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08161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28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组织引导者:

茹茉莉

教学目标:

1.在故事情节的回顾中进一步巩固“盆、位”等12个认读字。

能够区分“花种”、“种”花的读音,结合板画理解“一盆”与“一盆盆”的不同。

会写“分、选”等2个生字。

2.聚焦两个重点句“国王从孩子们的面前走过,看着一盆盆鲜花,脸上没有一丝高兴的表情。

”“国王听了,高兴地拉着他的手,说:

‘你就是我的继承人’。

”在句子中理解“一丝”的意思。

并以此为线索理解第二三自然段,能够较有感情地朗读。

3.通过聚集重点句探究国王不高兴和高兴的原因,懂得雄日因为诚实才赢得了做国王继承人的机会,理解诚实是才是做人的美德。

重、难点分析: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一篇富含哲理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在成年人看来,含义一目了然:

诚实的品质最可贵。

但对一年级孩子来说,由于他们理解水平相对低下,且故事长,内容多,未必能轻而易举读懂。

尤其是文中雄日手中的空花盆,是一个与文本内涵紧紧相连的焦点,它隐含了雄日对人生的选择:

宁可放弃做继承人,也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这份诚实是多么沉甸甸呀!

如何使学生也能体会到,这是本课一个难点。

本课设计试图突破低年级孩子学习长课文的困难,采用快速聚集中心问题,在老师引导下重组学习板块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升理解水平。

课前准备:

1、词语卡片、两种表情的国王头像手模。

2、多媒体课件。

预设教程:

(一)多元复现词,直奔故事焦点

1、在复习词语中回顾课文内容:

挑选、王位、花种、种花、宣布、盛开、一盆鲜花、一盆盆鲜花、煮熟、发芽。

(出示卡片:

一面是词语,一面是花盆图案,花盆图案既作为读词的奖励,又贴作板书)

2、国王规定的日子到了,国王来了(手模:

国王不高兴的头像),他从美丽的鲜花前面走过,表情怎样?

(手模反一面:

国王高兴的头像)突然,国王看见了这个空花盆,表情又变得怎样了?

3、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找出哪个句子告诉我们国王很高兴,哪个句子又在告诉我们,国王不高兴?

4、反馈交流。

(二)聚焦“盛开着鲜花的花盆”,理解国王为什么“脸上没有一丝高兴的表情”

出示:

国王从孩子们的面前走过,看着一盆盆鲜花,脸上没有一丝高兴的表情。

1、同桌合作读,齐读。

2、理解:

“丝”在句中的意思。

(1)看实物,说说“一丝”有多少?

(2)小结:

是啊,“一丝”几乎看不见,那么“没有一丝高兴”就是——?

3、讨论:

这一天,展现在国王面前哪只是这么几盆花呀!

那时每个孩子都手捧最美的鲜花,每一盆都是那样地鲜艳夺目、那样的芳香扑鼻!

谁见了谁都会喜欢啊!

可偏偏国王脸上却没有一丝高兴的表情,这是为什么?

4、插读句子:

我发给你们的花种都是煮熟了的,这样的种子能培育出美丽的鲜花吗?

5、小结:

孩子们,这些花儿虽然美丽,但每一个盛开着鲜花的花盆都好像在告诉国王,这些孩子不诚实,像这样的人,如果做了继承人,国王怎么能放心让他继承王位、管理国家呀?

这就是不高兴的原因呀!

6、指导读出国王的不高兴。

(三)聚焦“空花盆”,感悟“诚实”的可贵

出示:

国王听了,高兴地拉着他的手,说:

“你就是我的继承人”。

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看看雄日对培育花种都做了些什么?

2、交流,并感悟:

十分用心。

3、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感悟雄日的“诚实”。

(1)师:

让咱们也十分用心地再读读第二自然段,再十分用心地体会体会雄日种花的经过吧!

(课件配乐出示:

有个孩子叫雄日,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

(2)师:

是呀,因为雄日跟每一个孩子一样也是多么地想成为国王的继承人啊。

可是——(出示:

十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花盆里的种子却不见发芽。

(课件:

空花盆特写)师:

这时,看着空空的花盆,雄日想过去用别的办法去换来像他们一样美丽的鲜花了吗?

(3)师:

没有,他是这样做的——(出示:

他又给种子施了些肥,浇了点水。

)(课件:

空花盆特写)师:

可种子也没有发芽,这时,看着空空的花盆,雄日想过用别的办法去换来美丽的鲜花吗?

(4)师:

还是没有。

接着读——(出示:

他天天看啊,看啊,种子就是不发芽。

)(课件:

日历翻动——空花盆特写)师: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雄日的花盆一直都是空空的,离国王规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明天就是国王规定的日子了,孩子们,这时的雄日看着这空空的花盆,心情会怎样啊?

(5)师:

是呀,因为雄日雄日深深记着国王宣布的话——

再读:

谁能用这些种子种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继承人。

(6)今天,摆在雄日面前的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明天手捧空花盆去见国王,一种那就是像这样孩子一样另想办法去找一盆美丽的鲜花。

雄日心里应该十分清楚:

明天只有选择手捧美丽的花,才有可能成为国王的继承人。

(在鲜花上贴“继承人”卡片)

他心里也应该十分明白:

明天,如果选择空花盆?

那就等于选择了什么?

5、激情小结:

尽管雄日是多么着急、伤心、难过,尽管雄日是多么希望自己能成为国王的继承人,可他还是选择了空花盆。

这就是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啊,他宁可选择不做继承人,也要选择做一个诚实的人(板书:

诚实),这种诚实是多么的可贵呀!

6、再读高兴句。

(把“继承人”卡片移到“雄日”的旁边)

(五)作业

写一写:

分、选

 

《咕咚》教学预案

组织引导者:

茹茉莉

教学目标:

1.从课题“咕咚”两个字中发现识字规律,复习带口字旁表示声音的词。

能结合插图,在故事情节中正确认读并理解“拔腿就跑、拦住、热闹”等词语,能读好儿化音“小猴儿”、“大伙儿”,并懂得“大伙儿”的意思,能读准带“哇、啊、呀”等语气词的句子。

2.通过异同点的比较,理解小动物们“叫”的句子,明白盲目听信和跟从他人,往往会让事情越传越变样。

在此理解的基础,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叫”句子。

3.以“听听猜猜”为铺垫理解兔子判断事情的错误所在,接着通过句子异同的比较,联系生活实际等,探究事情进一步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盲目听信和跟从他人”,最后从野牛的身上发现正确对待事情的方法:

遇到事情,不能光凭听到地就盲目地跟从,而应该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

教学过程:

一、听听猜猜,引入揭题

1.师:

上课了,老师想先考考你的耳朵。

(板画:

耳朵)竖起小耳朵,认真听,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容易混淆的声音,猜一猜。

2.师:

耳朵虽然能帮助我们判断许多事情,可是,有时如果我们光凭耳朵,却也常常会出错。

今天,咱们学习的故事中就有小动物因为光凭耳朵听,而闹了笑话呢!

3.看老师写故事的题目:

咕咚,读一读,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4.像这样的口字旁的字以前的课文中我们学过很多哦!

出示(配相应课文的插图):

这是雨声——哗哗哗(《要下雨了》),这是青蛙的叫声——呱呱呱(《荷叶圆圆》),这是小蚂蚁的哭声——呜呜呜(《夏夜多美》),这是小路上苍蝇的叫声——嗡嗡嗡(《美丽的小路》)。

发现了吗?

这些带口字旁的字都跟什么有关?

5.那咱们故事中的“咕咚”也是声音吗?

6.配乐配音配图引入:

故事得从湖边的一棵木瓜树说起——,这一天啊,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发出“咕咚”声该是怎样的?

)个别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结合插图在整体回顾中读词读句

1.这“咕咚”声到底闹出了怎样好笑的故事呢?

请把书翻到163页。

按你平时最好的读书习惯,认真读读课文,努力做读得正确、通顺。

2.结合插图,在整体回顾中读词读句。

大家读得非常认真,学习习惯真好!

(1)出示插图一:

看,故事中,首先听到“咕咚”声的是——?

他被吓了一跳后——指名认读:

拔腿就跑。

(2)出示插图二:

接着被吓坏的小动物有——?

指名说。

那么多小动物合在一起用一个词儿说就是——认读儿化音:

大伙儿。

正音:

小猴儿(这也是个儿化音,咱们要注意,再一起读)

读句: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

(这些小动物后面加了语气词,谁能再来读一读,咱们一起读。

像这样带有语言词的句子,还有两个,咱们也来读一读。

大家快跑哇!

快逃命啊!

(3)出示插图三:

就连大象也跟着跑,只有谁跟大家的表现不一样?

幸亏他把大家——认读:

拦住。

(4)出示插图四:

最后才让小动明白了事情的真象。

齐读:

最后两段。

⒊出示四幅插图:

一声咕咚竟然引发了这样一个有趣、好笑故事,故事中还有这样一个词儿——认读:

热闹。

(1)四幅图中你觉得哪一幅最热闹?

为什么?

(2)你又觉得哪一幅最安静呢?

为什么?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兔子光凭耳朵听到的声音判断事情的错误

咱们就先读读写兔子的这一段,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兔子当时的害怕了?

1.学生自由读。

2、谁来说说?

你从哪些读出了兔子的害怕?

(1)拔腿就跑:

仔细看看图,知道“拔腿就跑”是怎样的跑吗?

(一溜烟、水花还溅起着),咱们一起读好这一句。

(2)可怕极了:

听到这声音兔子也许以为是——?

你能读出小兔的慌张害怕吗?

指名读(点拨:

兔子不是聊天,他是在喊叫呢!

慌张的兔子会叫这么慢悠悠吗?

……)齐读。

3.当时兔子能回头看一眼,这个好笑的故事就不会发生了。

看来,兔子出错的最大原因是什么呢?

4.小结:

是啊,因为胆小的兔子连看都不敢一眼,光凭着耳朵来判断事情,所以才被吓得拔腿就跑。

(贴图:

兔子,板书:

跑)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其它小动物们光凭别人的话,盲目跟从的错误

⒈师:

(出示插图二),瞧,兔子这一叫,吓着了一连串的小动物,老师跟大家一起来读读当时的场面。

我读黑色部分,小朋友读等下变成彩色部分的句子。

好吗?

⒉发现了吗?

红色部分的句子,是在写小动物们怎么——?

(板书:

叫)兰色部分是在写小动物们怎么——?

(板书:

跑)

⒊咱们就先读读写他们“叫”的句子,你能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出示:

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咕咚”来了,大家快逃命啊!

出示:

“咕咚”来了。

“咕咚”来了。

自由读、交流(点拨:

“咕咚”在他们心里还是一种普通的声音吗?

小结:

看来,小动物们都跟兔子一样,把咕咚想象成了可怕的东西。

这就是相同的地方。

4.咱们再来比比这些话中的不同之处吧!

(1)我们先拿小猴儿的跟兔子的比一比:

出示:

“不好了!

“不好了,不好了!

说说你的发现!

是啊,连用两个不好了,使事情变得更可怕,更危险了!

男女分读。

(2)咱们再来比比小猴儿跟大伙儿的话:

出示:

“大家快跑哇!

“快逃命啊!

你又发现了什么不同?

看来,这话传到后来是越来越严重啊!

咱们想读好这些话,就得注意读出这种事情越来越严重的味道。

5.训练分角色朗读。

6.小动物们为什么会跟兔子一样,把“咕咚”想象得那么可怕,而且还越传越可怕呢?

让咱们回过头读读写他们“跑”的句子,找找答案。

出示:

小猴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1)齐读。

(2)听到别人的叫声,他们是怎么做的?

(贴图并板书:

小猴儿跟;狐狸山羊小鹿跟;大象跟)你找到原因了吗?

(3)小结:

原来,这些小动物都是光凭听到别人的话就跟着跑了,(板画板书)这种盲目跟从的做法才使他们对事情作出越来越可笑的判断。

⒎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这样因为盲目跟从,使事情越传越玄乎的事情还不少呢!

哈尔滨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事。

(资料介绍:

哈尔滨水危机谣言)

我所说的事情发生哈尔滨,由于松花江的上游有被污染的现象,政府决定全市停水4天,进行检修。

当时,有人在网上散播谣言说:

松花江的水已经全被污染了,四天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

于是许多正在上班的人都从匆匆忙忙地赶到超市买矿泉水,大家能买多少是多少,瞧,都几箱几箱的搬回家。

等政府部门多次详细地把事情解释清楚时,许多超市里的水已经被抢购一空。

这件事给人们的生活甚至整个社会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五、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明白道理

这样的人啊,真得学学咱们故事中的野牛啊!

1.跟同桌一起读读野牛和大家的对话,然后讨论讨论,野牛跟其它小动物有哪些不同?

出示:

野牛拦住他,问:

“‘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大象说:

“没看见,大伙儿都说‘咕咚’来了。

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大伙儿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子,兔子说:

“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2.自由读,讨论:

野牛的表现跟其它动物有什么不同?

3.交流反馈。

(要点引导:

野牛拦住他问:

“……”。

野牛没有跟着跑,而拦住了大家问(板画:

嘴巴)大象:

“咕咚在哪里,你——生接说“看见了吗?

”,野牛不相信耳朵听到的,更相信——眼睛看到的?

(板画:

眼睛)野牛跟大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光凭听到的叫喊声就盲目地跟着跑,它遇事能冷静地用心思考。

板画:

心)

4.师:

看来,光凭耳朵去判断一件事情,常常会失误,甚至闹笑话。

要知道事情的真象,咱们不仅要依靠耳朵,还应该用眼睛看,用嘴巴问,更应该冷静地用心思考,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聪明有头脑的人。

(结合教师的小结,在黑板上,将耳朵、嘴巴、眼睛、心合成一个“聪”字)今天老师就要把这个“聪明”的“聪”送给大家,希望你们遇到事情,不要盲目地听,盲目地跟,而能够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

请小朋友们拿起笔,把“聪”认认真真地写在这个故事的题目旁边写两边。

5.拿好笔,注意写字姿势。

第一个聪,一边听老师说一边认真写:

遇到事情,我们不仅要会用耳朵听,写个窄窄的“耳”,还应该用眼睛看,写“两点”,用嘴多问,写个“口”,更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写个“心”,这样不盲目地听,不盲目地跟,才能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第二个聪,你能这样一边说一边认真写吗?

 

板书1:

咕咚

小兔图

小猴图

狐狸图

跟从

山羊图

小鹿图

大象图

 

板书2:

小兔图

小猴图

狐狸图

山羊图

小鹿图

大象图

野牛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组织引导者:

茹茉莉

教学目标:

⒈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能正确认读后面带“子”的轻声词语,同时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⒉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懂得做事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课前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师:

今天咱们要一起学习一则有趣的故事。

故事里都有什么呢?

我从袋子里找找哈!

看有——?

指名学生在袋子里拿,有——?

(贴在黑板上)

师:

这个袋子里啊,藏着他们的名字。

(师摸)读——,哦!

我把玉米贴在它旁边。

(生摸)试贴,读。

师:

这些都是咱们熟悉的事物,可要读准它们的字音也不容易哦!

先读最简单的:

玉米。

其余三个咱们请一位小朋友读——。

师:

你发现了什么?

(轻声)

正音,齐读。

师:

除了这些,故事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角色呢?

看老师写它的名字!

(板书:

小猴子)谁来读?

这个故事的题目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有人举手就试说,如果没人知道,啊呀,没人知道啊,那看老师来写)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下山”)

生:

齐读课题

二、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熟悉程度,初读课文

师:

有人读到过这个故事吗?

生:

有/没有

师:

请你来跟我们说说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呀?

生:

说(评价:

恩,看过的故事能用自己的话把它讲出来,老师觉得你很了不起。

掌声送给他!

/有点忘记了是吗?

没关系,老师觉得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已经很棒了,谢谢你!

预设A:

(有人听过,能大概讲一讲)

师:

从刚才这些小朋友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大概知道,小猴子下山经过了许多好地方,看到了许多好东西。

(板画)

这个故事啊,就在咱们课本的第166页,认真听老师先讲一讲,一边听,一边记,小猴子下山先来到哪里,再到了哪里,最后怎么样?

预设B:

(没有听过)

师:

没听过啊!

想听吗?

这个故事啊,就在咱们课本的第166页,先认真听老师,边听边记,小猴子下山后,先后来到了哪些地方?

师讲述故事

师:

故事听完了。

题目也出来了,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先后顺序排进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图中吗?

师:

真棒!

同意他的排法吗?

看来刚才大家都听得非常仔细。

师:

这么有趣的故事,想自己读一读吗?

那就赶快打开课本,翻到166页,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读!

有不认识的字马上请教拼音,边读边标一标自然段。

生:

自由读课文

三、积累词语,迁移运用

(一)积累“又()又()”的词语

⒈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并学会运用

师:

小朋友们读得可真投入啊!

看,故事中的小猴子出来了,发现了吗?

它的表情——?

指名说。

师:

你知道它为什么那么高兴吗?

师:

是啊,它下山来看到都是些好东西啊!

课文中就用了许多好词语,为什么说是好词语呢?

因为只要用上了这些词语,小猴子不告诉我们,我们一读就能知道它看到的东西有多么好了!

比如,说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

其它的呢?

你能快速找到吗?

贴:

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说小兔子也能改成这样的又()又()的形式来说说吗?

⒉指导读好“又()又()”的词语

师:

小猴子下山,碰到这么好吃好玩的东西,难怪它会那么高兴啊!

能带着小猴子那样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些词语吗?

指导读词

师:

原来词语也是可以读出感情的哦!

咱们也来读一读。

⒊抄写“又()又()”的词语在课本相应的插图上

师:

你们看,这么多的好词语,想不想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那就请你挑选一个最喜欢的词语,认认真真地把它写在课文相应的插图上,那么这个词语啊就是你的了。

生:

自由选词语抄写(图画这么美,老师相信你的字一定也能写得很美!

(二)积累动词,学习生字

⒈学习“掰”

师:

那么多好东西等着小猴子,咱们赶快跟他一起下山吧!

看,他先来到了哪里?

出示第一自然段:

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指名读

师:

真能干,把句子中的两个生字都读得这么准确。

师:

(出示卡片“掰”)你来带大家读读这个生字吧!

组成词语也来读一读。

(反面词语“掰玉米”)(板贴“掰玉米”)

师:

小朋友们,你能看着这个字来做一个动作吗?

是呀,用两只手把一样东西分开就是掰!

来,咱们一边做动作一边再读读这个字。

⒉学习“扛”

师:

(出示卡片“扛”)这个字请你来读!

你也来读读!

(快速读字)

师:

谁也来做做这个动作?

(板贴“扛”)

生:

做动作

师:

(紧接着问)小猴子,为什么要扛着玉米往前走啊?

(因为玉米很大很重)原来是这样啊!

师:

孩子们,能得到这么大的玉米,小猴子此时的心情一定——(生接说)很高兴。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⒊生快速找其他动词,交流认读

师:

小猴子看见玉米,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朋友,像掰和扛这样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啊课文里还有很多呢!

大家赶快到第二至四自然段找找吧!

找到了用笔圈一圈。

比比谁的眼睛最亮,找得最快!

生找动词

师:

请你说说找到了哪些会动的词语?

指名说(随机贴)

师:

小朋友们,你们看,课文中这些会动的词语都跟咱们见面了。

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吧。

(打乱放在黑板上)

师:

这些词语你也能帮它们贴到合适的位置上吗?

先说摘——,摘什么?

师:

摘可以说是摘桃子,我们把它贴到桃子旁边。

摘还可以说是摘西瓜,我在西瓜旁边再写一个摘。

范写:

摘东西得用手,摘是提手旁,右这样写,注意里面是个古。

师:

其它的词语呢?

谁来贴?

指名贴,说理由。

⒋课中操(结合儿歌认生字、回顾课文)

师:

看,几个动作躲进了一首儿歌里,它们想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念一念呢!

(出示儿歌和音乐:

“小猴子,下山来,掰玉米,摘桃子,捧西瓜,追兔子,见了一样扔一样,空着双手往家走。

”)

师:

来,跟着老师一起来念一念吧!

师生一起边做动作边读儿歌。

师:

咱们还可以边拍手边来念呢!

(生:

集体拍手念)

四、朗读课文,回归整体。

(一)选择喜欢的段落,指导朗读

师:

刚才我们了解了故事,认识了词语,还念了儿歌,现在让我们再有滋有味地来读读课文,好吗?

第一自然段咱们刚才已经读了,现在啊请大家从2、3、4三个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认真地读一读,待会儿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二)结合板书,回顾课文,指导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

(出示最后一幅画面)瞧,此时小猴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生:

伤心、难过、后悔……

师: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好课文最后一段吧!

指名读,齐读。

师:

孩子们,那么多的东西,就因为小猴子看到一样丢一样,结果什么也没得到。

从小猴子那难过的表情中,我们相信他一定明白这一次的教训了,我们从小猴子身上也一明白了这个教训,是吗?

(三)看插图,配乐说话或读文

以前如果发现有这样的小伙伴,你就可以给他讲讲这个故事,现在还有点时间,咱们就看着书上的插图,用你自己的话先试试着讲一讲吧!

生:

自由练说故事(有时间的话请个学生来讲一讲)

 

《邮票齿孔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组织引导者:

刘科慧

教学目标:

⒈在回顾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认读文中12个生字,并在学习相关段落时进行进一步巩固。

会写“英、票”2个生字。

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通过学习2、3自然段,感受“这位先生”的聪明。

⒊初步懂得在生活中应善于动脑、乐于思考。

教学准备:

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一)通过对“黑便士”的介绍,学习“枚、齿、刀、裁”四个生字。

师:

小朋友们,刚才咱们一起去欣赏了各式各样的——(生说)邮票。

(看老师写“邮票”,票是咱们今天要写的字,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

上面写个扁扁的西,下面一个示,注意短横在横中线,第二横长一点),用手指在桌上写两个“票”,一起读读这个词语。

师: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枚非常特殊的邮票,想看看吗?

(注意学生的精神状态)(出示“黑便士”邮票)它就是咱们世界上的第一枚邮票,人们叫它“黑便士”。

邮票上的这位就是当时英国的女王陛下。

师:

那么这枚邮票到底特殊在哪儿呢?

来,自己读读这段介绍,注意读准这里的两个多音字和四个生字。

(四个生字带拼音,显红;多音字显蓝,拼音)(出示第一自然段作为资料形式介绍)1840年,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

最早的邮票跟现在的不一样。

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⒈(出示“枚”)你来读!

(反面出现词语“每枚邮票”)组成词语也来读读(读得好请他领读)——板贴

⒉(出示“齿”)这个请你来!

(出示“齿孔”)(男、女读)

⒊(出示“刀”)这个字简单,一起来读。

组成词语也来读读。

(出示“小刀”)

⒋(出示“裁”)谁来读?

你来!

读读词语。

(出示“裁开”)

师:

读准了生字再读这段话,相信就更容易了。

生:

齐读文字介绍

(二)结合现行的邮票认识“齿孔”,揭示课题

师:

读了这段介绍,你觉得现代的邮票跟以前的邮票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生答:

随生答上下出示“一大张现在的邮票”和“一大张黑便士”

师:

是的,你们看,现在的邮票连接处都有这样一个个小圆圈,我们把它叫做“孔”,(一起叫)裁开后,像牙齿一样突出的这部分,咱们就叫它“齿”。

连起来叫—叫——“齿孔”。

而最早的邮票四周没有齿孔,每枚邮票都连接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引读句子)

师:

孩子们,关于这个邮票齿孔的发明啊,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看老师写课题)来,一起把课题读一读。

生:

齐读课题(“的”是轻声,读课题时也能把词语和词语之间连得紧一些,那就更好了。

二、初读课文,教学生字

(一)初读课文,检查反馈

师:

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62页,按照你们平时的读书习惯开始读课文吧!

注意读准没一个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

开始吧!

生:

自由读课文。

师:

第一自然段啊刚才我们已经读过了,老师想请三位同学来读读2、3、4三个自然段。

咱们班上谁的朗读水平最高?

请你来读第二自然段!

(生指名)你来推荐一位同学读第三自然段吧!

你想请谁读第四自然段呢?

其他同学啊有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认真听这三位同学读,听听你认识的字他们是不是读正确了,听听你不认识的字他们是怎样读的?

生:

分段朗读(师随机正音)

(二)在复述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