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37743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x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docx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一、隋朝的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长安,年号开皇。

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隋朝灭亡。

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在位期间实行“轻傜薄赋”政策,严惩不法官吏(措施)。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史称“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目的: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派人开凿了大运河。

路线: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自北向南),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意义:

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凿,对加强我国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统一都起了巨大作用。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二、贞观之治:

人物:

唐太宗

措施:

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轻傜薄赋,发展生产;任用贤才(房玄龄谋杜如晦断);善于纳谏(魏征)。

表现: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其统治时期有“贞观遗风”之称。

第3课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一、“开元盛世”

人物:

唐玄宗

措施:

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发展农业生产。

表现:

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或“开元之治”。

二、唐朝经济

1、农业方面:

①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出现曲辕犁。

②水稻育秧技术广泛采用。

③蔬菜新品种从西域传入。

④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手工业方面:

①丝织业:

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繁荣:

①著名的大都市:

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②长安城:

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阶段

人物

贡献

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1、改善了用人制度:

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科举制的完善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丰富考试的内容: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第5课 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唐代民族关系处理

民族

祖先

首领

生活

区域

方式(各亲、册封)

意义

藏族

吐番

松赞干布赞普

青藏高原一带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密切了唐番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尺带珠丹赞普

唐朝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彝族白族

六诏居民

云南王

云南苍山洱海

唐玄宗封首领为“云南王”

在唐朝支持下实现了统一

文成公主入吐蕃有哪些重要意义?

(见本单元试卷)

第6课开放的对外关系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一、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

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

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二、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比较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统治方法

勤于政事,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国策

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重视地方吏治,中央优秀官员到地方任职,烧毁珠玉锦绣,提倡节俭,发展农业生产。

统治美称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开元之治

科举制

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开创殿试和武举

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对外交往

玄藏西游

 

鉴真东渡

民族关系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任用贤才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骆宾王

姚崇

名言名句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自古皆贵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

 

 

其它

被北方、西域首领奉为“天可汗”。

歌舞《秦王破阵乐》

 

参与编创《霓裳羽衣舞》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课辽宋夏金的和站

政权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人

都城

契丹(辽)

契丹

10世纪初(916年)

辽太祖阿保机

上京

北宋

汉族

960年

宋太祖赵匡胤

东京

西夏

党项

11世纪前期(1038年)

元昊

兴庆

女真

12世纪初期(1115年)

金太祖阿骨打

会宁

南宋

汉族

1127年

宋高宗赵构

临安

宋代的和约

和约

签定双方

内容

意义

澶渊之盟

北宋-辽

辽军撤兵,宋给辽岁币

辽宋之间保持很长时期的和平局面

 

南宋-西夏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设、译汉文书,汲取中原文化

 

南宋-金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岁币,双方以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2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1、唐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2、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寇天下”。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3、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5、宋朝的海外贸易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侨胞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6、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7、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问: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

(见本单元试卷)

第3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衣:

各级官员服色有严格规定,百姓只穿黑白两色衣服。

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2、食:

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时南方人吃鱼多。

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3、住:

百姓住房多为低矮茅屋,贵族以瓦房为主

4、行:

宋代缺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

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士大夫一般骑驴、骡。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瓦子”和“勾栏”:

东京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瓦子”。

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它们的出现是宋朝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结果。

2、宋代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除夕夜,百姓要祭祖、迎神功佛、挂年画、贴“桃符”、守岁等。

 

第4课 元朝的统一

一、蒙古的兴起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召开蒙古贵族大会,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二、元朝的建立

1、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出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文天祥。

3、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北方农业得以恢复和发展。

为了便利南粮北运,他下令开凿两段新运河,与原有的运河连同,使粮船从杭州直通大都。

还开辟规模空前的海运。

4、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意大利旅行家马克?

波罗的《马克·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三、行省制度

1、内容:

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在中央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2、对后世产生什么影响?

(见本单元试卷)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回族。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贡献:

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

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④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第1课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

1、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后改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2、靖难之役是明成祖朱棣为登上皇位发起的战争。

朱棣称帝后,改北平为北京,于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二、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

后迁都沈阳,改称盛京。

2、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建州为满州,改国号为清。

3、1644,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三、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1、皇权的加强。

(1)明太祖废丞相,撤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设特务组织锦衣卫,施行“廷杖制”;

(2)明成祖朱棣设内阁,设东厂;

(3)清雍正时设军机处,标志着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

2、加强思想控制

科举实行“八股取士”,文学贯彻“文字狱”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许多知识份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2课 郑和下西洋

一、郑和七次下西洋

1、背景及目的: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2、过程:

1405—1433年,郑和的舰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影响:

积极、消极(见本课笔记)

4、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见本单元笔记)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平定准噶尔和回部贵族叛乱

1、平定准葛尔叛乱

康熙初年,蒙古族的一支准噶尔首领噶尔丹叛乱,威胁京师(北京),康熙三征,平定,派兵驻守,加强对整个蒙古地区的控制。

2、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乾隆帝时,回部上层贵族大和卓与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

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天山南路的管理,从此天山南北合成新疆。

3、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1771年初,蒙古土尔扈特部众,在其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摆脱了俄国的控制和压迫,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

土尔扈特部的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4、册封制度和驻藏大臣

顺治帝,正式赐予西藏的佛教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

康熙帝,赐予另一个西藏佛教首领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

驻藏大臣:

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

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并监督班禅和达赖继承人的产生过程。

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这一史实充分说明藏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西藏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清朝疆域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

清朝的疆域四至用图示可表示为:

 

北:

西伯利亚

 

西北:

巴尔喀什湖

清朝

疆域

东北:

外兴安岭、库页岛

 西:

葱岭 

东:

太平洋 

西南:

喜马拉雅山

东南:

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南:

南海诸岛

 

第4课 抗击侵略的英勇斗争

一、戚继光抗倭

倭寇: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背景:

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寇与奸商勾结为患,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

过程和影响:

戚继光组建出“戚家军”,1561率军抗倭在浙江临海连战九连捷,后又赴福建、广东与当地军民并肩抗倭。

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了,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1、明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

2、郑成功 1661年,郑成功率军横渡台湾海峡,赤嵌楼之战,荷军投降。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3、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

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

4、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意义: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三、雅克萨之战

1、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据点:

雅克萨和尼布楚。

2、沙俄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3、康熙大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

4、中俄《尼布楚条约》,时间:

1689年。

意义:

《尼布楚条约》是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第5课 清朝的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

农业: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从美洲和外国引进到中国。

手工业: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进到北方,南北方都有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南京先后成为丝织业中心,有织机三万台,规模巨大;景德镇在北宋兴起,南宋时是制瓷业重镇,明清时期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即形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商业: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许多商人携带重金,商业打破了地域界限,规模很大,带有明显的贸易性质。

二、明清国策: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原因:

明清统治者思想保守,以农为本。

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清统治者害怕殖民者前来侵犯,害怕中国人民出海结聚反抗。

措施:

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发展。

迁界禁海。

港口先开后关:

四个减至广州一个。

成立广州十三行,严格限制进出口贸易。

影响:

(见本单元试卷)

第四单元

√29.我国的四大发明指的是:

造纸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他创造成的纸又被称为“蔡侯纸”;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式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列日期的印刷品。

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战国时制成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13世纪传达室入欧洲。

宋元时期,火药在战争中文广泛使用。

30.长城的修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秦灭六国后,在原来的基础上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我们现在见到的长城,大部分是明朝时修筑的。

它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1.√越州桥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成造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32.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面三刀代的皇宫,旧称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北京城的构造:

有三重,由外往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旧称紫禁城现叫故宫)。

√33.四部古典科技巨著:

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科技名著;明代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此书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明末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是一部集我国古代农业科学之大成的著作;明末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此书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34.√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人称“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他的诗的内容多位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语言精炼细腻,感情真挚动人。

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代表作是“三吏”“三别”。

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白居易的诗具有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纯朴自然的风格,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

35.宋词:

北宋时的苏轼(代表作:

)、两宋之际的李清照和南宋时的辛弃疾(代表作:

)。

36.在明朝以叙事为主的通俗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

√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明)、吴承恩的《西游记》(明)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清)。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

37.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候,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他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被誉为纪传体史书的开山之作。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

(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内容(课本124))

38.北宋司马光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它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1033多年的历史。

39.隋唐时期绘画成就最大的是吴道子,人称“画圣”,有“吴带当风”的美称;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当时风俗语画的代表作;元代画家赵頫的画被称为”神品”。

40.隋唐书法:

“颜筋柳骨”中“颜”指颜真卿,人称“颜体”,“柳”指柳公权,人称“柳体”。

41.√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是驰名中外的三大石窟。

隋唐时的敦煌莫高窟(壁画、雕塑)堪称世界艺术宝库。

材料题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是谁说的?

(2)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做何比喻?

两者关系怎么样?

答案:

唐太宗;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

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3)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

答案:

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4)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

答案: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

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1)“机户”指什么人?

“机工”指什么人?

答案:

早期的资本家;早期的雇用工人。

(2)“机户”和“机工”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答案:

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性质。

(3)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何时何地?

答案:

出现在明朝中后期苏州和松江一带地区。

3、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产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别指什么?

答案:

天朝指清朝;外夷指外国。

(2)这句话是谁说的?

答案:

乾隆帝说的

(3)这夺段话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思想?

(4)据此清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答案:

重本抑末,压制打击工商业发展的保守思想;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技巧:

做分析题,一定要做到胆大心细,“胆大”,就是相信自己,“心细”就是一定要认真审题,抓住相关的知识要点,联系课本知识进行突破。

历史期末信息题

1、他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

他勤勉治国,锐意革新,缔造“开皇之治”,开启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他是

A.唐太宗B.武则天C.隋文帝D.唐玄宗

2、假如你生活在唐朝,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农民用曲辕犁耕地②有波斯人在街上买卖③人们在茶馆中饮茶④农民用筒车灌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同学们都知道唐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繁盛景象,那么“开元盛世”是出现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呢?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4、曾经六次东渡并最终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A.玄奘B.鉴真C.晁衡D.戒贤

5、一位生活在元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与几位回族朋友合伙做生意B.经运河到杭州游览

C.在市场买到一本《水浒传》D.购买景德镇青花瓷器

6、近日,随着高考、中考成绩的出炉,考试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种考试制度

A.禅让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内阁

7、下列哪项不是明清时期采取的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措施?

A.八股取士B.大兴文字狱C.设立军机处D.采用三省六部制

8、“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奴,一代英雄。

”诗中的“一代英雄”是指l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

A.郑成功B.戚继光C.施琅D.康熙帝

9、西藏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不可争议的事实,有历史为证。

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置了

A.办事大臣B.驻藏大臣C.参赞大臣D.行省

10、“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

以上记述应是描写

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海上丝绸之路

11、李芳暑假在北京参观了“中国古代货币展”,发现展台中有一张图片如右图,请问这种世界上最早纸币最早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出现的

A.北宋临安B.南宋临安C.北宋四川D.南宋四川

12、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的特点,与系列哪个历史时期最相似?

A.春秋 B.隋唐C.明清  D.三国两晋南北朝

13、南宋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谚语说明了

A.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发达B.南宋时期造船业发达

C.南宋时期,对外贸易发达D.南宋纸币流行

14、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措施是

A.设置西域都护府  B.设置宣政院 C.设置驻藏大臣  D.设置伊犁将军

15、从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能反映出的历史面貌是

A.社会动乱战争频繁   B.城市发展,商业繁荣

C.中外交流日益增多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