之神、情节之妙。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拟写好书推荐词,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文化,把知识转变为实际应用,达到读写拓展训练的效果。

板块六拓展——走进古典名著之旅

1.推荐阅读书目。

(1)教师引导:

除了《西游记》,还有很多古典名著等着我们去阅读。

课件依次出示,指名学生朗读。

课件出示

●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赵子龙千里走单骑……无论是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还是运筹帷幄的谋略,我们都能在《三国演义》中读到,从中领略历史的风云变幻。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吴用智取生辰纲,宋江率军三打祝家庄,扈三娘比武招亲……《水浒传》中到处都是英雄好汉的豪情壮志。

●在《红楼梦》里,既有儿女情长,风花雪月,也有盛衰变幻,人情冷暖。

黛玉葬花,凄美缠绵;刘姥姥进大观园,笑话频出;宝玉和姐妹们结社赋诗,恣意畅快……

(2)指导阅读方法:

这些古典名著都是长篇小说,语言半文半白,读起来可不容易哦!

同学们可以借助连环画、评书或电视剧来帮助理解。

2.制订小组读书计划。

(1)课件出示表格。

课件出示

读书计划表

选择书目

《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

个人自主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交流

形式选择

活动时间

阅读回目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读书笔记

读后感

影视剧配音

课本剧表演

说评书

……

(2)小组商讨,完成表格。

(3)各小组介绍读书计划。

【设计意图】从一本书走向多本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形成阅读策略运用的循环圈。

指导学生把原著与评书、连环画、影视剧结合起来读,有利于提高阅读兴趣,降低阅读难度。

第3课时

(读后分享课之《三国演义》)

▶课时目标

1.交流、分享选读书目的阅读成果,感受人物形象,品读精彩故事。

2.感受阅读古典名著的乐趣,能持续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板块一三国主题曲——导入课题

1.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视频及主题曲。

(2)交流:

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

(3)导入:

这段视频,仿佛让我们翻开了历史的画卷,重回到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三国古战场。

这个月,同学们一直在阅读名著《三国演义》,谁能简要地说说《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指名学生说)

2.教师简介: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着重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争霸的故事,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被称为“英雄的史诗”。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视频创设情境,再现三国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板块二三国人物谱——走近英雄

1.识英雄。

(1)教师引导:

看图片,猜猜图中的人物是谁。

(课件依次出示图片:

董卓、司马懿、貂蝉、吕布、周瑜)

课件出示

(2)教师引导:

读一读,猜猜每段文字分别描写的是谁,请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人物的特点。

①课件依次出示语段,指名朗读、交流。

课件出示

●见此人,跳下马来,平顶身高在九尺开外。

往脸上看,卧蚕眉,丹凤眼,面如重枣,五绺长髯!

胯下千里追风赤兔马,掌中青龙偃月刀。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身长七尺,细眼长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②教师小结:

关羽“义”,诸葛亮“神”,曹操“奸”,张飞“直”。

2.话英雄。

(1)引导:

据统计,《三国演义》描写了一千多个人物,在这众多的人物中,你认为哪些人是英雄?

(2)指名交流,相机引导。

(3)聊关羽的“义”。

①引导交流:

提到关羽,你想到了哪些故事?

②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课件出示

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刺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毒,最后败走麦城。

③教师介绍:

关羽在《三国演义》里号称“义绝”,他是忠义的化身。

(4)聊诸葛亮的“神”。

①引导: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的核心人物之一,有关他的歇后语非常多,老师来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歇后语的前半部分,学生接答后半部分。

课件出示

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计诸葛亮用空城计——迫不得已

②点拨:

一条歇后语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诸葛亮非凡的智慧。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他用兵如神,百战百胜。

他忠心耿耿,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让我们一起读读杜甫的《蜀相》。

课件出示杜甫的《蜀相》,学生齐读。

(5)聊刘备的“仁”。

引导交流:

为了刻画刘备的仁义,作者通过写他爱哭来加以表现。

护庶民,他大恸;尊爱将,他边哭边摔子。

有很多人看不惯他的哭,你怎么看?

(学生自由交流)

(6)聊曹操的“奸”。

①引导讨论:

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曹操被写成奸诈之人。

你同意吗?

请说说理由。

②出示人物评语,学生齐读。

课件出示

●许劭: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设计意图】通过识英雄、话英雄这两个环节,引导学生围绕相关人物,关注典型事件,获得整体感知;通过联结图片、唐诗、评论等,引发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建构对人物客观、立体的认识。

板块三三国故事会——走进故事

1.教师引导。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也描写了气势磅礴的战争场景。

请说说哪些战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指名交流,教师梳理,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最著名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2.听评书。

小组推荐学生表演评书《火烧赤壁》。

3.讲故事。

(1)过渡:

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故事中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你知道书中写了哪些计谋吗?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缓兵之计、美人计、反间计、空城计、苦肉计、连环计……

(3)教师引导:

哪个故事中的兵法谋略给你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