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诗歌复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98124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考诗歌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高考诗歌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高考诗歌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高考诗歌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高考诗歌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语文高考诗歌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高考诗歌复习.docx

《语文高考诗歌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考诗歌复习.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高考诗歌复习.docx

语文高考诗歌复习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综合训练

考纲解读: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2、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

高考题目对诗歌语言考查的形式是多样的。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理解关键词语和品味语言风格两个角度入手。

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

有单独考查的,也有结合形象、思想感情来考查的。

一直以来,对表达技巧的界定比较模糊。

从高考命题情况来看,一切可以提高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

我们在这里从抒情方法、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三个角度来展开。

一、方法回顾:

1、分析形象型

答题模式:

第一步,回答塑造什么样的形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特征;第三步,分析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或蕴涵的哲理等)。

2、炼字型

答题模式:

第一步,指出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分析该字的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第二步,分析好的原因或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及妙处;第三步,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3、表达技巧:

答题模式: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二、真题演练:

1、(2011,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4分)

【参考答案】

(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

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再现诗句,分析句意)

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结合全诗,分析表现手法及效果)

[备考答案]颔联“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构思高妙,内涵

丰富。

出句从视觉角度,描绘静态景观:

山泉虽然在地面静静流淌,却映现着天光云影。

对句从听觉角度,描绘动态景观:

湍流飞落之时,激荡起磅礴雨声。

这两句诗承接首联,产生先抑后扬的效果。

平凡无名的山泉,虽位处低地,却映照天光;虽并非浩大,却生发雨声。

抑扬间彰显出以物况人、托物言志的主旨。

为后四句全面、深刻揭示“山泉”的品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4分)

【参考答案】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备考答案]这首诗以物况人。

诗中的“山泉”不显世扬名。

有包容天地、吞吐宇宙,流转足可满深涧,分化小池亦平和的才具与胸怀;但更有着恬静澹泊,处事清澈不浊,超然物外的品格。

   

    这首诗又托物言志。

诗人写山泉,实际是写自己的情怀:

一方面恃才傲物,睥睨天下;一方面率性自由,恬静澹泊。

2、(2010,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7分) 

                     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

【参考答案】

(1)“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

“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解析】

(1)南宋陆游,大家非常熟悉,考核点在于“炼 字”。

 “炼字”的关键在于把握这个字所引领的画面和情感,紧扣内容和写法作答 。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分)

(2)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 “作者的思想情感”, 而“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把握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内心小环境,搞清了两个环境,再套上相应的答题模板,就能很快搞定。

三、模拟提升: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点绛唇 •越山见梅 

 吴文英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

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

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

 

【注】①吴文英,南宋词人,一生未第。

②横笛:

笛曲中有《梅花落》,此处暗指梅花凋落。

 

(1)这首词借梅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梅花虽然清瘦,虽然寒冷,虽然近晚,却依然绽放着她的明艳和清芬,是一个在逆境中依然展现着顽强生命力的人格的象征。

诗人以梅自喻,写自己如梅一样,如此清瘦地独立于人世的寒风冷雪中,坚强地挣扎于这时代的苍茫暮色中。

梅花的“暗消春素”也写出诗人才华在这冷漠的社会中日益消尽的凄恻之情。

【另题】找出词中写梅花的句子,并分析作者写出了梅花什么特征?

(4分)

【参考答案】“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是一个拟人化的联想,诗人把这株梅花看成一个在逆境中依然展现着顽强生命力的人格的象征,虽然清瘦,虽然寒冷,虽然近晚,却依然绽放着她的明艳和清芬,睥睨于这寒冬的荒索。

    词人怅然远去,只留下梅花在冬天的寒风中暗暗消尽那春天般的莹洁──雪白的花瓣。

这,也不正是诗人才华在这冷漠的社会中日益消尽的象征吗?

(2)有人认为这首词表现出了吴词“清疏空灵”的特色,请联系词结尾“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

”所表现的意境来谈一谈。

(6分)“行人去”即是指词人怅然远去,只留下梅花在冬天的寒风中暗暗凋残(消尽那春天般的莹洁──雪白的花瓣)。

随着诗人的远去,梅花在诗人的视野中渐渐消失了。

暮色苍茫的空山中只有一丝笛音在震颤、缭绕。

“横笛空山暮”,多么悠远、多么凄恻的意境,既写出了诗人在这冷漠社会中日益消尽的怅然,又写出了诗人心情随笛而来凄恻、震颤。

作者立意高远,颇具灵性,处处流露出真情实感,表现了“情书空灵”的特色。

【另题】“横笛空山暮”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4分)

【参考答案】诗人远去了,梅花在诗人的视野中渐渐消失了。

暮色苍茫的空山中只有一丝笛音在震颤、缭绕。

多么悠远、多么凄恻的意境呵,这该是诗人的心声在震颤。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解】1、郊扉:

犹郊居。

2、致此身:

意即以此身为 国君尽力。

 

1、诗歌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参考答案】颔联描写诗人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的悲凄画面,写出诗人羁旅异地、思念家乡,凄凉孤寂(孤独凄苦、孤独寂寞)的情怀。

 

2、本诗的五、六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试具体分析。

(4分)

【参考答案】本诗的五、六句运用了烘托(衬托)的表现手法。

第五句写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却很清晰。

这句“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长夜的寂静,反而更使人感到静得可怕。

试想,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还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呢?

下一句“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

明明要说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

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思潮起伏、长夜无眠、被抛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结束这种生涯的惆怅之情。

四、小结

     如果我们能够像山泉那样恬静淡泊、清高自守,像梅花那样坚持顽强、凌寒独放,那么我们心头就会升起一抹新绿,一抹鲜亮,心中旷达自适,有了自信,当然就不会像马戴那样有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忧虑与惆怅。

六月将近,我祝愿我们班58位学子都能够迎来属于自己夏花般的美丽绽放,祝愿你们都能够金榜题名,有一个美好的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