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指导.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5215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docx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实验指导.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docx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

实验课题

实验一: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实验类型

综合型

对象

生物技术本科

实验目的(含基本技能和实验方法等)

通过对氨基酸的分离,学习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实验难点

理解并应用纸层析技术对氨基酸进行分析及鉴定。

实验方法

实验+示教

课时安排20分钟

教学步骤

一、实验讲解

1.原理

层析法又称色谱法。

1903年,发现用挥发油冲洗菊粉柱时,可将叶子的色素分成许多颜色的层圈。

此后,把这种利用有色物质在吸附剂上因吸附能力不同而得到分离的方法称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

虽然后来将色谱法应用于无色物质分离,但是这个名字一直沿用下来。

层析法除了吸附层析以外,还有离子交换层析和分配层析。

一般认为纸层析是分配层析中的一种,但也并存着吸附和离子交换作用。

分配层析是利用不同的物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到分离的。

通常用α表示分配系数。

 

一个物质在某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在一定的温度下是一个常数。

纸层析是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滤纸纤维上的OH基具有亲水性,因此能吸附一层水作为固定相,而通常把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

有机溶剂自上而下流动,称为下行层析;自下而上流动,称为上行层析。

流动相流经支持物时与固定相之间连续抽提,使物质在两相之间不断分配而得到分离。

显然两个物质的分配系数差得越大,则越易分开。

纸层析的实际操作是在滤纸的一端(通常距纸边缘2厘米),点上样品,干后,在密闭的容器内,待纸饱和了适当的溶剂蒸气后,令溶剂从有样品的一端经过毛细管的作用,流向另一端,使样品中的混合物得到分离。

这种操作常称单向层析。

为了得到更好的分离,还可以作双向操作或称双向层析。

即在滤纸的一角上点样品,先用一种溶系统展层后,使滤纸干燥,将纸调转90°,再用另一个溶剂系统展层物质分离后,层析点在图谱上的位置,即在纸上的移动速率,用Rf表示。

 

每一物质的Rf值决定于该物质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α)和两相的体积比(AS/AL)。

这两种相即是水(固定相)和有机溶剂(流动相)。

两相体积比在同一实验情况下是不变的,所以Rf值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分配系数(α)。

对于某一物质在一条件下的α值是固定的。

因此Rf值为其特征常数。

现将影响Rf值的因素概括如下:

(1)物质结构的影响:

极性物质是易溶于极性溶剂(水)中,非极性物质是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有机溶剂)中,所以物质的极性大小决定了物质在水和有机溶剂之间的分配情况。

例如酸性和碱性氨基酸极性大于中性氨基酸,所以前者在水(固定相)中分配较多,因此Rf低于后者。

—CH2—基是疏水性基团,如果分子中极性基数目不变,则—CH2—基增加,整个分子的极性就降低,因此易溶于有机溶剂(流动相)中,Rf值亦随之增加,例如氨基酸的Rf值:

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二羧基氨基酸中,天冬氨基酸<谷氨酸。

极性基团的位置不同也会引起Rf变化,例如在正丁醇-甲酸-水系统中层析时,α-丙氨酸的Rf值大于β-丙氨酸。

(2)溶剂的影响:

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Rf值不同,选择溶剂系统时应使被分离物质在适当Rf值范围内(0.005到0.85之间),并且不同物质的Rf至少差别为0.05才能彼此分开。

溶剂的极性大小也影响物质的Rf值。

在用与水互溶的脂肪醇作为溶剂时,氨基酸的Rf值随着溶剂碳原子数目增加而降低。

(3)pH的影响:

溶剂系统的pH会影响物质极性基团的解离形式,例如氨基酸在酸性或碱性溶剂中变化如下:

对于酸性氨基酸则在酸性时所带净电荷比碱性时少。

带电荷越少亲水性越小,因此在酸性溶剂中Rf值较碱性中大。

而碱性氨基酸则与此相反。

借此性质用酸相和碱相溶剂进行双向层析,可使酸碱性不同的氨基酸达到分离的目的。

溶剂的pH还可影响有机溶剂(流动相)含水量,溶剂酸碱度大,则含水量多。

对于极性物质如(氨基酸)来说Rf值增加,非极性物质则减少。

若pH不适合,使同种物质有不同解离形式,其Rf也略有不同,则此物质层析呈带状图谱。

因此溶剂中的酸或碱的含量必须足够,并且层析缸(或箱)中用酸或碱的气体饱和才可以防止上述现象,使物质得到圆点状图谱。

课时安排20分钟

(4)滤纸的影响:

层析滤纸必须质地均匀、紧密,有一定机械强度,并且杂质较少,如纸中含有Ca2+、Mg2+、Cu2+等金属离子杂质,可与氨基酸形成络合物使层析图谱出现阴影,可用稀酸(0.01mol•L—1或0.4mol•L—1HCl)洗涤滤纸除去之。

(5)温度的影响:

温度不仅影响物质在溶剂中的分配系数,而且影响溶剂相的组成及纤维素的水合作用。

温度变化对Rf值影响很大,所以层析最好在恒温室中进行,控制温度相差不超过±0.5℃。

除上述因素影响Rf值外。

样品中含有盐份和其他杂质以及点样过多均会影响样品的有效分离。

无色物质的层析图谱可用光谱法(紫外光照射)或显色法鉴定,氨基酸层析图谱常用茚三酮或吲哚醌作显色剂。

茚三酮显色反应受温度、pH、时间影响较大,如果要使实验结果能很好重复,必须严格控制上述条件。

样品中如含有大量盐酸会使氨基酸不易显色,如含有大量盐时显色点上会出现白斑,此外空气中的杂质如氨、硫化氢或酚等都会影响显色结果。

铜离子可以与氨基酸-茚三酮显色物形成络合物,颜色较稳定。

用硫酸酮乙醇溶液洗脱层析后的显色斑点,借比色法可定量测定氨基酸含量。

2.实验器材及试剂

(一)器材

1.层析缸2.毛细管3.喷雾器4.层析滤纸5.直尺7.铅笔8.吹风机

(二)试剂

①扩展剂:

4份水饱和的正丁醇和1份醋酸的混合物。

将20毫升正丁醇和5毫升冰醋酸放入分液漏斗中,与15毫升水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后分层,放出下层水层。

取漏斗内的扩展剂约5毫升置于小烧杯中做平衡溶剂,其余的倒入培养皿中备用。

②氨基酸溶液:

0.5%的A、B、C、D、E、F氨基酸溶液(可能为赖氨酸、甘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及一种氨基酸的混合液G(含有上述氨基酸的一种或几种),各组份浓度均为0.5%。

③显色剂:

0.1%水合茚三酮丙酮溶液。

课时安排

70分钟

二、学生做实验

1.操作步骤

(1)将盛有平衡溶剂的小烧杯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

(2)取层析滤纸(长18—20厘米,宽14厘米)一张。

在垂直于纸的纹路一端距边缘2—3厘米处用铅笔划一条直线,在此直线上每间隔2厘米作一记号,作为点样位置,并用铅笔在点样点下端写出所点氨基酸的编号,剪掉层析端的两个直角。

(3)点样:

用移液器(或毛细管)将各氨基酸样品分别点在所标位置上。

电吹风吹干后再点一次,共点三次。

每点在纸上扩散的直径最大不超过3毫米(每次上样量不要超过1uL)。

(4)扩展:

把点完样品的层析滤纸放入层析缸内,扩展剂的液面需低于点样线1厘米。

待溶剂上升15厘米左右时即取出滤纸,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界线,自然干燥或用吹风机热风吹干。

(5)显色:

用喷雾器均匀喷上0.1%茚三酮丙酮溶液;然后置烘箱中烘烤5分钟(100℃)或用热风吹干即可显出各层析斑点。

(6)计算:

取斑点中心,测量中心点到点样点的距离和前沿线到点样线的距离,计算结果。

2.结果分析与讨论

 

各种氨基酸的Rf值

 

(1)请根据所上表所提供的几种氨基酸在正丁醇-乙酸溶液中的Rf值,鉴定出A、B、C、D、E和F氨基酸的名称,并在层析结果上标出;

(2)利用同样的方法鉴定出混合氨基酸样品G中氨基酸的种类及名称,并同样在层析结果上标出;

(3)对这几种氨基酸移动快慢的原因做出简要分析;

(4)将层析图谱粘贴于实验报告并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注意事项:

(1)氨基酸的层析方向是顺着滤纸纹路;

(2)裁剪滤纸时一定要戴手套,避免手与滤纸的直接接触防止汗液污染;(3)划线时一定要使用铅笔,禁止使用油性水笔;(4)点样时要遵循“少量多次”原则,避免点样过多导致层析条带不易分析;(5)展层液要低于点样位置1CM左右,切勿没过点样线;(6)测量时应选择多次选择中心点的位置,并取平均值。

小结

对本节实验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实验报告

交完整实验报告。

实验二

实验课题

实验二:

酪蛋白的制备及蛋白质性质鉴定

实验类型

综合型

对象

生物技术本科

实验目的(含基本技能和实验方法等)

1、学习从牛奶中制备酪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等电点沉淀法提取蛋白质的方法。

实验难点

 

实验方法

实验+示教

课时安排

20分钟

教学步骤

一、实验讲解

1.原理:

牛乳中的主要的蛋白质是酪蛋白,含量约为35g/L。

酪蛋白是一些含磷蛋白质的混合物,等电点为4.7。

利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将牛乳的pH调至4.7时,酪蛋白就沉淀出来。

用乙醇洗涤沉淀物,除去脂类杂质后便可得到纯酪蛋白。

2.双缩脲(NH3CONHCONH3)是两个分子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1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CuSO4形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

凡具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能过1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这类化合物都有双缩脲反应。

3.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是利用蛋白质-染料结合的原理,定量的测定微量蛋白浓度的快速、灵敏的方法。

考马斯亮蓝G-250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颜色形式,红色和蓝色。

考马斯亮蓝G-250在酸性游离状态下呈棕红色,最大光吸收在465nm,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蓝色,最大光吸收在595nm。

在一定的蛋白质浓度范围内,蛋白质-染料复合物在波长为595nm处的光吸收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通过测定595nm处光吸收的增加量可知与其结合蛋白质的量。

蛋白质和考马斯亮蓝G-250结合,在2min左右的时间内达到平衡,完成反应十分迅速,其结合物在室温下1小时内保持稳定。

蛋白质-染料复合物具有很高的消光系数,使得在测定蛋白质浓度时灵敏度很高,可测微克级蛋白质含量。

 

2.材料、试剂与器具

(一)材料

新鲜牛奶

(二)试剂

1、95%乙醇200mL2、无水乙醚200mL3、0.2mol/LpH4.7醋酸——醋酸钠缓冲液300ml

先配A液与B液

A液:

0.2mol/L醋酸钠溶液称NaAC•3H2O54.44g,定容至2000ml。

B液:

0.2mol/L醋酸溶液,称冰醋酸(含量大于99.8%)12.0ml定容至1000ml。

取A液1770ml,B液1230ml混合即得Ph4.7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3000ml。

4、乙醇——乙醚混合液

5、双缩脲试剂:

取0.75g硫酸铜和3.0g酒石酸钾钠溶于250ml蒸馏水,加入150ml10%NaOH溶液(可另加0.5gKI以防止Cu2+自动还原成一价氧化亚铜沉淀),用水稀释至500ml。

此试剂可以长期保存。

6、考马斯亮蓝G-250蛋白试剂:

称取100m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50mL90%乙醇中,加入85%的磷酸100mL,最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7、10mg/ml蛋白溶液:

取1.0gNaOH加入500ml蒸馏水中,配成0.05mol/lNaOH溶液。

用.05mol/lNaOH溶液溶解0.25g酪蛋白,定容至25ml。

乙醇:

乙醚=1:

1(V/V)

(三)器具

1、离心机2、抽滤装置3、精密pH试纸或酸度计4、电炉5、烧杯6、温度计7、天平8、容量瓶

课时安排

70分钟

二、学生做实验

1.操作步骤

(一)酪蛋白的粗提

100mL牛奶加热至40℃。

在搅拌下慢慢加入预热至40℃、pH4.7的醋酸缓冲液100mL.用精密pH试纸或酸度计调pH至4.7。

将上述悬浮液冷却至室温。

离心15分钟(3000r/min)。

弃去清液,得酪蛋白粗制品。

(二)酪蛋白的纯化

1、用水洗涤沉淀3次,离心10分钟(3000r/min),弃去上清液。

2、在沉淀中加入30mL乙醇,搅拌片刻,将全部悬浊液转移至布氏漏斗中抽滤。

用乙醇—乙醚混合液洗沉淀2次。

最后用乙醚洗沉淀2次,抽干。

3、将沉淀摊开在表面上,风干;得酪蛋白纯品。

4.准确称重计算含量和得率

(三)双缩脲反应

取10mg/ml酪蛋白溶于1ml于试管中,加入4ml双缩脲试剂,室温下震荡摇匀,显色30分钟后观察前后颜色变化。

(四)与考马斯亮蓝反应

取10mg/ml酪蛋白溶液1ml于试管中,加入考马斯亮蓝1ml摇匀放置2min后观察颜色变化。

2.结果分析及讨论

(1)计算酪蛋白的率

(2)观察蛋白质各种显色反应前后的颜色变化。

(3)列举氨基酸的一些其它化学性质。

(4)完成实验报告。

小结

1、根据实际操作,以流程图形式总结酪蛋的制备方法;

2、合理分析实验所得率

3、学会利用双缩脲和考马斯亮蓝完成蛋白质性质的鉴定

实验报告

交完整实验报告。

实验三

实验课题

实验三:

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

实验类型

综合型

对象

生物技术本科

实验目的(含基本技能和实验方法等)

1、掌握还原糖和总糖测定的基本原理

2、学习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操作方法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实验难点

 

实验方法

实验+示教

课时安排

20分钟

教学步骤

一、实验讲解

1.原理

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测定的基本方法。

还原糖是指含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类,单糖都是还原糖,双糖和多糖不一定是还原糖,如乳糖和麦芽糖是还原糖,蔗糖和淀粉是非还原糖。

利用糖的溶解度不同,可将植物样品中的单糖、双糖和多糖分别提取出来,对没有还原性的双糖和多糖,可用酸水解法使其降解成有还原性的单糖进行测定,再分别求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还原糖以葡萄糖含量计)。

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被氧化成糖酸及其它产物,3,5-二硝基水杨酸则被还原为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

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颜色的深浅成正比关系,利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值,查对标准曲线并计算,便可求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

由于多糖水解为单糖时,每断裂一个糖苷键需加入一分子水,所以在计算多糖含量时应乘以0.9。

2.实验材料、试剂和器具

(一)实验材料:

小麦面粉(1000g)

(二)试剂

(1)1mg/mL葡萄糖标准液

准确称取80℃烘至恒重的分析纯葡萄糖100mg,置于小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混匀,4℃冰箱中保存备用。

(2)3,5-二硝基水杨酸(DNS)试剂

3,5-二硝基水杨酸(DNS)试剂:

称取6.5gDNS溶于少量热蒸馏水中,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2mol/L氢氧化钠溶液325mL,再加入45ml丙三醇,摇匀,冷却后定容至1000mL。

(3)碘-碘化钾溶液:

称取5g碘和10g碘化钾,溶于100mL蒸馏水中。

(4)酚酞指示剂:

称取0.1g酚酞,溶于250mL70%乙醇中。

(5)6MHCl和6MNaOH各100mL。

(分别取59.19mL37%浓盐酸和24克NaOH定容至100mL)

(三)器具

(1)具塞玻璃刻度试管:

20mL×11

(2)滤纸(3)烧杯:

100mL×2

(4)三角瓶:

100mL×1(5)容量瓶:

100mL×3(6)刻度吸管:

1mL×1;2mL×2;10mL×1(7)恒温水浴锅(8)煤气炉(9)漏斗(10)天平(11)分光光度计

课时安排

70分钟

二、学生做实验

1.操作步骤

(一)标准曲线的绘制

 

 

 

 

 

 

 

 

 

 

 

 

 

 

(二)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鉴定

(1)还原糖的提取

准确称取3.00g食用面粉,放入100mL烧杯中,先用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然后加入50mL蒸馏水,搅匀,置于50℃恒温水浴中保温20min,不时搅拌,使还原糖浸出。

过滤,将滤液全部收集在10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即为还原糖提取液。

(2)总糖的水解和提取

准确称取1.00g食用面粉,放入100mL三角瓶中,加15mL蒸馏水及10mL6MHCl,置沸水浴中加热水解30min,取出1~2滴置于白瓷板上,加1滴I-KI溶液检查水解是否完全。

如已水解完全,则不呈现蓝色。

水解毕。

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滴酚酞指示剂,以6mol/LNaOH溶液中和至溶液呈微红色,并定容到100mL,过滤取滤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混匀,即为稀释1000倍的总糖水解液,用于总糖测定。

(3)显色和比色

取4支20mL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2所示分别加入待测液和显色剂,将各管摇匀,在沸水浴中准确加热5min,取出,冷水迅速冷却至室温,用蒸馏水定容至20mL,加塞后颠倒混匀,在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比色。

调波长540nm,用0号管调零点,测出7~10号管的光密度值。

表2样品还原糖测定

管号还原糖总糖蒸馏水(mL)DNS(mL)光密度值查曲线平均值

待测液(mL)待测液(mL)(OD540nm)葡萄糖量(mg)

70.51.51.5

80.51.51.5

9111.5

10111.5

结果与计算

计算出7、8号管光密度值的平均值和9、10管光密度值的平均值,在标准曲线上分别查出相应的葡萄糖毫克数,按下式计算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百分含量(以葡萄糖计)。

还原糖(%)=

查曲线所得葡萄糖毫克数×

提取液总体积×100

测定时取用体积

样品毫克数

总糖(%)=

查曲线所得水解后葡萄糖毫克数×稀释倍数

×0.9×100

样品毫克数

注意事项:

①标准曲线制作与样品测定应同时进行显色,并使用同一空白调零点和比色。

②面粉中还原糖含量较少,计算总糖时可将其合并入多糖一起考虑。

2.结果分析及讨论

(1)在样品的总糖提取时,为什么要用浓HCl处理?

而在其测定前,又为何要用NaOH中和?

(2)标准葡萄糖浓度梯度和样品含糖量的测定为什么应该同步进行?

比色时设0号管有什么意义?

(3)完成实验报告。

小结

 

实验报告

交完整实验报告。

实验四

实验课题

实验四:

油脂酸价的测定

实验类型

综合型

对象

生物技术本科

实验目的(含基本技能和实验方法等)

1.初步掌握测定油脂酸价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测定油脂酸价的意义。

实验难点

 

实验方法

实验+示教

课时安排

20分钟

教学步骤

一、实验讲解

1.原理

油脂在空气中暴露过久,部分油脂会被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和醛等物质,并且这些物质具有刺激性气味,使油脂产生酸价。

酸败的程度使以水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的多少为指标的,常以酸价或者是酸值来表示。

同一油脂若酸价高,则说明水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就多。

酸价是指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酸价越高,油脂的质量也越差。

2.材料、试剂与器具

(一)材料

花生油、菜油、芝麻油等;

(二)试剂

乙醇-乙醚混合液(1:

1,V/V);0.1%KOH(1克KOH溶于1000mL纯水中)

(三)器具

锥形瓶(250mL)3个;量筒(50mL)1支;碱式滴定管1支。

课时安排

70分钟

二、学生做实验

(一)操作步骤

1.准确称取1~2g油脂于250mL锥形瓶中。

2.在瓶内加入乙醇-乙醚混合液50mL,充分振荡,使油脂样品完全溶解成透明溶液。

待油样完全溶解后,加入1%酚酞指示剂3~5滴,立即用0.1%K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成微红色(放置30S内不褪色)为终点,并记录用去的KOH的体积,并按下式进行计算。

酸价=2(V2-V1)/W

V2:

滴定油样时耗用氢氧化钾溶液的毫升数

V1:

滴定空白对照耗用氢氧化钾溶液的毫升数

W:

油样重(g)

注:

滴定过程中如出现混浊或分层,表明由碱液带进水过多,乙醇量不足以使乙醚与碱溶液互溶。

一旦出现此现象,可补加乙醇,促使均一相体系的形成。

(二)结果分析及讨论

1、

2、完成实验报告。

小结

 

实验报告

交完整实验报告。

实验五

实验课题

实验五:

脂肪酸碘值的测定

实验类型

综合型

对象

生物技术本科

实验目的(含基本技能和实验方法等)

掌握油脂碘价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实验难点

 

实验方法

实验+示教

课时安排

20分钟

教学步骤

一、实验讲解

1.原理

在适当的条件下,不饱和脂肪酸的不饱和键能与碘、溴或氯发生加成反应。

由于碘与脂肪的加成反应很慢,故加入适量溴,使产生IBr,再与脂肪作用。

将一定量(过量)的Hanus试剂与脂肪作用后,测定IBr剩余量,即可求得脂肪碘价。

反应如下:

I2+Br→2IBr(Hanus试剂)

IBr+—CH=CH—→—CHI—CHBr—

KI+CH3COOH→HI+CH3COOKHI+IBr→IBr+I2

I2+2Na2S2O3→2NaI+Na2S4O6

2.材料、试剂与器具

(一)材料

豆油

(二)试剂

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15%碘化钾、0.5%淀粉指示剂、三氯甲烷、盐酸、碘、高锰酸钾、冰醋酸

(三)器具

碘量瓶250ml、滴定管50ml、容量瓶1000ml、分液漏斗、洗气瓶、烧杯、玻棒、分析天平

课时安排

70分钟

二、学生做实验

(一)操作步骤

1.准确称取0.2g豆油,注入干洁的碘量瓶中。

2.往碘量瓶中加入20ml氯仿溶解油样后。

加入25ml韦氏碘液,立即加塞(塞和瓶口均涂以碘化钾溶液,以防碘挥发),摇匀后,将碘量瓶放于黑暗处。

3.30分钟后(碘值在130以上时需放置60分钟)立即加入15%碘化钾溶液20ml和水100ml,不断摇动,用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时,加入1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直至蓝色消失。

4.相同条件下,不加油样做两个空白试验,取其平均值作计算用。

根据公式计算脂肪碘价碘价(gI/100g油)=(V2—V1)×C×0.1269/W×100

式中

V1-油样用去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ml

V2-空白试验用去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ml

C-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ol/L)

W-油样质量

0.1269-1/2碘的毫摩尔质量,g/mmol

(二)结果分析及讨论

1、分析反应需要避光的原因。

2、说明测定油脂碘价的意义。

3、完成实验报告。

小结

 

实验报告

交完整实验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