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上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I.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2707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上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政治上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政治上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一政治上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一政治上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一政治上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I.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一政治上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I.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一政治上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I.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一政治上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I.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一政治上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I.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一政治上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I.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一政治上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I.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一政治上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I.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一政治上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I.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一政治上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I.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一政治上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I.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一政治上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I.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上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I.docx

《高一政治上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上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I.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政治上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I.docx

高一政治上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I

2019-2020年高一政治上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I)

教学目标

知识:

识记第三产业的含义,能用事实材料说明第三产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我国加快第三产业的意义。

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觉悟: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从而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劳动光荣和服务也构成社会财富的观点。

教学重点

在我国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教学难点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解法讨论法举例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CAI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堂活动:

阅读——答疑——比较——举例

2.课外活动:

收集材料,运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实例,说明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那么,我国的第三产业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多媒体显示)

1、第三产业的概念和划分(多媒体显示)

展示课件:

第三产业是

凭借一定物质技术设备

为社会生产提供服务的各种行业的总称

为人民生活

教师结合图表,指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达“第三产业”这一概念:

简而言之,第三产业就是为生产、生活和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行业。

理解时应注意两点:

一是第三产业内部的所有部门与行业都应具有一定的物质技术设备;二是第三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最明显的特点是:

只提供服务。

2、.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多媒体显示)

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11页第4、5段完成。

展示课件:

不同类型国家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项目

不同类型国家

在国民生产总值中

的比重(%)

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

发达国家

65

65

中等收入国家

50

50

低收入国家

30

30

师生分析:

通过表中的对照可看出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及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员中的比重均占65%左右,并且继续呈上升趋势。

而低收入国家的这个比重较小,占30%左右。

通过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比较,可看出:

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越高,其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由此可见,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因此,我们可以说,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3、.我国第三产业的历史及发展现状(多媒体显示)

展示课件:

项目

年份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的比重(%)

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

1978

23.7

12.1

1996

31.1

26

xx

35.9

30.9

材料:

在我国,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

通信和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法律服务、会计、技术咨询等中介服务业、科技教育产业、文化体育产业等。

传统服务业主要包括:

商贸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居民服务业、仓储业等。

经过20年的发展,电信业增加14倍,年平均增长47%;金融保险业从无到有,增加值平均增长8.8%;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000亿元;高等学校招生人数xx年比1992年增加100多万,1992年-xx年科技市场交易额平均增长20%;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35%。

教师提问:

上述图表和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关系?

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比较回答后教师小结:

图表反映了在过去比较长时期里,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比较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们对第三产业的认识不断提高和工农业等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第三产业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壮大。

4、我国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多媒体显示)

展示课件:

材料:

我国农村已经办起了很多统一经营的服务公司,大大方便了农民。

如:

浙江金华地区就建立了各种专业公司(有植保、灌溉、农机、种子、饲料等公司)1000多个。

这种专业公司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市场的充分发育,提高了农业现代化、专业化的服务水平。

又如:

在广东省中山市张家边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户只需拨个电话,区里的各种专业公司,就会派拖拉机为他们耕地,会派车、船运来化肥、农药、饲料、种子、种苗;农产品上市,专业公司户为他们寻找买主。

张家边区现已成立“一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六司”(粮食服务、甘蔗生产服务、农机服务、家禽服务、生产资料服务、农产品购销服务等公司)和“四会”(水稻、水产、水果、畜牧专业者协会)。

教师提问:

上述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经济现象?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归纳:

以上这些就是农村中的第三产业。

他们的出现,推动了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业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增强了社会保障能力,有力促进了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这就是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总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多媒体显示)

展示课件:

材料:

重工业部门每安排一个人就业,国家需要增加一万元的固定资产,轻工业部门则需要6000元;而在商业、饮食业和其他服务行业,国家每投资一万元,就可以安排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就业。

教师提问: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发展第三产业可以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多媒体显示)

展示课件:

画面:

我国邮电事业迅速发展。

材料:

xx年10月1日,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2周年的日子,又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双节同至,更添节日气氛,“黄金周”里的假日经济也更加火爆。

根据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初步统计,该年“十一”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63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9.8亿元。

假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师提问:

上述画面和资料又反映了第三产业的什么作用?

学生对上述画面和材料进行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多媒体显示)

请同学们看课文114页第二三段,老师作点讲解: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有了快速发展,但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同时也折射出我国三大产业之间的结构不合理,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是我们的迫切任务。

我们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进一步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割据眼。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第三产业,要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把握这个概念,希望同学们能掌握这种逻辑思维的方法;了解了我国第三产业的状况,由此同学们要学会全面的看问题,既看到成就,又正视不足;学习了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同学们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

扩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工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技术的创新。

同学们要抓住今天,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来为发展我国工业,振兴我国经济贡献力量。

希望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拓展就业眼光,积极投身第三产业。

课堂练习

展示课件:

一、单项选择题:

1.1995年—xx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长8.8%,xx年达到2.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4.9%。

从业人员平均增长6.6%,平均每年吸收就业900万人,xx年达到2.1亿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由19.8%提高到28.9%。

同时一些新兴产业如通讯和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和各种中介服务业,也从无到有,获得了巨大发展,其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这表明()

①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产值比重迅速增加②服务业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③传统服务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质的提高④服务业已经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贡献者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②

2.美国农业从业人员只占劳动人口的2%,但为农业提供服务如加工、运输及供销、仓储、保险、市场信息的人口占劳动人口的10%。

这告诉我们()

①美国第一产业的发展水平低于第三产业②第三产业的发达能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发展③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有独特优势④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图表分析

再次展示课件:

课件一.“我国第三产业的历史及发展现状”、课件二.“不同类型国家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请思考:

(1)这两个课件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对我国的第三产业或整个产业结构有何看法?

参考答案:

一、1.D2.B

二、

(1)分别说明了: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有了快速发展。

②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越高,其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可见,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

也可以说,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2)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有了快速发展。

但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国三大产业之间的结构不合理,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是我们的迫切任务。

板书设计

含义:

提供服务

地位:

现代经济的特征

第三产业现状(我国):

发展迅速,但仍然落后

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

扩大就业

意义保证安定

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2019-2020年高一政治上册第一课商品与商品经济

一、高考考点

  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二、知识结构

三、重点、难点剖析

1、准确把握商品概念

商品的概念是本课乃至整个经济常识最基本的概念,以后课文中的一系列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的。

考生必须对它有一个透彻的理解。

(1)准确理解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凡不是劳动产品都不是商品。

例如空气、阳光等。

②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如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自己消费不用于交换就不是商品,如用于销售,那就是商品。

③至于某些非劳动产品也可以当做商品来买卖,并有一定价格,这是一种特殊情况,并不能否定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弄清“用于交换”。

①用于交换在时间上有交换前、交换中和交换后的区分,这里的交换不包括交换后。

因为交换完成后,劳动产品就由生产领域、流通领域进入了消费领域,成了人们的消费对象,商品就转化为非商品。

②只要是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即使还没有交换(如工厂仓库里的产品)或者暂时还不能实现交换(如商店里的产品)都属于商品。

③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可以是通过一次或多次交换后,才进入消费领域。

一种产品只要它不停止交换关系,它就一定是商品;如果商品因卖不出去,退出流通领域而另作处理,这时的商品就转化为一般物品或废品,不再是商品。

(2)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比较见下图:

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1)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不能比较,这是不同商品需要交换的原因。

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独有的,其他物品也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

①涵义: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的基本属性,是商品所独有的。

因为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以不同的商品价值大小是可以比较的,这正是不同商品之间相互交换的根据。

②正确理解价值概念

要明确价值是由“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形成的。

商品是劳动产品,虽然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有所不同,但都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消耗,从这一点上看,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种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成为价值。

要明确价值是商品特有的也是共有的属性。

不能认为只要是劳动产品、凝结了劳动就形成价值。

这是因为,一方面商品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故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

另一方面,凡商品都有价值,故价值也是商品共有的属性。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这是因为商品之所以成为商品是由其价值属性决定的。

(3)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区别:

①含义。

②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商品的自然属性的关系,价值则是通过商品交换而产生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③使用价值是商品、其他劳动产品和自然物品都具有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商品独有的,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④使用价值是物品本身具有的,或由生产者的具体劳动创造的,而价值则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转化的。

联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能离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价值是使用价值交换的基础;价值也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价值赖以存在的基础。

排斥:

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对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兼得。

商品生产者为得到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给消费者;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就必须让渡价值给生产者。

3、商品的价值量

(1)含义: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①价值是由劳动形成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

②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正确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①“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有两层含义。

“在现有的”是时间条件,这个劳动是现在,不是过去,也不是将来;“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相同生产部门大部分商品生产所使用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

②“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相同生产部门里大多数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强度和劳动熟练程度,这个“社会平均”是理论上的抽象,并不是某个计算中心计算出来。

(3)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由于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也会发生变化,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会变化,因而商品价值量会随之变化。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但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改变会使个别商品生产者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价值总量增加或减少。

(4)正确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量、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①劳动生产率有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之分,无论哪个劳动生产率,其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即使用价值)就越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关系。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例。

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这就会引起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无关,因为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③社会劳动生产率不管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这是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在引起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变化的同时,也带来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反向变化,但在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决定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时间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个别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总量变化,则会使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发生相应变化,故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成正比关系。

④用下图示表示上述关系

4、“价值决定价格”与“市场决定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与“市场决定价格”这两种说法不是矛盾的,而是一致的。

理由如下:

(1)二者是从不同的侧面回答了价格何以决定的问题。

“价值决定价格”是从价值的决定因素讲的。

第一,从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看,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而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第二,从商品的价值、供求关系等因素与价格的关系看,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而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供求关系只是影响价格的因素之一。

“市场决定价格”是从价格的决定主体讲的。

“市场决定价格”是相对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决定价格”而言的,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充分享有定价权,它们自己可以根据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等因素自主确定商品价格。

(2)二者都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因而,在商品流通中就必然要求“价值决定价格”,在市场经济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就必须按价值规律办事,实行“市场决定价格”。

(3)二者是互为条件的。

“价值决定价格”是“市场决定价格”的首要原则。

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市场经济中,充分享有价格决定权,但是,他们对商品价格的确定,并不是随心所欲,而必须以商品价格、供求关系、消费者的消费倾向等因素为依据。

在这些众多因素中,他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价值。

因为,价格高于还是低于价值是他们赚钱还是亏本的关键。

因而,他们首先必须遵循“价值决定价格”的原则,以此作为确定商品价格的基本依据。

同时,“市场决定价格”又是“价值决定价格”原则得以充分实现的前提条件。

“价值决定价格”的原则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它只可以贯彻在市场经济中,而不可以贯彻在计划经济中。

在计划经济中,由于权力高度集中,一切商品由政府定价,从而使商品价格既不能体现价值,也不能反映供求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充分享有定价权,实行“市场决定价格”,从而能使价格既体现价值,又反映供求关系,使“价值决定价格”这一原则得以充分实现。

5、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①“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是指,金银作为一种自然物,在货币产生以前就存在了,但那时它并不是货币。

在货币产生以后,也并不是所有的金银都是货币,只有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银才是货币。

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品经济取代商品经济后,货币就要消失,而金银依然存在。

②“货币天然是金银”是指,随着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到金银上。

这是因为金银天然具有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物质特点。

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

6、货币与纸币的关系

(1)区别:

①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而纸币只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②货币是商品有价值,而纸币只是一种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

③货币具有五种职能,而纸币是代替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联系:

①纸币是货币形态的演变,是国家强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②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7、价值、交换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价值不是自我表现的,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的大小是由价值决定的。

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由货币来表现,用货币来表现商品的价值就是价格,价值决定价格,是价格的基础。

一般地说,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本身价值大小成正比。

可见,价格和交换价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只是交换价值产生在物物交换时期,价格是通过货币表现出来的价值。

8、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

即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价值规律与等价交换原则

①等价交换原则作为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交换的客观要求。

商品的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只有等价交换才能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才能形成平等的竞争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促使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②等价交换是在动态中实现的,是借助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等价交换并不在每次具体交换中体现,而是在无数的交换中在社会的总体交换中体现出来的。

③等价交换原则要求商品的价格既要反映商品的价值又要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

等价交换原则在货币条件下应表现为价格与价值相符,但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价格偏离价值,因此实际在市场上商品价格是由价值决定又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等价交换原则正是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得到贯彻的,这就形成了市场价格。

(3)价值规律的作用与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①价值规律的作用:

现代商品经济中就是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

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配置,实质上是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刺激作用优胜劣汰作用的结果。

②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配置是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传递给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信息,通过市场竞争使资源(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向优势部门或生产者集中最后合理地实现在社会生产的各部门配置。

也就是价值规律通过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形式发挥作用。

9、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

(1)价格就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

一般而言,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价值大小成正比。

(2)商品价格高低与货币本身价值大小成反比。

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随着生产货币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其本身价值也在不断变化,因而它所代表的价值也在变化。

当货币本身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升高,反之则降低。

(3)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时,价格会上涨。

(4)供求状况。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

(5)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也会引起价格上涨。

(6)人们的购买心理。

10、特殊商品何以卖天价

一般考察商品的市场价格主要考虑价值与供求关系这两个因素,因为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但市场中商品价格的最终形成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xx年春节期间,新闻媒体报道,北京市场上“80年陈酿”茅台酒卖到了两万元一瓶的天价,显然,以价值与供求关系因素来解释茅台酒的

价格形成是不够的,诸如此类问题还有:

文物、古董、已故著名艺术家的遗作都可卖出天价,这些都说明,商品价格的最终形成,除价值与供求关系外,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综合起来看,其他因素应考虑为:

(1)某些商品的不可再生性和不可重复性。

文物、古董、著名艺术家的遗作的价格主要由这一因素决定。

(2)纸币发行量的影响。

由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是一个客观的定量,纸币发行过多或过少,会引起通货膨胀或紧缩。

(3)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如国家中央银行调整存贷款利率,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等。

11、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1)联系:

①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的数量不平衡造成的。

②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

(2)区别:

①含义及实质不同。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则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②表现及形成原因不同。

从1992年起,我国经济增长率高达14、2%,物价开始上涨,至1994年我国物价上涨率高达21、7%,表明我国出现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现象。

其直接原因主要有:

原材料、能源价格的调整带动了产品价格上涨;需求膨胀,造成社会上过多的货币追逐热销的商品,引起了物价上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出现了短缺产品,致使价格上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起了需求膨胀等。

自1996年起到xx年,从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