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宽路基与三背路基补强处治技术讲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4657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宽路基与三背路基补强处治技术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加宽路基与三背路基补强处治技术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加宽路基与三背路基补强处治技术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加宽路基与三背路基补强处治技术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加宽路基与三背路基补强处治技术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加宽路基与三背路基补强处治技术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加宽路基与三背路基补强处治技术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加宽路基与三背路基补强处治技术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加宽路基与三背路基补强处治技术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加宽路基与三背路基补强处治技术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加宽路基与三背路基补强处治技术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加宽路基与三背路基补强处治技术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加宽路基与三背路基补强处治技术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宽路基与三背路基补强处治技术讲解.docx

《加宽路基与三背路基补强处治技术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宽路基与三背路基补强处治技术讲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宽路基与三背路基补强处治技术讲解.docx

加宽路基与三背路基补强处治技术讲解

加宽路基与三背路基补强处治技术

1、三背路基补强处治

(1)病害分析

三背(桥背、涵背、挡土墙背)路基压实度不足,车辆累积荷载作用会加剧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水沿着路基与结构物之间接缝渗入路面结构层内造成路面下沉开裂等病害。

处治目标:

使一般路基、一般路基与台背路基搭接、台背路基、桥面的工后沉降量逐渐减少,从而消除桥头跳车、墙背路面下沉开裂等病害。

(2)处治方案

采用强夯补强,实现刚性结构与柔性路基平顺过渡。

设计原则:

三背路基原地面处治后的压实度比一般路基高3%,三背路基填土的压实度比同一标高的一般路基高3%(可根据业主方要求,改变夯实功智能连续施工,满足该要求),上路床位置三背路基与结构物之间设置一宽度30cm大孔无砂混凝土排水盲沟(深度30cm)。

具体设计:

采用三背路基强夯机对三背路基及三背位置下的原地面进行夯实,夯实后的压实度不低于93%(一般路基原地面为90%);三背路基回填时,先在三背位置黏贴一厚度2cm的泡沫板,然后每回填2m,采用HHT-66强夯机进行夯实,夯实后的回填填土密实度比同一标高一般路基高3%;填土高度达到规定路床顶面高度后,在三背位置与路基接触位置挖一30cm×30cm排水盲沟(兼作HHT-66夯实时的防振沟),在路床顶面夯实后(三背路基压实度不低于99%),再采用C15大孔无砂混凝土进行浇筑。

三背路基(桥台背)夯实施工设计图

注:

回填材料与一般路基相同;从原地面起在桥背位置增设2cm泡沫板、最后一层开挖30cm×30cm排水盲沟(兼作强夯防震沟),夯后浇筑C15大孔无砂混凝土,夯实后回填填土的密实度比同一标高一般路基高3%。

(3)施工工艺

采用满夯施工,每点夯击4次,距桥台1.5m。

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施工准备→碾压处理→检测→测量放线→夯实→整平→检测。

图夯点布置示意图

施工夯击布线夯击施工过程

震动压路机整平

(4)施工效果检测

①夯沉量测量:

补夯前对台背路基沿夯击前进方向每隔5米用水准仪测量各点位夯前标高;夯击完成后,用压路机整平后测量相应点位标高;

夯击沉降量观测

标高检测数据表

标高测量数据(mm)

平均值

点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夯前

1621

1646

1624

1628

1644

1622

1649

1642

1666

1644

1638.6

夯后

1682

1704

1682

1683

1696

1678

1694

1713

1745

1698

1697.5

夯沉量

61

58

58

55

52

56

45

71

79

54

58.9

夯前夯后标高变化曲线图

②压实度检测:

由振动压路机碾压合格后,进行补夯前压实度检测。

强夯补强后将表层20cm松散土挖除,通过灌砂法检测压实度。

压实度检测

压实度检测数据表

压实度检测数据(%)

平均值

点号

1

2

3

4

5

6

/

夯前

96.6

97.4

96.8

96.0

96.1

96.3

96.5

夯后

98.1

97.8

97.5

97.7

100.3

97.4

98.1

强夯前后压实度值对比效果图

台背路基强夯补强施工完成后,由观测数据得出强夯补强后夯沉量约58.9mm,由试验数据得出补强后压实度较夯前提高了1.6%,压实度平均达到98.1%。

(5)结论

1)桥背路基提前工后沉降(已压实的路基沉降5~15cm),减小与桥台变形差;

2)提高桥背路基的压实度(96区压实度提高3~5%),与一般路基良好过渡:

3)形成桥台(“刚性”)——桥背路基(“半刚性”)——一般路基(“柔性”)”变形协调,行车平顺,减小桥头跳车。

2、加宽路基补强处治

(1)病害分析

新加宽路基沉降较大,而老路基的固结沉降已基本完成,新老路基结合部位沉降量不一致,在新老路基之间产生相对过大的沉降,成为道路产生裂缝的原因;在加宽路基处原路基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容易产生一个滑动面,是造成边坡滑踏的原因;在旧路边坡上进行加宽填筑,新填土方和营运的汽车荷载也会引起老路基的附加沉降,进而引起老路基变形。

加宽路基引起的变形

(2)处治方案

新旧路基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加宽高填方地段的稳定性,是旧路改造加宽路基施工的难点。

采用强夯补强施工并与土工格室工法相结合(防止横向拉裂),可保证纵横向变形受力均匀,达到路基加宽稳定目标。

加宽路基强夯补强示意图

(3)施工工艺

施工前对机械设备选择、行走速度、影响深度、沉降量、行走遍数等进行总结确定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及夯击点布置等。

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施工准备→台阶开挖→填料分层摊铺→碾压密实→检测→夯实→整平→检测。

加宽路基强夯施工路线图

填料分层摊铺碾压密实

强夯补强整平

(4)施工效果检测

①沉降观测:

碾压密实后强夯补强前进行第一次标高检测,强夯补强完采用振动压路机整平后进行第二次标高检测。

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夯沉量观测

标高检测数据表

标高测量数据(mm)

平均值

点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夯前

3437

3182

2958

2695

2477

2156

1980

1747

1677

1626

2393.5

夯后

3524

3283

3027

2788

2519

2266

2116

1839

1732

1701

2479.5

夯沉量

87

101

69

93

42

110

136

92

55

75

86

夯前夯后标高曲线变化图

通过强夯补强施工,由观测数据得出强夯补强后夯沉量约86mm。

②承载力检测:

对碾压处理后的基底顶面进行第一次动探检测。

采用强夯补强处治后,挖除含有块片石的黏土层,整平后进行第二次动探检测。

轻型动力触探检测

承载力检测数据统计表

轻型动力触探N10(击/10cm)

平均值

承载力(kPa)

提高幅度

点号

1

2

3

夯前

22

25

21

22.7

161.3

夯后

34

32

31

32.3

238.6

47.9%

强夯后的基底承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提高幅度为47.9%。

(5)结论

1)路基提前工后沉降(已压实的路基沉降10~15cm),减小与旧路基变形差;

2)提高新路基的压实度(压实度提高5~8%),与老路基变形协调:

3)影响深度大(2~2.5m),施工功效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