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832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x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

 

职业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一、专业改革背景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把职业教育提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教育部1998年12月24日制定,国务院1999年1月13日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

“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迟就业以及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五大提出:

“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尤其是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后,将高等职业培养目标定为: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确立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并从1999年秋季开始明显扩大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使高等职业教育经历十多年试点阶段后,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

时代的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此国务院于1991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1996年5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中再次重申:

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都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

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必然。

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以单一标准为导向,按单一模式培养单一类型的人才,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我国过去长期以来重科学轻技术、重理论轻应用,以致在教育结构上也形成了不合理的分布,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从大学生到研究生培养的大多是理论型、研究型的人才,很少考虑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这一问题逐步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教育结构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无疑将对我国教育与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经济建设所需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强调的是应用型、工艺型人才的培养。

因而高职毕业生的出路在“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与“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结合部。

即高职毕业生既可以加入劳动者大军,又可以加入专门人才队伍。

进一步调整职业教育体制,推进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努力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职前与职后教育培训相互贯通的体系,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并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要重点大力发展。

这是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迟就业及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要求。

   

是适应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是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粗犷经济向集约化经济转变的需要。

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教育终身化、信息国际化、知识产业化、学习社会化,高新技术应用为知识经济服务的时代特征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应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为产业服务。

产业服务只是将产业开发的成果应用到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各种管理领域中去,产业服务领域十分宽广,高职教育必需以产业为依托,必须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进行专业教学改革,使计算机应用专业能够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是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行业背景和社会背景

1、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高级应用人才,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1),珠三角地区是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

但据调查许多企业的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文字处理方面,其作用仅仅是相当于一台打字机,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这种状况是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

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计算机应用性人才十分缺少。

高级的专业人才主要从事专业方向的设计及应用,而一般的计算机使用人员希望有一个介面友好、操作简单、功能完善的应用平台,并有需要享受良好服务的愿望。

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正好能胜任这方面的工作,他们能开发出一些基础程序扩大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和降低计算机的操作难度,通过对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的维护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在互联网上为企业的形象和产品的宣传以及信息的收集提供帮助。

完善各企业计算机的应用,急需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性人才,培养高素质的高级计算机应用性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2)突出专业培养的应用特色,是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院是地方政府开办的一所高职院校,多年来一直立足xx,辐射广东,为地方和社会各行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为办好计算机类专业,,先后组织专人深入企业、科研单位和计算机公司进行调研,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行业特点,决定对原计算机专业实施改造,设置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专业,其专业的培养突出了高级应用的特色,不同于中专注重于基础应用和本科院校注重专业研究人才的培养,适应了IT行业和市场的需求。

2、专业教学改革,是专业教学实践的必然结果

我们在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教学中发现,一是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教材和教学设备、师资状况应更好地适应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要求。

二是计算机应用日益广泛,形成了由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应用等组成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职业岗位群,单一的专业培养目标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市场的需求。

三是岗位分工越来越细,岗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多。

因此,计算机类各专业必须采取多专业方向的改革措施。

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正是在总结多年来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经验,实现专业教学改革,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所以,如何更好地优化教学内容和专业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已是该专业建设和改革的首要任务。

3、专业教学改革,是适应国家信息产业(IT)发展的必然结果

IT行业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强大的研究开发力量,体现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热点行业。

这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它的发展方兴未艾,在21世纪将有广阔的前景。

这一领域的大力发展,需要大批掌握最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较高素养、富有开拓创业精神的就业者。

正是由于计算机行业工作岗位待遇高、技术新、工作环境好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所以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当前大学毕业生首选的就业领域,也是广大高中生及家长报考高等院校时的热门专业。

国家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日前在沪指出,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信息产业以年平均25%的速度递增,领先于其它产业,并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格局,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工作、思维、生活和娱乐方式。

微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视像等技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信息技术日益向数字化、个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新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潜藏在物质运动中的巨大信息资源不断被发掘出来并获得广泛应用,信息产业已成为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生产力的突出代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

根据市场分析,在我国,IT行业存在专业划分不合理、人才结构不合理等现象。

IT行业的人才结构应该是宝塔形的,位于宝塔顶部的是高级人才,包括高级开发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宝塔底部的则是大量基础人才,但现在我国状况恰好相反,为中间大、两头小。

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和大量培养软件工程师是当务之急。

因此如何改变我国IT行业存在的“高能低用”的现象,如何更好地优化教学内容和专业培养体系,进行专业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行业需求从事基础工作的专门人才,是适应国家信息产业(IT)发展的必然结果。

4、专业教学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使用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原来不管大学、大专,基本上都是学科型的培养模式,要求在学校期间,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是重理论轻实践;毕业分配进入社会后,经过不断地岗位锻练才能适应岗位。

尽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扎实,有发展后劲,但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造成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浪费;其次真正适应岗位需要的人才培养周期比较长,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相应的岗位群,培养的人才专业技术能力不高,影响整个社会和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因此加快专业改革,尽快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社会需求预测分析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具有稳定和发展的社会需求

当前市场对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人才正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许多企业不得不聘用一些相近专业的毕业生。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部门对2002年的广东人才市场分析(广东60%人才在珠三角地区),需求量最大的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约占总需求的30% ,其中网络方面的技术人才又占到计算机应用专业的40%,据业内人士分析在今后几年该比例还将增加。

  当前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人才市场急需计算机应用领域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如下:

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软件开发,程序员,软件测试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安装与配置,网络工程施工与管理,网络的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网站建设,项目管理,产品销售,信息集成、组织、处理、制作、发布与运营,电子商务平台管理,电子政务平台管理等。

(1)珠三角信息化建设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旺盛

“2002年中国信息技术年会”发布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报告指出:

“2002年中国主流IT产品技术在各领域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计算机硬件和应用软件产品技术水平总体平稳上升,网络通信技术水平则迅速提高”。

随着我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展开,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机遇。

政府网、企业网、校园网建设方兴未艾,拿xx的政府信息化建设来说:

从2001年起,全区通信管道实行统一规划并实施集约化管理,目前,全区已建成集约化市政通信管道600公里管程,敷设政府通信光缆达3000纤芯公里;全区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2.5G,互联网用户数达10万户;信息化综合指数达到了72.28,增长了27%。

重点投资建设以一个专网、一个平台、二个网站、六个中心、多个应用系统为基本框架构筑的电子政府。

xx区政府办公自动化光纤专网已实现了信息中心与全区32个职能部门和2个镇(街)的光纤联网,该专网目前已有2100多个信息点,1200多台电脑终端,随着光纤的不断铺设,网络还将不断扩大。

到2004年3月将实现全区光纤联网,实现镇村办公自动化联网。

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就业岗位。

 

(2)珠三角发达的电子制造业和高速增长的信息产业需要大量的“IT蓝领”。

近年来,在广交会、东莞电博会、深圳高交会、惠州数码节等颇具影响力的盛会上,电子资讯产业大唱主角。

在这些会展的组合带动下,以广州、东莞、深圳、惠州为中心的电子资讯产业带集聚效应日益明显,逐步形成“电子资讯走廊”的基本骨架。

目前,作为亚洲电子信息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其产品产值已占到广东全省的七成以上。

 特别是现已初步形成以电脑周边零组件为核心的产业群体和企业上、中、下游分工体系,这种由台商主导研发、接单,内地IT企业投资生产,香港出货的运作模式,以高品质、低成本的产品特色,获得了全球知名厂商的大量采购及合作。

以电脑周边产品为例,台湾在这一地区生产的监视器、主机板、电源供应器、扫描仪、键盘、鼠标、视讯卡、机壳和数据机等9项产品,在世界市场的平均占有率约为60%。

作为‘电子资讯走廊’最大的潜力优势,人才资源是形成完整产业链的有力保障。

过去这些人才主要来自内地,随着长三角经济圈的崛起、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经济展开,过去流向广东的人才一部分去了其它地区,对我们来说,正是一个人才培养的机遇。

(3)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虽然计算机在企事业单位和家庭中的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使用计算机的人员一般都只懂得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据调查许多企业的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文字处理方面,其作用仅仅是相当于一台打字机,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这种状况是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

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计算机应用性人才十分缺少。

高级的专业人才主要从事专业方向的设计及应用,而一般的计算机使用人员希望有一个介面友好、操作简单、功能完善的应用平台,并有需要享受良好服务的愿望。

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正好能胜任这方面的工作,他们能开发出一些基础程序扩大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和降低计算机的操作难度,通过对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的维护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在互联网上为企业的形象和产品的宣传以及信息的收集提供帮助。

完善各企业计算机的应用,急需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性人才,培养高素质的高级计算机应用性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4)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急需要大量的IT“蓝领工人”

信息产业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支柱产业。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格局,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工作、思维、生活和娱乐方式,以及社会特征、企业形态等等。

微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信息技术日益向数字化、个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新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潜藏在物质运动中的巨大信息资源不断被发掘出来并获得广泛应用,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全球信息产业的增长速度平均在15%-20%,远远超…过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

近10年来,中国的信息产业以年均30%一的速度飞速发展,是同期GDP增长速度的3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

国家制定了信息产业“十五”发展专项规划,“十五”期间,我国的信息产业将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到2005年,信息产业将占到IGDP的7%。

IT人才特别是技能型人才十分紧缺,据信息产业部等有关部门发布的报告,目前中国每年的IT人才需求约为60万,缺口高达40多万;若考虑各行各业中的中、初级水平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缺口则更大。

在我国,IT人才队伍还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两头”更加短缺:

既缺高级IT人才,包括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更缺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即“IT蓝领”。

今后国内IT业可能出现“将多兵少”甚至“有将无兵”的局面。

因此利用职业教育大量培养“IT蓝领”就成了当务之需,通过优化教育资源,加快对这一层次人才的培养速度。

(5)互联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网络和多媒体方面的高级应用人才

互联网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场信息技术革命,拥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在中国,截至目前互联网用户数已经突破1000万,并将继续以200%的速度增长。

预计到2005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将突破1亿,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国。

我们现在所用的互联网又称为第一代互联网。

它是美国从60年代开始研究、经过30多年的发展而成的。

它完全由美国独立完成,从各种基础的硬件,如路由器、服务器,到各种标准、软件,乃至关键技术,全部由美国掌握,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都是跟随者。

凭借这个优势,美国不仅在新经济中大获全胜,而且在军事、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清华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中心(CERNET)主任吴建平教授认为“第一代互联网,我们错过了。

但对于这样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到了第二代中国必须占有一席之地,否则我们将永远处于从属地位。

有人认为应把下一代互联网提高到像‘两弹一星’一样重视,我认为一点都不过分。

网络是未来社会最基本的元素,因此在下一代互联网能否发言,将直接影响着中国在未来经济、军事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制约权。

吸取我们在第一代互联网建设上的一些经验,我们必须举国之力,制定全方面的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建设规划,加快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建设的步伐。

”。

因此加快我国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呈稳定增长之势。

(6)人才市场也需要大量的计算机高级应用人才

近两年就业市场上最火爆的专业当属与IT业相关的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信息类专业。

据统计,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接收人数最多的专业是计算机类专业,这些专业毕业生占上述省市接收毕业生总数的5%以上,高据榜首。

2001年全国信息与电子科学类专业初次就业率达92.33%,形势非常喜人。

原因如下:

①信息化浪潮是世界趋势,不可阻挡;②新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必须依托信息化;③我国正在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信息化产业将得到大力支持和突飞猛进的发展。

2、人才质量需求调查分析

我院对多个相关企业的计算机类人才质量要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三类岗位群对现代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有充分和长远的社会需求:

一是程序设计类,二是多媒体类,三是计算机网络类。

用人单位反映,大学以上的毕业生具有较深的理论基础,但动手能力较弱;中专和技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理论知识水平较低;而大学本科生从事基础软件开发和网络管理又大才小用浪费人力资源,中专和技校生从事相关工作又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很难适应相关岗位的需要。

计算机应用岗位需要的是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计算机应用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较快适应生产和管理岗位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3、才数量需求调查分析

一,广州对大学生总需求专业排序

序号

专业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1

网络、通信类

3492

4328

6963

8017

9318

10435

12063

12999

2

计算机(软)

3105

4414

6945

8580

8964

9066

9504

9324

二,xx区各行业计算机网络人才需求数量调查统计表

单位

人数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中小学

30

35

40

45

政府

20

23

27

29

国有企业

23

29

35

38

民有企业

38

45

50

58

外资(合资)

40

44

45

50

计算机、通信行业

65

70

76

80

合计

246

273

300

三、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江泽民的“四个统一”的论述为理论基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制订的有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文件精神,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市场规律,以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来指导本专业的教学改革,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的六个基本特征,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1、改革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改革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建立21世纪需要的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科学先进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现行脱离经济社会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行业的需要,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体现高职教育基本特征、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深入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规律,摒弃以学科为中心,树立能力本位的思想;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尤其要注重创新能力、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技能,重个性。

3、改革课程与教学体系

改革现行理论脱离实际的课程和陈旧的教学内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重组和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反映信息行业的新成果、新设备,理论教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重建理论教学体系。

探索建立有利于培养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相对独立,并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4、改革教学方法

改革现行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

改革过去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采用启发式、引导探究式、发现式等并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用多媒体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等灵活多样的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

5、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改革师资管理体制

改变教师队伍理论知识较强、实践知识相对较弱的知识结构,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具有时代性、层次性、专兼结合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素质型”师资队伍。

改革过去那种只注重工作管理的方式,推行目标管理、项目管理,强化激励管理。

以管理促进步、促提高。

6、改革考试模式

改革单一的课程考试模式、闭卷考试方法和着重书本知识的考试内容,建立有利于知识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考核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既考理论、又考实践,探索多种方法、多种途径的考试模式。

包括设计、答辩、讨论、调研、制作、开卷、闭卷等。

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考核。

既考学得怎么样、又考老师教得如何。

条件成熟时,将国内、国外机构认证同课程考试相结合。

7、改革人才培养途径

建立专业教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校外实训基地,走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之路。

通过以上改革,构建主动适应21世纪需要的、体现本专业特点、科学实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其中要有明确的质量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以及与培养模式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教材及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要做。

通过3-5年的努力,把本专业办成学院重点专业,并以此带动全院的专业建设。

四,师资队伍

学院目前拥有一支高水平、双师素质型的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

学院一直非常重视该专业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多次选派人员到高校深造或到IT企业生产实践,现有副教授3名,聘用了3名高工作为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加强了与生产第一线的紧密结合。

现教学人员中多人是劳动厅全国计算机及信息高新技术技能鉴定专家组成员。

60%的教师是双师素质型教师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又强。

在实训以及毕业设计中,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承担一些科研、技改、产品设计的项目,既锻炼了师资,又培养了人才。

 

1,现有师资队伍情况

xx职业技术学院现有计算机类专业师资情况表(含兼职)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目标:

抓好“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师资结构,适应专业改革的要求,淡化基础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理论课教师和实训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一专多能,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通过内培外引和聘请现场专家多种途径,改善目前师资队伍状况。

数量:

到2005年,专业教师达到30人。

结构:

到2005年,专业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