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物刻画赏析《傲慢与偏见》的反讽艺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13607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人物刻画赏析《傲慢与偏见》的反讽艺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人物刻画赏析《傲慢与偏见》的反讽艺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人物刻画赏析《傲慢与偏见》的反讽艺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人物刻画赏析《傲慢与偏见》的反讽艺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人物刻画赏析《傲慢与偏见》的反讽艺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人物刻画赏析《傲慢与偏见》的反讽艺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从人物刻画赏析《傲慢与偏见》的反讽艺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人物刻画赏析《傲慢与偏见》的反讽艺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人物刻画赏析《傲慢与偏见》的反讽艺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小说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

班内特,是一个英国小地主家庭的二女儿,她有四个姐妹:

姐姐简·

班内特,妹妹玛丽·

班内特、凯蒂·

班内特和莉迪亚·

班内特。

作者简·

奥斯汀通过运用反讽的艺术手法,描绘各形各色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一段段精彩的故事。

在健康向上的彬格莱和富家子达西这两个年轻小伙子搬到了班内特一家邻近的尼日婓花园之后,姐妹们单调且略显平静的生活从此泛起了无可平灭的波澜,自此发生了一段段美丽而饱含“傲慢与偏见”的爱情故事:

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建立了平等和相互了解的婚姻;

柯林斯和夏洛蒂建立了经济利益至上的婚姻;

威克姆和莉迪亚建立了情欲至上的婚姻,最终柯林斯和夏洛蒂因接受他人资助而不得不小心度日;

威克姆和莉迪亚因行为不检点而遭众人唾弃;

只有达西和伊丽莎白得到了受人祝福的完美结局,传达了一个观点:

幸福的婚姻应建立在爱情和相互了解尊重的基础上,这样的婚姻观在今天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反讽

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反讽在创作中的运用比较复杂。

在叙事文学和戏剧中,较为普遍使用的反讽类型有言语反讽、戏剧反讽、结构反讽和模式反讽。

本文所要重点赏析的便是《傲慢与偏见》的言语反讽。

“言语反讽指说话者公开表达的意思不同于他实际意指的暗含意思。

”[[1]:

么孝颖,郑宝军.《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解读[DB].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2010.9:

133.

]这种反讽陈述虽然总是清楚地表明说话者的一种态度或评价,却隐含着一种大不相同的态度或评价,它完全依赖于说话者和他的听众对说话者的讽刺意图的共同了解。

奥斯汀的小说中描绘了各形各色的人物,他们都分别有自己的特色。

在《傲慢与偏见》中,各人物形象都让读者印象深刻,这都是简·

奥斯汀巧妙运用反讽艺术手法的结果。

本文将对柯林斯先生、班内特太太、莉迪亚、伊丽莎白四个人物进行分析,赏析《傲慢与偏见》的言语反讽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法。

三、人物刻画中的反讽

(一)荒谬无耻的柯林斯

柯林斯先生是奥斯汀笔下一位荒谬无耻的典范。

“他这个主观主义者生活在对自己的妄自尊大的幻觉中。

他盲目自信、装腔作势,扮演着想象中的角色,但同时对贵族夫人又自卑自贱,相比之下,显得十分滑稽。

王友华.论《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形象的讽刺艺术——柯林斯先生[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

(2):

119.

]作为小说的典型人物,柯林斯的刻画显得更加的浓墨重彩、惟妙惟肖。

由于班内特没有儿子,根据当时的法律,只有男性可以继承财产,因此作为远亲侄子的柯林斯将继承他的家产。

“柯林斯先生并不是个聪明人,他虽然受过教育,他进了社会,但是先天的缺陷却没有得到多少弥补。

他长了这么大,大部分岁月是在他那个爱钱如命的文盲父亲的教导下度过的。

他也算进过大学,但只是勉强混了几个学期,也没交上一个有用的朋友。

父亲的严厉管教使他形成了唯唯诺诺的习气……他本来就是个蠢材,一下子过上了悠闲生活,难免会飘飘然起来,何况年纪轻轻就发了意外之财,自然会自命不凡”[[2]:

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孙致礼,译.南京:

译林出版社,1998:

48.

[3]:

43.

[4]:

[5]:

72.

[6]:

73.

[7]:

46.

]。

在柯林斯拜访班内特一家之前,他写信给班内特先生,暗示自己将在班内特的五个女儿中挑选他的未来妻子,以弥补自己即将继承班内特家的财产而给班内特一家带来的损失,并把这一行为看作是对班内特一家的恩赐。

“关于我将继承朗伯恩财产一事,请你不必介意,也不必导致你拒绝接受我献上的橄榄枝”[3],他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计划,既十分妥善得体,又充分显示了他的慷慨豪爽”[4]。

柯林斯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典型讽刺的存在,对于班内特一家这类比他弱势的群体(家中无男人),柯林斯表现出令人厌恶的傲慢、无礼、盛气凌人。

在柯林斯向班内特太太提出想要迎娶大女儿简时,班内特太太抱歉地说简将要订婚,并随即提出二女儿伊丽莎白也是一个不错的备用人选,此时的柯林斯立马接受建议随即改变了目标,这个决定是在一刹那间做出的,不禁让人觉得可笑之极。

然而面对伊丽莎白的拒绝,柯林斯先生所说的话使得他的自负和愚蠢更是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我早就知道,年轻的小姐遇到人家第一次求婚,即使心里想答应,嘴里总是要拒绝,有时候还要拒绝两次,甚至三次。

”[5]因此他断定,“你并不是真心拒绝我,我看你是在仿效优雅女性的惯技,欲擒故纵,想要更加博得我的喜爱”[6]。

无疑,在这场求婚闹剧中,他自负且愚蠢地将伊丽莎白的拒绝当成是当时淑女中流行的装腔作势和卖弄风情。

而这一场景在读者看来更是显得滑稽可笑。

而另一方面,柯林斯先生对待凯瑟琳夫人的态度却是一个180度大改变。

凯瑟琳·

伯德夫人用柯林斯的话来说就是他的“资助人”,是一个有钱、有权、有势的人。

在凯瑟琳夫人面前,柯林斯总是不遗余力的溜须拍马、曲意逢迎,以博取“资助人”的欢心,从凯瑟琳夫人那里获得资助,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保证自己富足的生活。

当被问到他那讨人喜欢的奉承话是临时想起来的,还是早就想好了的时,他是这样评价自己在各种场合下的恭维迎合能力的:

“大多是即席而成的。

虽然我有时也喜欢预先想好一些能适用一般场合的短小精练的恭维话,但我总要装出一副不加思索的神气。

你们可以想像得到,在任何场合,我都乐于说几句巧妙的恭维话,准能讨太太小姐们高兴”[7]。

这句话赤裸裸地反映了柯林斯的恬不知耻。

柯林斯的荒谬与无耻可以窥见一斑。

(二)喜怒无常的班内特太太

智力贫乏、孤陋寡闻的班内特太太平生有两件大事:

一是将女儿们嫁出去,二是访亲拜友,打听消息。

为了完成第一件大事,班内特太太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为了让简能够牢牢的抓住彬格莱的心,她在一边旁敲侧击,甚至不惜以挖苦二女儿伊丽莎白来衬托大女儿的贤良淑德;

看似大女儿的婚事就要敲定,班内特太太便开始飘飘欲仙了,到处炫耀她女儿的这桩“好处多多”的婚姻。

在柯林斯想要迎娶班内特家的一位女儿时,班内特太太更是大力推荐二女儿伊丽莎白,这样就可以一下嫁出去两个女儿。

然而在班内特太太做出那么多努力,伊丽莎白毅然决然地拒绝柯林斯的求婚,柯林斯转向夏洛蒂并获成功后,班内特太太实在无法相信这个事实,于是她开始没完没了地“推测分析”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班内特太太的第二件大事就是访亲拜友,打听消息。

原本“有钱的单身汉”柯林斯已是班内特家的“囊中之物”,却被“已成为家庭负担”的夏洛蒂抢去,这样的打击班内特太太实在无法接受,继而病倒。

这时,她弟妇的探望使她转悲为喜,“你来得正是时候,给了我极大的安慰,你讲的那些事,像长袖子什么的,我真喜欢听”[[1]:

95.

[2]:

206.

205.

由悲叹女儿嫁不出去,转而又为长袖子的时兴感到安慰,勾勒出班内特太太喜怒无常的嘴脸。

就连莉迪亚和威克姆私奔,不知去向,她最先担心的却是莉迪亚有没有嫁衣;

在得知莉迪亚已经结婚了,而且是在15岁,她立马从床上跳起,要去邻居家炫耀这个“好消息”,而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女儿嫁了一个怎样的人,甚至没有见过他的样子。

这样一个可笑甚至近于病态的人物,让人内心不禁生恨却又实在无可奈何。

(三)轻浮鲁莽的莉迪亚·

班内特

莉迪亚是班内特家的小女儿,性格活泼开朗,个性天真无邪,但做事十分鲁莽,她在家的日子就不会安宁。

她非常喜欢调情,平常的感情极不专一,可是从来没有缺少过谈情说爱的对象,只要有人对她献殷勤,她就立马上钩。

由于疏于管教,莉迪亚做出了使家族蒙羞之事:

随军官威克姆私奔了。

做了如此荒唐之事,莉迪亚却似乎丝毫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她满脑子就只有她那个“好丈夫”威克姆,即使威克姆对她并不怎么好。

当达西用金钱帮威克姆还债并促成他和莉迪亚的婚姻之后,威克姆和莉迪亚返回莉迪亚家里时,两人都无丝毫羞愧之意,莉迪亚还不知羞耻地在其母亲和姐妹面前炫耀其婚姻:

“妈妈,你觉得我丈夫怎么样?

他不是挺可爱吗?

姐姐们一定都很羡慕我,但愿她们有我一半运气就好了。

谁叫她们不到白利屯去。

那里才是个找丈夫的地方。

真可惜,妈妈,我们没有大家一起去!

”[2]。

他们的厚颜无耻遭到了众人的谴责:

“那两位当事人,别人都为他们难为情,他们自己却面不改色”[3]。

“这一对夫妇俨然心安理得,毫无羞耻之心。

他们想起过去的事,心里丝毫不觉得难受。

要是换了她姐姐们,这种事情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的”[4]。

显然,莉迪亚对自己的婚姻和结婚方式还是非常的满意,什么家族蒙羞,对于她来说都抵不过那个只有长相的丈夫,似乎家人在她捅出这么大的一个篓子之后所做的所有奔波劳累、达西先生为了让威克姆“心甘情愿”娶莉迪亚所花费的巨额金钱都是理所应当,都与她无关。

不仅如此,她竟然还恬不知耻地邀请母亲和姐妹们一起去看她,这样她就可以轻易地为所有的姐妹们物色好丈夫。

这样一个轻浮的姑娘不只是在当时,在任何时候都会遭人唾弃的,然而即使是被唾弃,莉迪亚仍旧无所谓。

作者并没有用什么强烈的言辞来描绘莉迪亚,仅用了几句对话,几段情景,越是这样看似简单的描述,却越能刻画出莉迪亚不知廉耻的一面。

(四)未能免俗的伊丽莎白·

小说中对于伊丽莎白的描写更为细腻,似乎不易察觉出讽刺意味,但仔细回味就不难发现,伊丽莎白的行为及心理活动处处体现出作者含蓄的讽刺意味。

在简·

奥斯汀的笔下,伊丽莎白·

班内特是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女孩,她有想法、幽默、风趣,不被世俗束缚,她应该是明智的、敏感的,然而这样的伊丽莎白却也有另外的一面,她也“傲慢”,也有“偏见”。

在麦里屯伊丽莎白初遇军官威克姆,却一开始就陷进了威克姆一副“讨人喜欢”的外表之中,说话也越来越显得甚是投机。

得知达西与威克姆的关系,威克姆刻意的辩解自己与达西的“恩怨情仇”,洗刷自己的错误,处处中伤达西。

在我们看来,威克姆的话分明是前后矛盾、破绽百出,聪明过人的伊丽莎白竟毫无察觉,反而却觉得他越说话“显得越发英俊”[[1]:

55.

3.

霍丽莉.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特色[J].世纪桥,2007.2:

156.

王琦.《傲慢与偏见》中反讽艺术初探[N].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

(1):

78—79.

],心里责怪达西竟如此对待“像你这样的一个青年,光凭那副脸蛋,就能看出你是多么和蔼可亲”[2],勾勒出她那意乱情迷的可笑样子,对这位“聪明人”进行了含蓄的讽刺。

伊丽莎白聪慧、开朗活泼,无疑是全书中最为出众的人物,她有主见、自尊自爱,应该是与众不同的。

但她参加了舞会,说明她也未能避免受到那条“举世公认的真理”[3]的影响,结果作者便以让她受到达西的冷落来对她“未能免俗”进行嘲讽。

自此二者之间便产生了“傲慢”与“偏见”:

她拒绝了达西的求婚,并对达西的品德、行为大加指责、“陷人了偏见”。

然而,当达西醒悟“傲慢”而深深悔过时所显示的绅士面目最终使伊丽莎白改变了“偏见”,接受了达西的再次求婚,结成了美满的姻缘。

伊丽莎白的性格经历了“有限的理智——陷于偏见——克服偏见——显示理智”[4]的发展过程,小说正是通过她性格的前后变化形成的“反讽对照”,才更深刻地展现了伊丽莎白的性格特征。

反讽的运用,使其性格格外鲜明。

四、结语

英国有一批评家曾这样评价简·

奥斯汀:

“莎士比亚是空前绝后的,但就我们所谈及的那一点来讲,作家中其手法最接近这位大师的毫无疑问当属简·

奥斯汀了,她是英国之骄傲”[5]。

奥斯汀用她独到的视角、丰富的想象力、娴熟的反讽手法刻画出了人物各具特色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细腻,更让读者们看得大快人心、酣畅淋漓,使作品更具影响力和凝聚力,散发出独具一格的魅力,更是文学艺术创作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