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64250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2.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2.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及评分标准2

2019-2020年度第二学期小学语文年级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一、基础知识。

(37分)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6分)

chúxī(    )真热闹。

家家门外贴上了红红的duìlián(    ),屋里贴好了各色的niánhuà(    )。

户户灯火tōnɡxiāo(    ),不许jiānduàn(    ),biānpào(    )声日夜不绝。

2.选择题。

(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对的一项是(  )。

(2分)

A.獠牙(liáo) 王妃(fēi)  演绎(yì)

B.脱缰(jiāng)僧人(sēng)文章(zāng)

C.乌鸦(yā)搅拌(jiǎo)唾沫(tuò)

D.细腻(nì)水缸(gāng)竹筷(kuài)

(2)下列加点的多音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新的一年开始了,万象更(ɡēnɡ)新,人们的精神状态更(ɡènɡ)加饱满。

B.鹅毛大雪铺(pū)天盖地地落下来,不到天黑,马路边的店铺(pù)就关门歇业了。

C.在人们的起哄(hōnɡ)下,他表演了一个小品,逗得大家哄(hǒnɡ)堂大笑。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展览 风筝 春连    B.糊涂 年膏 张灯结彩

C.骆驼 采绘 万不得已D.解释 猜想 截然不同

(4)“截”在字典里的解释有:

A.割断,弄断;B.量词,段;C.阻拦。

选出它在下列词语中的解释,把字母填在括号里。

(2分)

截头去尾(  )截住他(  )一截木头(  )斩钉截铁(  )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B.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我们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C.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象更新,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D.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红而美丽。

(6)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比喻)

B.花生仁脱了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拟人)

C.妈妈的命令,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设问)

D.于是,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

(拟人)

(7)下列诗句描写的是哪个节日?

请选一选。

(4分)

A.元宵节 B.清明节 C.元日(正月初一) D.寒食节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

②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

③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

(8)品味课文语言,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3分)

《北京的春节》的语言风格是(  ),《腊八粥》的语言风格是(  ),《藏戏》的语言风格是(  )。

A.丰富多样,生动传神B.朴素自然,清浅俗白

C.描摹细腻,语言精练

(9)对下列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北京的春节》详细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这样写更好地突出了民俗特点。

B.《腊八粥》中,喝粥的场面写得详细,等粥的过程写得简略。

C.《十五夜望月》描写的是中秋节的景物,诗句“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D.《藏戏》开头的三个自然段运用反问和排比,写出了藏戏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三五天的特点。

3.按要求进行句子练习。

(4分)

(1)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非凡呀!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内容回顾。

(6分)

这一单元,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感受到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________画。

北京的春节真是热闹,__________、逛庙会、__________;每当夏季之夜仰望牵牛星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了《古诗十九首》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藏戏呢,更是别具特色,它那______________的脸谱、______________的动作和唱腔,吸引着我们去看一看。

第二部分阅读与欣赏

二、阅读实践(28分)

(一)古诗阅读。

(10分)

九日登高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①,他席②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①望乡台:

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

②他席:

别人的酒席。

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2分)

他乡:

________________那:

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中华传统节日__________节的情景,请在诗中用“  ”画出这一天的习俗。

(2分)

3.对诗的三四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心中已经厌烦了客居南方的各种愁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怎么还要从北方飞来呢?

B.我已经厌倦了南方的人情,感到很困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是从北方哪里飞来的呢?

4.诗人用鸿雁从北方飞来与自己北归不得形成强烈对比,把内心情感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抒发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分)

5.因为一个援助项目,王小明的爸爸来到非洲工作,一到过节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念祖国和亲人,每当这时就会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2分)

(二)现代文阅读。

(18分)

除夕夜的年夜饭、守岁酒(节选)

除夕的年夜饭,既是一年辛苦忙碌、辞别旧岁的重要时刻,又是具有迎接新年、祈望将来的特殊意义,当全家老少合家团聚、共进年夜饭的时候,其乐融融,洋洋得意,自不必细说。

在上海的风俗中,年夜饭这顿丰宴,同样很隆重。

年夜饭的菜肴,上海人很讲究好名堂。

一般人家年夜饭席上,发芽豆和黄豆芽总是有的,因为这象征着升和发,十分吉祥如意。

果类中的柑子,是除夕不可缺少的食物,俗语说:

“除夕吃红柑,一年四季保平安。

”还要吃些芋头,即芋艿,上海人有谚语说是:

“除夕吃芋头,一年四季不犯愁。

”另外,吃豌豆,因为豌豆又名安乐菜,和长生果之类同样都是很吉利的名称。

至于上海旧俗说除夕吃饭不宜淘汤,传说如果淘了汤吃饭的话,第二年外出办事或旅行,会遭到雨淋的,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了。

在年夜饭之后,饭菜虽撤去,但守岁酒和果品之类却是一直要吃到第二年的。

关于守岁酒,表达了一年伊始的辞旧迎新之情:

“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

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按旧俗,在除夕子夜时分,上海人各家要“接灶君”。

“接灶君”就是把灶神从天上接回家来。

届时,家里男主人换衣服,上供物,焚香燃烛于灶前。

“接灶君”完毕,家中主人亲自关上大门,门上贴有“封门大吉”的红纸。

这时实际上已是年夜结束了。

待到拂晓鸡鸣时,换贴“开门大吉”的红纸,家家赶紧燃放起爆竹,“砰啪!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响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宣告新的一年开始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无稽之谈:

2.选文先后介绍了上海人家的年夜习俗,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其中,对________的介绍最详细,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突出了上海年俗的特别之处。

(10分)

3.关于“守岁酒”,文中引用了唐诗《守岁》。

有关新年(或其他节日)的诗词,我也积累了一些。

比如《________》中写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通过比较本文和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可知以下选项中描述“上海的除夕夜”的是(    ),描述“北京的除夕夜”的是(    ),两篇文章的相同点是(    )。

(多选)(3分)

A.年夜饭除了丰富,还体现地方特色

B.饭菜名堂多,求吉利

C.人人穿新衣,门外贴对联,屋里贴年画

D.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

E.接灶君,关大门,贴“封门大吉”

F.换贴“开门大吉”,燃放爆竹

G.营造了温馨美好的氛围,情趣盎然

H.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I.按时间顺序,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写过春节的习俗

第三部分习作与表达

三、习作。

(35分)

1.语文与生活。

(5分)

话题:

移风易俗之我见,有些古老的风俗不符合时代精神,传递的并不是正能量。

你觉得家乡的哪一个传统习俗有改变的必要?

请发表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乐作文。

(30分)

每个地方的风俗都不一样。

在你的印象中,家乡最有特色的风俗是什么?

请结合自己的观察,并通过调查、访问进行更深入地了解,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一、基础知识(37分)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6分)

2.选择题。

(21分,1-6每题2分,7题4分,8题3分,9题2分)

3.按要求进行句子练习。

(4分)

4.课文内容回顾。

(6分)

第二部分阅读与欣赏

二、阅读实践(28分)

(一)古诗阅读。

(10分,每题2分)

(二)现代文阅读。

(18分)

1.2分2.10分3.3分4.3分

第三部分习作与表达

三、习作。

(35分)

1.语文与生活。

(5分)

2.快乐作文。

(30分)

 

第一单元测试卷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一、基础知识(37分)

1.除夕 对联 年画 通宵 间断 鞭炮 

2.

(1)B

(2)C (3)D (4)A C B A (5)C (6)C 

(7)①C ②A ③D ④B (8)B C A (9)B

3.

(1)北京的春节真是

热闹非凡呀!

(2)示例:

京剧脸谱中,红色脸谱表示忠勇,如关羽;黑色脸谱表示正直,如包拯;白色脸谱表示奸诈,如曹操。

 

4.风情 放鞭炮 看花灯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五颜六色 丰富多彩

第二部分阅读与欣赏

二、阅读实践(28分)

(一)古诗阅读。

1.异乡 怎么 2.重阳 望乡 送客 3.A

4.浓浓的思乡 5.示例: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现代文阅读。

1.没有根据的说法。

文中指“除夕吃饭淘汤,第二年会遭到雨淋”这种说法没根据。

 

2.吃年夜饭 喝守岁酒 接灶君 贴红纸 燃爆竹 吃年夜饭 吃发芽豆和黄豆芽 吃柑子 吃芋头 吃豌豆 

3.示例: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BEF CD AGHI

第三部分习作与表达

三、习作。

(35分)

1.语文与生活。

(5分)

示例:

清明节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有烧纸祭奠先人的风俗。

这种风俗不仅破坏了环境,还有可能会引发火灾。

纪念先人的方法有很多,如扫墓、献花等,希望大家崇尚更健康更合理的纪念方式。

2.快乐作文。

(3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