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648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0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docx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

09届高三理科综合第三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

H:

1O:

16C:

12N:

14 Al:

27Cu:

64Fe:

56

第Ⅰ卷(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红细胞成熟后,仍能继续合成部分蛋白质

B.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动物细胞的融合,主要是与膜上糖蛋白有关

C.效应B细胞都是由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得来的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

2.下列有关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照条件下某些叶绿素a能不断丢失和获得电子而形成电子流

B.NADPH的生成标志着光能转变成了电能

C.电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中

D.不同季节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色素不同,叶片变黄后主要依赖叶黄素进行转化

3.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B.某人食用海鲜后引起过敏反应不属于免疫过程

C.淋巴因子大多是通过加强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的

D.注射乙肝疫苗后,当乙肝病毒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分裂周期变长

4.下表所示为一个不含致病基因的正常人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及甲、乙、丙、丁四个表现型正常的人对应的染色体上某基因中相应部分碱基的排列顺序。

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个人表现正常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正常人

11号染色体

CTT

CAT

CTT

CAT

CTT

16号染色体

ATT

ATT

GTT

ATT

GTT

A.突变后的基因为隐性基因B.突变后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变

C.突变发生在该基因编码区的外显子D.突变发生在该基因的非编码区

5.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

J/cm2·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1250J/cm2·a

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

D.在此生态系统中,一只狼捕食一只野兔,获得的能量只能在10%~20%之间

6.下列说法摘自一些科普杂志或广告用语,你认为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天然的有机化合物

B.医学上可用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检验糖尿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

C.“白雪牌”漂白粉,可令所有化学物质黯然失色,没有最白,只有更白

D.甲醛是某些劣质装饰板材料释放的常见污染物之一

7.共价键、离子键和分子间作用力都是微粒间的不同相互作用,含有上述中两种相互作用的晶体是

A.SiO2晶体B.CCl4晶体C.NaCl晶体D.He晶体

8.X、Y、Z为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4,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

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肯定为碱金属元素B.Y、Z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熔点较高

C.X、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为离子晶体D.稳定性:

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

9.右图为阳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E口逸出的气体是H2

B.从B口加入含少量NaOH的水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C.标准状况下每生成22.4LCl2,便产生2molNaOH

D.电解一段时间后加适量盐酸可以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

10.已知某溶液中存OHˉ、H+、NH4+和C1ˉ四种离子,其浓度大小有如下关系:

①c(C1ˉ)>c(NH4+)>c(H+)>c(OHˉ)

②c(C1ˉ)>c(H+)>c(NH4+)>c(OHˉ)

③c(C1ˉ)=c(NH4+)且c(OHˉ)=c(H+)

④c(OHˉ)>c(H+)>c(C1ˉ)>c(NH4+)

⑤c(H+)>c(OHˉ)>c(C1ˉ)>c(NH4+)

其中可能的是

A.①④B.③⑤C.①②③D.④⑤

11.用铝粉和四氧化三铁粉末配成的铝热剂,分成两等份:

一份在高温下恰好反应,再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aL;另一份直接放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在同条件下生成氢气bL,则a∶b为:

A.1∶1B.3∶4C.4∶3D.8∶9

A

B

C

D

E

F

12.有A、B、C、D、E、F六瓶不同物质的溶液,它们各是NH3·H2O、Na2CO3、MgSO4、NaHCO3、HNO3和BaCl2溶液中的一种。

为了鉴别它们,各取少量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右表所示。

表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

成气体,“—”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空格表示实验未

做。

试推断其中A是

A.Na2CO3溶液

B.BaCl2溶液

C.MgSO4溶液

D.NaHCO3溶液

 

13.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2X(g)+Y(g)

2Z(g),若要使平衡时反应物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等,且用X、Y作反应物,则X、Y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的范围应满足

A.1<

<3B.

C.

<4D.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4.关于热量、内能、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是物体内能大小的标志

B.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转移量的量度

C.热量总是从分子平均动能大的物体传到分子平均动能小的物体

D.内能少的物体也可以将一部分内能转移给内能多的物体

15.如图所示,图甲为一列横波在t=0.5s时的波动图象,图乙为质点P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C.波速为6m/s     

D.波速为4m/s   

16.某同学设想驾驶一辆由火箭作动力的陆地和太空两用汽车,沿赤道行驶并且汽车相对于地球速度可以任意增加,不计空气阻力,当汽车速度增加到某一值时,汽车将离开地球成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航天汽车”,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6400km,g=10m/s2)

A.汽车在地面上速度增加时,它对地面的压力增大

B.当汽车离开地球的瞬间速度达到8.0km/s

C.此“航天汽车”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小周期为1h

D.在此“航天汽车”上弹簧测力计无法测量力的大小

17.如图所示,过空间O点,可放倾角不同的光滑斜面。

从O点无初速度地释放物体,记下它们沿这些斜面滑下速率为

的位置,把这些位置连接起来,它们应该在同一个

A.球面B.抛物面

C.水平面D.椭圆面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白光照射双缝会在屏上出现彩色条纹,是因为各种频率色光的传播速度不同

B.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小于金属表面的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而逸出时所需做的最小功,便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C.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这说明每种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都会分成几种不同颜色的光

D.在用单色平行光照射单缝以观察衍射现象时,缝越窄,衍射现象越明显

19.在下列四个方程中x1、x2、x3和x4各代表某种粒子:

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

是中子B.

是质子C.

是α粒子D.

是氘核

20.如图所示,带负电的金属环绕轴OO′的角速度ω匀速旋转,在环左侧轴线上的小磁针最后平衡的位置是

A.N极竖直向上

B.N极竖直向下

C.N极沿轴线向左

D.N极沿轴线向右

21.如图所示,q1和q2是两个位置固定的正、负点电荷,在它们直线延长线上的a点,电场强度恰好为零。

现将一个正电荷q从a点左边的b点沿bac直线移到右边的c点,该电荷的电势能将

A.不断增大B.不断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注意事项:

卷共7页,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22.(18分)

(1)(6分)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周期时,测得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时间为t,则周期为

B.在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可减小总时间的测量误差

C.如果实验中使摆角更大些,能记录更多摆动次数,可减小重力加速度的测量误差

D.若计算摆长等于摆线长加摆球的直径,则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

(2)(12分)现要求用下列所提供的器材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

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阻未知)

电流表(量程10mA,内阻为30~40Ω)

阻值为100Ω和15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

开关K1、K2

导线若干

①根据所给器材,下面所给的两个电路原理图中,应选择图(填“甲”或“乙”)合理.

 

②在所选择的电路原理图中,R1应选择阻值为   Ω的定值电阻.

③若在用所选择的电路原理图测量中,闭合开关K1、K2时,电流表的读数为I1,闭合开关K1、断开K2时,电流表的读数为I2,写出用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的待测干电池的电动势E=   .

23.(15分)质量为m=50kg的物体,在大小恒定水平向左的外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从t=0时刻开始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

0时刻物体速度10m/s,方向水平向右,2s末物体速度为零,4s末物体速度2m/s,方向水平向左,g取10m/s2。

求: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恒定的水平外力F的大小

24.(19分)如图所示,两条光滑金属直导轨(不计电阻)平行地放置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导轨之间接有电源,电源电动势为6V,内阻不计。

质量为0.5Kg、长为0.5m、电阻为2

的直导体ab与斜面底端平行,放置在两条光滑金属直导轨上,要求导体ab静止在斜面上。

g取10m/s2(

)求:

(1)若磁场方向竖直向上,则磁感强度为多大?

(2)若要求磁感强度最小,则磁感强度大小和方向如何?

 

25.(20分)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方,左边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右边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

质量为m,带电量为q(正电)的点电荷a,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沿水平面进入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恰好都不脱离水平面。

在匀强电场中用绝缘细线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不带电的小球b(可视为质点),小球处于静止且对水平面无压力。

点电荷a进入匀强电场后与小球b正碰并粘在一起,恰好能绕悬挂点O在匀强电场中做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

(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2)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3)绝缘细线的长度l.

 

26.(14分)现有X、Y、Z、A、B、C、D几种元素:

X、Y、Z是原子核外有3层电子的金属元素,原子半径X

A、B是非金属元素,它们可与氢化合形成气态氢化物H2A和HB。

室温时,A的单质为淡黄色固体,B的单质为液态。

C是元素周期表中氧化性最强的元素。

D的单质是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

利用上述已知条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1)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H2A的名称为;

(2)B单质的颜色为。

(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YB2的形成过程

(4)C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X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D单质的蒸气扩散到空气中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通常在洒落的D单质上覆盖硫磺进行处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7.(14分)已知X为中学化学中的一种常见的盐,F为淡黄色固体;M、N为常见的金属,N的最高价氧化物是耐火材料,它的晶体硬度很大,常做手表的轴承;H为气体单质,D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会出现红棕色。

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反应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

(2)N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3)在反应

③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填序号)。

(4)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X溶液与F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6)若向100mL盐X的溶液中加入10g金属单质M的粉末,充分搅拌后,过滤,烘干得10.16g固体C。

则滤液A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28.(16分)A、B、C、D四种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中无氧官能团的名称,C中含氧官能团的结构简式为。

(2)用A、B、C、D填空: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既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是。

(3)按下图C经一步反应可生成E,E是B的同分异构体,

 

则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4)G、H和D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具有如下特点:

①G和H都是苯二元取代物,这两个取代基分别为羟基和含有-COO-结构的基团;

②G和H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不同结构;

③G可以发生银镜反应,H分子中苯环不与取代基碳原子直接相连。

写出G和H的结构简式:

G:

;H:

29.(16分)下图所示是用于气体制备、干燥、性质验证、尾气处理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及夹持固定装置均已略去)。

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若烧瓶中盛装锌片,分液漏斗中盛装稀硫酸,则:

①当仪器连接顺序为A→C→B→B→D时,两次使用B装置,其中所盛的药品依次是CuO、无水CuSO4粉末。

此实验的目的是。

D装置的作用是。

②为了使B中CuO反应充分,在不改变现有药品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有(写一种)

③加热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2)若烧瓶中盛装Na2O2固体,分液漏斗中盛装浓氨水,慢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则:

①烧瓶内产生的气体主要有(写化学式)。

②用产生的气体做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各仪器装置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连接顺序是(填字母)( )→( )→( )→( );装置B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30.(18分)某些植物能分泌一些化学物质用于抑制别种植物在其周围生长,这称为他感作用。

大麦、玉米、大豆、向日葵、苜蓿等植物,是杂草的天然抑制者,又叫做“闷盖庄稼”。

(1)为了验证大麦对邻近杂草生长具有他感作用。

请根据所给材料器具,在给出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预期实验结果。

材料器具:

大麦种子,狗尾草(杂草的一种);50厘米×50厘米×10厘米栽种盒,剪刀,洒水壶,20厘米×10厘米纸袋,镊子,天平,两脚规,直尺

方法步骤:

第一步:

选取A、B、C三个栽种盒,在栽种盒土壤表面画5厘米×5厘米的小方格,每方格中心放一粒大麦或杂草种子。

三个栽种盒的播种方式依次为:

A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盒:

全部播种狗尾草种子。

第二步:

洒上少量细泥土覆盖种子,用细孔眼洒水壶浇水,把三只实验栽培盒放在

____________的20℃左右环境中培养2∽4周,每天均保持足够时间的__________。

第三步:

每天观察记录,统计盒内植株的地上枝平均干重、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数量特征。

比较三只实验栽培盒的植物特征差异。

结果预期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进一步设想可能是大麦根部形成的分泌物具有抑制狗尾草的生长作用,请你用完全培养液(甲)、培养过大麦的营养液(乙)、蒸馏水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方案来验证这一设想。

第一步:

将长势相同的狗尾草幼苗分为A、B两组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期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请用所学生物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24分)

Ⅰ.(8分)人体皮肤表层存在着一定量的微生物群,通常包括三类:

①常住菌群,如痤疮丙酸杆菌等菌群,它们是保护人体免受有害微生物侵袭的屏障。

②过路菌群,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及真菌菌群,这些菌群往往是致病菌。

③共生菌群,如表皮葡萄球菌,对保护人体健康也是有益的。

这些菌群与皮肤一道,构成一个完整的皮肤微生态系统。

(1)人体为体表微生物提供的五大类营养物质是。

常住菌群、共生菌群与过路菌群所需的营养物质基本相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叫作。

(2)皮肤及其表面微生态系统对人体有特殊的保护功能,这种天然防御功能属于免疫。

但是,某些人喜欢选用添加了广谱抗菌素的香皂,长期使用会破坏皮肤微生态系统的。

检测结果表明,这些人的皮肤微生物数量并未见少,一些有害微生物的种群密度反而有所增加,试解释其原因:

Ⅱ.(16分)遗传学的研究知道,小鼠的毛色是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据研究,正常小鼠体内黑色素的形成是经过下列系列化途径产生的如下左图:

遗传工作者选用野生纯合子的小鼠进行了如上右图的杂交实验:

请分析上述杂交实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鼠毛的颜色是由细胞中的黑色素决定的,已知该色素是蛋白质,那么基因控制鼠毛

的颜色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2)表现型为棕色的小鼠,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F2表现型为白色的小鼠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_________________,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育种时,常选用某些野生纯合的棕毛小鼠与野生纯合的白毛小鼠进行杂交,在其后

代中,有时可得到黑毛鼠,有时得不到黑毛鼠,试用遗传图解说明原因。

(答题要求:

写出亲本和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并作简要说明)

兴文二中200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物理参考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BCD

AD

B

C

BD

AC

C

D

22.(18分)

(1)ABD;

(2)①甲,②150Ω③E=

或E=

.

评分标准:

本题共18分.

(1)问6分,选对但不全,每选一个给2分,有选错或不选得0分;

(2)问共12分,①4分,②4分,③4分.

23.(15分)解:

(1)(0~2)s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1,则有:

-(F+f)=ma1

(2~4)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2,则有:

a2=1m/s2

F—f=ma2又f=μmg

所以解得,μ=0.2(8分)

(2)由F—f=ma2得

F=ma2+f=ma2+μmg=150N(7分)

24.(19分)解析:

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导体的受力情况,那么怎样将立体情形转化为平面情形呢?

(1)若磁场方向竖直向上,从a向b观察,导体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

在水平方向上F-Nsinθ=0

在竖直方向上mg-Ncosθ=0

其中F=BIL

联立可得:

B=mgtanθ/IL=2.5T(10分)

(2)若要求磁感强度最小,则一方面应使磁场方向与通电导体垂直,同时另一方面调整磁场方向使与重力、支持力合力相平衡的安培力最小。

如图所示,由力的矢量三角形讨论可知,当安培力方向与支持力垂直时,安培力最小,对应磁感强度最小,设其值为Bmin,则:

BminIL=mgsinθ,

Bmin=mgsinθ/IL=2.0T.

根据左手定则判定知,该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9分)

25.(20分)解析:

(1)点电荷a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沿水平面进入匀强磁场恰好不脱离水平面。

此时水平面对点电荷a没有支持力,点电荷a所受的重力和洛伦兹力相等。

有:

mg=qvB

B=mg/qv(5分)

(2)点电荷a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沿水平面进入匀强磁场恰好不脱离水平面,以速度v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进入匀强电场,也恰好不脱离水平面,此时水平面对点电荷a没有支持力,点电荷a所受的重力和电场力相等。

有:

mg=qE

E=mg/q(5分)

(3)点电荷a进入匀强电场后与小球b正碰并粘在一起,带正电电量为q,设共同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2分)

点电荷a和小球一起恰好能绕悬挂点O在匀强电场中做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

它们通过最高点时,细线不受拉力作用。

点电荷a和小球受重力和电场力,设此时它们的速度为v2,由向心力公式得

(3分)

小球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5分)

 

化学参考答案

6.C7.B8.C9.D10.C11.B12.A13.C

26.(14分,每空2分)

(1)第三周期第

A族;硫化氢

(2)深红棕色

(3)

(4)2F2+2H2O=4HF+O2

(5)2Al+2OH-+2H2O=2AlO2-+3H2↑

(6)Hg+S=HgS

27.(14分)

(1)Cu(NO3)2(2分)

(2)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

(2分)

(3)

③(2分)

(4)3Fe2++NO3-+4H+==3Fe3++NO↑+2H2O(3分)

(5)2Na2O2+2Cu(NO3)2+2H2O=2Cu(OH)2+4NaNO3+O2↑(3分)

(6)0.2mol/L(2分)

28.(16分,每空2分)

(1)碳碳双键,―CHO

(2)A、C;D

(3)氧化,

(4);

29.(16分)

(1)①验证H2的还原性并检验其氧化产物(3分);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装置,干扰H2氧化产物的检验(2分)。

②控制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稀H2SO4缓慢滴下(或在烧瓶中加水或将烧瓶放入冰水中或用冰毛巾捂着烧瓶或加入醋酸钠固体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给分)(3分);检验装置中空气是否排尽或检验氢气是否纯净(2分)。

(2)①O2、NH3(2分)。

②A→D→B→D(或E)(2分);有大量红棕色气体出现(2分)。

生物参考答案:

1.B2.A3.C4.C5.D

30.(共18分)

(1)第一步:

A盒:

排列为一排大麦种子,一排狗尾草种子交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