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3.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90131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0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原》教学设计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草原》教学设计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草原》教学设计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草原》教学设计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草原》教学设计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草原》教学设计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草原》教学设计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草原》教学设计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草原》教学设计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草原》教学设计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草原》教学设计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草原》教学设计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草原》教学设计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草原》教学设计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草原》教学设计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草原》教学设计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草原》教学设计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草原》教学设计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草原》教学设计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草原》教学设计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草原》教学设计3.docx

《《草原》教学设计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原》教学设计3.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草原》教学设计3.docx

《草原》教学设计3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草原人教(部编版)

1草原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重点理解“境界、回味、洒脱、拘束、羞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象,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

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写“毯、陈、裳”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襟飘带舞、热乎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4.理解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感受草原的美好风光。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展开想象,再现情境。

3.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草原的美。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草原图片,播放背景音乐(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领学生进入草原的氛围之中。

导语:

同学们,有一个地方我特别向往,那儿天蓝地绿,有奔驰的骏马和雪白的绵羊。

如果你到了那儿呀,一定会被那里无边无际的绿色所震撼。

你们知道我所说的这个地方是哪里吗?

对,就是辽阔的大草原。

现在,就让我们用眼睛、用耳朵,去感受一下草原的美吧!

2.出示课题,说说美丽的草原。

预设:

学生见了课题,可以让他们说说最想了解草原的哪些方面。

如:

草原的景色如何?

草原的人们有什么特点?

草原上有哪些风俗?

从未见过草原的人来到草原可能会有怎样的感受?

然后再请去过草原的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解答一下。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老舍以市民生活特别是城市贫民的生活与命运为题材,创作了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二马》,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这些作品大多语言通俗浅显,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

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绿毯境界陈旧衣裳襟飘带舞彩虹马蹄豆腐拘束稍有

羞涩摔跤洒脱飞驰会心微笑勾勒目的地蒙古包好客

◆需注意的字音:

“陈”是前鼻音,“稍”是翘舌音,“裳”要读轻音。

注意多音字“勒”“的”“蒙”“好”,可利用查字典的方法进行音义辨别。

◆需注意的字形:

“陈”的右部是“东”,不要写成“”或“车”;“腐”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微”的偏旁是“彳”,不是“亻”。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抓住关键词句,看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与同学交流。

(2)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

概括:

这篇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首先描绘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接着又展示了人们欢迎远方客人和草原联欢的隆重场面,最后写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用简洁的话可概括为:

初见草原——喜迎远客——热情会见——盛情款待——依依惜别。

过渡:

课文第1自然段可谓是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现出来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他学生圈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交流圈画的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学生选择、比较词语:

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清鲜”更突出“鲜”,可见草原的空气非常好;“明朗”除了“晴朗”之意,还给人一种明丽、开阔之感。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

②学生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含义,感受作者在此景之下的愉悦心情。

③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体会作者愉悦的心情。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板书“一碧千里”,解释词语:

“一”是“全”和“都”的意思,“碧”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辽阔无边,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②出示草原“一碧千里”的图片,让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表示“绿”(如: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引出“翠色欲流”。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①重点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三个词语。

“渲染”和“勾勒”

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画出轮廓。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富有生机。

老舍先生将草原比作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②写法提示:

“那些小丘的线条……云际”是直接描写草原景色,“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则写了作者的感受。

这里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作者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常常自然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

上面讲解的“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也是类似的写法。

预设:

“情景交融”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想象“翠色欲流”“流入云际”是怎样的画面,指名说一说。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预设:

引导学生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妙处。

“回味”即细细地回忆,品味。

草原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这里风光如诗如画,因此连牛马都似乎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

(可指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拟人句。

小结:

同学们,通过品读这些句子,我们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我们可反复地朗读文中优美的语句,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

同时,还要学习其中的一些修辞手法,感受文字表达的优美。

如果同学们没有去过大草原,可以多看看草原的图片,结合本课文字,展开想象,你一定能感受到草原美丽而独特的风光。

4.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教师:

作者在写这段文字时,从草原的天空写到天底下一碧千里,这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从远处的小丘写到近处的羊群、骏马、大牛,这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

同学们在背诵时,可以抓住关键词,按照写作顺序来背:

(天)空气——天空——(地)天底下——羊群——小丘——(感受)这种境界——在这境界里——。

预设:

可采用师生共背、同学互背等方式。

若有学生能流利地背诵下来,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背诵,并加以点评。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感受到了内蒙古大草原的辽阔、碧绿与美丽。

在这样美丽的地方,又生活着怎样的人呢?

他们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惯,又会怎样迎接与招待老舍先生与他的朋友们呢?

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看一看。

今天的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朗读了课文,重点学习了第1自然段,掌握了背诵这一自然段的方法。

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

(示例:

去过大草原的和我们分享了他眼中的草原美景,描述得相当生动;朗读课文时特别流畅、特别有感情,看来课前预习的时候一定在朗读上下了一番功夫;的发言也很有自己的想法,说明他能开动脑筋想办法。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和蕴含的感情。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1.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体会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重温“风光美”。

(1)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指名背诵第1自然段。

(2)让学生简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草原风光美的。

(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大牛……)

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

上节课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风光美,但大草原除了景美,这里的人更美。

草原上的人们非常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人情美。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自读自悟,交流印象。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圈画重点。

阅读与思考:

用“”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关于主人迎客、相见、款待、话别的语句,想一想蒙古族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小组合作交流,品读自己找到的语句,说一说蒙古族人民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学生汇报交流结果,说说阅读后的印象和感受,教师相机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①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词?

(热情好客)

②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了哪几层内容?

发挥想象,将它们想象成一幅幅画面,给每层内容加一个小标题。

(这一部分课文,作者按参观访问活动的顺序写了四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各是一层意思,它们分别是喜迎远客图、主客相见图、主客联欢图、依依话别图。

预设:

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简单了解了文章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这里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一幕幕情景想象成一幅幅画面,表达准确即可。

(2)师生共同品读重点语句。

①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

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预设:

引导学生体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妙处。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

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眼前所见之景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可指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比喻句。

②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

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预设: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让学生说说,如果他们在现场,会有什么感受。

(热闹、热烈、热情)

③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预设:

教师示范读,读出这句话中的深情厚谊。

再请学生读,引发思考:

读这个句子,大家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不停的欢笑声,感受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和热情。

④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如何理解“会心的微笑”?

明确:

主人和宾客间可能语言不通,但是音乐是没有语言的界限的,友谊是没有民族的界限的,美妙的歌声里传递着友爱、理解,大家不用语言交流,也可以感受到,所以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⑤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预设:

出示套马、摔跤、民族舞蹈图片,让学生了解蒙古族同胞特有的活动。

这些都是蒙古族人民最喜欢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族人民力与美的展示。

3.情感升华,体会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浓厚情谊。

过渡:

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候,此时作者与朋友们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

耳边,悠扬的蒙古族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的蒙古族舞蹈依然回旋不已。

主客的手紧握着,握住不散,那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逐字逐句理解。

“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是指蒙古族人民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下,在那天涯碧草之上,大家亲切地交流着。

(2)学生试着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蒙古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谊很深,哪里舍得马上就分别呢?

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3)体会这句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明确: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处处都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预设:

可引导学生先逐字逐句理解,再说整句诗的意思,可以分几个学生来说,也可以只指名一个学生来说。

通过近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应能较好地理解这句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了,但可能还是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来,所以需要教师有技巧地进行引导。

4.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题: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明确:

草原是蒙古族同胞的家园,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风光美,后面写了人情美。

风光美和人情美都表现了作者对草原的赞美和依恋,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因此以“草原”为题。

(2)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想读的一个场面进行朗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小结:

《草原》这篇文章要多读,有感情地读,读出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在读的过程中,我们仿佛置身于老舍先生笔下的大草原中,那里的美无处不在,天美、地美、牛羊美,人美、歌美、舞蹈美……但是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写于五六十年前,今天的大草原又是怎样的呢?

如果有机会,希望同学们能亲自去大草原看一看,也来写一篇自己的草原游记,记得到时候要与大家分享哦!

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

草原是蒙古族人民美丽的家乡,在每个热爱家乡的人的眼里,家乡都是最美的。

不一定只有辽阔的草原和碧蓝的天空才是美的,我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美丽的风景、美丽的人情。

请你仔细想一想,你的家乡美在哪里呢?

1.出示小练笔:

写一写家乡的某处景物。

要求:

100—200字,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用情景交融的写法。

提示:

在《草原》一课中,我们赏析了一些比喻句和拟人句,这两种修辞手法使句子表达更生动,可以进行借鉴;情景交融则是《草原》的主要写法,要把写景和抒情自然地融合到一起,注意抒情的穿插要安排合理,不可太生硬。

2.交流小练笔作品,集体评议。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品读优美语句(教学重点)

师:

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

我觉得这一句写得非常美: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再加上蓝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

生:

作者将草原比作绿毯,可以让我们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软绵绵,而羊毛也是这样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绿毯上的大花,简直太形象了。

师:

同学们再反复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

生:

我发现了,是“绣”字!

羊群本来是因为吃草而随意地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地给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花。

这块巨幅地毯上的图案在不断变换,真是美极了。

师:

请同学们看着课件,也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生: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给无边的绿毯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无垠的碧波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生: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湖面上漂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师:

是啊,这样的仙境怎不令人惊叹,怎不令人感到舒服呢?

生:

我觉得这一句也写得很美,“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成群的牛马生活在这样的草原上,简直是惬意极了,它们一定在品味这种幸福的生活。

师:

你体会得真好。

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生:

它们可能在回味水草丰美的草原上青草的甜美,感慨生活的无忧无虑。

生:

它们可能在回味草原上明朗的天空和清鲜的空气,没有一点污染,真令我们心旷神怡。

生:

它们可能在回味眼前的美景:

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真美啊,而我们就生活在这幅画中!

师:

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正是由于这些优美的描写,才给了读者如此丰富的联想,让我们和作者一样,深深陶醉于草原的美景之中,和作者一样惊喜不已,赞叹不已。

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自己画出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赏析:

美文美读,如何让优美、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感动学生?

品词析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在此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优美语句来体会草原之美。

学生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活动中理解句子、丰富语言、培养能力。

教师为辅,学生为主,教师用了精练的提问与点拨来触动学生的思考开关,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悟,有个性的表达,充分展示智慧潜能。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自己喜欢的词语去发现美、想象美、表达美,同时鼓励学生在文本之外进行更生动的想象,既理解了修辞手法的妙处,也拓宽了思维能力。

《草原》一文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的风景美、人情美,歌颂了民族大团结。

学习课文,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美,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

教学本文的重点便在于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叶圣陶先生曾说: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指导学生抓住文本中一个个生动的词语、一个个鲜明的句子,反复品读,才能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桥梁,倾情交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通过品读、吟诵、换词比较、联系旧知、想象画面等方式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

同时,在课堂上借助音乐、插图、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向学生直观展现草原的美。

另外,教学中,我为学生设计了“阅读欣赏——展开想象——品词析句——自主感悟”等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体性、探究性。

本次教学还设计了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以读促写,不单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也帮助学生从阅读自然过渡到写作,更好地掌握课文的写作手法。

六年级上册语文学案草原人教部编版(7)

《草原》导学案

班级: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教师

钱桂娥

课型

预习课

课时

1-2

课题

1《草原》

授课时间

学习

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茫茫、低吟、洒脱、疾驰、襟飘带舞、拘束、羞涩、回味、天涯”,理解带点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重点

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课前积累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何:

哪里;忍:

是忍心;天涯碧草:

指大草原;话:

倾诉;斜阳:

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

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

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依依不舍地话别。

2、“嗯,刚吃过。

(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

”这句中的“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

3、“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支,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句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体味。

4、蒙古族习俗:

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

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

【老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品有话剧《龙须沟》、《茶馆》,小说《猫城记》、《离婚》、《四世同堂》。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

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教学流程

导案

学案

三环

流程

时间

一、自主预习:

按“六字诀”预习课文。

(一)读:

用朗读法把课文读2—3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划出不懂的词句,完成下列练习,想一想哪些字、词需要注意。

(二)读:

用默读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读: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开国大典的那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能分几个部分,概括各部分大意,并写在书上相应的地方。

(四)读:

流利地朗读课文,画一画课文中写了哪些场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原因。

(五)读:

仔细研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词句和文中的重点词句,和同学交流,。

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读:

速读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

(小组交流)

二、预习展示:

1、自学生字,书写难字:

勒、吟、襟、貌、羞、涩、涯。

2、用词素分析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渲染勾勒茫茫洒脱回味疾驰襟飘带舞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

 

4、自读第一部分(1自然段)。

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勾画出相关的句子,思考:

①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先描写(),

再描写()和()的情形,写出了(     )特点,表达了(    )感情。

②写法上有特点?

()。

5、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找一找草原人民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

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三、反馈拓展。

(自由展示,预习检测)

可从字词、课文内容、喜欢的段落、写作方法等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

1、强调注意读音及难写易错字。

多音字:

蒙、好、行、似。

难写易错字:

吟、貌、襟。

2、交流理解词语:

迂回、洒脱、拘束、襟飘带舞。

3、我知道课文是从(   )(   )两方面来写草原的。

四、说说你的问题。

(小组交流,全班讨论)

 

 

情境导入

明确目标

2分钟

自主结构

预习实践

15-40

分钟

小组交流

5分钟

 

展示

交流

 

 

自由展示

 

8分钟

 

 

预习测评

6分钟

锁定疑难

4分钟

 

《草原》导学案

班级: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教师

钱桂娥

课型

展示课

课时

2

课题

1《草原》

授课时间

学习

目标

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2、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重点

难点

重点:

学习课文的场面描写,领悟场面描写的方法。

难点:

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知识链接

课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课文写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