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94098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8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联考

高二生物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下列各项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成分可以互相交换,组织液只能转化为淋巴,淋巴也只能转化为血浆。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血红蛋白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C.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D.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中,含量上占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

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

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

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B正确;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所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C正确;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内环境的稳态,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主要包括①②③

B.④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C.若②内蛋白质含量降低,引起③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

D.②中含激素、呼吸氧化酶、乳酸、CO2等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直接进行物质交换;2、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是淋巴,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

【详解】人体内环境组成是血浆、组织液、淋巴,即图中的①②③,A正确;④的有氧呼吸产物如二氧化碳可参加体液调节,B正确;若②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会使图中③组织液增加,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②血浆中含激素、乳酸、CO2等物质,呼吸氧化酶属于④,存在于细胞内,D错误;故选D。

【点睛】对于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必将引起渗透压下降

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下降

C.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

D.血浆中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时,人体的内环境就达到稳态。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

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

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

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渗透压下降,A错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B错误;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C正确;机体达到稳态时,血浆的成分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理解人体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调节机制。

5.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弧中屈肌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以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C.a点受到有效刺激后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D.c处施加刺激引起的伸肌收缩属于反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a是传入神经,b是神经中枢,c是传出神经,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从图中结构可知,a上有神经节判断a为传入神经,b是神经中枢,c是传出神经,根据伸肌既与传出神经相连,又与传入神经相连,判断伸肌既是感觉器又是效应器,屈肌只与传出神经相连是效应器,A错误;由于b处是神经中枢,故可受大脑皮层的控制,B正确;a点受到有效刺激后膜外电位由正变负,膜内电位由负变正,C错误;反射一般都需要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故c处刺激引起的伸肌收缩不属于反射,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6.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D.图中兴奋部位是A,产生兴奋的原因是K+外流

【答案】B

【解析】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未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动作电位)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据此可推知:

未兴奋部位是B和C,兴奋部位是A,产生兴奋的原因是Na+内流,A、D项错误;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的移动,形成局部电流,电流流动的方向是由正电位→负电位,所以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B项正确;兴奋传导方向是A→B、A→C,C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

明确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据此,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及从题图中获取的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7.下图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在突触间隙中传递的信号为化学信号

C.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

E突触前膜;C表示神经递质,F表示突触后膜;D表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详解】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该过程的发生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神经递质是化学物质,故在突触间隙中传递的信号为化学信号,B正确;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正确;图中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能会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引起膜电位变化,兴奋由突触前神经元传递到突触后神经元,也可能是抑制性递质,不发生膜电位变化,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突触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突触结构知识的要点的理解,识图、思维、判断的能力。

8.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饮酒过量的人走路不稳,与该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

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

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

D.学习和记忆是只有人脑才有的高级功能

【答案】D

【解析】

饮酒过量的人走路不稳,与该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因为小脑控制平衡,A正确;“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但大脑皮层受损,B正确;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H区是听觉型语言中枢,C正确;语言功能是只有人脑才有的高级功能,D错误。

【考点定位】人脑的功能

【名师点睛】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皮层大脑级中枢最高丘脑高级中枢较脑干和脊髓中枢低级神经

结构名称

主要神经中枢

功能

大脑

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

具有感知、控制躯体的运动、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小脑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

调节呼吸、心血管运动

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和生物节律调节中枢

调节体温、水分平衡、血糖平衡等

脊髓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受大脑的控制

2.大脑皮层的言语区

9.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A.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不同

B.所有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相同

C.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神经递质传递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痛觉中枢失去功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需要借助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说明不同神经元间的递质可能不同,据此答题。

【详解】一种麻醉剂只能阻断一种神经元间的神经递质,而不影响其他不同种类的神经元间的递质,这就说明不同神经元间的递质可能不同,A正确;一种麻醉剂只能阻断一种神经元间的神经递质,而不影响其他不同种类的神经元间的递质,这就说明不同神经元间的递质可能不同,B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C错误;题中没有明显的信息说明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题干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0.下列有关人体及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的靶器官是小肠黏膜,促使胰液分泌量增加

B.翻译过程受阻会直接影响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C.剧烈运动会导致体内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D.一种激素只能作用于一种靶器官或靶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激素是有机物,可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激素的作用进调节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2、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详解】促胰液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促胰液素的靶器官是胰腺,促使胰液分泌量增加,A错误;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的衍生物,不需要翻译过程,B错误;剧烈运动时,机体会大量消耗能量,血糖含量降低会促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C正确;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细胞,D错误;故选C。

11.马拉松长跑是一项超强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这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B.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体现了体液调节的特点

C.出发后体温在较高水平上维持相对稳定,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

D.途中运动员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渗透压降低,应及时补充水分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基本方式是反射,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与靶器官和靶细胞特异性结合,调节其特定生理过程的速率,只是起着把调节组织活动的信息传递给靶器官和靶细胞的作用。

【详解】起跑这一复杂动作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完成的,起跑后心跳加快与肾上腺素的分泌有关,故该过程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A正确;激素经过体液运输起作用,速度较慢,作用时间较长,运动停止后,部分肾上腺素等激素仍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导致心跳不能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体现了激素调节的特点,B正确;体温在较高水平维持相对稳定,说明此时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动态平衡,C正确;途中大量出汗散失较多的水分,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应及时补充水分以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稳定,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以马拉松长跑为信息背景,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血糖平衡等内容,综合考查了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和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12.如图表示一个健康人饭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进食后1h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升高

B.胰岛素在发挥作用后不改变,可长时间持续起作用

C.进食2h后血糖趋于稳定,调节血糖的激素停止分泌

D.进食后,肝细胞等对糖的摄取和储存速率将会加快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

进食后,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升高,则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

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升高血糖的是胰高血糖素,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详解】进食后1h内,血糖浓度升高,则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A错误;胰岛素在发挥作用后,被相关酶分解失去活性,B错误;进食2h后血糖趋于稳定,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使得血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C错误;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肌细胞等对糖的摄取和储存速率加快,进而降低血糖,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等。

13.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种分泌物只能作用于一种细胞

B.分泌物的作用能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C.在某些情况下,靶细胞也可能是分泌细胞

D.这种调节方式与神经调节相比作用范围广

【答案】A

【解析】

【分析】

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其特点有:

1、微量和高效:

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2、通过体液运输: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详解】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如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能够作用于全身细胞,A错误;激素能够调节代谢,因此激素的作用能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B正确;促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为垂体,但是垂体也能分泌激素,C正确;激素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广,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激素调节的概念;掌握激素调节的特点;并能够将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进行比较,进而得出正确选项。

14.曾于2014年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

下列有关“冰桶挑战”过程中身体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B.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C.在饥饿状态下接受“冰桶挑战”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

D.机体体温下降,酶活性降低,代谢减弱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

【详解】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相对稳定,A正确;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使体表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B正确;在饥饿状态下接受“冰桶挑战”机体需要大量的能源物质,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C正确;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不变,酶的活性不变,代谢增强,D错误;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可结合结构示意图进行记忆。

15.如图是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分析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甲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乙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

B.正常人刚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医院就抽血体检,检测结果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与正常值相比可能会偏低

C.遇到紧急情况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内环境的稳态失衡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调节TSH的分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患者体中T3和T4低于正常值,TSH高于正常值,即甲状腺激素水平低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高。

乙患者体中T3和T4高于正常值,TSH低于正常值,即甲状腺激素水平高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低。

【详解】甲亢患者体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高,甲状腺肿大患者体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低,A错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所以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医院就抽血体检,检测结果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与正常值相比可能会偏高,B错误;遇到紧急情况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内环境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垂体分泌TSH,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作用于垂体影响其分泌TSH,D正确;故选D。

16.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

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

C.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

D.琼脂块d′从a′中获得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生理作用:

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

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当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零时,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故起点应在原点.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增强,左侧生长速度加快,弯曲角度也越来越大;当生长素浓度超过某一值时,促进作用减弱,与先前相比生长速度减慢,弯曲角度也减小。

分析图示可知,琼脂块a中不含生长素,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故琼脂块d中不含生长素;琼脂块a′中含生长素,胚芽鞘向放置琼脂块a′的对侧弯曲生长,a′中的生长素部分用于胚芽鞘的生长,部分运输到琼脂块d′。

【详解】琼脂块a中不含生长素,琼脂块a′中含生长素,故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比b′侧的少,生长较慢,A错误;琼脂块a中不含生长素,故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c侧相等,B错误;胚芽鞘b′侧细胞和c′侧细胞都能运输IAA,C错误;琼脂块a′中的生长素部分用于胚芽鞘的生长,部分运输到琼脂块d′,因此琼脂块d′从a′中获得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生长素的运输和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7.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

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

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由图示可知,用CTK处理比正常叶片中(用蒸馏水处理)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下降慢,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A正确;而用CTK+ABA处理比用CTK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快,说明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B正确;NADPH是光反应产物,通过光合色素吸收光能使水光解产生,ABA组叶绿体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快于CTK组,光反应慢,形成NADPH的速率慢,C错误;ABA处理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组下降快,说明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分裂素与脱落酸功能及相互关系的实验。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实验,要求考生通过正确分析单独使用CTK、ABA和共同使用CTK+ABA与对照组比较及相互比较得出正确结论。

18.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