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91714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专题卷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一、单选题

1.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

食物网,据图回答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

A.100kgB.44.5kg

C.25kgD.15kg

【答案】C

【解析】欲求A至少消耗的量,能量传递效率应选择20%,同时应选择最短的食物链:

A→B→猫头鹰,所以猫头鹰每增加1kg,B应增加5kg,A应增加25kg。

2.关于下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只兔子被狼捕食后,该兔子含有的能量有10%-20%进入狼的体内

B.如狼彻底消失,则兔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C.③和④中的能量分布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D.狼和兔依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反猎捕,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

【答案】A

【解析】传递效率是营养级之间而不是个体之间,A错误。

如果狼彻底消失,兔因为失去了天敌数量会先上升,但因为种内斗争和资源有限数量又会下降,然后趋于相对稳定,B正确。

粪便是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所以③和④中的能量分布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C正确。

狼和兔依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反猎捕,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同时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点睛:

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

3.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

g、h、i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

B.k包括兔子遗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

C.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在的营养级

D.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d、e、f表示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总能量,A错误。

k包括兔子遗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狼粪便中的能量,没有被狼同化,属于上一营养级,B正确。

食物链的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C错误。

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4.

A.若X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则①、②、③、④代表C、H、O、N

B.若①、②、③、④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则X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C.若①、②、③、④是增长、波动、稳定、下降,则X为种群的数量变化

D.若X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则①、②、③、④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色物质和能量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是C、O、N、H,A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B正确;在适宜条件下,种群数量会逐渐增长,最后趋于稳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会下降,C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下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的能量。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鼠全部被消灭后,理论上鹰至少要获得0.01Q1的能量

B.人类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第一营养级的能量

C.可通过标记重捕法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D.当此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鼠的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0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当鼠全部被消灭后,要计算鹰至少获得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应按10%计算,即:

Q1×10%×10%=0.01Q1,A正确;人类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牲畜的奶、肉等,牲畜属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鼠的活动能力较强,因此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应该用标志重捕法,C正确;当此生态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鼠的种群数量一般达到最大值K值,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为0,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够通过图解判断营养级数,并能够计算简单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的能力。

6.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A.迅速上升B.缓慢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D.上升后又下降

【答案】D

【解析】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

草→鹿→狼的食物链,全部捕杀狼群会使鹿的数量增加,从而使鹿场上的植物(鹿的食物)减少,以鹿为食动物也会随着鹿的增多而增多,后来鹿的数量会随着植物(鹿的食物)的减少而减少.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7.如果某食物中有3/5来自绿色植物,1/5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5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总共需消耗植物约

A.10千克B.226千克C.100千克D.26千克

【答案】B

【解析】略

8.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碳从动物流向分解者的形式为有机物

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kJ/m2•y

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能量的来源:

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能量去路:

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

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利用+下一营养级同化+未被利用.

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0.25+5.1+2.1+0.05)×103kJ/m2•y=7.5×103kJ/m2•y,而能量来源是有机物输入5和植食性动物,则来源于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为2.5×103kJ/m2•y.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9+4+0.5+2.5)×103kJ/m2•y=16×103kJ/m2•y,而能量来源是有机物输入2和生产者,则来源于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为14×103kJ/m2•y.生产者同化的能量(70+23+3+14)×103kJ/m2•y=1.1×105kJ/m2•y.

解:

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转化成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故A正确.

B、碳从在生物群落内流动的形式是含碳有机物,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故B正确.

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70+23+3+14)×103kJ/m2•y=1.1×105kJ/m2•y;故C错误.

D、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而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是单向流动;故D正确.

故选C.

考点: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9.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3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该生态系统中种群A的生物体型一定是最大的

B.种群A个体数大增,使种群B个体被大量捕食,这是种群B在甲→丙段时间内个体数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C.种群B在丙处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属衰退型

D.在该生态系统中,C的有机物总量一般比B多但肯定比A少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C→B→A。

A.在该生态系统中种群A的生物体型一般是最大的;错误。

B.种群B在甲→丙段时间内个体数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种群A个体数大增,使种群B个体被大量捕食;C种群个体数剧减,种群B食物减少;正确。

C.种群B在丙处时,由于捕食者减少,使得死亡率降低,则种群的年龄组成属增长型;错误。

D.在该生态系统中,C的有机物总量一般比B和A多;错误。

考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营养结构,年龄结构。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态学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与综合运用能力。

10.下面对氮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物固氮过程就是通过固氮微生物,把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硝酸盐

B.动物体内产生的含氮废物以及植物遗体中的含氮废物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形成氮气

C.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土壤中的一些细菌可以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最终转化为氮气

D.生物体内氮的来源,主要是由于闪电的固氮作用

【答案】C

【解析】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都能分解植物的遗体残骸,都属于分解者

B.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异养生物都是消费者

C.蘑菇可以作为兔、人等的食物,故属于生产者

D.消费者可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为生产者,故A错。

异养生物可以是分解者,故B错。

蘑菇为分解者,故C错。

以形成有机物为物质和能量来源的都是消费者,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成分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2.表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摄取量

粪便量

呼吸散失量

能量(J/hm2•a)

1.05×1010

3.50×109

4.55×109

A.田鼠粪便量包含在其摄食量之中

B.田鼠摄食量减去粪便量和呼吸散失量即为同化量

C.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D.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40×109(J/hm2•a)

【答案】B

【解析】田鼠粪便量属于其摄入量的一部分,A正确;田鼠摄食量减去粪便量即为同化量,而呼吸散失量属于同化量,B错误;田鼠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比例为(1.05×1010-3.5×109-4.55×109)÷(1.05×1010-3.5×109)=35%,C正确;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05×1010-3.5×109)×20%=1.4×109J/(hm2•a),D正确。

【点睛】动物的摄入能=其同化能+其粪便能,同化能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13.在一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

A.生态系统B.生物群落

C.种群D.物种

【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题干中“在阴湿山洼草丛中的腐木”指明环境;“苔藓”“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指出该环境中的生物。

环境和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所以选项A正确。

14.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图若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则A为下丘脑

B.该图若表示人体内环境交换物质的过程,则A为血浆

C.该图若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则B为生产者

D.该图若表示能量流动的过程,则C为异养型生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下丘脑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又反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则A应为垂体,A错误;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相互转化,组织液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B正确;该图若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则B为生产者,从无机环境获取CO2,又通过细胞呼吸释放CO2到无机环境,C正确;该图若表示能量流动的过程,则C为异养型生物,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激素调节、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15.下列菌类,属于生产者的是

A.光合细菌、霉菌B.光合细菌、硝化细菌

C.乳酸菌、酵母菌D.醋酸菌、乳酸菌

【答案】B

【解析】

16.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乙中除草以外的生物都属于图甲中的B

B.猫头鹰捕食一条蛇,它可能获得超过20%的蛇的能量

C.图甲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是A、B、D

D.蛇由于某种原因灭绝,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降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在图甲中,D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A是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在乙图中,构成食物网的只有生产者(D)和消费者(B),A项正确;能量在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而在一只猫头鹰和一条蛇之间的传递效率不一定为10%~20%,B项正确;在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是生产者(D)和分解者(C),C项错误;蛇由于某种原因灭绝,使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进而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17.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

已知种群丙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乙→甲

B.种群乙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甲的增加和丙的减少所致

C.甲和乙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种群乙处于C点时,其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图可知,甲和乙是消费者,题干所述:

已知种群丙是自养生物,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乙→甲,A正确;由于丙、乙、甲三者之者存在捕食关系,种群乙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甲的增加和丙的减少所,B正确;消费者的存在能加速物质循环,故甲和乙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种群乙处于C点时,种群的数量将不断的增加,说明了种群正处于增长型,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

18.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鸭既属于第二营养级,又属于第三营养级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答案】D

【解析】该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杂草、水稻)属于生产者,A正确;鸭能捕食害虫,所以鸭和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B正确;鸭能吃杂草,属于第二二营养级,鸭又能吃害虫,属于第三营养级,C正确;生态系统是由所有生物和无机环境组成,D错误。

【点睛】解答D选项,要注意生态系统的组成,明确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

19.下图示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是

A.狼和兔B.狼和红狐C.兔和鼠D.昆虫和青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因为共用相同的资源而竞争激烈。

狼和兔、昆虫和青草均处于不同的营养级,A、D项错误;狼和红狐、兔和鼠都处于同一营养级,但狼和红狐还有各自的食物来源,竞争程度小于兔和鼠,B项错误,C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0.如图中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A.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

B.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

C.E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若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中所有生物的全部个体,该图含有阳光、空气、水等生态因子,A错误;相邻两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不占A种群能量的10%~20%,B错误;E和F是不同物种,存在着生殖隔离,但处于同一生态系统中,不存在地理隔离,C错误;若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可推测D种群的数量增加,则以D种群为食物的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群的特征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21.如图所示食物网中,鹰同时占有的消费级和营养级分别是

A.次级、三级消费者;第二、三营养级

B.次级、四级消费者;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第三、四营养级

C.三、四级消费者;第三、五营养级

D.次级、四级消费者;第三、五营养级

【答案】D

【解析】略

22.取分别编导的锥形瓶4个,并做如下处理(不同锥形瓶所加的相同物质是等量的)

瓶号

1

2

3

4

内容物

清水、金鱼

清水、金鱼、金鱼藻

清水、金鱼、金鱼藻、河泥

清水、金鱼、金鱼藻、河泥

条件

见光密闭

见光密闭

见光密闭

黑暗密闭

请分析哪一个锥形瓶中的金鱼生存时间最长()

A.1号B.2号C.3号D.4号

【答案】C

【解析】

23.如图所示为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值,单位为J/(cm2·a)。

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总能量为118872J/(cm2·a),但其中118761J/(cm2·a)的能量未被利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固定的总的太阳能是111J/(cm2·a)

B.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8.4%

C.在B同化的总能量中,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约占16.7%

D.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是10%~20%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

A固定的总能量:

118872-118761=111J/(cm2·a),所以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5/111×100%≈13.5%,所以本题答案为B。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名师点睛】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与去路的分析

(1)能量来源

(2)能量去向:

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

①定量不定时(能量的最终去路)

②定量定时: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

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d.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

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这部分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

(3)能量流动特点及原因

①单向流动——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能“逆转”;散失的热能不能利用,无法“循环”。

②逐级递减——自身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

(4)能量传递效率

×100%

一般来说,能量传递的平均效率大约为10%~20%。

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要通过食物链来完成

B.能量流动单向、逐级递减,物质循环循环反复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依存

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将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成分紧密联系在一起

【答案】C

【解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A项正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逐级递减,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具有全球性、可以循环反复利用,B项正确;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D项正确。

25.“菇—菜”立体栽培(如图)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光、温度环境优势,按照空间层次分布,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X”可代表CO2,“Y”可代表O2

B.该生态系统中食用菌属于分解者

C.菌渣作为有机肥为蔬菜提供了能量

D.该模式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蔬菜通过光合作用为食用菌提供氧气,而食用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又可以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A项正确;食用菌属于分解者,B项正确;太阳能为蔬菜提供了能量,C项错误;通过菌渣等废物的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图形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26.福寿螺属于外来物种,能通过各种渠道蔓延扩散,它们啮食水稻等植物,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其生存环境的营养结构如图。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福寿螺属于次级消费者,它急剧增多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天敌

B.外来入侵物种会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C.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生物只有蛇和青蛙

D.图中若每只幼螺从5克长到10克,则至少要消耗水稻25克

【答案】D

【解析】A项错误,根据图中的食物网可知,福寿螺以水稻为食,属植食性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福寿螺急剧增多的原因是食物(水稻)充足或没有天敌或空间条件充裕等;B项错误,题中信息说明外来入侵物种会降低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C项错误,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生物是蛇(第三、第四营养级);D项正确,根据能量传递效率,至少要消耗水稻(10-5)÷20%=25(克)。

27.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

A.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无机环境

【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故A正确。

28.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它们可以形成下面几种营养结构,如图所示,其中最稳定的是

【答案】B

【解析】略

二、非选择题

29.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由巴西引入我国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某些原因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种群密度逐渐增大。

(1)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生物种类繁多,其根本原因是。

(2)在我国野外,福寿螺由于、原因而迅速蔓延,短期内呈现出________增长。

福寿螺疯狂吞噬水稻等水生作物,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3)科研人员发现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因此可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一段时间之后,采用法调查,发现福寿螺的数量明显减少,____时间段福寿螺种群密度下降最明显。

从种群特征上分析,导致8~9月份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4)鳖和水稻生活在一起,鳖可以吃掉稻叶上的草籽、害虫等,对水稻来说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药。

由此推测,鳖处于____营养级,从生态学原理上分析,这种做法的优点有和。

【答案】

(1)基因的多样性

(2)缺少天敌资源、空间、食物充裕J型抵抗力

(3)样方6~7月(6月中旬~7月中旬)出生率基本为零(出生率非常低)

(4)二、三能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