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4812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爬山虎的脚》教案.docx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

下面是精心整理的《爬山虎的脚》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爬山虎的脚》教案1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

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背诵

  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谜语:

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2、导语: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

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

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

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

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

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

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

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牢固

  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

  3、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

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2、汇报交流。

  交流话题一:

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

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

这是一种动态的美。

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

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

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

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

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

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

交流话题二:

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

出示图片:

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脚的样像什么?

颜色是怎样的?

课文是怎么写的?

再读一读。

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

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

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

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交流话题三:

怎么爬的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

  “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

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交流话题四:

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

  “……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

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

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

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

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

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

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

观察细致。

要抓住特点观察。

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2、课外查询资料:

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

  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叶子美:

嫩红嫩绿绿得新鲜匀称整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脚怎么爬:

触--→巴--→拉--→贴脚的变化:

牢固萎了《爬山虎的脚》教案2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精读课文。

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

叶圣陶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二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学生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借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画一画,演一演的方式进一步理解。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学习生字“虎、茎、柄、触、逐、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和爬的特点,并背诵第四自然段。

  3.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感受作者细心长期地观察,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爬山虎脚爬的一系列动作,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

  一、直奔课题引出“观察”

  1.上节课我们学的课文是--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虎”字。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我们的课题却是爬山虎的脚——板书:

脚,我们知道,动物都有脚,怎么植物也有脚呢?

它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呢?

用来干什么呢?

这脚还不容易发现,但叶爷爷观察到了,让我们跟随叶爷爷,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二、研读重点段落,学习“观察”品读第3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和样子

  1.观察实物,你发现了什么?

自由读第3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读。

根据情况点评。

  3.默读,认真思考每一句话,从作者的叙述中你知道了什么?

并结合实物与同桌进行交流。

  4.全班反馈交流。

适时板书再读重点句子。

  5.找一找哪是茎,哪是柄,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与课本对应。

  6.出示ppt,爬山虎的脚与蜗牛触角图,学习比喻句。

  7.出示ppt动画演示,师生合作读。

  8.画爬山虎的脚。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画,同桌互相看一下画的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

同时,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让上台画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9.这么不引人注意的爬山虎的脚,叶爷爷是怎么发现的?

过渡:

爬山虎脚的样子我们了解了。

想知道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吗?

熟读第4自然段知道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1.大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2.指2名学生读一读写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句子。

  3.学生圈出爬山虎爬的动词,全班交流。

板书:

触、变、巴、拉、贴、爬

  4.出示ppt练习,学生完成动作词填空。

齐读,分男女读这段话。

  5.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

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学生讨论交流后,师总结。

  “一步一步”是用脚交替着爬。

而“一脚一脚”的爬是指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新脚再巴住墙。

所以,爬山虎要想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6.想不想看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出示ppt,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第二遍播放,请学生当解说员,随演示解说。

  7.学生表演、体会,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8.角色朗读。

如果你是这棵爬山虎,你跟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

  爬上高墙的。

  9.这段话中还有一个写得特别生动形象的句子,出示ppt,学习

  比喻句“蛟龙的爪子”。

  10.这段话中有一个词写出了叶爷爷是怎么观察的,请你找出来。

  11.练习背诵。

学生在课桌上边演示边背诵。

  略读第5自然段知道爬山虎的脚和墙的关系过渡句: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叶爷爷还发现了爬山

  虎脚的一个秘密,自读第五自然段。

  1.这个秘密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2.

  “不几天”

  “逐渐”这些是叶爷爷一天、两天观察到的吗?

  是怎么观察到的?

  三、总结收获,拓展“观察”

  1.叶爷爷着重写了爬山虎的脚,它的脚有什么特点呢?

它是怎样

  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2.叶爷爷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

  3.观察作业:

按照叶爷爷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再把你的

  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爬山虎的脚》教案3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

2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

认识这种植物吗?

对,它叫爬山虎。

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

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

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

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

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感受?

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

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

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

哪些地方写的美?

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

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

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

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

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

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

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

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b、找出爬的动作词;

  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

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

谁正确?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

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

  《爬山虎的脚》教案4设计意图:

  《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

”而条理比较清楚对学生来说,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

  《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体现围绕一个意思选好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结合组文读写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把这方面拟定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学校附近有爬山虎,课前我组织学生实地观察。

观察前我布置了观察提纲:

爬山虎给你一个什么印象?

对着那爬满一堵墙的爬山虎,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

借用数学尝试法的做法,要求学生以日记形式写观察日记;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后共同评议学生的一两篇日记。

这样处理有利于通过实践和对比,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等静态的东西,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容易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样在墙上爬的,我制作了多媒体软件,较形象地显示了爬的过程。

  为体现精要教学法的原则,力求围绕重点设计了多项训练内容,使学生在课内由老师指导下进行训练,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

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

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

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

  1、默读、思考:

这一段讲了什么?

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

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

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

从哪个词看出来?

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

  1、2自然段?

讨论、归纳:

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

  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

  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板书设计:

25爬山虎的脚刚长出:

嫩红--→嫩绿叶子长大了:

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

  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

  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

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检查练习3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

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

为什么?

讨论、汇报。

  9、多媒体再显示。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质疑

  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爬山虎的脚触--→巴--→拉--→贴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爬山虎的脚》教案5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要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

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

  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什么原因呢?

今天,我们学习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2.检查预习情况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

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3.看插图,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

  4.朗读指导:

读出美感来。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引言: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的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究竟是怎样的呢?

请自学第三自然段,一边默读一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

  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再一次默读课文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

  置、样子、颜色。

  5.结合板书小结: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

  置、样子、颜色才了解这么仔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

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1.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触巴拉贴

  3.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变”

  “弯”与“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4.小结:

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把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过程写很具体。

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长的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才这么有序。

  5.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

  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这是爬山虎的一根茎,这是嫩叶。

让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评议学生在黑板上的演示对不对。

  再让学生上台演示爬山虎往高处爬的情景。

  教师小结:

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

  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

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电脑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茎紧贴在墙上,爬满整个墙。

所以课文第二自然段才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很”。

  7.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么爬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

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没触着墙:

萎了触着墙:

牢固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3.课文哪个自然段也告诉我们这个意思?

  三、总结

  1.学生归纳

  2、3、4、5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

  2.复习

  3、4、5这几段,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我们学习。

  4.总结:

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楚这

  个意思,作者进行细心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