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4959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docx

《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docx

智慧园林平台建设方案二期30P+WORD

XX数字园林建设方案二期

 

 

1.项目概述

1.1.概述

建设绿色的城市,需要大规模园林扩展,但要降低资源、能源和人力需求,需要一个先进的园林绿化数据采集平台。

需要采集保存管理和大量检索数据,为园林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却不能够加强管理成本和管理复杂性,需要一个强大的数据存储计算平台。

必须快速将信息转变为洞察力,便与规划、决策需要有一个数学模型支持的辅助规划决策平台。

预防、预警、预案措施有效管理风险,以便于集中精力开展创新工作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数据挖掘数学模型支持的分析平台。

方便右后园林数据与其他平台数据对接交互,需要一个API开放共享平台。

完善和改进服务,提高植保水平,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快捷性需要一个先进的管理平台。

1.2.数字园林定义

智慧园林是集物联网技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城市园林中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有线、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园林管理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分析、智能灌溉、专家在线指导,为园林管理提供精细化培育、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等方面技术支持。

1.3.项目简介

智慧园林就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一定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生态园林相融合,建立智慧园林大数据库,把人与自然用智慧的方式连接起来,达到人与自然互感、互知、互动,让人们共建、共享智慧园林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充分分享受到园林绿色环境,使人们生活环境更加和谐、更宜居。

1.4.园林现状

园林绿化分类复杂,数据统计、更新慢,管理难度大。

对于绿地系统的格局缺乏系统考虑,“建筑优先,绿地填空”现象严重。

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理,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缺乏全局性、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体制。

城市园林绿化意识普遍不高,存在“政府热,公民冷”的现象。

1.5.解决方案

事前:

对资料进行统一获取、更新和管理;实现资料管理的电子化。

事中:

对园林绿化业务全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综合协调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理单位或企业,提高园林绿化事件的处置时效;实现对企业的统一考核、评价和信用管理。

事后:

对业务数据进行统一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面向政府内务、外包服务企业、社会民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各种资源;引入公众参与,提高市民满意度。

2.系统架构

2.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是通过RFID、传感器、光学识别、全球定位系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2.2.系统架构

通过管理制度、管理手段与管理方法的创新,以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为依托,融合空间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物联网、3G/4G通信技术等多项前沿技术,构建城市“智慧园林”管理系统,实现“全市一张网,监管一条线,展示一平台”,从而对园林绿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建立园林绿化基础信息库,实现作业人员、作业车辆、作业标段、外包服务企业、园林绿化资源信息等资料的电子化管理。

建立园林绿化“一张图”展示,通过地图将与园林绿化管理有关的绿地、古树名木、巡查人员、执法人员、执法车辆、视频监控、事件信息等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可视化动态监管。

3.平台功能描述

3.1.公园绿地管理子系统

公园绿地管理子系统实现对现代公园、市属公园、镇级公园、小游园、居住区公园、植物园、湿地公园等主题公园数据库信息的管理。

做好智能监控等系统的接口视频监控信息在系统中的集成。

公园绿地管理子系统的功能包括公园绿地属性信息管理、地图浏览、属性信息查询、图属互查、关联信息查询、视频监控等。

3.1.1.属性信息管理

实现公园绿地属性信息的增加、删除、编辑修改等功能。

3.1.2.地图浏览

实现在地图窗口公园绿地专题图与地形图、影像图等地图图层数据的叠加显示,地图放大、缩小、全图查看等功能。

3.1.3.属性信息查询

实现设置不同的属性查询条件,查询到符合条件的公园绿地的信息。

3.1.4.图属互查

在地图窗口点击公园绿地对象,可以查询到该公园绿地对应的属性信息;在属性信息查询功能中查询到以列表形式表示的公园绿地信息后,点击某一公园绿地记录,在地图上快速定位到该公园绿地的位置,并高亮显示该公园绿地的边界范围。

3.1.5.关联信息查询

针对某一公园绿地,可以进一步查询到该公园绿地的关联信息,如有关文字介绍、图片、视频、公园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信息等。

3.1.6.视频监控

与视频监控系统集成,系统中可以视频监控点列表或视频监控点分布图的形式,查询某一视频监控摄像头的实时视频,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对该摄像头进行云台操控。

3.2.绿化资源管理子系统

绿地资源管理主要针对全市的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等资源的管理。

功能包括绿地资源属性信息管理、地图浏览、属性信息査询、图属互査、关联信息查询等。

3.2.1.属性信息管理

实现不同绿地资源〔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等)属性信息的增加、删除、编辑修改等功能。

3.2.2.地图浏览

实现在地图窗口分层叠加显示绿地资源分布图(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等按不同类别分层)、地形图、影像图等地图,以及地图放大、缩小、全图查看等功能。

3.2.3.属性信息査询

实现设置不同的属性查询条件,查询到符合条件的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等绿地资源信息。

3.2.4.图属互查

在地图窗口点击某个绿地对象,可以查询到该绿地对应的属性信息;在属性信息查询功能中得到以列表形式表示的绿地资源查询结果后,点击其中某一绿地记录,在地图上可以快速定位到该绿地的位置,并高亮显示该绿地的边界范围。

3.2.5.关联信息查询

针对某一绿地资源,可以进一步查询到该绿地的关联信息,如有关文字介绍、图片、视频、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信息等。

3.3.古树名木管理子系统

古树名木管理子系统的功能包括古树名木属性信息管理、地图浏览、属性信息查询、图属互查、关联信息查询等。

3.3.1.属性信息管理

实现古树名木属性信息的增加、删除、编辑修改等功能,古树名木的信息主要包括古树名木的名称、地址、所在区域、主管单位、栽种年代、树种、保护级别等信息,以及照片、登记卡、视频等文件资料等。

3.3.2.地图浏览

实现在地图窗口古树名木分布图与地形图、影像图等地图图层数据的叠加显示,地图放大、缩小、全图查看等功能。

3.3.3.属性信息查询

实现设置不同的属性查询条件(按年代、树齡、树种、区域等条件),查询到符合条件的古树名木的信息。

3.3.4.图属互查

在地图窗口点击某一古树名木对象,可以查询到该古树名木对应的属性信息;在属性信息查询功能中查询到以列表形式表示的古树名木信息后,点击某一古树名木记录,在地图上快速定位到该古树名木的位置。

3.3.5.关联信息查询

针对某一古树名木,可以进一步查询到该古树名木的关联信息,如有关文字介绍、图片、视频、管理单位信息等。

3.4.园林绿化二维码管理

园林绿化二维码子系统是针对公园、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行道树等重点园林绿化管理对象,实现二维码的生成、打印、识别、二维码关联对象信息维护等功能。

3.4.1.二维码关联对象信息维护

实现重点园林绿化管理对象的增加、删除、修改,以及相应信息、介绍文字、图片、视频的编辑管理等功能。

3.4.2.二维码的生成

实现重点园林绿化管理对象二维码的动态生成功能。

将依据重点园林绿化管理对象的核心信息生成二维码,方便将来与二维码关联对象信息查询。

3.4.3.二维码打印

将生成的二维码连接到打印机进行打印或另存。

3.4.4.二维码识别

通过扫描二维码,能够识别出重点园林绿化管理对象的核心信息,并可进一步关联查询到有关的介绍文字、图片等信息。

二维码识别功能将集智慧园林APP等系统中,提供统一的信息查询服务。

3.5.人员管理

3.5.1.临时工作人员管理

对临时工作人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导入、导出操作。

3.5.2.正式工作人员管理

3.5.3.公园工作人员管理

3.5.4.巡检工作人员管理

3.6.施工管理

3.6.1.公园施工

3.6.2.公共绿地修建

3.6.3.草地维护

3.6.4.森林维护

3.7.巡检管理

3.7.1.公园巡检

3.7.2.绿化设施

3.7.3.公共设施

3.8.安全监控

3.9.灌溉管理

3.9.1.灌溉时间

3.9.2.灌溉次数

3.10.抢险管理

3.10.1.干旱

3.10.2.洪涝

3.10.3.火灾

3.10.4.风灾

3.10.5.胡泊污染抢险

3.11.监控管理

3.12.统计分析管理

智慧园林综合分析子系统是依据园林景点、风景名胜区、城镇绿地、古树名木等综合数据,利用数据搜索和数据挖掘技术,实现绿化的査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并进一步实现园林绿化专题的指标计算、综合评价等功能。

3.12.1.绿化资源属性查询

实现设置不同的属性查询条件,查询到符合条件的各类园林绿化资源的属性信息,并可以进一步查询到关联的图片、文本、视频等信息。

3.12.2.绿化资源地图查询

在地图窗口的基础底图基础上,可以叠加显示各类园林绿化专题图层,实现地图的浏览、图上点击查询、空间范围查询等功能,并可实现快速的地图定位。

3.12.3.综合统计

通过设置统计条件,可以计算得到各类园林绿化专题数据的统计结果,统计结果表现为生成统计报表、统计专题图。

3.12.4.数据综合分析

根据园林绿化综合数据资源、决策分析模型等因素,实现包括全市树种分布分析、各项绿地指标计算和变化检测等统计分析功能。

分析结果可以是表格形式或是专题图形式。

3.12.5.分析结果导出

查询、统计、分析的表格结果可以导出为Excel表格,生成的专题图可以导出为图片,便于后期的打印或PPT制作。

3.13.API接口共享管理

3.14.系统设置

3.14.1.用户管理

对于登录系统的操作员进行管理,添加、删除、修改、查询、导入、导出登录人员的信息。

3.14.2.角色管理

管理员可以创建不同的角色对应不同的菜单,可以对角色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每个人可以拥有多个角色,每个角色也可以分配多个人。

3.14.3.权限管理

管理本系统的访问菜单,可以对菜单进行增加、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管理员可以根据不同角色来分配不同的菜单可以达到控制不同的权限,本系统支持多级权限管理,提供“精确到每一项操作”的权限设置,系统管理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不同的用户、用户组和部门进行权限设置。

3.14.4.字典管理

数据项,用户的标识符、口令,物理文件的名称,物理位置及其文件组织方式等;数据字典的描述是给每一个对象以惟一的一个标识,可以针对每个字典名称可以对其进行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等功能。

3.14.5.数据库备份管理

系统支持自动或手动的方式进行数据备份,当有遇到意外时,可将备份的数据恢复到系统中,支持备份文件下载保存,可根据保存的日期进行查询。

3.14.6.日志管理

管理系统日志,操作记录可以记录使用本系统用户的详细情况,按使用时间顺序显示包括操作员姓名、使用记录类型、操作内容、进出时间及操作员机器IP地址等。

可以通过条件查询功能来查看当前的使用系统用户,便于管理员及时了解系统运行状况。

检查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4.大屏投影系统

4.1.概述

在大信息量、高数据流以及多种类业务需求的情况下,大屏幕组合显示系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灵活方便地提供一个内容丰富、准确高效的信息图像显示平台,一个贴近实战需要的综合信息显示界面,能够对各路信号、网络资源和相关资讯进行实时的监控、分析和智能化管理,使监管人员能及时提出预案、方案和决策意见,确保指挥系统的决策、命令能够稳妥迅速地传达执行并反馈,从而保证整个管理系统具有联动性、高效性、完整性。

根据园林局规划,我们为园林局设计了一套DLP大屏幕显示系统。

园林局大屏幕投影拼墙系统将国际最卓越的高清晰度数码显示技术、无缝拼接技术、多屏图像处理技术、多路信号切换技术、网络技术应用集合为一体,成为一个拥有高亮度、高清晰度、高智能化控制、操作便捷的大屏幕无缝拼接显示系统,并将成为园林局有一个亮丽的景点智慧化智能管理中心大屏幕投影拼墙系统将国际最卓越的高清晰度数码显示技术、无缝拼接技术、多屏图像处理技术、多路信号切换技术、网络技术应用集合为一体,成为一个拥有高亮度、高清晰度、高智能化控制、操作便捷的大屏幕无缝拼接显示系统。

4.2.技术选择

4.2.1.DLP无缝拼接大屏

DLP是“DigitalLightProcessing”的缩写。

它的意思为数字光处理,也就是说这种技术要先把影像讯号经过数字处理,然后再把光投影出来。

DLP投影技术是应用了数字微镜晶片(DMD)来做主要关键元件以实现数字光学处理过程。

其原理是将光源藉由一个积分器(Integrator),将光均匀化,通过一个有色彩三原色的色环(ColorWheel),将光分成R、G、B三色,再将色彩由透镜成像在DND上。

以同步讯号的方法,把数字旋转镜片的电讯号,将连续光转为灰阶,配合R、G、B三种颜色而将色彩表现出来,最后在经过镜头投影成像。

DLP技术有如下优势:

●低噪音

DLP固有的数字性质能使噪声消失,因为DLP具有完成数字视频底层结构的最后环节的能力,并且为开发数字可视通信环境提供了一个平台,DLP技术提供了一个可以达到的显示数字信号的投影方法,这样就完成了全数字底层结构,具有最少的信号噪音。

●精确的灰度等级

DLP的数字性质可以获得具有精确数字灰度等级的精细的图像质量以及颜色再现。

DLP以反射式DMD为基础,不需要偏振光;并且因为每个视频或图像帧是由数字产生,每种颜色8位到10位的灰度等级,精确的数字图象可以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再现。

●反射

因为DMD是一种反射器件,它有超过60%的光效率,使得DLP系统比LCD投影显示更有效率。

这一效率是反射率、填充因子、衍射效率和实际镜片“开”时间产生的结果。

●无缝图像优势

DMD上的小方镜面积为16um平方,每个间隔1um,给出大于90%的填充因子。

换言之,90%的象素/镜片面积可以有效地反射光而形成投影图像。

整个阵列保持了象素尺寸及间隔的均匀性,并且不依赖于分辨率。

越高的DMD填充因子给予出越高的可见分辨率,这样,加上逐行扫描,创造出比普通投影机更加真实自然的活生生的投影图像。

●可靠性

DMD已通过所有标准半导体合格测试。

它还通过了模拟DMD实际操作环境条件的障碍测试,包括热冲击、温度循环、耐潮湿、机械冲击,振动及加速实验。

基于数千小时的寿命及环境测试,DMD和DLP系统表现出内在的可靠性。

●具有控制能力

由于具有中控系统,所以它可以控制任意一个DLP单元的图像,以及任意组合切换控制。

●影像不失真

DLP投影技术能利用微镜片提供清晰、正确、不失真的影像。

DMD微镜片之间借由紧密地编排,其间隔可小于一微米,因此影像的像素和像素之间几乎无法察觉其缝隙,可以避免影像的像素化(pixellation)和纱窗效应(ScreenDoor)现象。

另外DLP的动态对比技术(DynamicBlack),可让画面的暗部细节非常明显。

DLP芯片监控并改变色彩的变化,其动态调整的方式让消费者可看到更多暗部细节,最高的对比度可达到6000:

1。

DLP也可解决模拟电视恼人的烙印效应。

●画面明亮

DMD微镜片能够将更多的光源带至屏幕上,以提高光效率,不论是家用视听产品或商业简报用途均可提供充足的亮度。

而在数码剧院的用途上,其影像亮度更可达到15000流明。

●色彩丰富

不论是背投电视或家庭影院,DLP投影技术均可提供更为深邃的暗部细节和色调,而DLPCinema投影技术更可提供高达35兆的色彩,几乎是现在电影院中模拟投影技术的八倍之多,且全球已有285家电影院采用这种投影技术。

其优点是电影所呈现的影像正是导演希望观众所看到的,不会有传统电影母带拷贝的影像变质问题。

4.3.系统原理

4.4.系统组成

序号

名称

描述

1

投影单元

包括屏幕、投影箱体、反射镜、安装部件

2

内置图像处理卡

视频信号、RGB

信号的输入显示和控制信号可以分屏显示,也可以跨屏显内置图像处理卡和多屏图形控制器可以任选其一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

3

多平图形控制器

包括图像处理主机、RGB输出接口、视频接

口、可选RGB输入接口等提供多屏幕图像拼接、控制、RGB信号接入、视频信号接入等信号可以信号可以开窗口显示、分屏显示,也可以跨屏显示,并可以漫游、缩放显示。

4

大屏幕控制软件

网络信号接入、图形处理器控制、显示模式

设置和调用、投影机管理等。

5

信号分配与切换设备

用于多路计算机信号、视频信号分配和切换

4.5.系统逻辑结构

4.6.主要功能

●标准显示功能

提供多路信号源在多块屏幕组成的屏幕墙上分屏同时显示;可以全屏幕同时显示多路计算机信号(每路占一个屏幕);可以全屏幕同时显示多路视频信号(每路占一个屏幕);多个投影单元上可以混合显示多路的计算机信号和视频信号;任意一路视频信号和计算画面均可以用单屏显示,跨屏显示、独占全屏幕的全画面显示方式进行显示;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控制、调整并预设定多路信号的显示模式。

●特殊显示功能

可以将通过网络送来的计算机信号、通过RGB直接插入的计算机信号、视频信号同屏显示,并可以将各个信号窗口进行放大、缩小、位置漫游移动等操作。

可以在屏幕墙上全屏幕显示一幅分辨率高达4096×2304的图形具备接入双网络功能。

用户内部网上任一计算机工作站均可将大屏幕作为虚拟显示屏使用通过网络方式显示的各种计算机工作站数量无限制,显示桌面可同时在大屏的任意位置、采用任意比例显示在大屏幕投影墙上。

可以通过RGB输入卡接入多路计算机RGB信号,在大屏幕上开窗口显示。

所有的信号均可以在大屏幕上进行放大、缩小、位置移动等操作支持多用户操作,可以实现多个工作人员通过本地计算机对大屏幕系统的显示模式进行操作。

4.7.显示模式示意图

4.8.大屏系统结构

我们设计的指挥中心DLP大屏幕系统由基于TIDMD™(数字光源处理系统)技术的50英寸(或60英寸等)DLP一体化投影单元、大屏幕投影控制系统(含内置图像处理器、外置图像控制器、集成控制软件等)及配套设备(布线、底座等)三部分组成。

DLP背投拼接墙系统结构图如下:

主体DLP大屏幕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DLP拼接墙显示单元(Cubes):

一体化投影单元组合拼接显示屏。

在物理上,整套组合显示屏由模块化、标准化、一体化的投影单元箱体叠加组成。

每个封闭式投影箱体包括均DLP投影机和多层复合玻璃屏幕,投影机和屏幕以反射成像显示图像,整个箱体采用一次反射技术,整个墙体结构牢固、稳定。

信号处理及控制部分(Controller):

主要包括DVWNT930网络图像控制器、矩阵切换器及DVWAS3.0大屏应用管理软件。

其中DVW-NT930网络图像处理器通过网络连接,传输并合成计算机网络图像,以合适的图像大小/分辨率显示在大屏幕上,同时具有活动视频处理功能,可以在计算机图像的基础上叠加视频窗口,实现漫游、跨屏等功能。

结合高带宽RGB矩阵切换器(8X24)和RGB分配器,能够非常方便地实现RGB信号和活动视频信号的灵活组合使用,在组合屏上以任意方式拼接显示多窗口、多图像。

视频信号或其他电脑信号可通过电脑网络连接到多屏图像处理器,在大屏幕上以窗口形式显示,窗口可放大、缩小,数量根据网络带宽可任意多少。

大屏幕显示系统集成控制软件DVWAS3.0负责控制所有DLP投影单元的图像拼接、色彩和显示效果的调整,选择需要显示的信号和图像。

控制系统为全中文Windows操作界面,非常方便直观。

配套系统设备(框架、底座、大屏幕安装等)包括投影单元底座、配套线缆等。

5.报价预算

5.1.系统平台建设

所属系统

职能划分

功能名称

单价(万元)

功能新增状况

数字园林二期

调研

前期调研

5

新增

需求设计

功能设计

5

新增

UI设计

UI设计

5

新增

软件开发

架构搭建

5

新增

公园绿地管理子系统

15

新增

绿化资源管理子系统

15

新增

古树名木管理子系统

15

新增

园林绿化二维码管理

15

新增

园林绿化二维码管理

10

新增

人员管理

3

新增

施工管理

3

新增

巡检管理

3

新增

安全监控

3

新增

灌溉管理

5

新增

抢险管理

3

新增

监控管理

10

新增

统计分析管理

15

新增

API接口共享管理

5

新增

大屏系统管理

15

新增

系统设置

10

新增

 

软件测试

15

新增

 

系统实施

30

新增

 

系统运维

10

新增

总计

220

 

数字园林二期软件初步预算为220万元。

5.2.大屏建设

大屏根据实际尺寸进行报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