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术后预防静脉血栓ppt.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76500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术后预防静脉血栓ppt.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整理术后预防静脉血栓ppt.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整理术后预防静脉血栓ppt.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整理术后预防静脉血栓ppt.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整理术后预防静脉血栓ppt.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整理术后预防静脉血栓ppt.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整理术后预防静脉血栓ppt.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整理术后预防静脉血栓ppt.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整理术后预防静脉血栓ppt.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整理术后预防静脉血栓ppt.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整理术后预防静脉血栓ppt.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整理术后预防静脉血栓ppt.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术后预防静脉血栓ppt.docx

《整理术后预防静脉血栓pp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术后预防静脉血栓ppt.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术后预防静脉血栓ppt.docx

整理术后预防静脉血栓ppt

 

课题第19章病情观察和危重患者的护理授课时数3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修订/内容可编辑

【课题】第19章病情观察和危重患者的护理【授课时数】3学时

第1节病情观察与护理

第2节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

(一)

【授课类型】理论+实验【教学方法】多媒体(PPT、视频)

【教学目标】1.阐述危重病人病情观察的内容,会观察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

2.正确实施鼻导管及鼻塞吸氧法阐述给氧的注意事项

3.工作认真负责,动作敏捷、熟练、有条不紊、具有爱伤观念

【教学重点】1.正确实施吸氧法的装表和卸表

【教学难点】1.危重病人病情观察与护理

2.正确实施吸氧法的装表和卸表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2分钟)师生问好、班长报告出勤

.复习提问(5分钟)1.比较干热和湿热的作用

2.在热疗的过程中如何防止烫伤?

.讲授新课(105分钟)

第19章病情观察和危重患者的护理

第1节病情观察与护理

一、危重患者的观察

(一)一般情况

1.面容与表情如急性病容、慢性病容、病危面容等。

2.体位如昏迷或极度衰竭时呈被动卧位;胆石症、肠绞痛、腹痛发作时,常双蜷曲、辗转反侧。

3.姿势与步态如高血压患者突然出现跋行,则提示有可能发生脑血管意外、偏瘫等。

4.发育与体型发育正常与否通常与年龄、身高、体重、智力及第二性征之间有关系。

5.饮食与营养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食欲、食量、进食后反应、饮食习惯、有无特殊喜好或偏食等情况。

6.睡眠注意观察患者睡眠的深度、时间、有无失眠、多梦和睡眠中易醒等情况。

7.皮肤与黏膜主要应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弹性及有无出血、水肿、黄疸和发绀等情况。

8.呕吐物呕吐是许多疾病表现在胃肠系统中的一种常见症状,是胃内容物不自主地经口喷涌而出的一种现象。

呕吐前常伴有恶心。

呕吐可将胃内有害物质吐出,因而是一种具有保护意义的防御反射。

但长期频繁呕吐,不仅会影响进食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而且还会造成大量胃液丢失,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紊乱。

剧烈呕吐还会引起贲门撕裂而损伤消化道,引起出血,如呕吐物不慎吸入呼吸道,可造成窒息及吸入性肺炎。

应注意观察呕吐的次数、发生的时间、方式及呕吐物的量、性状、色、味及伴随症状。

(1)时间:

妊娠呕吐多发生在清晨;幽门梗阻的患者常在夜间或清晨发生呕吐。

(2)方式:

中枢性呕吐的特点为不伴随恶心,呕吐为喷射状,常见于脑肿瘤、脑出血。

消化道疾病所致的呕吐,多与进食时间有关,呕吐发生的时间有规律,呕吐物中可发现致病菌,呕吐后症状会减轻。

(3)性状:

一般呕吐物含有消化液及食物,偶尔有呕吐寄生虫者。

幽门梗阻时,呕吐物常为宿食;高位小肠梗阻者,呕吐物常伴胆汁;霍乱、副霍乱患者的呕吐物为米泔水样。

(4)量:

成人胃容量约为300ml,如呕吐物超过胃容量,应考虑有无幽门梗阻或其他异常情况;神经官能症呕吐量不多,吐后可再进食。

(5)颜色:

急性大出血时,由于血液未来得及与胃内容物发生反应,呕吐物呈鲜红色;陈旧性出血或出血相对缓慢,血液与胃酸及胃内容物发生反应,因而呕吐物呈咖啡色;胆汁反流入胃内呕吐物呈黄绿色;胃内容物有腐败性改变且滞留在胃内时间较长时,呕吐物呈暗灰色。

(6)气味:

普通呕吐物呈酸味;胃内出血时呈碱味;含有大量胆汁呈苦味;幽门梗阻的患者,由于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呈腐臭味;肠梗阻时呈粪臭味;有机磷农药中毒者呕吐物常有大蒜味。

(7)伴随症状:

呕吐伴腹痛、腹泻常见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喷射状呕吐伴剧烈头痛,常见于颅内高压;呕吐伴眩晕及眼球震颤,常提示前庭功能障碍。

9.排泄物包括汗液、痰液、粪、尿等,应注意观察其性状、量、色、味、次数等。

(二)生命体征的观察

生命体征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

正常人的生命体征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当机体患病时,生命体征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三)意识状态的观察

意识是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即对环境的知觉状态。

是判断病情的一项重要指标。

正常人意识清晰,反应敏捷精确,语言流畅、准确,思维合理,情感正常,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判断力和定向力正常。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多由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意识、感觉和运动)受损所引起,可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和昏睡,严重的意识障碍为昏迷。

意识障碍有下列不同程度的表现:

1.嗜睡是最轻度的意识障碍。

嗜睡是一种病理性的倦睡,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可被唤醒,醒后能正确、简单地回答问题。

但反应迟钝、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入睡。

2.意识模糊其程度较嗜睡深,表现为思维和语言不连贯,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发生障碍。

此外还有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

称为谵妄。

临床上表现为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错觉、幻觉)、躁动不安、言语杂乱。

3.昏睡是一种病理性的熟睡,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

经压迫眶上神经、摇动身体等强刺激可被唤醒,醒后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停止刺激后即又进入熟睡。

4.昏迷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按其程度可分为3个阶段:

(1)轻度昏迷:

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如压迫眶上缘)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

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等可存在。

呼吸、心跳、血压无明显改变,可有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2)中度昏迷:

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于剧烈刺激可出现防御反射。

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

(3)深度昏迷:

全身肌肉松弛,肢体呈弛缓状态,对各种刺激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四)瞳孔的观察

瞳孔的变化是许多疾病,尤其是颅内疾病、药物中毒、昏迷等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体征。

观察瞳孔要注意两侧瞳孔的形状、对称性、边缘、大小及对光反应等情况。

1.瞳孔的大小与对称性正常的瞳孔呈圆形,两侧等大等圆,位置居中,边缘整齐;在自然光线下,直径为2~5mm,调节反射两侧相等。

病理情况下,瞳孔直径小于2mm称为瞳孔缩小,小于1mm为针尖样瞳孔。

双侧瞳孔缩小,常见于有机磷农药、氯丙嗪、吗啡等药物中毒;单侧瞳孔缩小常提示同侧小脑幕裂孔疝早期。

瞳孔直径大于5mm称为瞳孔散大。

双侧瞳孔散大,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颠茄类药物中毒及濒死状态;一侧瞳孔散大、固定,常提示同侧颅内病变(如颅内血肿、脑肿瘤等)所致的小脑幕裂孔疝的发生。

2.形状瞳孔的形状改变常可因眼科疾病引起。

瞳孔呈椭圆形伴有散大。

常见于青光眼等;呈不规则形,常见于虹膜粘连。

3.对光反应正常瞳孔对光反应灵敏,于光亮处瞳孔收缩,昏暗处瞳孔散大。

当瞳孔大小不随光线刺激而变化时,称瞳孔对光反应消失,常见于危重或昏迷患者。

(五)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的观察应从患者对健康的理解、对疾病的认识、人际关系、平时角色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对疾病和住院的反应、价值观、信念等方面来观察其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思维能力、认知能力、情绪状态、感知情况等是否正常。

有无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反应迟钝,语言、行为怪异等情况。

如危重患者常有焦虑、恐惧、绝望、忧郁等情绪反应。

1.治疗后反应的观察

危重患者常要进行一些特殊检查和治疗,所以护士应严密观察特殊检查和治疗后患者的反应。

如各种造影(冠状动脉造影、胆囊造影等)、各种内镜检查(胃镜、腹腔镜等)、各种穿刺术。

这些检查均会对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创伤,护士应重点了解其注意事项,观察生命体征、倾听患者的主诉,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如乙状结肠镜检查后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脉搏细速或便血。

患者带有引流管时,应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等;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扭曲、受压、引流不畅的现象,引流袋(瓶)的位置等;锁骨下静脉穿刺后的患者,应注意有无胸闷或呼吸困难。

特殊药疗护士应注意观察其疗效、副作用及毒性反应。

如应用利尿剂的患者,应观察其尿量及有无电解质紊乱的现象;应用退热药物后,应注意体温的变化,有无虚脱或休克的发生;使用胰岛素治疗时,观察有无心慌、出冷汗、神志不清等低血糖反应。

二、危重患者的支持性护理

(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抢救准备

护士须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其他情况,随时了解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及治疗后反应与效果,及时、正确地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醒患者应鼓励定时做深呼吸或轻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昏迷患者常因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及唾液等积聚喉头,而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通过呼吸咳嗽训练、肺部物理治疗、吸痰等,预防分泌物淤积、引起坠积性肺炎及肺不张等并发症。

(三)加强临床护理

1.眼睛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者应注意眼睛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凡士林纱布,以防角膜干燥而致溃疡、结膜炎。

2.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增进食欲,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口臭等。

3.皮肤护理危重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大量出汗、营养不良及应激等因素,有发生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故应认真做好皮肤清洁护理,做到“六勤一注意”,即:

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注意交接班,防止压疮发生。

(四)肢体被动锻炼,维护肢体功能

病情平稳时,应尽早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肢体运动,每天2~3次轮流将患者的肢体进行伸屈、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活动,并同时作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帮助恢复功能,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形成和足下垂的发生。

(五)补充营养和水分

危重患者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消耗大,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增加,而患者多胃纳不佳,消化功能减退,为保证患者有足够营养和水分,维持体液平衡,应设法增进患者饮食,并协助自理缺陷的患者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可采用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

对大量引流或额外体液丧失等水分丢失较多的患者,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

(六)维持排泄功能

协助患者大小便,必要时给予人工通便及在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

留置尿管者按留置导尿管护理常规护理。

(七)保持各类导管通畅

危重患者身上有时会有多根引流管,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保持其通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同时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八)确保患者安全

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患者,要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保护具,防止意外发生。

牙关紧闭、抽搐的患者,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时室内光线宜暗,工作人员动作要轻,避免因外界刺激而引起抽搐。

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九)加强心理护理

危重患者常出现焦虑、恐惧、绝望等多种心理反应,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疏导和安慰,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

第2节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

一、抢救室的管理与抢救设备

(一)抢教工作的组织管理

1.成立抢救小组立即指定抢救负责人,组成抢救小组。

一般可分为全院性和科室(病区)性抢救两种。

全院性抢救一般用于大型灾难等突发情况,由院长组织实施,各科室均参与抢救工作。

科室内的抢救一般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实施,各级医务人员必须听从指挥,在抢救过程中态度要严肃、认真,动作迅速准确,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密切配合。

护士可在医生未到之前,根据病情需要,予以适当、及时的紧急处理。

2.制定抢救计划护士应参与抢救方案的制定,使危重患者能及时、迅速得到抢救。

3.制定抢救护理计划明确护理诊断与预期目标,确定护理措施,解决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4.做好查对工作和抢救记录各种急救药物必须经两人核对,正确方可使用。

正确执口头医嘱。

一切抢救工作均应做好记录,要求字迹清晰、及时准确、详细全面,且注明执行时间与执行者。

5.配合医生诊断治疗护士参加医生组织的查房、会诊、病例讨论,熟悉危重患者的病情、重点监测项目及抢救过程,做到心中有数,配合恰当。

6.抢救设备与药品的管理抢救室内应备有完善的抢救器械和药品,严格执行“五定”制度,室内物品一律不得外借,值班护士要班班交接,并作记录。

护士还应熟悉抢救器械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使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7.整理用物抢救用物使用后,要及时清理,归还原处和补充,并保持整齐清洁。

如系传染患者,应按传染病要求进行消毒、处理,严格控制交叉感染。

8.做好交接班保证抢救和护理措施的落实。

(二)抢救室的管理

1.抢救室急诊室和病区均应设抢救室。

病区抢救室宜设在靠近护士办公室的单独房间内。

要求宽敞、整洁、安静、光线充足。

2.抢救床以能升降的活动床为佳,必要时另备木板一块,作胸外心脏按压时使用。

3.抢救车

(1)急救药品

(2)各种无菌急救包:

气管插管包、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开胸包、导尿包、各种穿刺包、吸痰包、缝合包等。

(3)其他用物:

①无菌用物:

各种注射器及针头、输液器及输液针头、输血器及输血针头、开口器、压舌板、舌钳、牙垫、各种型号的医用橡胶手套、各种型号及用途的橡胶或硅胶导管、无菌治疗巾、无菌敷料、皮肤消毒用物等;②非无菌用物:

治疗盘、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止血带、玻璃接头、夹板、宽胶布、火柴、酒精灯、多头电源插座等。

4.急救器械氧气筒及给氧装置或中心供氧系统、加压给氧设备、电动吸引器或中心负压吸引装置、电除颤仪、心脏起搏器、心电监护仪、简易呼吸器、呼吸机、电动洗胃机等。

二、常用抢救技术

(一)吸氧法

吸氧法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1.缺氧程度的判断除临床表现外,主要根据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作判断。

缺氧程度的判断。

2.吸氧的适应证

(1)各种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

如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

(2)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

如昏迷、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癫痫发作时等。

(3)肺活量减少:

如肺炎、肺气肿、肺水肿、支气管哮喘、气胸等因呼吸系统疾病而影响肺活量的患者。

(4)心肺功能不全:

是肺部充血而致呼吸困难者,如心力衰竭、心包积液等。

(5)其他:

某些手术前后、休克患者及分娩时产程过长或胎心音不良等。

3.供氧装置有氧气筒及氧气压力表和氧气管道装置。

(1)氧气筒及氧气表装置:

氧气筒是一圆柱形无缝钢筒,筒内为耐高压14.7MPa(150kg/cm²)的氧,容纳氧气6000L。

筒的顶部有一总开关,控制氧气的进出。

颈部的侧面有一气门与氧气表相连。

氧气表由压力表、减压器、流量表、湿化瓶、安全阀组成。

(2)氧气管道装置:

病房里每位患者床头墙壁上有氧气管道接口,用氧时将氧

气流量表接在氧气管道接口上,接上湿化瓶,打开流量表开关即可使用。

(3)氧气枕代替供氧装置:

通常在氧气筒准备不及或转运危重患者的途中,可

用氧气枕代替供氧使用。

4.常用吸氧的方法

(1)双腔鼻管法:

是将双侧小管插入鼻孔内进行吸氧的一种简单舒适的方法

(2)单侧鼻导管法:

将鼻导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至鼻咽部吸氧的方法。

(3)鼻塞法:

是将鼻塞放在鼻前庭,供给患者氧气的方法,较鼻导管舒适,适用于长期吸氧的患者。

(4)面罩法:

将氧气面罩用系带固定于患者的口鼻部供给氧气的方法。

一般氧气流量头6~8L/min。

适用于张口呼吸的患者。

(5)漏斗法:

以漏斗代替鼻塞,连接橡胶管,将漏斗置于距患者口鼻1~3cm处,用绷带适当固定,以防移动。

用于婴幼儿或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

(6)氧气枕法:

氧气枕为一长方形橡胶枕,枕的一角有橡胶管,上有调节器以调节流量,可用于家庭氧疗、危重患者的抢救或转运途中。

(7)氧气帐法:

将患者的头胸部置于塑料帐幕内吸入氧气的方法。

因设备复杂,造价高,故仅用于烧伤和新生儿的抢救。

5.鼻导管吸氧法:

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将氧气鼻导管插入一侧鼻孔,经鼻腔到达鼻咽部,末端连接氧气的供氧方法。

【目的】

纠正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状态。

【评估】

1.患者的年龄、病情、缺氧程度。

2.患者的鼻腔状况。

3.患者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计划】

1.用物准备供氧装置、治疗碗(内盛冷开水)、弯盘(内备纱布、鼻导管1~2根)、血管钳、湿化瓶、胶布、棉签、橡皮圈、安全别针、记录单、小污物盒。

2.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明确目的、解释恰当。

3.环境准备温湿度适宜,严禁烟火。

【实施】

1.操作步骤。

1)准备用物洗手,戴口罩,备好供氧装置和吸氧用物

2)检查装表打开氧气总开关,吹去气门处灰尘随即关好总开关将氧气表接于氧气简上,用手旋紧,表稍后倾,再用扳手旋紧

3)接瓶连管连接湿化瓶和橡胶管,检查各衔接处有无漏气

4)打开开关打开总开关,流量表开关,检查有无漏气,氧气流出是否通畅,随即关紧流量表开关

5)核对解释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解释吸氧目的

6)清洁鼻腔用湿棉签清洁鼻腔,避免分泌物堵塞

7)调节流量连接单侧鼻导管,打开流量表开关,调节流量。

小儿1~2L/min;成人2~4L/min;严重缺氧4~6L/min确认氧气流出通畅:

①感觉有无气体流出;②湿化瓶内有气泡

8)量管插管将鼻导管用盐水棉签湿润,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测量插管长度并标记。

长度为鼻尖到耳垂的2/3插入导管,若无呛咳,固定鼻导管,安置患

者舒适体位

9)记录交代记录用氧开始时间、氧流量。

交代注意事项

10)巡视观察观察氧疗效果,缺氧症状是否改善,氧气是否通畅

11)停止用氧取下鼻导管,关闭流量表,关闭氧气筒总开关,打开流量表放余

气,最后关闭流量表开关

12)记录整理记录氧疗效果,停止用氧时间。

整理用物

2.氧疗的注意事项

(1)安全用氧:

做好“四防”,即:

防火、防热、防震、防油。

用氧区域要严禁烟火;氧气筒要放于阴凉处,至少距明火5m以上,距暖气1m以上;氧气筒搬运时避免倾倒、撞击;氧气开关、氧气表及螺旋口等处禁止涂油,以防燃烧、爆炸。

(2)带氧插管,带氧拔管:

患者吸氧时,先调节流量后插鼻导管应用;中途改

变氧气流量时,应先将氧气导管和鼻导管分离,调节好流量后再连接上。

停止吸氧时先拔出鼻导管,再关流量表开关;防止关错开关,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组织。

(3)湿化瓶内始终保持有1/2~1/3的蒸馏水。

橡胶氧气导管、湿化瓶应定期消毒,防止感染。

(4)观察病情:

用氧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皮肤的颜色及湿度、精神状态、呼吸方式等,以判断氧疗效果,及时调整吸氧浓度和用氧时间。

(5)保持氧气管道通畅:

持续吸氧的患者,应当保持氧气管道通畅。

吸氧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持续单侧鼻导管吸氧者,每日更换鼻导管2次以上,双侧鼻孔交替插管,并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

(6)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当压力表上指针降至0.5MPa时应停止使用,防止再次充气时灰尘、杂质进入筒内,引起爆炸。

(7)做好标志:

对未用或已用空的氧气筒应分别悬挂“满”或“空”的标志,以便及时更换,避免急救时搬错,延误抢救时机。

【评价】

(1)患者缺氧症状改善,生命体征平稳。

(2)操作规范,未发生呼吸道黏膜损伤及其他意外。

(3)患者及家属了解安全用氧知识。

6.吸氧浓度与流量关系

(1)氧浓度与氧流量关系公式: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2)不同浓度、流量给氧的用途:

①低浓度氧疗:

给氧浓度低于41%,即氧流量低于5L/min。

用于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

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呼吸的调节主要依靠缺氧对周围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吸入高浓度氧,解除缺氧对呼吸的刺激作用,使呼吸中枢抑制加重,甚至呼吸停止。

因此应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

但低于25%吸氧浓度与空气中的氧含量相似,无治疗价值;②中等浓度吸氧:

给氧浓度为41%~61%,即氧流量为5~10L/min;用于血红蛋白低或心排血量不足者,如心肌梗死、肺水肿、休克等;③高浓度吸氧:

给氧浓度在60%以上,即氧流量大于10L/min。

用于单纯性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如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肺复苏后的生命支持阶段,但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可出现氧疗副作用,须引起注意。

7.氧气筒内氧气供应时间的计算

[压力表压力(kg/cm²)-5(kg/cm²))x氧气简容积(L)

可供氧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kg/cm²×氧流量(L/min)×60min

.巩固新课(5分钟)

小结回顾

.布置作业(3分钟)

1.氧气筒使用时应注意哪“四防”?

2.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氧中毒?

【教学反思】

【参考书】《基础护理技术》主编:

李晓松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2015年5月

《2017护士职业资格考试轻松过》人民卫生出版社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