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冠军.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31645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隐形冠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隐形冠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隐形冠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隐形冠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隐形冠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隐形冠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隐形冠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隐形冠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隐形冠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隐形冠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隐形冠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隐形冠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隐形冠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隐形冠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隐形冠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隐形冠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隐形冠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隐形冠军.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隐形冠军.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隐形冠军.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隐形冠军.docx

《隐形冠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隐形冠军.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隐形冠军.docx

隐形冠军

第九届创业中国高峰论坛

著名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在《隐形冠军:

谁是最优秀的公司》首次将它们界定为"隐形冠军",明确指出隐形冠军企业是指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占据绝大部分份额,但社会知名度很低的中小企业。

隐形冠军企业的成功之道[1]

  1.目标明确。

  “隐形冠军”企业都有一个及其明确的目标,诸如“我们要在这个领域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一员,不仅要占据最高的市场份额,而且要在技术和服务方面是最出色的”、“我们要做市场的领袖,不作他想,第二的我们都不做”、“市场的游戏规则要由我们说了算,我们要成为这个市场的精神领袖”等。

态度决定一切,明确的目标指引着广东中山圣雅伦公司将大企业不愿做而小企业做不来,曾经让朱镕基总理操心并让老百姓烦恼的“小不点”产品——指甲钳,做成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巨无霸”。

  2.专注偏执。

  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压力,面对日益个性化的消费者群体,一家企业惟有通过自己能提供的最好的产品才有可能鹤立鸡群,赢得客户,而这需要极大的专注,且近于偏执。

这是“隐形冠军”们得以成功的一个关键。

它们克服了多元化的诱惑,非常注意限制企业的业务范围,把自己的市场界定得很窄,力图在一个具体的产品或业务上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

  3.掌握客户。

  “隐形冠军”企业在市场界定的“宽”与“窄”的问题上有一种微妙的对立统一——在产品、技术和客户需求的层面,选择了狭窄、专注和深入挖掘;而在商业活动的地域分布方面,则选择了宽广、博大,放眼五洲。

这些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大都是相当高的,而且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国际化的征程。

它们每一步扩张都在建立自己的子公司,而不是通过分销商,因为分销商是随时可能背信弃义的,而自己的子公司能把客户关系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它们把自己的产品和专有技术方面独到的造诣与全球化的营销结合在一起,它们通过自己的子公司来服务全球的目标市场,不把客户关系交给第三方。

  4.另辟蹊径。

  “隐形冠军”企业的创新未必源自艰深卓绝的高科技,但一定是对客户有价值的创新。

诸如节能灯市场的领先者广东中山欧帝尔公司2005年销售增长最快的产品是“排气灯”,在海外市场尤其受欢迎。

这个产品的创新很简单,就是在一个环形的节能灯中间嵌套了一个排气扇。

但是它很好地解决了卫浴、厨房等狭小空间既要安装排气扇又要安装吸顶灯的麻烦,可谓行业领先,赢在另辟蹊径。

  5.与狼共舞。

  竞争似乎并不能给“隐形冠军”企业带来恐惧感,相反,它们更多的是选择与狼共舞。

“隐形冠军”企业经常在同一个地区甚至同一个城市当中,同城的竞争实际上是世界级的竞争,最强的对手都在一起,最强大的对手能促使其成为世界领袖。

[编辑]

隐形冠军企业的潜在风险与挑战[1]

  1.聚焦战略使然。

专注是“隐形冠军”企业成功的“杀手锏”,聚焦是“隐形冠军”企业不断赢得市场的战略,专注与聚焦的结果必然使之步入所有鸡蛋一个篮子装的轨道,但着眼于全球,多数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篮子”还远远没有装满。

这方面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它们所从事的具体产品会不会被更先进、廉价的产品颠覆。

  2.治理结构使然。

家族式管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在企业发展初期无疑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牵引力,但随着企业的逐渐发展和创业者的日益老去,企业必然面对经理团队职业化和接班人的问题。

目前,这些“隐形冠军”企业第一代的创业者多数都还年富力强,企业治理结构问题不算突出,然而也已经有一些矛盾初露端倪。

[编辑]

隐形冠军企业的营销法则[2]

  正所谓“驹有驹路,马有马道”,中国的企业要想成为冠军企业,需要的就是这种“潜滋暗长”的营销法则,向毛竹一样,关键时刻能够一破冲天。

那么,隐形冠军的成长法则有哪些呢:

一、SWOT调研法则。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

  SWOT分别代表:

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

  SWOT分析通过对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然后再调整企业资源及企业策略,来达成企业的目标。

  SWOT分析已逐渐被许多企业运用到包括:

企业管理、人力资源、产品研发等各个方面。

  SWOT分析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隶属于企业内部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

SWOT分析有其形成的基础。

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著名的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理论从产业结构入手对一个企业“可能做的”方面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说明,而能力学派管理学家则运用价值链解构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注重对公司的资源和能力的分析。

SWOT分析,就是在综合了前面两者的基础上,以资源学派学者为代表,将公司的内部分析(即20世纪80年代中期管理学界权威们所关注的研究取向,以能力学派为代表)与产业竞争环境的外部分析(即更早期战略研究所关注的中心主题,以安德鲁斯与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结构化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

与其他的分析方法相比较,SWOT分析从一开始就具有显著的结构化和系统性的特征。

就结构化而言,首先在形式上,SWOT分析法表现为构造SWOT结构矩阵,并对矩阵的不同区域赋予了不同分析意义;其次内容上,SWOT分析法的主要理论基础也强调从结构分析入手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分析。

另外,早在SWOT诞生之前的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有人提出过SWOT分析中涉及到的内部优势、弱点,外部机会、威胁这些变化因素,但只是孤立地对它们加以分析。

SWOT方法的重要贡献就在于用系统的思想将这些似乎独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使得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更加科学全面。

SWOT方法自形成以来,广泛应用于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成为战略管理和竞争情报的重要分析工具。

分析直观、使用简单是它的重要优点。

即使没有精确的数据支持和更专业化的分析工具,也可以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但是,正是这种直观和简单,使得SWOT不可避免地带有精度不够的缺陷。

例如SWOT分析采用定性方法,通过罗列S、W、O、T的各种表现,形成一种模糊的企业竞争地位描述。

以此为依据作出的判断,不免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臆断。

所以,在使用SWOT方法时要注意方法的局限性,在罗列作为判断依据的事实时,要尽量真实、客观、精确,并提供一定的定量数据弥补SWOT定性分析的不足,构造高层定性分析的基础。

  对于成长性的区域性中小企业来说,向冠军品牌冲刺,最关键的就是摸清楚自己,知道外界的变化。

所谓的知彼知己,就是要求从兵家的角度做好SWOT分析性调研:

  1、现有区域市场上的领导企业是什么,他是如何成为该区域领导品牌的?

  2、自己企业的优势有哪些,对手对手有什么劣势。

  3、企业超越领导品牌的最大机会点在哪里,在成功超越的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外界哪些方面的威胁。

  根据所作的SWOT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做到有的放矢。

没有调研的营销措施行动只能是盲人骑瞎马。

  二、机会法则。

  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成功更多的是来自于对机会的把握。

这是因为中国的市场不同于国外,有其自身的特点,中国的市场还处于初级营销阶段,最可爱之处就是到处存在着空白点:

市场空白点、营销空白点、消费空白点。

只要善于把握空白点,中小企业就会很快寻找到自己快速成长的空间。

非常可乐利用三四级市场的空白点,很快成长起来,成了抗击可口和百事可乐的民族大旗。

机会原则需遵循:

  寻找机会比创造机会更重要:

  善于发现消费者的隐性需求机会。

  三、隐藏法则。

  也就是避强法则。

竞争的本质就是赢得竞争,而不是把对手消灭掉。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成为冠军不是一定要攻城掠地,要想发展,首先要保存实力,靠拼实力只能是自取灭亡。

中小企业到目前还不具备直接与大企业竞争的实力,直接的、正面的冲突则会很快的把企业长期积累的资源消耗殆尽。

  另外,如果尽早的暴露自己的目标,非常容易引起大企业的注意,这样则不利于企业的成长,营销环境则会越来越遭。

弄不好大企业还会赶尽杀绝。

其实中小企业隐藏自己的方法有很多:

  作局部市场。

只要不是大面积的攻击强势品牌,一般不易引起大企业的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可以在自己的局部市场深耕自作。

  作空白产品。

开发竞争对手暂时没有开发的关联性产品,寻找市场的机会点,这样企业开快速的把市场做大。

  四、攻击软肋法则。

  攻击软肋法则可以说是屡试不爽。

对于中下企业来说,大企业最大的软肋就是价格比较高,服务程序繁琐,渠道利润比较低等。

在营销中,企业要学会利用对手的软肋成功营销:

  某白酒品牌2004年大举进军湖南市场时就抓住了五粮液的三个软肋:

一是五粮液的打假成果在2004年的湖南大报小报被暴光,许多高层消费者都把五粮液看成假的代名词,不敢选用;二是湖南市场启动了高层公关策略,许多党政一把手都指名带头消费该产品;三是花大代价寻找有关系营销背景、有实力的经销商经销该产品并给出了比五粮液利差空间高得多的经销政策,有效调动了经销商的积极性。

  五、聚焦原则。

  说得通俗点就是把我们的优势无限放大去对应对手的劣势。

聚焦原则的使用在区域市场的广告投放中一样管用,区域市场本身就只有那么大,如果我们分散投放,广告的效果就检测不出来,而钱又浪费掉了。

  六、关注原则。

  营销环境变了,一切都得变。

作为目前的中小企业,和大企业比企业是有很多劣势,但是只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照样可以把营销做的风生水起。

遵循关注法则,就是要:

  关注员工:

  关注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不可怕,可怕是你不能知己知彼,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关注消费费者。

没有对消费者见微知着的深刻洞察,金六福公司则很难发现隐藏在消费者心智中的潜在需求,也就没有前几年对消费者持续的福文化灌输,2005年春节期间推出的“春节回家,金六福酒”就不可能有如此震撼的效果。

  目前,中国的消费环境、品牌意识、顾客心理都在发生剧烈的核变,关注消费者,构建顾客档案、顾客数据库是品牌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

如果我们不更多的关注营销环境的变化,一味一厢情愿的闭门造车式的策划,那么企业能够走向成功就只能是痴人说梦了。

  七、重点突破法则。

  路长全的骆驼与兔子的营销理论,精辟的概述了中国企业和跨国企业的特征,中国的企业像兔子,在新一轮的营销竞争中有很多的劣势;

  例如:

  产品研发上。

目前的企业多是销售型的,产品的研发缺乏科学的调研与论证,开发的多死的也快。

  品牌资源上。

没有跨国企业百年的品牌积淀,中国的中小企业缺乏品牌的优势,靠得还是渠道推动。

资源的稀缺性与营销的现实性要求中国的企业最有效的法则就是遵循重点突破法则,如果全面发力,突破则会变成强弩之末,失去战略突破的意义。

  因此,重点突破是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遵循的黄金法则:

  区域重点突破:

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区域重点突破,不再赘述。

  2、产品重点突破。

前期市场开发,产品一定要单品突破,把该产品做透彻,形成良好的品牌力与销售力。

然后才能品丰富化。

  3、渠道重点突破。

渠道突破是一种非常有竞争力的营销模式,企业可以根据竞争的需要,在某一细分渠道上作出优势,然后突然发力,强势突破。

  既然是重点突破,就要求用非常规的手段与气势一举成功,千万不能把市场、产品与渠道做成夹生饭,否则则会骑虎难下,失去其战略目的。

当然,重点突破要符合公司即定的战略目标,更要符合公司现有的财力、人力支撑。

  八、区域强势法则。

  大企业在全球、全国大市场强势,但不可能在所有市场都强势。

“强龙不压地头蛇”说的就是区域强势的重要性,区域性企业的生存空间、营销资源、整体市场容量非常有限,如果被对手挖走金矿,就只有喝西北风了!

因此,对于区域性企业来说,要想快速成长,首先就是要成为成为区域强势品牌。

这是因为,

  一个品牌在一个区域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1%以上时,这个品牌就可称为该区域市场上的垄断性第一品牌,其它品牌很难有颠覆机会;如果一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在区域市场上达到30%以上时,这个品牌可称为相对第一品牌,因为第二品牌随时有可能追上来并超越第一品牌。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局部区域强势是可以实现的,关键是企业应该如何运作。

资源聚焦乃是取得成功的最好的措施,当然渠道价值链的构建,产品线的再造等都是关键。

  九、持恒法则。

  对于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来说,需要有冠军的傲骨,更需要韧性与坚持。

脚踏实地才能走好每一步。

三招两式就能成功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成功不会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沉淀,需要韧性与耐性。

  隐形冠军终究要成为冠军,但成为真正的冠军企业,第一品牌,不能只凭运气成为黑马。

更多的则是循其道,顺其势,身体力行为之。

开水烧到99度的时候永远都不能叫开水!

成功没有任何的捷径可以跨越。

[编辑]

隐形冠军企业的八大特质

  燃烧的雄心

  第一条是目标。

隐形冠军公司一般都有非常野心勃勃的目标。

这里有些典型的隐形冠军的目标口号:

“我们的目标是做全球的老大,而且要永远霸占这个位置。

”“我们要在这个领域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一员,不仅要占据最高的市场份额,而且要在技术和服务方面是最出色的。

”“我们要做市场的领袖,不作他想,第二我们都不做。

”“市场的游戏规则要由我们说了算,我们要成为这个市场的精神领袖。

”这里有个例子是凯密特尔公司,专门生产各种表面处理、喷雾凝聚剂等化学产品,它的公司宗旨里就明确写道:

“凯密特尔的目标是在一切有利可图的特种化学品利基市场(niche)成为全球性的技术和营销领袖。

”总结第一条经验:

隐形冠军奋斗的目标是要成为全球他们所针对领域的领袖,他们孜孜不倦地追逐着这个梦想。

  高度专注

  如果你有一个庞大的野心,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是怎样选择和定义自己的目标市场,这是战略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我们看看隐形冠军公司典型的说法:

“我们是这个行业的专家。

”“我们专注于自己的竞争力,专注再专注。

”“我们要成为小市场的主宰者,我们要在小市场作出大成绩,而不是在大市场做一个凤尾的角色。

”很多雄心勃勃的企业家一旦稍微做大就想多元化,但是他们绝不。

  隐形冠军还有一点重要的经验:

他们不把自己市场的定位看作一个给定的事实,而是他们战略当中的一个参数,他们可以自己调节。

下面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个叫Winterhalter的公司是专门生产洗碗机的,大概在10年前他们把自己公司非常狭窄地定位在“给餐厅和宾馆做洗碗机”,他们沿着餐厅、宾馆洗碗机的产品路线开发出其他的东西,如净水器和其他服务,并把产品和服务推广到全球。

根据这个产品定位,他们做出了特别光亮的清洁剂。

另外,因为餐厅、宾馆洗出来的盘子需要洗出来格外晶莹闪亮,最需要让顾客看到“我们这最干净,我们的盘子会说话”,他们的清洁剂开发就特别强调这一点;餐厅、宾馆是一周七天都营业,他们也一周七天营业……总之,你们可以看到他们非常专注于一个窄小的市场,他们一切的战略、战术设计都是围绕这个客户群来展开的。

这是隐形冠军的第二条经验:

他们把市场定义看作他们战略的一部分,他们通过仔细观察顾客的需求和相关的技术,把他们各自的市场定义得相当窄,他们是高度专注的公司,不搞多元化。

  攥紧客户关系

  但是过于狭窄的市场定位也会带来一个问题,毕竟服务的客户是非常有限的,一个国家一个地方能有多少餐厅和宾馆呢。

怎样弥补这个缺陷呢?

他们开始向全球扩张,实行全球化的经营和销售。

他们在战略的纵深方向,在产品的专有技术方面有自己独到的造诣,与之相辅助的是他们的全球分销系统,全球视野。

这里有个例子,Karcher公司,它专门生产清洁汽车和高层建筑的高压水枪,你们可以看到他们全球化的过程。

他们真正开始全球化的过程是1974年,他们制定了一个20年的计划叫“1995方案”。

当时只有2600万美元的销售额,而他们的目标是在20年之后也就是1995年达到10亿美元的销售额,实际上1995年他们真正的销售额是16亿美元。

我们从这个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它每年向一到两个国家扩张一步,这是个漫长的过程。

要想实现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建立子公司的目标,需要大概两代人的努力。

为什么他们每一步扩张都建立自己的子公司而不是通过分销商呢?

因为分销商是随时可能跑掉的,而自己的子公司能把客户关系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就是隐形冠军的第三条经验:

他们把自己的产品和专有技术方面独到的造诣与全球化的营销结合在一起,他们通过自己的子公司来服务全球的目标市场,不把客户关系交给第三方。

我觉得现在大多数的中国公司通过对方国家的进口商或中间商实现国际贸易这个做法在长期来说是有风险的。

忠告大家一句,永远不要在你和客户之间插入第三者。

  成为卓越者的伙伴

  第四条经验是关于贴近客户和专业化营销方面的。

隐形冠军公司都非常贴近它的最重要客户。

下面举的这个Grohmann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微电子产品组装设备的公司,它牢牢锁定它的全球最大的30家顶级的客户,其中最大的一家就是Intel.同时这些最顶级的客户也是隐形冠军公司在创新方面的伙伴。

如果你想成为全球市场的领导者,那么你的客户也必须是全球顶级的,如果只找一些庸庸碌碌的只需要便宜低质商品的客户,你永远成不了气候。

  另外,关于这些企业的成长驱动力,我们做过一个调查。

结果发现,德国的大公司往往是“一条腿走路”,要么是由市场驱动,要么由技术驱动。

而大部分的隐形冠军企业则是由市场和技术共同驱动的,这个比例占到62%。

这有点像中国儒家哲学当中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所以,第四条经验是:

隐形冠军公司都非常贴近他们的客户,尤其是顶级客户。

他们不是一条腿走路的公司,而是由技术和市场共同驱动的公司。

  创新!

创新!

创新!

  下一个观点是关于创新的。

首先我作一个比较,西门子是全球所有大公司中人均拥有专利数最高的公司,大约每百位员工拥有10项专利。

而顶级的隐形冠军公司每百位员工拥有大概30~35项专利,是大公司水平的3~5倍,水平明显更优。

但是产品创新不是隐形冠军公司惟一的创新点,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流程或过程的创新,实际上是服务的创新。

有家做螺丝的Wurth公司,全世界销售额最高,它有个很小的发明——在建筑业要用大量的螺丝和螺丝刀,但是要找到大小正好合适的很费时,他们做的创新就是在同等规模的螺丝和螺丝刀上贴个同样颜色的小标签,这些完全不是高技术的东西,但是对顾客的价值非常大。

创新不是“一招鲜,吃遍天”,而是持续不断地改进。

总结第五条经验:

隐形冠军公司无论产品还是工作过程都是高度创新的,而且他们的创新活动是全球导向的、持续不断的。

  跻身顶级竞技场

  下一个环节是关于竞争力的。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隐形冠军公司经常在同一个地区甚至同一个城市当中,同城的竞争实际上是世界级的竞争,最强的对手都在一起。

最强大的对手能促使你成为世界领袖。

拿德国的汽车工业来讲,比如奔驰、宝马、奥迪他们公司相互之间都非常近,彼此知根知底,一直在鞭策对方不断前进。

在运动会上我们也能看到同样的现象,若干年以前我在德国科隆的运动会上就发现这样的事情。

在3000米跑比赛最后决出的前四名全部来自同一个地区,一个地区里集中了这么多优秀选手,在艰苦卓绝的本土竞争中怎么能不产生第一、第二名来。

第六条经验:

隐形冠军在产品质量和服务方面都不断创造自己的战略和竞争优势。

他们总是和最强劲的对手保持亲密的联系,有时为了保持自己企业的活力,他们会主动出击,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自己的行业地位。

  保护你的独一无二

  下一个环节是关于业务外包和战略联盟方面的话题。

我们经常听到管理学家的老生常谈,我们最好把很多业务交给别人完成,只完成最核心的部分。

隐形冠军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用两个字来说就是“不多”。

他们认为卓越的产品品质要求他们自己在产品加工制造方面有特殊的造诣、特殊的深度。

所以他们自己做所有能够做的事情。

为了保护他们的专有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他们会对自己的研发活动守口如瓶,从来不和别人一起研发。

有些公司甚至拥有自己的机械加工机床,这是保持产品独特性很重要的基础。

另外,他们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也不太喜欢依赖别人而喜欢建立自己的子公司。

比如Braun公司什么事情都自己做,哪怕是专用的机床和安装刀片的小螺丝。

他们对自己的产品倾注了十二分的心血,所以他们的价格特别贵。

这个公司生产的产品是电动剃须刀的刀片,在它涉入的六个市场中有四个市场都是领袖,在中国也有自己的子公司。

下面举的例子是ChupaChups公司,他们的机器大概80%由自己生产,他们像防贼一样盯着他们的对手。

开始我也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一个做糖果的公司要生产自己的机器,但是他们告诉我,哪怕你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终端消费产品的制造商,也可以沿着自己的价值链往深走一两步,虽然你付出了代价,但是它能在终端产品价值上给你带来别人所不具备的独一无二的价值,别人模仿不了。

这里给我们留下了更深层次的启发:

所有独创性的独一无二的东西都必须依靠自己内部的力量来完成,如果你的资源是从市场买的,那么张三李四也可以买,你若想真正成为独一无二的领导者,很多东西必须从内部发掘。

德国公司有同样的经验和教训,在专有技术和竞争优势方面依靠内部力量来完成,他们最优秀的公司很多东西都不是从全球市场上买的。

所以我给大家个忠告,从长期来讲如果你想独一无二,希望你们向他们学习。

总结第七条经验:

隐形冠军公司不相信战略联盟之类的说法,也不像很多公司那样热衷于业务的外包,他们认为真正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就在于有些事情只有他们才做得了。

  强大的企业文化

  最后一个话题是关于企业员工与企业领导。

隐形冠军公司的员工相对同等规模的企业一般都非常少。

大企业都是人浮于事,他们的员工都非常精干,生产率非常高。

他们有强大的企业文化,对自己的认同感非常强,缺勤率很低。

在员工的招聘环节把关非常严格,但一旦招进来后就几乎不动了,员工流失率几乎为零。

这些企业的领导是真正的创业家,他们有的是勇气,而勇气对一个创业者来讲是最不可缺少的因素。

他们的领导风格是两方面的,和中国有点相像,在大事情上很讲原则,很有权威,但在细节方面、在平时他们和员工打成一片。

另外,掌舵的企业家极好地延续他们的领导,CEO平均的任职时间达24年。

第八条经验就是:

隐形冠军企业有非常强大的企业文化,与之相联系的是有高效率的员工和好的认同感,有积极性。

  这八条经验归纳成三个同心圆,隐形冠军经验最核心的层面是有强势的领导,他们都有雄心勃勃的目标。

从公司内部的竞争力来讲,他们有精挑细选的非常有积极性的员工,他们强调持续不断地创新,而且强调依靠自己内部力量来实现创新。

在针对外部环境的战略方面他们高度专注,专注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资源非常有限。

在外部竞争优势方面第二点就是他们非常贴近他们的客户。

他们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两点,一个是产品的质量,另外一个是服务,然后把所有的因素都整合起来,向全球扩张。

我对隐形冠军经验的最后总结是:

这些公司都喜欢走自己的道路,他们意志坚定,而且在很多事情上他们的做法都和现在管理理论的教条格格不入,这可能是最重要的经验。

[编辑]

隐形冠军企业的经营战略逻辑[3]

  迈克尔·波特曾经提出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经营战略和聚焦战略。

但是,隐形冠军企业似乎超越了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的范畴,它们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将经营专业化与地域多元化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互动整合,包括外部机遇与内部能力的互动整合、客户导向与技术导向的互动整合、成本优势与特色优势的互动整合。

  1,外部机遇与内部能力的互动整合。

对隐形冠军企业而言,所谓外部机遇,一方面是指在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客观存在而为大企业所忽略的利基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