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99977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docx

比较教育自考复习笔记

比较教育

第一章概论

借鉴时代:

比较教育发展历史的第一个阶段,主要从1817年比较教育产生开始到19世纪末,这一时期随着民族国家制度的兴起和产业革命的爆发,偶诶各国争先恐后地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并积极借鉴别国教育经验来改善本国教育。

当时人们相信吧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移植到另一个国家是完全可行的,所以各国都积极向国外派遣专家,从教育先进的国家学习经验,以期为我所用,比较教育因此得以产生发展起来。

但这一时期比较教育家对别国教育的考察太多是表面化的、百科全书的,往往忽略别国教育与当地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忽视对别国的教育经验在本国的可行性的深入讨论。

因素分析时代:

比较教育历史的第二个阶段,从1900年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一段时间里,比较教育学家门开始注意到借鉴时代比较教育所采用的孤立研究和移植别国教育经验的方法存在着严重的局限和问题,并逐步认识到任何出色有效的教育都是深深植根于民族历史之中的,只有联系对象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民族特性来研究其教育精神和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才能从中获得间接的启发。

因而比较教育家门在这一时期主义密切各国额社会文化和民族特性等因素来分析研究该国的教育。

社会科学方法时代:

比较教育发展历史的第三个阶段,主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

在这一阶段由于受整个社会科学界在研究方法上从注重哲学思辨向签掉量化分析和重复验证的实证方法转变的影响,比较教育也从以往偏重人文的历史研究方法,逐步向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实证性的科学研究方法为主的方向发展。

社会科学界的各种新理论和新方法不断影响着比较教育,使这一阶段的比较教育发展呈现出新理论和新方法层出不穷的状况。

比较教育在社会科学方法时代的主要特点:

受整个社会科学在研究方法上从注重哲学思辨向强调量化分析和重复验证的实证方法转变的影响,比较教育也从以往人文的历史研究方法,逐步向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实证性的科学研究方法为主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社会学、行为科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新方法、新理论也影响着比较教育。

比较教育尝试运用结构功能理论、现代化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世界体系分析理论、依赖理论和后现代理论等进行教育的比较研究,呈现出相互交叉的倾向。

社会科学时代分为四个时期:

发展期(20世纪50-60年代)高原期(20世纪70年代)反省期(20世纪80年代)扩展期(20世纪90年代)

比较教育:

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领域,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以当代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教育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知识和多种研究方法,在探讨其各自的哲学、经济、历史和文化传统等特点的基础上,比较其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异同与成败,研究总结教育的发展规律,经验教训和发展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从而博彩各家之长,以达成为本国教育发展服务的目的。

比较教育的基本特征:

1他的跨国性和国际性。

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对象一般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教育。

2它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

3它的研究对象覆盖了整个教育领域,并兼具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种性质。

4他的时代性,即比较教育的研究时间维度上总是以现在为中心4他的民族性和国际性并存的特征。

比较教育的作用:

从两个方面来讲

第一、比较教育在接掌认识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过程中的作用。

答:

1、通过对处于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中的教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教育现象中那些最基本,不会因外部环境的不同而呈现根本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从而为提示教育现象背后的关于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亦即认识教育的本质,提供重要的线索和根据。

2、在对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教育现象进行比较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对教育的社会特性的认识。

3、研究其他民族,国家拷入以,不仅能使我们对教育的本质特性和普遍规律得出深刻的认识,而且更能加深我们对自己国家教育的科学认识。

4、比较教育的一些研究领域,是别的教育学科所无法涉及或未曾涉足的,因此也是别的教育学科不能或未能在这一领域中发挥必要的作用的。

5、就教育科学自身的发展而言,比较教育也在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比较教育在实际工作和现实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答:

1、比较教育研究可以使我们借鉴别国的教育经验,从而更好地解决本国的教育问题。

2、比较教育的研究还可以为我们制定教育决策提供预测性的依据,使我们的教育决策尽量做到有的放矢,保障教育的健康发展。

3、比较教育研究还对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比较教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正是由于比较教育在教育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多重要的作用,人们才积极地学习和研究比较教育。

霍尔斯划分比较教育包括哪几个研究领域:

按照霍尔斯的划分,比较教育主要包括比较研究、外国教育、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四大领域。

其中比较研究领域又包括比较教学法、教育内部分析和文化内部分析两个亚领域,而国际教育也包括国际教育够工作研究和国际骄傲与教学法两个亚领域。

简述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比较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当代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教育事业和教育现象。

2从时间上说,比较教育所研究的主要是当代的教育现象,所有对教育发展历史的追溯和对未来教育发展的预测,都是在当代教育研究的基础上或以当代教育研究为目的与核心而进行的。

3从范围来说,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广泛分布在世界上各个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乃至整个国际社会。

比较教育之父: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朱利安,他在1817年发表的《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中第一次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个概念,比较教育史上一般以此作为比较教育产生的标志。

由于他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作出了极其重要的开创性贡献,人们把他尊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第二章

因素分析法:

比较教育研究的一种方法,由阿诺德、萨德勒等人首倡,20世纪初到60年代广泛应用于比较教育研究。

这种方法强调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对其教育的影响,注重分析影响一国教育的各种因素和力量。

汉斯还具体地把影响一个民族国家教育的因素划分为自然因素、宗教因素和世俗因素三大类,并认为其中由种族、语言、宗教等多种因素负荷而成的国民性对教育制度的影响最大。

世界体系分析理论:

当代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提出的一宗比较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有广泛影响的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有卡诺伊、梅厄、阿尔特巴赫和阿诺夫等。

观点(这种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往往比来自该国内部的影响还要大,而比较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和探讨这些外部力量,比较教育不应局限于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单位,而要分析和研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部关系,从广阔的世界范围内去寻找对象国的各种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案。

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处在国与国之间不平等的权利关系之中,而西方国家在国际知识体系和教育体系中享有控制权力,它们因而总是设法维护现存的国际不平等关系并使之合法化。

冲突理论: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的一种理论,20世纪70年代流行于比较教育学界,挑战在比较教育领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结构功能主义。

这种理论认为由社会分化产生了相互竞争的社会集团,这些集团为了统治社会而力图控制教育。

在研究一国教育制度及其发展时,应当从这些集团的冲突出发来作出分析和解释。

冲突理论包括“新马克思主义”和“新韦伯主义”两大流派,其中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鲍尔斯、布迪厄和卡诺伊等,新韦伯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柯林斯、埃德蒙金和阿切尔等。

(比较:

新马克思主义比较教育理论吧马克思的再生产概念作为解释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教育的性质和功能的主要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学校教育不仅在生产出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须的劳动力,而且也生产出了维持资本主义社会所必须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以及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

新韦伯主义的比较教育理论主要运用韦伯的社会学理论,把个体行动之一社会环境之中,力图通过解释个体行动的主观意义来阐明宏观与微观两种社会过程。

这种理论主张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把学校中进行的活动与社会过程衔接起来,从而进行宏观和微观结合的教育社会学分析。

新殖民主义理论:

(描述当代世界西方发达与第三世界国家剥削与被剥削、控制与依赖关系的一种理论。

这种理论把国与国之间存在的这些不平等关系视为新的之门关系,将其与历史上的殖民主义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卡诺伊、阿特尔巴赫和黎城魁等都曾在比较教育研究中运用过这种理论,他们认为虽然殖民地国家都已经纷纷独立但西方国家输出给边缘国家的西式学校教育制度使得西方世纪仍然维持并强化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支配权力,特别是使西方世界和第三世界在文化上的不平等关系继续得以维持)

依赖理论:

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世界经济研究领域中的一种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一些比较教育学家吧这种理论运用于比较教育研究,主叫代表人物有卡诺伊、阿尔特巴赫和凯利等。

(这种理论把世界划分为由西方发达国家机构的“中心”和主要有第三世界国家构成的“边缘”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总是试图从对边缘国家的控制中获取利益,初一边缘的国家由于很多方面受制于人而不得不依赖于中心国家。

西方学校教育制度的移入加强了边缘国家对西方国家的依赖关系,进而强化了中心与边缘在政治经济上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并不断使人们逐步认为这种关系是合理的、自然而然的。

结构功能主义:

西方社会科学的一种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在一个社会系统整体中,各个部分都发挥着各自独特的功能,以维系社会系统的相对稳定。

20世纪50年代,这种理论逐渐成为西方比较教育研究的主流,主要代表人物有安德森、福斯特等。

持结构主义观点的比较教育学家吧教育如何发挥其社会功能以维持特定社会结构当作比较教育研究的主线,强调教育在维持社会系统的稳定和整合社会方面的功能。

依赖理论对比较教育的研究的影响

依赖理论把世界划分为由西方发达国家机构的“中心”和主要有第三世界国家构成的“边缘”两大部分,并试图运用“中心-边缘”的总体关系模型来揭示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在这种关系模型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发达国家总是图谋从对边缘国家的控制中获取利益,处于边缘的国家由于很多方面受制于人而不得不依赖于中心国家。

教育上的依赖关系不仅强化了中心与边缘在政治经济上的剥夺和被剥夺关系,而且还倾向于是这种不平等关系合法化。

因为借助于教育,中心国家可以不断使人们相信这种中心和边缘关系存在的合理性。

基于这种观点,依赖理论反对无批判地接受国际教育合作,认为其中有些合作项目会强化受援国的依赖关系。

试述朱利安的主要比较教育思想及其对比较教育发展的历史贡献?

1朱利安是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的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比较教育的奠基人。

他在1817年发表的《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中第一次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个概念,是比较教育的开山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他的比较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反映在这一作品之中。

2朱利安认为,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不同民族国家的教育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研究和比较,从中发现有利于本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以供我们在本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加以借鉴。

朱利安把教育视为一种社会改良的有效工具,认为教育的改善,必将带来整个社会风尚的改善。

这就是朱利安的比较教育目的论。

3朱利安反对那种照搬照抄别国教育经验的盲目、片面的做法。

他所说的“借鉴”是以科学的调查、分析、研究和比较为基础的,而不是盲目的照搬照抄。

朱利安认为,科学的比较教育研究可以为不同国家之间教育改革经验的相互借鉴提供科学而有效的方法,这正是比较教育研究的意义所在。

朱利安提出进行比较教育研究的设想,正式要克服那种照搬照抄别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经验的不良倾向,改善国与国之间教育经验的交流。

4在方法论上,由于受到当时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以经验为基础的实证思想影响,朱利安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应当为一种以事实观察为基础的实证性的科学研究。

在他看来,要使比较教育研究成为一种科学的研究,就必须改变教育经验交流的零散和混乱状况,克服因无序和任意而造成的武断和偏见,进行客观、标准的观察比较。

5朱利安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

1第一次系统地倡导和阐述了建立比较教育的基本设想。

2最早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一术语。

3他在一开始为比较教育的发展就奠定了不断科学化的发展方向。

4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为比较教育摆脱无结构的比较和散漫的评论进而建立自己的方法论体系迈出了第一步。

由于朱利安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的开创性贡献,人们都尊称为他为“比较教育之父”。

第三章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比较四步法:

美国著名比较学家贝雷迪提出的一种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包括描述;解释;并置;比较。

描述:

是比较教育研究工作的第一步。

包括两个方面,即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学校实地考察。

解释:

在解释阶段,比较教育研究者要运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在第一阶段得出的关于某一国家教育状况的资料描述进行分析,以揭示影响这些教育现象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并置:

是真正的比较研究的开始,并置的主要工作是统一概念,提出假说。

比较:

是比较教育研究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对所有比较研究的对象国同时进行研究,据此对并置阶段形成的假说作出验证。

科学量化法: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诺亚和纽约市立大学的艾克斯坦共同把实证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入比较教育研究,对科学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用实证的量化分析的方法论证比较教育研究假说的研究方法。

他们自己称这种方法为“科学方法“,人们一般称之为“科学量化法”也有人称之为“假设验证法”

问题法:

英国比较教育学家霍尔姆斯提出的一种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包括五个主要步骤:

1问题的选择与分析,明确有待研究的问题2提出假说,提出有关教育现象的问题的可能的因果关系的解释或有效解决方法的假说3验证相关因素,验证与问题相关的各种社会因素4从所提出的假说逻辑上预言可能的结果,对教育发展可能的结果作出预言。

5比较语言的结果与观察到的实施,如果结果与预言相符合则表明先前提出的问题得到了暂时的解决,如果不符合则比较教育的相关环节或整个过程就需要重新验证。

《比较教育评论》美国国际与比较教育学会会刊,1956年创刊,每年1卷4期,主要刊载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著名比较教育学家阿尔特巴赫、爱泼斯坦等先后担任主编。

比较教育全过程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从比较教育研究全过程来看,基本的环节和步骤是:

选择比较教育研究课题-广泛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比较-筛选、补充和整理资料-深入进行比较分析-作出比较研究的结论-验证结论。

简述诺亚和埃克斯坦认为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提出假说应采取的步骤?

诺亚和艾克斯坦认为,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提出假说应采取这样三个步骤:

第一步要证实假说中所表述的关系是确实存在的,第二步要阐明这种关系的一般方向,第三步要给这种关系作出精确的可以用量词加以限定的陈述。

这个陈述表达的就是假说。

简述诺亚和埃克斯坦认为在比较教育研究中选择个案应遵循的标准:

诺亚和埃克斯坦认为,在具体的比较教育研究过程中,选择研究个案应当遵循这样三个标准:

1尽量选择与假说有关的对象国,与本项研究的假说无关的国家不应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2对主要的一些额外变量要进行控制,即在选择个案时要考虑哪些与假说中包含的主要函数关系有直接关联的其他重要函数关系。

3还要考虑照顾研究工作的经济性,既要以最经济的方法利用资料对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解释,不要选择过多或太少的个案,以免给研究工作带来困难或影响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霍尔姆斯提出的分析和验证相关因素的理智框架是什么?

霍尔姆斯提出了四种模式作为分析和验证相关因素的理智框架:

1规范模式,主要容纳影响各国教育问题的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道德和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

2制度模式,容纳对象国有关教育制度及其组织结构,以及制约教育制度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政党、经济、法律组织结构和群众团体等方面的材料。

3自然模式,包括地理、气候、环境、人口等自然因素方面的资料。

4精神模式,主要包括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状态,或者叫做民族性,包括传统观念、民族意识和特性,以及反映个人行为准则和人们对新事物和社会变革的态度等方面的资料。

试述在比较教育研究过程中如何坚持四个基本原则?

1联系性原则。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的各种现象及其在思维中反应具有普遍的相互联系的根本特性。

只有在这种普遍的联系中,无门才有可能获得关于某一种事物的正确认识。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教育业不是孤立存在的。

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教育内部个各种要素之间、不同国家的教育现象之间,都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联系。

2发展性原则。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发展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某一事物,就不仅要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而且还要注意事物的发展过程。

坚持发展性原则,一要看到教育以及与相关的其他社会因素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

二要把影响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结合起来,三要根据不断变化着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实际来考虑问题,四要认识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某一历史阶段对国家的教育发展来说是不利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成有利因素,五要看到任何国家的教育制度都是在不断发展中逐步完善的,对任何一种教育制度和教育经验,既要看到它的成功之处,又要看到它的有待完善的地方。

3本体性原则。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本质和现象的对立统一,比较教育作为一种科学研究,也要透过一切教育现象来把握其本质,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的分析和比较研究,最后应当抓住存在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4实践性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根本来源,同时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比较教育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的科学。

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我们一要搜集符合教育实际发展情况的真实可靠的研究资料,并联系实际加以分析,二要在现实教育实践中检验比较教育研究得出的结论,三是结合我们教育实践,从当前和以后教育实践的需要出发来开展比较教育研究工作,在教育实践中真正体现我们比较教育研究的科学价值。

简述霍尔姆斯问题法的基本步骤?

问题法这种比较教育研究方法,是英国当代比较教育学家霍尔姆斯在杜威的“反省思维五步法”和波普尔的“批判二元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是结合比较教育研究的特性提出的

问题法主要包括五个步骤:

1问题的选择与分析首先是对某一种特殊的教育现象或一组特定的教育问题引起人们的困惑和反思,使得比较教育研究者对此发生兴趣,产生关于这类教育现象可能的原因或教育问题可能解决方法的猜想。

2提出假说。

针对特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者提出关于可能的因果关系解释或可能有效解决办法的假说。

3验证相关因素霍尔姆斯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验证与问题相关的各类社会因素,特别是对那些特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作出验证,以保障对各种解决方法可能产生的结构作出言之有据的预测。

4从所提出的简述逻辑地预言可能的结果,霍尔姆斯认为比较教育研究不应只是一种现状描述,也不应停留于各国教育现状的成因的分析和解释,他还应当根据所提出的假说和相关因素分析,对某一方面国家或地区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或对教育发展的可能结果作出预言。

5比较预言的结果与观察到的事实。

从霍尔姆斯的方法论来理解,预言并不代表对某种普遍有效效率的掌握和表达,它只是假说的一种有事实根据的逻辑引申。

第四章教育国际化与比较教育研究

国际与比较教育:

在教育国际化的历史背景下,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逐步扩大,乃至突破了以民族国家为基本研究单位的学术传统界限,将很过国际性教育发展和教育问题也正式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为了反映本门学科的这一深刻变化,人们就将原先的“比较教育”改称为“国际与比较教育”

民族主义:

一个民族由于共同的经历、对未来的共同憧憬和共同的前途而形成的休戚与共的民族感。

他强调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化或种族特征,寻求民族特性和民族尊严,要求在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意识以及和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方面维护、捍卫和实现本民族利益。

国际主义:

在一般意义上,国际主义是一种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以不同民族国家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强调国际协作与世界和平、反对狭隘民族主义、主张共同推进人类进步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

普世主义:

一种源于西方,特别是源于西方基督教教义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原义主要是普天之下兄弟姐妹皆可得主拯救,后逐步泛化为一种按照西方思想来改造和统一整个世界,从而使全世界的人都能过上想西方人一样的文明生活的思想观念

世界主义:

一种源于西方的思想观念,宣扬模式民族文化和民主传统,以至放弃民族主权,认为民族文化传统和国家主权是过时的概念,在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仍然存在的历史条件下就主张取消国界,组织所谓世界国家或世界政府统一世界经济文化。

教育国际化主要哪些现实表现:

1世界范围内,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加,各国教育的相互联系普遍增强。

2各国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也更加频繁和深刻。

3世界各国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也出现了一种世界范围的一致性,各国教育似乎正面对一种共同的挑战。

4各种国际性的教育组织和机构的产生,以及它们对世界教育发展的积极介入,从社会结构上也标举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潮流。

教育国际化对各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作用如何?

教育国际化对各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它在促进各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各国教育与社会发展,尤其是给第三世界国家的教育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在积极方面,对发达国家来说,教育的国际化直接或间接地给他们带来了文化和人才的双重收益。

对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而言,教育国际化有利于他们提高本国教育发展水平,增进社会进步的活力。

在消极方面,第三世界国家,教育的国际化给他们带来了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并且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他们本土文化传统的扭曲甚至丧失。

在发达国家,教育国际化也使他们在有限程度上增加了教育开支,并在其社会内部形成了文化多元化和文化冲突等问题

简述教育国际化形成原因?

教育国际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从总体上看,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1由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世界劳务市场和智力资源市场也同时越出了民族国家的传统边界,迫使各国相互共享教育成果,从而促使各国的教育也要跨越民族国家的边界而走向国际化的发展。

2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促使各国教育内容中相互一致的成分不断增加,并逐步占据了全部教育内容和绝大部分。

3信息社会的到来时的世界各国在知识和教育方面的联系更加敏捷,也日益紧密,从而为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4一系列全球问题的解决,也对各国教育发展提出了国际化的迫切要求。

全球问题是整个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只有真个人类社会团结合作,共同奋斗,才有可能摆脱危机。

面向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主要有?

1重视教育的战略地位,积极为21世纪作准备。

2下方教育权限,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3转变教育观念,建立终身教育体制4重视普及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平等与民主。

5加强教育与现代生产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改善职业技术教育。

6以教育质量为中心,力求提高教育效果。

7改善教师工资待遇,加强培训,建立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8面向世界,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

 

简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宗旨:

增进各国在教育、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合作,以促进对全人类部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均得享有人权与基本自由的普遍尊重,对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

简述美国百科全书《美国》对国际教育内容的表述:

国际教育内容如下:

1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2国际的教育信息收集和比较研究3协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教育4关于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教育5试图促使不同文化的社会和集团中所用教材能通用化和标准化的共同文化教育

试分析教育国际化对第三世界国家是好事还是坏事:

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教育国际化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对待和利用这种历史过程。

应该说,教育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