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1 单音与和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93266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1 单音与和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1 单音与和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1 单音与和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1 单音与和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1 单音与和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1 单音与和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1 单音与和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1 单音与和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1 单音与和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1 单音与和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1 单音与和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1 单音与和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1 单音与和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1 单音与和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1 单音与和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71单音与和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材版本

课题

预计课时

实际完成

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政治

7.1单音与和声

1课时

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

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

教材分析:

本框共设两目,即“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和“让和声更美”。

通过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间辩证关系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规则对个人利益的根本性保障,思考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寻求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之间的平衡,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表达意见,通过改进集体中的不合理因素,使个人更好地遵守规则,以保持和声的和谐。

教材由此进一步引申出对集体主义的学习、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认识和处理。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多为12~15岁的青少年,处于生理和心理急速变化的关键时期。

他们在行为上,可能从积极投身集体活动转变为集体的共同目标、发展需求产生冲突;从热切盼望与他人交流转变为与他人发生冲突,这一系列的冲突使初中生产生质疑自我或质疑他人的倾向,心理烦恼增加、情绪波动大、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要在教学中多加引导。

教学目标

1.理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之间的辩证关系;知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理解让集体的和声更美的做法。

2.理解集体规则和个人意愿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原因,并且学会去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3.热爱集体,涵养自觉遵守集体共同规则、规范的品格;增强责任意识体会集体生活中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

如何处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学习难点:

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说一说:

让学生讲述自己是如何调节自己冲动时情绪来导入新课。

小组长总结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习检测

1.什么情况下个人意愿会遵守集体规则?

当集体规则与我们的个人意愿一致,并且能够保障个人利益时,我们更乐于积极遵守和维护。

2.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有时发生矛盾冲突的原因?

可能基于一方有不正当或不合理的要求,也可能是个人和集体的需要不同。

3.如何对待个人意愿与集体的冲突?

①面对冲突,我们通常会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要求。

②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们就可能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该环节让学生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教授新课

 

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

(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一致与分歧

活动一:

材料分析

周日,七年级

(1)班同学组织游山,同学们都很开心,都按规定的时间早早地集合在学校门口,到了景点,老师说可以自由活动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以后必须准时在规定地点集合,有一小部分同学想再多逛逛,可另一部分同学不同意,最后决定坚持原计划,一个小时后集合。

可是小玲、小丽、小文都想多逛逛,小玲说:

“我们就多逛一会儿吧,反正同学们不会丢下我们自己走的。

”于是三人没有准时归队。

一个小时过后其他同学都到了约定的地点,只差小玲、小丽、小文三个人,同学们等不到她们,怕发生什么意外,就焦急地分头去找,40分钟后,终于找到了她们,同学们都怪她们没有集体意识,可她们也很委屈:

好不容易来一次,我们不过是想多逛一会儿……

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提示:

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出现了分歧,个人与集体的需要不同。

(2)你怎样看待小玲等人的做法?

提示:

一方面,小玲等人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理解;但集体有集体的规则,应遵守集体规则。

(3)怎样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提示:

小玲等人应认识到这是集体活动,该有集体意识;集体尽量协调同学们的意愿。

教师讲述:

在这个案例中,小玲等人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出现了分歧,其实我们在学校中经常会出现这种分歧,例如教材P63第二个探究与分享中所举的小例子。

(二)化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冲突

活动二:

教材P63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思考:

(1)如果我们不服从这些要求和规则,可能给集体带来哪些影响?

提示:

无法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局面混乱,集体无法正常运转。

(2)对个人又有哪些影响?

提示:

个人的学习环境得不到保障,大部分同学的个人意愿无法实现。

(3)个人意愿一定要服从集体规则吗?

提示:

换位思考,个人应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集体也应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发现其中的平衡点。

活动三:

辩论赛

正方:

死守规则最重要,无视规则是胡闹。

反方:

修改规则最重要,大家满意才是好。

(1)学生举手分正反方。

(2)辩论时间:

5分钟。

教师讲述:

俗话说:

众口难调。

在很多情况下,因为个人与集体的需要不同,导致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出现了分歧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能够遵守集体规则就显得尤为可贵。

但个人意愿并非总是要屈从于集体规则,当集体规则不合理时,理应不断修改、不断完善,找到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最优组合。

二、让和声更美

(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活动四:

案例分析

我们学校每月都有星级班集体评选活动,而这个月的评选结果下来,七年级某班争当星级班集体的美好愿望又一次落空了,很多同学很失望,这时有人说:

“我们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了,班级里的事咱们瞎操什么心呀,有班主任和班干部呢!

问题:

你赞同他的观点吗?

为什么?

提示:

不赞同。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应关心集体利益。

活动五:

材料分析

河南淅川移民丰碑共有56座,上面工工整整地刻着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16.5万移民的名字。

一行行,一列列,不是简简单单的名字而已,背后是16.5万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

为了南水北调,从2009年到2011年,他们拜别祖先,带上一缸家乡水、一捧家乡土,挥别丹江奔赴省内的一个个新地方开始生活。

(1)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

淅川人民把集体利益放在了个人利益之上。

(2)个人利益总是要屈服于集体利益吗?

提示: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也有出现冲突的时候,这时应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

(二)集体主义

活动六:

合作探究

活动: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结合教材P65相关链接,合作探究集体主义。

教师讲述:

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三)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活动七:

案例分析

开学了,大学生小明和小强住在同一间宿舍。

小明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性格内向,他喜欢早睡早起,作息时间比较有规律。

小强是一枚“宅男”,他认为上了大学,该轻松一下了,于是,他经常玩电脑游戏到深夜三、四点钟才睡觉,早上经常睡懒觉。

由于小明和小强的作息时间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他们心里其实都觉得对方影响自己的休息,因为这事他们一直存在着矛盾,但由于他们的性格原因,刚开学的时候,他们谁也没有把对对方不满的地方直接告诉对方,但是,时间久了,他们的情绪开始变得有点暴躁,最后,他们之间的冲突爆发了。

结果,他们经常互相指责。

小明指责小强玩游戏到太晚影响到他的休息。

同时,小强却反驳说道,小明每天早上太早起床以至于他早上经常被吵醒。

由于他们一直因为这件事情争吵,迟迟不能找出一个让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法,最后,导致矛盾升级,他们发生肢体冲突,打起来了。

问题:

(1)小明和小强的矛盾是什么?

(2)他们采用了哪种方式来解决矛盾?

结果怎样?

(3)你认为这种解决方式正确吗?

说明你的理由。

教师小结:

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当我们个人的意愿与集体生活的规则发生冲突时,我们要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各种关系。

当遇到矛盾和冲突时,我们要慎重考虑,冷静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认真阅读教材,和同学进行讨论,积极回答问题。

 

通过问题让学生更加的专注,通过问题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有一致,也有分歧,当二者一致时,我们要积极遵守与维护。

但二者又经常会发生冲突,这时就需要个人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集体去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发现其中的平衡点,化解冲突。

与此同时,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也会存在冲突与分歧,究其根源,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常常是一致的,当出现冲突的时候,应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这不仅对于一个班集体有重要作用,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以及中国梦的实现也有重大意义。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学生将板书记在课本的空白处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便于记忆。

当堂检测

 

1.一个集体,是由个性各异的人组成的。

对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认识正确的是(B )

①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集体又必须有一些共同的规则 ②集体中,个性意愿要得到完全的张扬 ③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既有一致性,也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④张扬个性会削弱集体的凝聚力             

A.③④B.①③C.①②D.①④

2.很多学生不愿意穿校服,但因要服从学校的管理,不得不穿校服,总盼着双休日可以不穿。

这表明(C )

A.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听老师的

B.集体规则要服从个人意愿

C.集体规则与个性化需要会有矛盾和冲突

D.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

3.市里要举行中学生篮球联赛,某校九年级

(2)班的小龙同学因球技高超,被选入学校篮球队且成为主力。

可是本届篮球联赛为期两周,每天下午课余时间还要训练,这势必耽误中考前的复习。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D )

①小龙的个人意愿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产生了冲突

②考前复习最重要,小龙应坚决不参加比赛 ③小龙的意愿与集体的共同要求是完全对立的 ④小龙应该先参加比赛,再通过找老师、同学补课等方式弥补耽误的时间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为培养传统女性素养,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制订了包括禁止游吃在内的校规,一些刚进学校的高一新生难以适应这一规定。

调查发现,仅有12.5%的同学从不在校园内游吃,而有65%的同学表示偶尔会游吃,还有22.5%的同学明确表示她们经常游吃。

据此完成4~5题。

4.上述材料说明(B )

A.该校制订这项校规的出发点是错误的

B.集体规则有时与人的个人意愿相矛盾

C.这项校规不能保证集体的和声更动听

D.这项校规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5.对于难以适应的新生来说,他们应该(C )

①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 ②反思自己意愿的合理性 ③要求转到其他学校上学 ④寻找解决问题的平衡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屠格涅夫说:

“人需要一颗牺牲自己私利的心。

”这句话说明了(C )

A.在集体生活中,个人的意愿都是与集体规则相一致的

B.人不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化需要

C.面对个人意愿与集体要求的冲突,我们应该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

D.面对个人意愿与集体要求的冲突,我们应该忽视个人意愿的正当性

 

认真完成老师所给出的题目。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更注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个人与集体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易于理解,但又很难做到。

案例分析从学生已有的体验入手,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符合课程标准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定义:

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辩论赛的设置可以调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使枯燥单调的抽象知识教学变得丰富生动。

“化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坚持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树立集体主义观念”这几个知识点比较难懂,要多结合情景材料展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考、多讨论,要给学生多理解的时间和交流的空间,不能急于求成,应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地体会和理解,逐步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体系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