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69805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docx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

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1、引言:

今天,我们请四位同学上台为大家表演一小段情景剧,是关于清晨我们起床之后的故事。

无论你怎样描绘清晨,但一定要特别,最好不要和其它同学表演得一样。

(选择性格活泼开朗,大方的同学。

时间控制在3分种以内)。

学生表演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通过刚才的表演,同学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定会感到好奇,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去歌曲中的清晨感受吧!

2、带着问题完整的聆听一遍范唱

设问:

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我们心中所想象的清晨一样吗?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跟着钢琴用“LU”哼唱歌曲(2遍)

4、朗诵一遍歌词(充分理解歌词的内涵。

清晨听到公鸡叫,喔喔推开窗门迎接晨曦到,

花香鸟语春光好,喔喔,今天又是一个艳阳照。

春天的草原对我笑,那绿油油的秧苗在山脚,

丛丛的山村在身旁,那白茫茫的云雾在山腰。

5、加上唱歌词歌唱《清晨》

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把握通俗朴素,要想说话似的歌唱。

唱好之后,注意处理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之间的对比表现。

第二乐句比第一乐句处理得稍强一点。

6、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乐器给《清晨》伴奏

伴奏的节奏由表演者自由加进,但是一定要是具有美感和和谐的音响。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学唱歌曲《晚风》,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唱高声部:

1、引言:

我们前几节课都感受了描绘早晨的歌曲和乐曲,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受一下描绘晚上歌曲。

不知道同学们会不会唱一首外国的小夜曲。

那老师今天想给同学表演一下。

2、老师演唱一首小夜曲。

强调和介绍我们要学唱的歌曲有相似的感觉,都具夜晚宁静的柔美气氛,给学生提出问题:

这一首歌曲和我们即将要欣赏到的乐曲有什么样的相同之处?

可以引导学生从感觉,节奏,速度方面去进行对比。

3、欣赏范唱歌曲《晚风》对比感受小夜曲和《晚风》带给我们的感觉。

4、跟钢琴学唱歌曲《晚风》

课堂预想:

学生在注意弱拍起的地方,肯定不能够把强弱表现得很好,所以这节课还要把强弱规律教给学生。

另一方面,该唱够的地方一定要把节拍唱满。

5、讲解六拍子的强弱规律。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手势来表示它们。

6、带着强弱规律的感觉去唱《晚风》

7、结合教师的指挥,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晚风》

二、学唱歌曲《晚风》的合唱

导入:

刚才我们学唱了歌曲的旋律声部,大家都唱得很棒,但这是一首很美很美的合唱歌曲,我们只有唱好了两个声部才算完美,大家有信心吗?

1、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LU来哼唱低声部的旋律2遍。

2、把低声部的旋律声部唱熟了之后,就请同学们闭上嘴巴,用哼鸣的音去唱低声部。

3、请同学们加进歌词慢唱一遍。

在唱的时候心里的拍子一定要稳。

提醒同学们要把拍子拖够,并且注意到换气符号的地方。

换气之后的那个音一定要轻唱为后面的一个音做好铺垫。

4、歌曲里面有两句当晚霞映红了天边的地方音高关系是不一样的,要唱得有对比,第一句比第二句要弱一点。

5、请同学们跟老师合作。

由老师唱旋律声部,由同学们唱低声部。

同学们在唱低声部的时候一定要轻轻地唱,第一次合唱时,可以选择学生不唱歌词,用“啦”代替歌词

6、将同学们分组为A,B两个大组演唱这首歌曲。

在一个组演唱完之后,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另一个组的学生要对其进行评价,教师要对最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和评价。

A组唱旋律声部,B组唱低声部。

A组唱低声部,B组就唱旋律声部。

7、选出一个低声部唱得好的组出来,强化训练一下低声部的歌词,再和高声部合起来。

带着感情轻轻地演唱这首二声部歌曲《晚风》。

 

第2课足迹

(二)认识马头琴

1、刚才乐曲演奏的主要乐器是什么呢?

(马头琴)

2、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马头琴:

(课件展示)

3、它为什么被称为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拉弦乐器,因为琴头上刻有马头而得名。

4、谁知道马头琴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有草原上有一个叫苏和的放牛娃。

一天,他看到路边有一匹刚生下来的小白马,非常可怜,就把它抱回家去养着。

小白马一天天长大了,他们就象一对好朋友,一时一刻也不分开。

有一年,苏和带着他心爱的小白马去参加草原上的赛马会,并得了第一名。

王爷要苏和把小白马卖给他,苏和不肯,狠心的王爷赶走了苏和,抢走了小白马。

小白马想念苏和,跑了出去,被王爷命人乱箭死。

苏和日夜思念着小白马,一天晚上,他梦见小白马回来了,轻轻对他说:

“我的小主人,我真想你啊!

你拿我身上的东西做一把琴吧!

这样,我们就永远在一起了。

”苏和含着眼泪拿小白马的骨头做了一把琴,琴杆顶上雕刻了马头。

从此,苏和天天拉琴,就象小白马在唱着歌。

就这样,马头琴传遍了整个草原,成为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雨花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对先烈的敬仰、对祖国的爱恋。

 

教学用具:

 

1、录音机、磁带、节奏卡 、电子琴 。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学生听《闪闪的红星》主题歌《红星歌》。

 

设问:

《闪闪红星》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

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 发声练习 

师弹奏《红星歌》前四小节,要求:

声音要统一、气息要流畅、口型要正确。

并通过添加前倚音的练习来引出前倚音的知识点:

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

左上角;作用:

装饰性)(将发声与歌曲结合起来,避免了以往训练中的枯燥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新课教学 

(一)情景导入 

教师谈话引出课题:

今年的10月1日刚好是我国成立62周年的日子。

你们去过的地方中,最有意义的地方是哪儿?

你们去过南京雨花台吗?

(显示雨花台图片)在南京建立了烈士雨花台,有许多烈士都葬在这里。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美丽的石头,请猜猜它们的名字?

   (雨花石) 

师:

这些美丽的雨花石都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在老师少年时代有一部以雨花石为题创编的电视剧《红红的雨花石》,它是一部很好看的电视剧,剧情记录了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在旧社会里,受尽苦难,最后在地下党孙大叔的指引下,踏着革命烈士的足迹,终于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新四军战士。

剧中主题歌的歌词朴实而形象。

也使得‘雨花石’成了中国人民缅怀先烈的一种象征。

在赞美雨花石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寓意深刻地告诉人们:

应该做一个;老老实实、一心为公、平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今天,雨花石还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雨花石》。

 

(二)感受歌曲 

1、边听歌曲边赏析图片(战争场景、南京雨花台以及雨花石),初步感受歌曲。

 

提问:

你对歌曲的感受是怎样的?

(抒情优美的、深情的,旋律纯朴、委婉) 

2、出示歌谱,让学生看谱再次聆听感受歌曲,体会歌曲情感,并分析歌曲(主要内容)。

 

①提问:

歌曲所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歌曲以第一人称深情地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默默地奉献,恰似小小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揭示歌曲的主题“缅怀先烈,珍惜现在!

” ) 

②学生随音乐有感情朗诵歌词(有感情、按节奏),并说说有哪些地方要注意(提示重难点)。

 

(三)学唱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学生轻声哼鸣,并注意歌曲节奏。

 

2、①用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表情表现这首歌最合适?

 

②随伴奏用“啊”来唱,可以用动作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

 

③引导学生唱曲谱。

 

3、引导学生填入歌词轻唱歌曲,“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轻唱歌曲 ,好吗?

”(教师稍大声唱,学生小声唱) 之后请学生看看有没有易唱错和掌握不好的地方(教师相机提示休止、延长并教授倚音知识)。

 

4、教师示范演唱节奏难点。

 

5、教师分析歌曲,并示范教唱。

 

①歌曲为2/4拍,a小调,二段体结构。

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

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

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

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第一、二乐句旋律重复,在第二、第四乐句“静静地”、“深深地”运用了两个切分节奏,寓意深刻,它表现了雨花石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脚踏实地而又满怀革命理想的崇高品质;亲切而又感人。

 

第二乐段的乐句采用了同尾换头,把“”变为“”,五度、四度上下音程大跳,把激扬而又充满乐观的心情推向高潮。

尾声在高音“”的长音上结束,把人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中。

 

教会学生用轻声演唱最后的“啊”。

 

②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

左上角;作用:

装饰性)。

 

③“雨花石”的品质是什么?

(歌曲借“雨花石”来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的默默奉献。

) 

④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6、教师伴奏,师生同唱歌曲,之后请学生评评唱得怎么样(强调吐字与情绪)指导学生用稍慢的速度,深沉思念的情感去抒发少年儿童那种对革命先烈无限敬仰之情;以更好的表现歌曲 

7、要求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满怀深情的歌唱。

 

8、画出这首歌的旋律,看歌曲的高潮部分在哪里?

它的音区是高还是低?

旋律的起伏是大还是小?

 

9、跟伴奏,进行表演唱,教师指挥。

 

10、师生互动:

歌曲接龙   两遍  师生交替演唱不同乐句(设计意图: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欲) 

教唱时,教师用深情并茂的范唱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细心地听辩、模唱,在表现音乐艺术形象的过程中突破难点。

 

(三)拓展歌曲 

1、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

 

2、积极参与“雨花随想”的创造活动,结合历史文化,“我想做一颗什么样的石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心中的想法和情感。

 

师:

同学们唱的很好,谁来告诉大家歌曲哪些词体现出雨花石的平凡、默默无闻、脚踏实地(设计意图: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做平凡而又踏实的新世纪的建设者,加深对先烈的敬仰,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加深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生:

静静地    深深地  小小的石头 

师:

哪一句充满了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生:

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

 

师:

你想做一颗怎样的石头?

 

生:

讨论并解答 

小结:

愿在座的各位缅怀对先辈的敬仰珍惜自己的生命,都能做一颗平凡朴实而又不失华贵的小石头为社会发展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四)通过歌曲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在歌曲《歌唱祖国》中结束本节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我怎样长大》

教材分析:

本歌曲是故事片《烛光里的微笑》的主题曲。

由吴天忍作词,徐景新作曲。

影片描述了一位女教师在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的感人事迹,塑造了“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

这首充满儿童情感的歌曲,风格清新、流畅,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渴望长大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本课主题是足迹,看看在身后留下了什么?

本节课的目标是--(出示,齐读)要想达到目标,得大家自学,大家有信心吗?

请打开课本。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去歌曲中感受吧!

一.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完整的聆听一遍范唱

1.歌曲中我的愿望是什么2.你喜欢吗?

2.先学(第一次)

自学前四乐句,视唱曲谱,感知节奏

三.后教(第一次)

跟着钢琴用“LU”哼唱歌曲,注意口型的正确

4.出示自学指导2

要想学好这首歌,我们首先要学好歌曲的节奏,请同学们齐读节奏。

×.×××××练习节奏型三次学生自己练习三分钟

五.先学(第二次)

出示节奏普,学生打节奏,并检测学生自学效果,;齐打节奏,在抽查两组学生来演奏。

六.后教(第二次)

突出节奏中的疑难问题, ×.×,单独练习三次,乐句中练习三次。

1.按节奏朗诵歌词

2.齐读表现,教师点评

3.请三组,每组各三名经行抽查。

七.出示自学指导3

请同学们自学歌曲副歌部分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自己的旋律练习完整准确流畅准确的演唱歌曲。

十.当堂训练

1.学生伴奏教师完整的范唱歌曲

2.学生分为四大组,一边唱一边听辨,两次后交换。

3.分小组演唱歌曲

4.表演歌曲

1)边唱边表演

2)选择乐器伴奏

3)以小组为单位精心创编,并且进行表演,师生点评

十一.课堂小结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了什么节奏呢?

2.今天我们学的歌曲是什么呢?

是什么题材的歌曲?

今天大家在歌声笑声还有努力中完成了我们的课程目标,让我们用这首欢乐的歌《我怎样长大》结束今天的欢快音乐之旅!

第3课农家乐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用轻快、和谐的声音演唱合唱歌曲《苹果丰收》,体会果农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2、初步感受朝鲜族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表演《苹果丰收》

1.引入:

通过前边的学习,大家一定对新农村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我们今天要来感受一下朝鲜族的果农们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范唱欣赏)

2.在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后,放慢速度学习歌谱与歌词。

先慢后快。

3、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

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

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

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

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

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

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

(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

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9、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

第4课可爱的家

第一课时

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

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

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打击乐的加入是编创活动,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想像,进行编创。

5.小结:

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三课时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

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

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

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

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

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第一课时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

初听歌曲。

  设问:

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

(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

(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

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3.初听乐曲。

设问:

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复听乐曲。

设问:

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

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

)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

 

二、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

 

第三课时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

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

提出三个要求:

(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

6.学唱前8小节曲调。

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

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

(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

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

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

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

如:

二、变奏练习:

创作活动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

3.完善书本上的“例”,

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

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三、音乐知识:

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

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设问:

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

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归纳:

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

唱准“3、4、5、#4、6、5、3”。

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

第6课欢乐的少年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雏鹰之歌》

1.教师谈话导入:

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

本歌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二、寓教于乐。

1、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要求:

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样的?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跟教师按顺序和节奏坚定、自信的朗读歌词。

3、再次聆听范唱。

要求:

认真看课本,注意书中的符号怎样演唱,起到什么作用。

A认识下滑音记号;

B了解下滑音作用:

活拨诙谐。

较多的下滑音记号,其作用是为了加重歌唱语气,使歌曲听起来更加有力、坚定。

4、学唱歌曲。

第一乐段:

听旋律唱歌词,注意歌唱语气;注意“越过高山,飞过丛林”

要唱出艰难的感觉,从而着重讲解本乐句的节奏难点。

学会曲调后,四个乐句分四个小组比赛演唱,比比哪组演唱的最自信。

第二乐段:

听旋律唱歌词,注意歌唱语气;注意“少年啊,少年啊”,着重讲解本乐句的节奏难点。

将“雏鹰雏鹰”处唱弱,将“搏击着风云”处唱强,注意结束句演唱,表现出少年儿童对美好的明天充满热情。

5、合钢琴伴奏完整演唱。

6、聆听范唱,注意前奏进入,并加上“XX”拍手伴奏。

7、合录音伴奏加拍手伴奏自己完成演唱。

三、拓展训练。

1、学习带有新疆地区特色的节奏“XXXXX”。

并合录音范唱练习节奏。

2、合录音伴奏演唱,发铃鼓为歌曲伴奏。

四、小结:

1、雏鹰——雄鹰。

2、德育渗透:

要做勇敢的雏鹰,不畏风雨,勇往直前。

五、聆听《嬉游曲》

1、简介嬉游曲,

嬉游曲(divertimento)为西方古典音乐常用曲式之一,是一种流行于十八世纪的轻组曲。

在当时主要用在上层阶级与宫廷生活(主要是在奥地利)的娱乐、社交、庆祝场合,相对于小夜曲是用于室外的演奏,嬉游曲主要是用在室内的演奏。

嬉游曲的语源来自于意大利文的"divertire",有使人欢乐、消遣的意思。

作为小型室内合奏器乐曲,它的乐器组成、乐章数目以及曲式都十分自由。

合奏人数通常在三到八人之间,通常由三到十个小乐章构成,每个乐章的体裁通常以舞曲(尤其是小步舞曲)、进行曲、变奏曲、奏鸣曲式等为主,并没有严格限定。

2、聆听弦乐四重奏《嬉游曲》。

3、说一说这首乐曲属于哪一种类?

进行曲舞曲摇篮曲

4、学习编创音乐片断填入(),并唱一唱。

(课本43页)

二、表演《叮铃铃》

1.以聆听前奏导入:

设问:

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

——铃声——哪里来的铃声。

请听——

2.聆听范唱。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

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学习歌曲曲调。

(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

可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

然后流畅地唱好齐唱部分曲调。

(3)二声部10个小节,可分声部让学生自学。

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能视谱唱出。

(4)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

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

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5.在较熟练地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为歌曲伴奏。

里拉琴这一记号所对应的乐曲,可以用口风琴、口琴,也可用竖笛等旋律乐器来演奏。

三、创作活动:

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唱一唱,奏一奏。

1.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

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调式感的问题,但与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即可。

2.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o”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

但必需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

四。

听辨练习

1.先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

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