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习题第一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66276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习题第一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审计习题第一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审计习题第一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审计习题第一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审计习题第一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审计习题第一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审计习题第一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审计习题第一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审计习题第一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审计习题第一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审计习题第一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审计习题第一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审计习题第一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审计习题第一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审计习题第一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审计习题第一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审计习题第一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审计习题第一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计习题第一章.docx

《审计习题第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习题第一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审计习题第一章.docx

审计习题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

一、本章知识框架图

第一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的产生

1.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

审计是应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当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以后,由管理者行使所形成的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是经济责任关系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从而使财产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形成了授受财产管理权的经济责任关系,并孕育了审计这种经济监督形式。

2.审计的产生

审计产生的最初形式是国家审计,在我国西周时期,天官(相当于宰相)为长,统领百官,掌管国家财政大权。

在天官之下,设有宰夫一职负责实施审计监督。

在古埃及、古罗马国家机关中,设立了监督官,负责当时的审计工作以及监察工作。

二、审计的发展

审计既是应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又是应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的。

审计产生的最初形式是国家审计,而后为适应社会经济的要求,向经济组织内部和民间扩展,最终形成了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三个分支。

(一)国家审计

在国家审计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从属国家监察职能阶段、专门审计职能阶段和独立审计职能阶段。

1.从属国家监察职能阶段

在审计产生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国家审计都处于从属国家监察职能的地位,或者说是两者合二为一。

在这个阶段,国家审计包含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监察制度之中,审计监督的职能也是由从事政治经济监察的机构或官员来实施的。

例如我国秦朝在中央政府中设置御史大夫一职。

在古埃及和古罗马的国家机构中,都设有监督官的职位,同时行使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两个职能。

2.专门审计职能阶段

在专门审计职能阶段,国家审计从监察机构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专门的审计监督机构,设有专司审计职责的官员。

在我国的两晋及南北朝时期,在国家政权机构中设立比部,专门或主要从事审计监督,与监察部门脱离。

这标志着我国国家审计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十一到十二世纪时期,英国于财政部内设立了审计监督部门,并在十四世纪初期,任命了一位主要发挥审计职能的主计长,同期的法国和意大利也出现了专职审计人员和专门的审计机构。

3.独立审计职能阶段

在专门审计职能阶段,审计机构或隶属于财政部门或隶属于其他行政部门,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影响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

到十九世纪,欧洲的许多国家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政体,国家审计机构开始脱离行政序列,进入立法或司法序列。

前者使审计机构隶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后者使审计带有司法性质,都加强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标志着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确立。

4.我国国家审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30多年没有设立专门的国家审计机关,以财政监督代替审计监督。

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规定在我国设立审计机关。

1983年9月国家审计署成立,负责组织领导全国的审计工作,各级地方政府相继设立审计局。

1994年8月,八届人大常委会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从此,我国的国家审计工作有了一部基本法作为总的规范与指导。

(二)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其萌芽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社会奴隶主庄园的管家和监工。

到了中世纪,内部审计主要有寺院审计、城市审计、行会审计和庄园审计等形式。

19世纪未20世纪初,企业经营规模、跨度的不断扩大,企业最高管理决策层逐渐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

为保证间接管理的有效性,企业内部审计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审计的内容范围从财务领域逐步扩展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内部审计实际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民间审计

可以说民间审计产生于英国,发展、完善于美国。

1.民间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

民间审计亦以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为前提条件,但这种经济责任关系是在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委托受托财产经营权的关系。

2.民间审计产生的历史

民间审计的萌芽可认追溯到中世纪。

当时地中海沿岸的进口商所聘请的核算业务人员被视为民间审计的萌芽。

民间审计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以英国为中心的错弊审计阶段和以美国为中心的财务审计阶段。

(1)以英国为中心的错弊审计阶段

民间审计真正的形成与发展,则始于18世纪产业革命后的英国。

1856年英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可以聘请外部审计人员,为职业会计师审计的发展和建立独立的民间审计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853年,在苏格兰创立了爱丁堡会计师协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民间审计职业团体。

在民间审计以英国为中心这一发展阶段,审计的基本目标是确认企业的会计资料有无差错或舞弊。

审计人员要对会计资料进行全面详细地审查、核对。

这个阶段的审计也因之而称为详细审计或英国式审计。

(2)以美国为中心的财务审计阶段

20世纪以后,美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人们探索出了新的审计模式,从而使民间审计进入财务审计阶段。

1)资产负债表审计。

20世纪初,美国银行特别关注借款企业的偿债能力,要求其报送经注册会计师审核的资产负债表,使得资产负债表审计迅速发展起来。

2)财务报表审计。

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企业筹资渠道拓宽,股票投资者更重视企业的创利能力,要求企业提供经注册会计师审核后的财务报表,特别是损益表。

民间审计的重点亦从资产负债表审计,转为以损益表为重点的财务报表审计。

1933年美国《证券交易法》的规定使财务报表审计成为一种法定审计。

3)管理审计阶段。

20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民间审计界开始注意将审计的范围从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扩展。

管理审计则不仅审查过去,而且还要观察未来。

管理审计的重点是企业的管理效能和经营策略。

20世纪80年代后期,企业经营环境的骤变,促使审计人员重视对企业环境和企业经营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由此产生了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式萌芽,此时,审计人员的主要目标,就是鉴别潜在的风险领域。

3.我国民间审计的发展

我国民间审计的起步较晚,1918年9月,北京政府农商部颁布《会计师暂行章程》。

1935年成立了全国会计师公会联合会,形成全国性的会计师职业组织。

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我国未设国家审计机关,民间审计组织也没有建立。

从1980年起,财政部先后批准设立了财务会计咨询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以承办外商投资企业的有关审计业务。

1985年,国家审计机关在有条件的地方也开始批准建立审计事务所。

1988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

在民间审计组织设立的同时,国家也同步加强民间审计的法规制度建设。

第二节审计的定义、性质与职能

一、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审查,以证实其与既定行为标准的一致程度,并将审查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的经济监督活动。

这一定义简要地揭示了审计是什么;审计审什么;为什么审以及由谁来审等问题,即审计的性质、对象、目的和审计主体等。

二、审计的性质

(一)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为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财产的所有者一方面要授予财产管理者管理财产的权力;另一方面,财产所有者要对财产管理活动进行控制,以确认有无差错舞弊、损害所有者利益的情况。

(二)审计具有三方面关系人

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与审计行为有直接关系的各方即为审计关系人。

要实施实计监督,首先,要有审计主体——审计人。

其次,要有审计客体——被审计人。

再次,还要有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上述三个方面的关系人形成了下列关系:

(1)审计授权或委托人与审计人之间是授受审计监督权的关系。

同时,审计人要向审计授权或委托人如实报告审查结果。

(2)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与被审计人之间是授受财产管理权的关系,被审计人作为财产管理、运用者,要承担保护财产安全、完整;保证财产有效运用;及时报告管理、运用结果的责任,所以两者之间是一种经济责任关系。

(3)审计人与被审计人之间是审查与接受审查的关系。

审计人只是监督被审计人的经济活动,并不参与或管理被审计人的经济活动。

即审计人与被审计人不存在任何财产利益上的利害关系。

(三)审计具有独立性

审计的独立性体现予审计行为关系之中。

审计人的审计监督权是审计授权或委托人所赋予的,与被审计人没有任何联系;另外,审计人不参与被审计人的财产管理活动,与被审计人的财产管理活动没有任何关系。

因此,在审计行为发生的过程中,审计人相对于被审计人而言,始终处于独立的地位。

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的基本性质,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形式的基本点。

综上所述,审计的性质可以表述为:

具有独立性的、由三方关系人参与的经济监督活动。

三、审计职能

审计职能是指审计作为社会经济活动控制手段所具有的功能。

审计的职能是审计本质的体现,是审计本身所固有的。

我国审计学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认为审计有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三个方面的职能。

由于审计本身即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因此经济监督是审计基本的、首要的职能。

第三节审计分类

一、审计分类的意义

通过对审计分类进行深入地研究,可以进一步分析各类审计的特征,探索各类审计的规律,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审计实践。

二、审计的基本分类

审计的基本分类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一)按审计主体分类

以审计主体为标准对审计进行分类,可分为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

国家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实施的审计。

国家审计一般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对政府机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实施的审计。

民间审计是指由民间审计组织即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的审计。

内部审计是由部门或者单位内部所设审计机构对本单位、本部门实施的审计。

内部审计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部门内部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两类。

(二)按审计内容分类

以审计内容为标准对审计进行分类,可分为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社会责任审计。

财务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实施审查,以证实其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

财务审计要审查的直接对象是财务会计资料。

经济效益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管理活动实施审查,以证实其效益性、效果性。

经济效益审计要审查的是记录和反映被审计单位业务经营活动、管理活动的会计资料及有关资料。

社会责任审计在西方国家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的审计。

这种审计的审查范围相当广泛,属于一种新型类别的审计。

(三)按审计方式分类

以审计方式为标准对审计进行分类,可分为就地审计和报送审计。

就地审计是指审计机构指派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

报送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依照审计机构要求报送的记录、反映被审计行为的各种资料实施的审计。

三、审计的一般分类

(一)按审查的范围分类

以审查的范围为标准对审计进行分类,可分为全面审计和专项审计。

全面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专项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某个项目或某一个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二)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

以审计实施的时间为标准对审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事前审计是指在经济活动发生之前实施的审计。

事中审计是指在经济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所实施的审计。

事后审计是指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审计。

(三)按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的关系分类

以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的关系为标准对审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

外部审计是指由来自于被审计单位外部的审计机构实施的审计。

如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均属于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单位内部所设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所实施的审计。

(四)按审计是否预先通知被审计单位分类

以审计实施是否预先通知被审计单位为标准对审计进行分类,可分为预告审计和突击审计。

预告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之前事先通知被审计单位的一种审计方式。

突击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在预先不通知被审计单位的一种审计方式。

(五)按照审计实施的依据分类

以审计实施的依据为标准对审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强制审计和委托审计。

强制审计又称为法定审计,一般是指审计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对被审计单位所实施的审计。

委托审计一般是指民间审计组织接受委托,依据委托人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所实施的审计。

(六)按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分类

按审计所依据的基础为标准进行分类,审计可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

账项基础审计时指围绕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资料及其编制过程来进行的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时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和运行有效为基础进行的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时指要求审计人员首先考虑与被审计相关的各种风险,报考企业环境风险、经营风险的基础上判断和分析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及报表项目可能存在错报风险的审计。

二、本章重点与难点提示

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活动,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又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审计就其产生而言,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发展而言,是为适应经济活动发展变化对审计的要求而不断变革与完善自身的过程。

只有深刻的了解审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才能深刻认识审计本质及审计所具有的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等社会功能,以及审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类别。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理解掌握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了解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了解审计三个分支各自发展的过程,掌握审计的定义、性质、职能,熟悉审计的不同类别。

三、自测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审计产生的最初形式是()。

A.国家审计B.内部审计C.社会审计D.议会审计

2.审计是性质是()

A.经济监督活动B.监督活动

C.授权监督活动D.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3.审计的基本性质是()

A.客观性B.独立性C.公正性D.权威性

4.审计基本的、首要的职能是()

A.经济监督B.经济鉴证C.经济评价D.经济考核

5.审计主体是()

A.审计准则B.审计对象C.审计执行人D.审计内容

6.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A.经济监督B.经济管理C.受托经济责任D.A和C

7.体现我国国家审计工作的总规范与指导的基本法律是()

A.《审计法》B.《注册会计师法》C.《预算法》D.《宪法》

8.民间审计不断发展,现阶段体现出的趋势是()

A.错弊审计B.财务报表审计C.管理审计D.风险导向审计

9.下列审计属于强制审计方式的是()

A.内部审计B.政府审计C.社会审计D.以上都是

10.风险导向审计需要考虑与审计相关的风险,包括()

A.企业的环境风险B.企业经营风险

C.被神单位财务报表及报表项目的错报风险D.以上都是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2~5个是正确的,将其全部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和漏选均不给分)

1.我国现阶段的审计监督体系构成主要包括()

A.突击审计B.民间审计C.内部审计

D.政府审计E.事后审计

2.审计具有三方面的关系人,具体表现为()

A.审计主体B.审计客体C.审计标准

D.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E.审计法规

3.审计的独立性体现在()

A.经济独立B.组织独立

C.人员独立D.客观公正E.地位超然

4.审计的职能是()

A.经济考核B.经济鉴证C.经济建议

D.经济监督E.经济评价

5.以审计内容为标准进行分类,审计可分为()

A.政府审计B.经济责任审计

C.财务审计D.经济效益审计E.社会责任审计

6.以审计主体为标准进行分类,审计可分为()

A.独立审计B.政府审计C.社会审计

D.内部审计E.财经法纪审计

三、名词解释题

1.审计

2.国家审计

3.民间审计

4.内部审计

5.财务审计

6.经济效益审计

7.就地审计

8.报送审计

9.全面审计

10.专项审计

11.事前审计

12.事中审计

13.事后审计

14.外部审计

15.内部审计

16.预告审计

17.突击审计

18.强制审计

19.委托审计

20.账项基础审计

21.制度基础审计

22.风险导向审计

四、判断题

1.审计是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又为经济监督所约束。

()

2.审计产生的最初形式是庄园审计。

()

3.国家审计发展至今,大体经历了从属国家监察职能、专门审计职能和独立审计职能三个阶段。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明确规定我国国家审计机构的设置模式。

()

5.民间审计产生于英国,发展于美国,壮大在中国。

()

6.1853年爱丁堡会计师协会,为世界上第一个民间审计职业团体。

()

7.1933年美国的《证券交易法》确立了财务报表审计的法律地位。

()

8.现阶段民间审计应大力查错防弊,维护广大投资人的利益。

()

9.经济评价是审计的基本的、首要职能。

()

10.制度基础审计要考虑被审计单位的环境风险、经营风险以及报表和报表项目的错报风险。

()

五、简答题

1.审计的性质

2.审计的职能

3.审计分类的意义

4.审计基本分类有哪些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形成是审计产生的前提

2.审计的三个分支是怎样形成的

3.如何理解审计的独立性

4.审计职能间的相互关系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D3.B4.A5.C6.D7.A8.D9.B10.D

二、多项选择题

1.BCD2.ABD3.ABC4.BDE5.CDE6.BCD

三、名词解释.

1.审计:

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审查,以证实其与既定行为标准的一致程度,并将审查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的经济监督活动。

2.国家审计:

国家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实施的审计。

国家审计一般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对政府机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实施的审计。

3.民间审计:

是指由民间审计组织即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的审计。

4.内部审计:

是由部门或者单位内部所设审计机构对本单位、本部门实施的审计。

内部审计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部门内部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两类。

5.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实施审查,以证实其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

财务审计要审查的直接对象是财务会计资料。

6.经济效益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管理活动实施审查,以证实其效益性、效果性。

经济效益审计要审查的是记录和反映被审计单位业务经营活动、管理活动的会计资料及有关资料。

7.就地审计是指审计机构指派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

8.报送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依照审计机构要求报送的记录、反映被审计行为的各种资料实施的审计。

9.全面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10.专项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某个项目或某一个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11.事前审计是指在经济活动发生之前实施的审计。

12.事中审计是指在经济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所实施的审计。

13.事后审计是指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审计。

14.外部审计是指由来自于被审计单位外部的审计机构实施的审计。

如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均属于外部审计。

15.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单位内部所设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所实施的审计。

16.预告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之前事先通知被审计单位的一种审计方式。

17.突击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在预先不通知被审计单位的一种审计方式。

18.强制审计又称为法定审计,一般是指审计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对被审计单位所实施的审计。

19.委托审计一般是指民间审计组织接受委托,依据委托人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所实施的审计。

20.账项基础审计时指围绕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资料及其编制过程来进行的审计。

21.制度基础审计时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和运行有效为基础进行的审计。

21.风险导向审计时指要求审计人员首先考虑与被审计相关的各种风险,报考企业环境风险、经营风险的基础上判断和分析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及报表项目可能存在错报风险的审计。

四、判断题

1.错误2.错误3.正确4.错误5.错误

6.正确7.正确8.错误9.错误10.错误

五、简答题(思考题)

1.答:

审计的性质可以表述为:

具有独立性的、由三方关系人参与的经济监督活动。

2.答:

审计职能是指审计作为社会经济活动控制手段所具有的功能。

审计的职能是审计本质的体现,是审计本身所固有的。

我国审计学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认为审计有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三个方面的职能。

由于审计本身即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因此经济监督是审计基本的、首要的职能。

3.答:

通过对审计分类进行深入地研究,可以进一步分析各类审计的特征,探索各类审计的规律,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审计实践。

4.答:

审计的基本分类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以审计主体为标准对审计进行分类,可分为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

以审计内容为标准对审计进行分类,可分为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社会责任审计。

以审计方式为标准对审计进行分类,可分为就地审计和报送审计。

以审查的范围为标准对审计进行分类,可分为全面审计和专项审计。

以审计实施的时间为标准对审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以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的关系为标准对审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

以审计实施是否预先通知被审计单位为标准对审计进行分类,可分为预告审计和突击审计。

以审计实施的依据为标准对审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强制审计和委托审计。

按审计所依据的基础为标准进行分类,审计可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

六、论述题

1.答:

审计是应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这种经济监督的需要又源于经济责任关系的形成。

经济责任关系是财产所有者将其拥有财产的管理权授予他人,使财产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发生分离而形成的一种授受财产管理权的关系。

财产管理者接受授权,在行使财产管理权的同时,即要承担保证所管财产安全、完整的责任。

财产管理权脱离其所有权,由管理者行使所形成的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是经济责任关系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从而使财产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形成了授受财产管理权的经济责任关系,并孕育了审计这种经济监督形式。

2.答:

审计既是应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又是应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的。

这种发展概括起来表现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横向发展表现为在审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三大分支;纵向发展表现为各种审计形式的自身发展过程。

审计产生的最初形式是国家审计,而后为适应社会经济的要求,向经济组织内部和民间扩展,最终形成了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三个分支。

3.答:

审计的独立性体现于审计行为关系之中。

审计人的审计监督权是审计授权或委托人所赋予的,与被审计人没有任何联系;另外,审计人不参与被审计人的财产管理活动,与被审计人的财产管理活动没有任何关系。

因此,在审计行为发生的过程中,审计人相对于被审计人而言,始终处于独立的地位。

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的基本性质,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形式的基本点。

综上所述,审计的性质可以表述为:

具有独立性的、由三方关系人参与的经济监督活动。

如何理解审计的独立性

4.答:

审计职能是指审计作为社会经济活动控制手段所具有的功能。

审计职能是审计本身固有的,是审计本质的体现。

普遍认为审计有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三个方面的职能。

经济监督是依据国家的经济法规、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