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110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6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docx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吉林省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共8页,包括三道大题,共26道小题。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1)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子罕》)

(2)雪下了一夜。

早上出门,看到雪落枝头,到处玉树琼花,不禁脱口而出:

“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出居室主人交往人物博学儒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晏殊在《浣溪沙》中,借助“花”和“燕等意象感叹美景易逝,时光流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欣赏明代书法家祝枝山的书法作品(局部),依据图片中方框内的句子回答问题

(1)关于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

(2)将“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下来。

(3)若将此句含义用成语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寝食不安B.夜长梦多C.食不果腹D.废寝忘食

(4)在我们学过的《出师表》中,与此句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五月渡泸,深入不毛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D.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3.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①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②

(刘成章《安塞腰鼓》)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束缚()②羁绊()

(2)在语段横线处应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①逗号②句号B.①破折号②问号

C.①省略号②省略号D.①顿号②叹号

(3)下列句子与语段没有相同修辞的一项是()

A.街衢睡了而路灯醒着,泥土睡了而树根醒着,鸟雀睡了而翅膀醒着。

(洛夫《雪落无声》)

B.懂得和树交谈,听树呢喃的人,就了解真理。

赫·黑塞《热爱自然的声音》

C.如果我有一根钓竿,我就钓那些花,我就钓那些水中的云影,我就钓那些失去了的闲情。

(张晓风《一钵金》

D.是的,在人群中寻觅诗意,其实是一种对真诚的渴望,渴望真诚的友情,渴望爱和被爱,渴望真诚的呼唤能得到真诚的回报。

(赵丽宏《诗意》)

4.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存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克服重重困难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无限绚烂的无比璀璨的未来。

①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7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2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5.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佳木秀而繁阴

(3)负者歌于途(4)树林阴翳

7.依据图示,完成以下任务。

(1)“环滁皆山也”中的“环”和“皆”写出滁州地域环境怎样的特点?

(2)远望琅琊山,特点鲜明,请概括成四字短语填写在方格中。

8.阅读本文,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概括,这是一座怎样的亭子?

例:

从“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可见,这是一座“友情(谊)之亭”。

9.文中写景、写滁人与写太守有什么关系?

(乙)(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大铁椎传

[清]魏禧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

客驰下,吹觱篥①数声。

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

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

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②欲堕。

忽闻客大呼曰:

“吾去矣。

”尘滚滚东向驰去。

后遂不复至。

(选自《古代散文选》一书,有删节)

【注释】①(bì1ì):

古代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的乐器。

②栗:

发抖,哆嗦。

10.与“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中

“负”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负荆请罪B.负箧曳屣C.负势竞上D.负重致远

11.请用“/”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

(限两处)

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

12.大铁椎的勇敢是如何表现的?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出一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甲)(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

算盘

李森祥

①陈老师个子很高。

他常穿一件灰布中山装,两肩膀瘦塌塌的,背脊骨却像竹竿一般直。

②他讲课时,一只手搭在课桌上,另一只手的指缝里,就夹住一颗粉笔。

他的手掌片开后,奇大,白白的,筋凸出来,薄薄的像菜刀。

一堂课结束时,他粉笔一丢,两手掌合住,相互擦一擦,沙沙的。

那声音很像剃头师在刮布上刮剃刀。

③陈算盘是老师的绰号,村里人背后都这么叫他。

④这陈老师是块活算盘,经他手教出来的学生,个个算盘珠上走得了马。

的的得得,的的的得得得,珠子炒黄豆一般响成一气。

⑤上课时,老师不敲钟,不吹哨。

他的头从横梁内移出来,脚就从楼梯上下来,咯——咚声比上楼时响,弄得祠堂里回声很大,学生们远远就听见了。

到他下最后一级楼梯,我们已经坐好。

⑥有一天,老师很认真地要我们这个年级的同学,上他住的阁楼里去看看。

祠堂有阁楼,老师的房间就在阁楼里。

我们心里一下子兴奋起来。

这就是说:

老师要教我们珠算课了。

按老师的惯例,开教哪个年级的珠算,就让上他阁楼里走一趟。

这已经成了他的一种固定仪式。

⑦我们排着队,很小心很紧张地往楼梯上迈步,一步步迈得很慢。

我脚底心软绵绵的,好像踩着的不是楼梯板,而是踩在老师的身上。

⑧进了阁楼,老师让我们轮流在他的藤椅上坐一下。

藤椅会吱咯吱咯叫。

⑨我们都坐过藤椅后,老师才打开了樟木箱。

樟木箱内掀出一股陈年樟气,在小阁楼内左右弥漫。

这有些辣有些绵酽的气息渗得我的鼻子忽大忽小的,我拼命熬着,才没打出喷嚏来。

⑩老师搬出来一样物件,很重。

他小心地将物件平放在条桌上,解开包布,是一块算盘。

老师对我们招招手,很慎重地说:

你们来摸摸!

我们就过去摸摸,一摸我就瞪大了眼睛,原来是块石算盘。

它不光算珠是石的,连排档、盘框也是石的。

这是一块雕出来的石算盘。

它能算吗?

能算。

老师看着我们全摸过后,将左手按在算盘上,大拇指一勾,咯得数声脆响,打出一排珠子,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老师说:

你们看住了。

只见他薄大的手掌一翻,手指头弹开,一瞬时,就有盐锅里爆黄豆般的声音炸出来,一串串地在我们耳边滚。

一会儿工夫,声音没了,算盘上的一至九珠子就调了个头,成了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⑪同学都炸着嘴,耳朵鸟翅般弹得笔挺。

老师说:

你们能够像我刚才这般不歇力地打一遍,那就可以在滚了的油锅里用手指弹出一颗花生米来。

⑫经老师这么一说,我们就更加惊呆了。

我心里想,到哪一天才能学到这一手绝技呢?

老师的话是真的,他手指尖上的老茧,比我爷爷指根的老茧厚。

⑬石算盘声音响过的第二日,老师开始教我们打算盘,一块特制的大算盘挂在黑板上,这是老师自己动手做的。

黄杨木的珠子,足有碗底那么大。

珠杆上扎着鸡毛,用来固定珠子。

他用左手去推珠子时,脚尖踮起来。

他规定我们,一律用左手拨珠子。

他说:

右手是握笔的,怎么能打算盘呢?

左手打出来,右手记,这才正。

这样,我们那一带打算盘的,只要看他开哪只手。

看到开右手的,就有人说:

这是野路子,不正宗的。

⑭老师教我们珠算,几乎是突击性的,天天学。

那些天,村庄里能听到东一片西一片的算盘声。

晚上的时候,这声音伴了多少爷们父亲们进入梦乡呢……

⑮那些天,老师的心情就显得很轻松,有了一种安慰,很知足的神态。

(选自李森祥《台阶》一书,有删节)

13.比喻句中,恰当的喻体可以丰富语句的内涵。

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喻体的表达效果,并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要求突出人物特征。

他常穿一件灰布中山装,两肩膀瘦塌塌的,背脊骨却像竹竿一般直。

14.文中写了老师的哪两块特别材质的算盘?

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1)________算盘,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算盘,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⑩—⑪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16.文末“老师的心情就显得很轻松”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乙)(1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

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和会意字

①甲骨文中有不少象形字和会意字,形象反映了般商社会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状况,对甲骨文字形体进行考古学研究,是释读甲骨文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②先说一下象形字。

③殷人形象地描摹实物的形状,产生了象形字。

甲骨文的戈字(见如图),上部横道,代表着戈头,竖道是戈松(bì)即戈把,是木头做的。

殷代的戈,戈把长度大概在___17___厘米至1米左右。

甲骨文的戈应源于这种安上木柲的铜戈。

殷墟墓葬出土的铜戈,大多数都只剩下钢戈头,没有木把了。

④简化、线条化表现实物形状,产生了象形字。

甲骨文的牛字(见如图),是简化了的牛头正面形,是牛头线条化的一个表现。

殷墟54号墓出土的铜牛尊,为水牛的形象,体态肥硕,四肢粗短,尾部下垂,目字形眼,眼珠外突,两只大角呈圆弧形向后伸展,双耳上竖。

牛尊身躯布满了纹饰,非常漂亮,可谓国宝级文物。

⑤这是“万”(萬)字(见如图)。

甲骨文萬字像蝎子形,后来借为数字的万字。

殷墟侯家庄M1001号大墓出土一件残骨笄(jī),俗称骨簪子,骨笄顶部的形状,与甲骨文的万字轮廓基本相似,均突出了蝎子头前的一对拱钳。

殷人凭借对客观世界的细致观察,所以才能够造出这样的象形字。

⑥下面我再介绍一些会意字。

⑦这是“为”(為)字(见如图)。

甲骨文的为字,像人手牵着大象,表示有作为的意思。

西北冈王陵区发现两个埋象的坑,一座埋一匹象和一个人。

另一座只埋放一匹象,是亚洲象的幼象。

象的前肢上面还有一只小猪的骨骼。

此坑最值得注意的是什么呢?

是象脖子旁有一个铜铃铛,表明了这是被人驯服的象。

殷商时期,中原地区包括安阳一带,气候比现在暖和,也有象活动。

为字的形体及《吕氏春秋》提到“殷人服象,为虐于东夷”的记载,表明殷商人已经能够驯服和驾驭大象了。

⑧这是“夫”字(见如图)。

像人的正面图形,头上有一个簪,也就是笄。

这个字也是会意字,古代的男子成人后要束发加冠的,笄是束发的用具。

⑨殷墟出土了数以千计或上万件骨笄和少量玉笄。

一般来说,贵族用玉石做的笄,普通平民、奴隶用骨笄。

殷代的男子用笄,一般为一人一根。

后冈发掘了一个圆形祭祀坑,里面有三个人牲,头顶插一根骨笄。

我参加发掘的郭家庄M160墓,发现有三个男性殉人,头顶上也只有一根骨笄,说明当时的男子,是一人只用一根骨笄或者玉笄的。

⑩由此可见,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和会意文字,记载了人类发展的历史,传承了人类的智慧。

(选自《新华文摘》一书,有删改)

17.释读甲骨文字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什么?

依据全文,至少写出两种说明方法。

18.品析并写出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殷代的戈,戈把长度大概在80厘米至1米左右。

19.依据选文,概括象形文字产生的原因。

20.依据选文第⑦段回答,“为”字反映了股商时期怎样的自然状况和史实?

(三)名著阅读(5分)

21.下列语句属于肖像描写的一项是()

A.千株老柏,带雨半空青冉冉;万节修篁,含烟一壑色苍苍。

门外奇花布锦,桥边瑶草喷香。

石崖突兀青苔润,悬壁高张翠藓长。

(吴承恩《西游记》)

B.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

大虫背后。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

(施耐庵《水浒传》

C.阔大

鼻子,又短又方,真是狮子的相貌!

嘴倒长得颇秀气,但下唇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

(罗曼·罗兰《名人传》)

D.卫葑说:

“事情还是好办的。

不当亡国奴是人同此心,要不当亡国奴就得把敌人打出去,这是心同此理。

”(宗璞《南渡记》)

2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名医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

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

先买药,再寻药引。

“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

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

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选自《朝花夕拾》)

①甲乙两位同学针对上面的语段讨论时,各自发表了看法。

若你参与其中,会发表怎样的见解?

(至少答出一点)

甲同学:

这段话可以看出名医用药特别,有故弄玄虚之感。

乙同学:

“名医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我觉得这话有趣,其中“的确”强调他用药形成舆论,很有影响力。

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初中教材中,也学到了鲁迅与医学有关的课文。

请写出篇名及与他留学生活有关的一件事。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8分)

(一)综合性学习(8分)

23.阅读下面某同学的读书摘记,并完成任务。

【摘记一】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唯一一位传染病学科的女院士。

摘记二】

李兰娟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县夏履桥村。

父亲因眼疾无法劳作,全家靠母亲卖山货维持生活。

初二那年,正逢困难时期,母亲决定让她辍学。

正当李兰娟准备离开学校的时候,班主任突然叫住了她,问:

“你自己要不要读书?

”13岁的李兰娟哽咽了:

“我很想读书。

”班主任没让她把行李拿回家,只是给她批了一个月的假回家帮忙。

母亲拿倔强的李兰娟没有办法。

一个月后,性格坚毅的李兰娟又回到学校,读完了初中。

【摘记三】

2003年,“非典”(SARS)爆发李兰娟迅速行动,有效控制浙江的疫情;2020年1月18日,她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武汉必须严格“封城”的重要建议;2020年的春节,73岁的李兰娟再次临危受命,参与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1月28日,李兰娟的实验室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

(1)假如你是校报记者,即将采访李兰娟院士。

请你依据摘记,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并说明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2)学校团委欲向广大师生发出“向李兰娟院士学习”的倡议。

请你结合摘记内容,选取任一角度,按示例形式,代表团委发起倡议。

示例:

从“2020年春节,73岁的李兰娟再次临危受命,参与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防工作”角度,发起“爱国敬业,勇于担责”的倡议。

(二)写作(50分)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24.作文

题目:

教育里的爱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6)行款格式:

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

25.品读《谨言箴》,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谨言箴

曾国藩大意:

巧言悦人,自扰其身。

花言巧语取悦他人,烦扰自身。

闲言送日,亦搅女神。

闲言碎语打发日子,搅乱心神。

解人不夸,夸者不解。

有见识的人不骄傲自大,夸夸其谈的人见识短浅。

道听途说,智笑愚骇。

传播没有根据的听闻,聪明的人会笑话你被惊扰欺骗。

骇者终明,谓女贾欺。

受惊扰的人最终明白(真相),认为你在兜售谎言。

笑者鄙女,虽矢犹疑。

笑话你的人鄙视你,即使你发了誓愿仍会被怀疑。

尤悔既丛,铭以自攻。

过失与悔恨已经太多了,(于是)写下铭文警诫自己。

铭而复蹈,嗟女既耄。

(等到)写下了铭文再去实行(时),可叹你已年老了。

(选自《续古文观止》)

读过这则材料,你会发现,这里有许多观点值得深思,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丰富的启示。

比如,在生活中,应该有思想,不骄傲自大;有判断力,不道听途说;有作为,不虚度时光;有错误要及时改正……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6)行款格式:

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1)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子罕》)

(2)雪下了一夜。

早上出门,看到雪落枝头,到处玉树琼花,不禁脱口而出:

“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出居室主人交往人物博学儒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晏殊在《浣溪沙》中,借助“花”和“燕等意象感叹美景易逝,时光流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题答案】

【答案】①.不舍昼夜②.千树万树梨花开③.谈笑有鸿儒④.往来无白丁⑤.无可奈何花落去⑥.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析】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

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注意:

昼夜、梨花、鸿儒、燕归来。

2.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欣赏明代书法家祝枝山的书法作品(局部),依据图片中方框内的句子回答问题

(1)关于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

(2)将“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下来。

(3)若将此句含义用成语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寝食不安B.夜长梦多C.食不果腹D.废寝忘食

(4)在我们学过的《出师表》中,与此句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D.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2题答案】

【答案】

(1)C

(2)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要求:

抄写要求准确、工整、规范。

(3)A

(4)B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篆书特点:

篆书笔法瘦劲挺拔,曲线较多,直线较少。

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收笔“悬针”较多。

隶书特点:

隶书多呈宽扁型,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磔”。

楷书特点:

楷书的笔画与笔画之间有内在的呼应关系,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

结构上要强调笔画与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大小要匀称、行款整齐。

行书特点:

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行书的结构形态,一般与楷书相距不远,虽然在笔画上有增有减,但不像草书那样变得不易识别。

祝枝山的书法作品在笔画上是横平竖直的,字的形状呈现方块状,大小匀称,并且没有连笔,没有笔画的增减,故判断是楷书,选C。

(2)答题要点:

抄写语句时要注意不能写错字,不能写到方框外面,笔画要横平竖直,不能连笔。

注意“寝”的正确书写。

(3)本题考查成语意思。

A.寝食不安:

意思是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

B.夜长梦多:

意思是比喻时间一拖长,情况可能发生不利的变化;

C.食不果腹:

意思是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

D.废寝忘食:

意思是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结合“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可知,选A。

(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A.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

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

D.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询问(治国的)良策,考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

结合翻译可知,选B。

3.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①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②

(刘成章《安塞腰鼓》)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束缚()②羁绊()

(2)在语段横线处应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①逗号②句号B.①破折号②问号

C.①省略号②省略号D.①顿号②叹号

(3)下列句子与语段没有相同修辞的一项是()

A.街衢睡了而路灯醒着,泥土睡了而树根醒着,鸟雀睡了而翅膀醒着。

(洛夫《雪落无声》)

B.懂得和树交谈,听树呢喃的人,就了解真理。

赫·黑塞《热爱自然的声音》

C.如果我有一根钓竿,我就钓那些花,我就钓那些水中的云影,我就钓那些失去了的闲情。

(张晓风《一钵金》

D.是的,在人群中寻觅诗意,其实是一种对真诚的渴望,渴望真诚的友情,渴望爱和被爱,渴望真诚的呼唤能得到真诚的回报。

(赵丽宏《诗意》)

【3题答案】

【答案】①.

(1)shù②.jī③.

(2)D④.(3)B

【解析】

【详解】

(1)束(shù)缚:

捆绑,使受到约束限制。

羁(jī)绊:

意思为被身边的物事缠住手脚。

(2)“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三个词语是并列关系,都用顿号隔开;整句话情感比较浓烈,句尾用感叹号,表达赞叹。

故选D。

(3)三个“容不得”,故可知原文语段运用了排比修辞。

A.拟人,排比,三个“醒着”既是拟人,也是排比;

B.拟人,“呢喃”把树拟人化;

C.排比,三个“我就钓那些”是排比;

D.排比,三个“渴望”是排比;

故选B。

4.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存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克服重重困难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无限绚烂的无比璀璨的未来。

①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