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2816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0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

《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docx

广东湛江卫生学校教案教师邓洁瑜科目妇产科护理学课型理论

广东省湛江卫生学校教案

教师:

邓洁瑜科目:

妇产科护理学课型:

理论第15份

班级:

04护理1班时间:

2007年5月10日第10周星期四第1、2节

04护理2班2007年4月30日第10周星期一第1、2节

单元:

第十一章课题:

胎膜早破、脐带脱垂、子宫破裂

教学资源:

√教材挂图模型标本多媒体√投影录像

其它:

教案内容:

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课后记等

教学目的

1.掌握胎膜早破、脐带脱垂、子宫破裂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2.熟悉胎膜早破、脐带脱垂、子宫破裂的护理措施。

重点难点

重点:

胎膜早破、脐带脱垂、子宫破裂的定义。

难点:

胎膜早破、脐带脱垂、子宫破裂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第一节胎膜早破与脐带脱垂

疾病概要

胎膜早破

一.定义:

在临产前胎膜破裂,称胎膜早破。

二.并发症

1.脐带脱垂

2.早产

3.感染

4.产褥感染率升高

三.临床表现

1.突然感到不能控制的阴道流液,增加腹压流液增多。

2.阴道酸碱度检查:

阴道液PH值>7.0~7.5

3.羊膜镜检查:

直接可看见胎头

4.阴道液涂片检查:

找到羊水成分

5.肛查:

触不到羊膜囊

四.预防

1.妊娠最后2个月禁性交。

2.加强产前检查。

3.避免劳累。

五.处理要点

1.已近足月,无产科指征,应予引产。

有产科指征则剖腹产。

2.离预产期较远,安胎与预防感染。

3.破膜后未入盆者,应预防脐带脱垂。

脐带脱垂

一.定义:

胎膜破裂后,脐带脱出于宫颈口或阴道口外。

二.临床表现:

胎心突然变慢

三.处理要点

1.抬高臀部。

给氧。

2.宫口未开全,回纳脐带,不成功者,剖腹产。

3.宫口开全则助产。

护理

一.护理诊断

1.有受伤的危险与胎膜早破致脐带脱垂有关

2.焦虑与担忧胎儿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破膜时间过长有关

4.潜在并发症早产

二.护理措施

1.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必要的肛查和阴检。

2.破膜后立即听胎心。

3.向孕妇说明卧床的休息的必要性,告诉目前病情,减轻紧张心理。

1.对破膜时间12小时以上,给抗生素预防感染。

2.注意宫缩,羊水性状、气味,测体温、血象。

3.对妊娠不满35周的产妇,给宫缩抑制剂,预防早产,同时给予地塞米松,促进胎儿肺成熟。

4.对妊娠35周以上者分娩发动,可自然分娩。

5.有剖宫产指征者,可行剖宫产术。

第二节子宫破裂

一.定义:

子官破裂是指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于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发生的破裂。

二.分类

1.按原因分:

自发性破裂和损伤性破裂;

2.按时间分:

妊娠期破裂和分娩期破裂;

3.按破裂程度:

完全性破裂和不完全性破裂;

4.按发生部位:

子宫体部破裂和子宫下段破裂。

三.原因

1.胎先露部下降受阻

2.子宫疤痕

3.手术创伤

4.子宫收缩剂使用不当

四.临床表现

分先兆破裂和破裂2个阶段。

1.先兆子宫破裂:

产妇自觉下腹剧痛难忍,烦躁不安、呼叫,呼吸脉搏加快,排尿困难、血尿。

胎心率改变或听不清。

子宫将在病理缩复环处及其下方发生破裂。

2.子宫破裂:

产妇突感撕裂状剧痛,宫缩停止,腹痛可暂缓解,但很快又感到全腹痛,很快进入休克状态,胎心消失,曾扩张的宫口回缩。

五.处理

1.先兆子宫破裂:

立即抑制宫缩,尽快剖宫产,防止子宫破裂。

2.子宫破裂:

无论胎儿是否存活,迅速剖宫取出胎儿及附属物,同时大量输血,抗休克,根据子宫破裂程度行修补或切除。

六.护理诊断

1.疼痛:

腹痛与强烈宫缩及内出血刺激腹膜有关。

2.恐惧与剧烈腹痛、胎儿死亡、子宫切除有关。

3.组织灌注量改变与大量内出血有关。

七.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产妇腹痛情况,对先兆子宫破裂产妇,立即通知医生作相应处理。

2.向产妇及家属讲明病情,让产妇保持安静,不要躁动,配合抢救。

3.对子宫破裂大出血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

抗休克治疗等。

教学活动

1.复习旧课,展示教学目标,讲新课。

2.讲授、举例、归纳总结。

课后记

1.时间安排适宜。

2.授课时利用了病例加以说明,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好。

 

广东省湛江卫生学校教案

教师:

邓洁瑜科目:

妇产科护理学课型:

理论第16份

班级:

04级护理1班时间:

2007年5月11日第10周星期五第1、2节

04级护理2班2007年5月9日第10周星期三第3、4节

单元:

第十一章课题:

产后出血、羊水栓塞

教学资源:

√教材挂图模型标本多媒体√投影录像

其它:

教案内容:

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课后记等

教学目的

1.简述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的定义。

2.熟悉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的病因、并发症、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重点难点

重点:

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的定义。

难点:

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的病因、护理要点。

教学内容

第三节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

疾病概要

(一)定义: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

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

(二)原因:

1.宫缩乏力

2.胎盘因素:

胎儿娩出后30分钟,胎盘尚未娩出称胎盘滞留。

3.软产道损伤;

4.凝血功能障碍。

(三)临床表现

1.胎盘娩出前出血

1)软产道损伤:

发现活跃鲜红流血,可自凝;会阴裂伤分三度

度会阴皮肤及阴道粘膜裂伤

度会阴体肌层裂伤

度肛门外括约肌裂伤甚至累及直肠前壁

2)胎盘因素:

如间歇性暗红色,宫缩时停止,松驰时出血增多。

2.胎盘娩出后出

1)产后宫缩乏力出血:

间歇性暗红色,经按摩子宫后减少;

2)凝血功能障碍:

为持续性、不凝出血,同时表现全身不同部分出血;

3)宫腔积血:

阴道出血少,宫底上升,压宫底有血块挤出。

3.隐性出血

(四)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1.产前加强监护及积极治疗;

2.产时正确处理各产程;

3.正确处理第三产程;

4.产后产妇应留在产房观察2小时。

(五)处理要点

1.止血

(1)胎盘剥离不全:

徒手剥离

(2)胎盘植入:

子宫切除

(3)子宫收缩乏力:

按摩子宫、缩宫素的应用、宫腔塞纱、子宫切除等。

(4)胎盘残留:

清宫

(5)软产道裂伤:

缝合。

(6)凝血功能障碍:

消除病因

护理

[护理诊断]

1.恐惧与担心危及生命有关。

2.组织灌注量改变与大量出血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4.潜在并发症失血性休克。

[预期目标]

1.情绪稳定。

2.生命征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3.体温和血细胞正常。

[护理措施]

1、对产后出血的产妇,平卧、保暖、吸氧;严密观察生命征;估计出血量;遵医嘱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协助医生抢救。

2.心理护理,向家属解释有关病情,待病情平稳后,鼓励产妇配合康复治疗。

3.对宫缩乏力者,协助医生按摩子宫,同时遵医嘱输液、静脉、肌肉或宫体注射宫缩素,无菌条件下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止血。

4.对胎盘剥离不全、粘连或残留者,协助医生人工剥离胎盘,不易剥离者,应配合医生做好切除子宫术前准备。

5.对软产道损伤者,逐层缝合,防止血肿产生。

6.对凝血功能障碍者,配合医生找出病因,使用抗凝药或输入新鲜血。

7.术后每日测体温4次,做好会阴护理。

[健康教育]

1.鼓励产扫排空膀胱,尽早哺乳。

2.指导产妇增加营养。

3.合理安排休息,逐步增加活动量。

4.指导家属及产妇观察恶露情况。

第四节羊水栓塞产妇的护理

一.定义:

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的肺栓塞导致出血、休克和发生弥澈性血管内凝血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是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80%。

二.病因

1.过强的宫缩是好发因素

2.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及胎膜退化

3.宫颈裂伤或子宫胎盘有开放血管

4.中期妊娠引产、剖宫产是诱因

三.临床经过分三个阶段

1.休克期烦躁不安、寒战、恶心、呕吐、气急等先兆症状。

2.出血期DIC引起的出血,继之发生难以控制的全身广泛性出血,大量阴道流血、切口渗血、全身皮肤粘膜出血、甚至出现消化道大出血。

3.急性肾衰竭少尿或无尿和尿毒症的表现。

三.预防

1.人工破膜时,让羊水缓慢流出。

2.宫缩时,不要破膜。

四.处理要点:

1.纠正呼吸循环缞竭

2.抗过敏

3.抗休克

4.防治凝血功能障碍

5.防治肾功能缞竭

6.防止感染

7.产科处理

护理

[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动脉高压,肺水肿有关.

2.恐惧与病情恶化有关

3.组织灌注量改变与DIC有关

4.潜在并发症产后出血

[护理措施]

1.嘱产妇取半卧位,加压吸氧,必要时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2.心理护理,向产妇及家属讲解病情

3.给解痉药,解除肺血管痉孪:

罂粟碱,阿托品。

4.抗过敏:

地塞米松

5.观察阴道出血、全身皮肤出血等情况。

6.对呼吸循环衰竭已改善产妇,待病情好转后结束分娩,对产后子宫出血不止者,应在纠正休克的同时,做好子宫切除的术前准备。

教学活动

1.复习旧课,展示教学目标,讲新课。

2.讲授、演示、提问、归纳总结。

课后记

本节内容较少,能联系临床实际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广东省湛江卫生学校教案

教师:

邓洁瑜科目:

妇产科护理学课型:

理论第17份

班级:

04级护理1班时间:

2007年5月17日第11周星期四第1、2节

04级护理2班2007年5月14日第11周星期一第1、2节

单元:

第十二、十三章课题:

产褥感染、胎儿窘迫

教学资源:

√教材挂图模型标本多媒体√投影录像

其它:

教案内容:

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课后记等

教学目的

1.掌握产褥感染、产褥病率的定义。

2.熟悉产褥感染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熟悉胎儿窘迫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重点难点

1.产褥感染的定义、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胎儿窘迫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第十二章产褥感染产妇的护理

一.疾病概要

[定义]

产褥感染:

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变化。

产褥病率:

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用口表每日测体温4次,有2次达到或超过38℃。

[病因]

主要原因是产褥感染

1.病原体种类

(1)需氧性链球菌

(2)大肠杆菌属

(3)厌氧性链球菌

(4)其他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是产褥感染的病原体。

2.感染来源

(1)外来感染:

被污染的衣物、物品接触者。

(2)自身感染:

生殖道或其他部位寄生的病原体。

[临床表现]

(一)症状和体征

1.急性外阴、阴道、宫颈及剖宫术后伤口感染:

局部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增多。

2.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发热,恶露多、臭;下腹疼痛。

3.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输卵管炎:

寒战,高热,下腹痛,可及边界不清包块

4.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

寒战,高热,全腹压痛、反跳痛。

5.血栓性静脉炎:

下肢疼痛、水肿、皮肤发白。

6.脓毒血症及败血症

(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

2.病原体培养

3.分泌物涂片检查。

[防治要点]

1.加强无菌操作,防止产道损伤

2.增强抵抗力。

3.采用联合、足量的抗菌素。

4.局部处理。

二.护理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生殖道感染有关

2.疼痛腹痛及下肢痛与盆腔炎及下肢静脉炎有关

[护理措施]

1.嘱高热产妇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严密观察生命征,注意恶露的量、颜色

3.做好细菌培养及药敏,遵嘱给予抗菌素。

4.心理护理。

5.保持会阴清洁。

6.感染者用物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健康教育]

1.嘱产妇注意饮食,充分休息及适当活动。

2.指导做好口腔、皮肤、乳房、会阴清洁。

3.宣传哺乳及新生儿有关知识。

4.做好避孕指导。

 

第十三章胎儿窘迫产妇的护理

疾病概要

[定义]

胎儿在宫内有其缺氧征象危及胎儿生命和健康者,称胎儿窘迫。

是当前剖宫产的主要适应征之一。

[分类]

急性胎儿窘迫:

主要发生于分娩期。

慢性胎儿窘迫:

多发生在妊娠末期。

[临床表现]

(一)急性胎儿窘迫:

多发生于分娩期。

1.胎心率变化

(1)胎心率>160次/分提示缺氧初期.

(2)继续缺氧,胎心率减慢,当<120次/分尤其<100次/分为危险征象,出现胎心晚期减速、变异减速。

2.胎粪污染羊水

3.胎动较少或消失若是≥30次/12h正常,<10-20次/12h为减少:

<10次/12h为危险信号。

临床上常可见胎动消失后1-2天,胎心音也消失。

4.酸中毒pH<7.2PO2<10mmHg

(二)慢性胎儿窘迫多发生于妊娠末期

表现常为胎动减慢,胎儿发育迟缓。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气分析

2.胎盘功能检查

[处理要点]

一.临产过程中:

吸氧、改变体位,纠正酸中毒,迅速结束分娩。

二.孕期:

结合孕周、胎儿成熟度等进行处理。

护理

[护理诊断]

1.有受伤的危险与胎儿在宫内缺氧有关

2.焦虑节与担心胎儿安危有关

[护理措施]

1.左侧卧位

2.间歇吸氧

3.纠正酸中毒:

5%碳酸氢纳

4.停止宫缩药

5.缺氧不能纠正,做好剖宫产术前准备

6.心理辅导,解释病情。

7.对慢性胎儿窘迫的,要要治疗并发症。

[健康教育]

1.对有妊娠合并症的孕妇,定期产前检查。

2.指导孕妇自我监测。

教学活动

1.复习旧课,展示教学目标,讲新课。

2.讲授、演示、提问、归纳总结

课后记

1.本节内容较枯燥,故在讲授时,先启发学生找出病原体入侵生殖道的途径,通过途径推出相应的病理变化。

2.同时加入病例增强记忆。

广东省湛江卫生学校教案

教师:

邓洁瑜科目:

妇产科护理学课型:

理论第18份

班级:

04级护理1班时间:

2007年5月18日第11周星期五第1、2节

04级护理2班2007年5月16日第11周星期三第3、4节

单元:

第十二、十三章课题:

常用产科手术的护理

教学资源:

√教材挂图模型标本多媒体√投影录像

其它:

教案内容:

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课后记等

教学目的

1.掌握会阴切开术、胎头吸引术、产钳术、剖腹产术的手术条件。

2.熟悉会阴切开术、胎头吸引术、产钳术、剖腹产术的护理措施。

3.了解会阴切开术、胎头吸引术、产钳术、剖腹产术的手术操作。

重点:

会阴切开术、胎头吸引术、产钳术、剖腹产术的护理措施。

难点:

会阴切开术、胎头吸引术、产钳术、剖腹产术的手术操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阴切开缝合术

一.概要

(一)种类:

正中切开和侧斜切开

(二)条件:

自然分娩、手术助产

(三)用物准备

(四)操作方法

1.会阴左侧斜切开缝合术

(1)切开

(2)缝合

(3)检查

2.会阴正中切开缝合术

二.护理

(一)护理诊断

1.疼痛

2.有感染的危险

(二)预期目标

1.疼痛消失

2.会阴伤口愈合

(三)护理措施

1.伤口1~2天用95%乙醇局部湿敷。

2.保持外阴清洁

3.正常伤口5天拆钱。

第二节胎头吸引术与产钳术

概要

一.胎头吸引术

(一)定义:

胎头吸引术是以胎头吸引器利用负压吸住胎头,通过牵引帮助胎儿娩出的手术。

(二)吸引器的种类:

锥形金属空筒,扁圆形胎头吸引器

(三)条件:

活胎,顶先露,无头盆不称,胎头双项径已达到坐骨棘水平以下,子宫颈口已开全,胎膜已破。

(四)术前准备

1.用物

2.体位、消毒、导尿、阴检、会阴切开术

(五)操作方法

1.放置胎头吸引器

2.抽气

3.牵引

(六)注意事项

1.牵引滑脱可重复放置不超过2次

2.牵引时间不超过20分钟

3.牵引失败可改用产钳术或剖腹产术

二.产钳术

(一)定义:

使用产钳牵引胎儿助娩的手术。

(二)手术条件

基本同胎头吸引术,也可用于吸引术失败者

(三)用物

(四)操作方法

1.放置左叶产钳

2.放置右叶产钳

3.合拢锁扣

4.牵拉

护理

(一)护理诊断

(二)预期目标

(三)护理措施

1.术中配合:

如产钳、灯光等

2.心理护理:

减轻产妇紧张,指导用力,配合放气负压。

3.观察子宫收缩及胎心

4.产后配合检查及缝合伤口,术中配合医生抢救新生儿

5.新生儿按手术产婴护理

第三节剖宫产术

一.适应症

(一)产妇方面:

产道、产力异常,先兆子宫破裂,产前严重出血,严重合并症等

(二)胎儿方面:

胎体异常,胎儿宫内窘迫

二.术式及其选择

(一)子宫下段剖宫产,临床上已广泛使用

(二)子宫体剖宫产,仅用在急于娩出胎儿或不能在子宫下段进行手术时

(三)腹膜外剖宫产,多用于子宫腔有严重感染

(四)剖宫产子宫切除术

三.护理

(一)护理诊断

(二)预期目标

(三)护理措施

1.术前禁用呼吸抑制剂

2.准备新生儿用物及抢救用品

3.准备剖腹产包

4.术前复查胎心

5.其他按腹部手术护理

教学活动

1.复习旧课,展示教学目标,讲新课。

2.讲授、演示、提问、归纳总结

课后记

1.本节内容较枯燥,时间安排好。

2.同学们对手术过程有兴趣。

广东省湛江卫生学校教案

教师:

邓洁瑜科目:

妇产科护理学课型:

录像第19份

班级:

04级护理1班时间:

2007年5月24日第12周星期四第1、2节

04级护理2班2007年5月21日第12周星期一第1、2节

单元:

第十二、十三章课题:

常用产科手术的护理

教学资源:

√教材挂图模型标本多媒体投影√录像

其它:

教案内容:

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课后记等

教学目的

1.掌握会阴切开术、胎头吸引术、产钳术、剖腹产术的手术条件。

2.熟悉会阴切开术、胎头吸引术、产钳术、剖腹产术的手术操作。

重点:

会阴切开术、胎头吸引术、产钳术、剖腹产术的手术条件。

难点:

会阴切开术、胎头吸引术、产钳术、剖腹产术的手术操作。

教学内容

录像内容

一.胎头吸引术

(二)吸引器的种类:

锥形金属空筒,扁圆形胎头吸引器

(三)条件:

活胎,顶先露,无头盆不称,胎头双项径已达到坐骨棘水平以下,子宫颈口已开全,胎膜已破。

(四)术前准备

1.用物

2.体位、消毒、导尿、阴检、会阴切开术

(五)操作方法

1.放置胎头吸引器

2.抽气

3.牵引

(六)注意事项

1.牵引滑脱可重复放置不超过2次

2.牵引时间不超过20分钟

3.牵引失败可改用产钳术或剖腹产术

二.产钳术

(一)手术条件:

基本同胎头吸引术,也可用于吸引术失败者

(二)用物

(三)操作方法

1.放置左叶产钳

2.放置右叶产钳

3.合拢锁扣

4.牵拉

三.剖宫产术

(一)适应症

1.产妇方面:

产道、产力异常,先兆子宫破裂,产前严重出血,严重合并症等

2.胎儿方面:

胎体异常,胎儿宫内窘迫

(二)术式:

子宫下段剖宫产,临床上已广泛使用

(三)手术操作

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们看录像

课后记:

1.时间安排合理。

2.学生们对几种手术产有直观的认识。

广东省湛江卫生学校教案

教师:

邓洁瑜科目:

妇产科护理学课型:

理论第20份

班级:

04级护理1班时间:

2007年5月25日第12周星期五第1、2节

04级护理2班2006年5月23日第12周星期三第3、4节

单元:

第十五章课题:

妇科检查的护理

教学资源:

√教材挂图模型标本多媒体√投影录像

其它:

教案内容:

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课后记等

教学目的

1.了解妇科检查的主要设备。

2.熟悉月经史及生育史的书写方式。

3.熟悉妇科检查的注意事项。

4.掌握妇科检查的方法及目的。

重点难点

妇科检查的方法及目的。

教学内容

第十五章妇科检查的护理

第二节妇科检查的护理配合

一、主要设备

1.检查床。

2.器械

3.药品

4.敷料

二、管理

三、妇科检查

〔一〕注意事项

1.检查者应关心体贴患者

2.检查前应解净小便,必要时导尿排空膀胱

3.所有用品消毒,一人一用。

4.除尿瘘患者有时需取膝胸位外,一般盆腔检查时均取膀胱截石位。

5.应避免于经期作盆腔检查

6.对未婚患者禁作双合诊及阴道窥器检查,应限于用食指放入直肠内行直肠—腹部诊

7.男医生检查时,应有其他医务人员在场

〔二〕检查方法

1.外阴检查

2.阴道窥器检查

3.双合诊检查指阴道和腹壁的联合检查。

4.三合诊检查指阴道、直肠与腹壁的联合检查。

5.肛腹诊检查指直肠、腹壁的联合检查。

〔三〕记录

1.外阴:

发育情况及婚产式(未婚、已婚末产或经产式)o

2.阴道:

是否通畅,粘膜情况,分泌物量、色、性状以及有无臭味。

3.宫颈:

大小、硬度,有无糜烂、撕裂、息肉、腺囊肿,有无接触性出血、举痛等。

4.宫体:

位置、大小、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等。

5.附件:

有无块物、增厚或压痛。

第三节妇科疾病常见临床表现及特点

一.妇科疾病常见临床表现

1.阴道流血

2.白带异常

3.腹部包块

4.腹痛

二.妇科病史主要内容

1.月经史

2.婚姻史

3.生育史

4.计划生育史

三.妇科病人的特点

1.就诊时紧张

2.护士应对病人关心体贴。

第四节妇科常用的特殊检查的护理配合

1.白带检查——了解阴道内有无滴虫或念珠菌,及清洁度

2.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可了解卵巢功能,协助诊断不同部位的恶肿瘤

3.宫颈刮片――早期宫颈癌筛查

4.宫颈活组检查——确诊宫颈癌和其他宫颈疾病常用方法

5.诊断性刮宫方法——作病理检查协助诊断

6.宫颈液检查——了解卵巢功能,预测排卵期,诊断妊娠

7.基础体温测定——了解卵巢功能,协助诊断妊娠,指导避孕

8.常用激素测定——了解下丘脑、垂体卵巢有无病变及功能状况

9.输卵管通畅检查——常用于不孕症的诊治

10.阴道后穹隆穿刺——明确直肠子宫陷凹积液的性质

11.内镜检查:

阴道镜、宫腔镜、腹腔镜。

12.超声检查——临床应用较多。

教学活动

1.展示教学目标,讲新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