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76974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A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docx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A单元常用化学计量

A单元常用化学计量

A1阿伏伽德罗常数和物质的量

10.A1、A2[2015·海南卷](双选)下列指定微粒的数目相等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

B.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

C.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和NO含有的质子数

D.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

10.BD [解析]每个普通水分子含8个中子,每个重水分子含10个中子,A项错误;乙烯和丙烯都是烯烃,分子式符合CnH2n,最简式为CH2,所以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相等,B项正确;每个CO含14个质子,每个NO含15个质子,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和NO的物质的量相等,故质子总数不等,C项错误;Cl2具有强氧化性,与Al、Fe反应分别生成AlCl3、FeCl3,所以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与足量的氯气反应转移电子数相等,D项正确。

10.A1[2015·广东卷]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gNa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A个H2分子

B.1mol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A个SO3分子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H2混合气中含nA个原子

D.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A个电子

10.D [解析]23gNa与足量的水反应,只能生成0.5mol氢气,即0.5nAH2分子,A项错误;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而非SO3,B项错误;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为1mol,N2和H2又都为双原子分子,故含2nA个原子,C项错误;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时,1molFe变为+2价,另2molFe变为+3价,共失去8nA个电子,D项正确。

10.A1、B1、B3、D2[2015·安徽卷]下列有关NaClO和NaCl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H+、NH

、SO

、Br-可以大量共存

B.该溶液中,Ag+、K+、NO

、CH3CHO可以大量共存

C.向该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ClO-+2H+===Cl-+2Fe3++H2O

D.向该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每产生1molCl2,转移电子约为6.02×1023个

10.D [解析]NaClO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含有的ClO-为弱酸根阴离子,具有强氧化性,与H+和Br-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该溶液中的Cl-与Ag+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ClO-具有强氧化性,氧化CH3CHO而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溶液为碱性,滴入少量硫酸亚铁时,亚铁离子被ClO-氧化,但离子方程式中不能写H+而应写水,生成Fe(OH)3,C项错误;向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时发生反应:

ClO-+Cl-+H+===Cl2↑+H2O,产生1molCl2转移1mol电子,约为6.02×1023个,D项正确。

10.A1、A4[2015·全国卷Ⅱ]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A

B.1L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

和CO

离子数之和为0.1NA

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

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NA

D.235g核素

U发生裂变反应:

U+

n

Sr+

Xe+10

n,净产生的中子(

n)数为10NA

10.C [解析]1个丙醇分子中含有11个共价键,60g丙醇为1mol,其中含11mol共价键,A项错误;HCO

在溶液中既存在电离平衡,又存在水解平衡,HCO

水解生成H2CO3,即溶液中HCO

与CO

之和小于0.1mol,B项错误;23gNa完全反应,无论生成Na2O还是Na2O2,钠元素的化合价均由0→+1,均转移1mol电子,C项正确;根据裂变反应可知235g该核素发生反应,净产生的中子数为9NA,D项错误。

8.A1、B3、D4[2015·全国卷Ⅰ]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B.2L0.5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8.C [解析]D2O的摩尔质量为20g/mol,18gD2O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1个D2O分子含有10个质子,则18gD2O的质子数小于10NA,A项错误;2L0.5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1molH2SO3,亚硫酸为弱酸,未完全电离,故溶液中含有的H+数目小于2NA,B项错误;Na2O2与水反应生成O2:

2Na2O2+2H2O===4NaO得到2e-H+O失去2e-2↑,当生成0.1mol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C项正确;2molNO与1molO2反应生成2molNO2,但由于在密闭容器中存在化学平衡2NO2N2O4,故产物的分子数小于2NA,D项错误。

5.A1、A2、N2[2015·四川卷]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gH

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A

B.常温常压下,4.4g乙醛所含σ键数目为0.7NA

C.标准状况下,5.6L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

D.50mL12mol/L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5.A [解析]H

O和D2O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为20,而中子数都为10,故2.0g混合物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A,A项正确;乙醛的结构式为CHHHCOH,分子中存在6条σ键,因此4.4g(即0.1mol)乙醛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0.6NA,B项错误;CO2与Na2O2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每有2molCO2参加反应转移2mol电子,故5.6LCO2(即0.25mol)CO2参加反应转移0.25NA电子,C项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越来越小,二氧化锰和稀盐酸不再发生反应,故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3NA,D项错误。

11.A1、E2、F3[2015·重庆卷]我国古代青铜器工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但出土的青铜器大多受到环境腐蚀,故对其进行修复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1)原子序数为29的铜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

(2)某青铜器中Sn、Pb的质量分别为119g、20.7g,则该青铜器中Sn和Pb原子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

(3)研究发现,腐蚀严重的青铜器表面大都存在CuCl。

关于CuCl在青铜器腐蚀过程中的催化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B.增大了反应的速率

C.降低了反应的焓变

D.增大了反应的平衡常数

(4)采用“局部封闭法”可以防止青铜器进一步被腐蚀。

如将糊状Ag2O涂在被腐蚀部位,Ag2O与有害组分CuCl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为青铜器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示意图。

图0

①腐蚀过程中,负极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a”或“b”或“c”);

②环境中的Cl-扩散到孔口,并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粉状锈Cu2(OH)3Cl,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生成4.29gCu2(OH)3Cl,则理论上耗氧体积为________L(标准状况)。

11.

(1)四

(2)10∶1

(3)A、B

(4)Ag2O+2CuCl===2AgCl+Cu2O

(5)①c ②2Cu2++3OH-+Cl-===Cu2(OH)3Cl↓

③0.448

[解析]

(1)Cu的原子序数为29,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2)Sn、Pb的原子数目之比等于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

=10∶1。

(3)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A、B正确;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不能使平衡移动,不能改变平衡常数,C、D错误。

(4)Ag2O和CuCl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合价不变,化学方程式为Ag2O+2CuCl===2AgCl+Cu2O。

(5)①根据图示,青铜基体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Cu2+,故c作负极。

②负极上Cu发生氧化反应,产物为Cu2+,正极上O2发生还原反应,产物为OH-,故该反应为2Cu2++3OH-+Cl-===Cu2(OH)3Cl↓。

③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由O2

4OH-、2Cu

Cu2(OH)3Cl,可得关系式:

O2~Cu2(OH)3Cl,则理论上消耗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

×22.4L/mol=0.448L。

A2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10.A1、A2[2015·海南卷](双选)下列指定微粒的数目相等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

B.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

C.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和NO含有的质子数

D.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

10.BD [解析]每个普通水分子含8个中子,每个重水分子含10个中子,A项错误;乙烯和丙烯都是烯烃,分子式符合CnH2n,最简式为CH2,所以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相等,B项正确;每个CO含14个质子,每个NO含15个质子,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和NO的物质的量相等,故质子总数不等,C项错误;Cl2具有强氧化性,与Al、Fe反应分别生成AlCl3、FeCl3,所以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与足量的氯气反应转移电子数相等,D项正确。

7.A2、E3[2015·安徽卷]碳酸亚乙烯酯是锂离子电池低温电解液的重要添加剂,其结构为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3H2O3

B.分子中含6个σ键

C.分子中只有极性键

D.8.6g该物质完全燃烧得到6.72LCO2

7.A [解析]由碳酸亚乙烯酯分子的结构简式和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知该分子的分子式为C3H2O3,A项正确;分子中包括C—O键、C—C键、C—H键共8个σ键,B项错误;分子中含有的C===C键为非极性键,C项错误;8.6g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0.1mol,完全燃烧生成0.3mol的CO2,但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没有指明温度和压强(标准状况)的条件下,0.3molCO2的体积不一定是6.72L,D项错误。

5.A1、A2、N2[2015·四川卷]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gH

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A

B.常温常压下,4.4g乙醛所含σ键数目为0.7NA

C.标准状况下,5.6L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

D.50mL12mol/L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5.A [解析]H

O和D2O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为20,而中子数都为10,故2.0g混合物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A,A项正确;乙醛的结构式为CHHHCOH,分子中存在6条σ键,因此4.4g(即0.1mol)乙醛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0.6NA,B项错误;CO2与Na2O2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每有2molCO2参加反应转移2mol电子,故5.6LCO2(即0.25mol)CO2参加反应转移0.25NA电子,C项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越来越小,二氧化锰和稀盐酸不再发生反应,故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3NA,D项错误。

A3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

8.A3、J1、J2[2015·安徽卷]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

A.配制0.10mol·L-1NaOH溶液

B.除去CO中的CO2

C.苯萃取碘水中的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

8.B [解析]配制溶液时,容量瓶只能用作定容的容器,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应在烧杯中溶解后移液,A项错误;除去CO中的CO2时将气体通过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从而除去CO2,B项正确;苯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时,苯的密度小于水,含苯的溶液在混合物的上层,应放出下层液体后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C项错误;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部,读数由上到下增大,图示读数应为11.80mL,D项错误。

3.A3、J1、J2、K2[2015·四川卷]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3.C [解析]定容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图示为俯视刻度线,A项错误;HCl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气体,使得Cl2中又会混入杂质CO2气体,不能达到除杂目的,B项错误;在中性条件下,铁作原电池的负极,发生吸氧腐蚀,消耗了O2,使得左端试管中压强减小,则右端导管中红墨水会上升一段液柱,C项正确;用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制得的乙炔中会含有H2S、PH3等具有还原性的杂质,也会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无法检验乙炔的还原性,D项错误。

5.A3、H2[2015·天津卷]室温下,将0.05molNa2CO3固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加入的物质

结论

A

50mL1mol·L-1H2SO4

反应结束后,c(Na+)=c(SO

B

0.05molCaO

溶液中

增大

C

50mLH2O

由水电离出的c(H+)·c(OH-)不变

D

0.1molNaHSO4固体

反应完全后,溶液pH减小,c(Na+)不变

5.B [解析]0.05mol的Na2CO3中加入50mL1mol/LH2SO4,H2SO4+Na2CO3===Na2SO4+H2O+CO2↑,二者恰好完全反应,c(Na+)=2c(SO

),A项错误;加入0.05molCaO,相当于加入0.05molCa(OH)2,Ca(OH)2+Na2CO3===2NaOH+CaCO3↓,c(OH-)增大,c(HCO

)减小,故

增大,B项正确;加入50mL水,溶液被稀释,CO

水解程度增大,n(OH-)增大,但c(OH-)减小,由水电离出的c(H+)·c(OH-)减小,C项错误;加入0.1molNaHSO4固体,发生反应2NaHSO4+Na2CO3===2Na2SO4+H2O+CO2↑,则溶液pH减小,c(Na+)增大,D项错误。

4.A3、C3、J3[2015·重庆卷]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A.观察Fe(OH)2

的生成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

浓度的NaNO3溶液

C.实验室制取氨

D.验证乙烯的生成

4.A [解析]Fe(OH)2易被氧化,所以用密度比水小的植物油隔绝空气,胶头滴管伸入到溶液中挤出溶液,A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固体,应在烧杯中进行,B项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项错误;实验室制乙烯的温度为170℃,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液体中,且乙醇易挥发,生成气体中含有的乙醇、乙烯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对乙烯的检验有干扰,D项错误。

A4常用化学计量综合

32.A4、J1、O1[2015·山东卷][化学——化学与技术]工业上利用氨氧化获得的高浓度NOx气体(含NO、NO2)制备NaNO2、NaNO3,工艺流程如下:

图0

已知:

Na2CO3+NO+NO2===2NaNO2+CO2

(1)中和液所含溶质除NaNO2及少量Na2CO3外,还有________(填化学式)。

(2)中和液进行蒸发Ⅰ操作时,应控制水的蒸发量,避免浓度过大,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Ⅰ产生的蒸汽中含有少量NaNO2等有毒物质,不能直接排放,将其冷凝后用于流程中的________(填操作名称)最合理。

(3)母液Ⅰ进行转化时加入稀HN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液Ⅱ需回收利用,下列处理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

a.转入中和液

b.转入结晶Ⅰ操作

c.转入转化液

d.转入结晶Ⅱ操作

(4)若将NaNO2、NaNO3两种产品的物质的量之比设为2∶1,则生产1.38tNaNO2时,Na2CO3的理论用量为________t(假设Na2CO3恰好完全反应)。

32.

(1)NaNO3

(2)防止NaNO3的析出 溶碱

(3)将NaNO2转化为NaNO3 c、d

(4)1.59

[解析]

(1)NO2溶于H2O会发生反应:

3NO2+H2O===2HNO3+NO,则中和液中还含有NaNO3。

(4)1.38tNaNO2的物质的量为n(NaNO2)=1.38×106g÷69g/mol=2×104mol,则生产n(NaNO3)=1×104mol,二者所含n(Na+)=3×104mol,则所需n(Na2CO3)=1.5×104mol,m(Na2CO3)=1.5×104mol×106g/mol=1.59t。

27.A4、B1、F4、H1、J4[2015·北京卷]研究CO2在海洋中的转移和归宿,是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1)溶于海水的CO2主要以4种无机碳形式存在,其中HCO

占95%。

写出CO2溶于水产生HCO

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海洋碳循环中,通过下图所示的途径固碳。

图0

①写出钙化作用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只来自于H2O,用18O标记物质的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将其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

(CH2O)x+x18O2+xH2O

(3)海水中溶解无机碳占海水总碳的95%以上,其准确测量是研究海洋碳循环的基础,测量溶解无机碳,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气提、吸收CO2。

用N2从酸化后的海水中吹出CO2并用碱液吸收(装置示意图如下)。

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并标出所用试剂。

图0

②滴定。

将吸收液吸收的无机碳转化为NaHCO3,再用xmol/LHCl溶液滴定,消耗ymLHCl溶液。

海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浓度=________mol/L。

(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从海水中提取CO2,有利于减少环境温室气体含量。

①结合方程式简述提取CO2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该装置产生的物质处理b室排出的海水,合格后排回大海。

处理至合格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1)CO2+H2OH2CO3、H2CO3H++HCO

(2)①Ca2++2HCO

===CaCO3↓+CO2↑+H2O

②xCO2 2xH

O

(3)① 

(4)①a室:

2H2O-4e-===O2↑+4H+,H+通过阳离子膜进入b室,发生反应:

HCO

+H+===CO2↑+H2O ②c室的反应:

2H2O+2e-===H2↑+2OH-,用c室排出的碱液将从b室排出的酸性海水调至接近装置入口海水的pH

[解析]

(1)产生HCO

是源于碳酸的第一步电离。

(2)①根据反应物是HCO

,生成物是CaCO3和CO2,可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3)①注意酸化的试剂要用硫酸,一定不能用盐酸,HCl会挥发出来影响后续的滴定;②由该滴定过程转化的关系式CO2~HCO

~HCl得:

n(CO2)=xy×10-3mol,所以c(CO2)=

mol/L。

18.B3、H5、A4[2015·江苏卷]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杂质金属元素Fe、Al、Mg等)的水悬浊液与烟气中SO2反应可制备MnSO4·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SO2===MnSO4。

(1)质量为17.40g纯净MnO2最多能氧化________L(标准状况)SO2。

(2)已知:

Ksp[Al(OH)3]=1×10-33,Ksp[Fe(OH)3]=3×10-39,pH=7.1时Mn(OH)2开始沉淀。

室温下,除MnSO4溶液中的Fe3+、Al3+(使其浓度均小于1×10-6mol·L-1),需调节溶液pH范围为________。

(3)由图可以看出,从MnSO4和MgSO4混合溶液中结晶MnSO4·H2O晶体,需控制的结晶温度范围为________。

图0

(4)准确称取0.1710gMnSO4·H2O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H3PO4和NH4NO3溶液,加热使Mn2+全部氧化成Mn3+,用c(Fe2+)=0.0500mol·L-1的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过程中Mn3+被还原为Mn2+),消耗Fe2+溶液20.00mL。

计算MnSO4·H2O样品的纯度(请给出计算过程)。

18.

(1)4.48 

(2)5.0

(4)n(Fe2+)=0.0500mol·L-1×

=1.00×10-3mol

n(Mn2+)=n(Fe2+)=1.00×10-3mol

m(MnSO4·H2O)=1.00×10-3mol×169g·mol-1=0.169g

MnSO4·H2O样品的纯度:

×100%=98.8%

[解析]

(1)n(MnO2)=

=0.2mol,由方程式知,可以氧化0.2molSO2,标准状况下为0.2mol×22.4L·mol-1=4.48L。

(2)由Al(OH)3和Fe(OH)3的Ksp知,使Al3+完全沉淀时,Fe3+肯定已沉淀。

Ksp[Al(OH)3]=c(Al3+)·c3(OH-),c3(OH-)=

=10-27,c(OH-)=10-9mol·L-1,pH=5,为了不使Mn2+沉淀,所以pH要小于7.1。

(3)由溶解度曲线图知,MnSO4·H2O结晶需要温度高于40℃,但此时MnSO4·H2O的溶解度大于MgSO4·6H2O,所以此时若析出MnSO4·H2O,同时可能会有MgSO4·6H2O析出,在60℃时两者溶解度相等,随后MnSO4·H2O的溶解度减小,易析出,而MgSO4·6H2O的溶解度增大,进入溶液中,此后的温度两者更易于分离。

(4)Mn2+先转化成Mn3+,Mn元素的量没有改变,依据反应Mn3++Fe2+===Mn2++Fe3+知,消耗的Fe2+的物质的量等于Mn3+的物质的量,所以n(MnSO4·H2O)=n(Mn2+)=n(Mn3+)=n(Fe2+)=0.05mol/L×0.02L=0.001mol,MnSO4·H2O的纯度为

×100%=98.8%。

10.A1、A4[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