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5408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

《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逻辑学随堂练习.docx

逻辑学随堂练习

第一章绪言

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

C、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

参考答案:

B

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

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

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

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

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

参考答案:

B

第二章概念

1.下列对概念的概括正确的是()。

A、反证法-间接证明B、大项-三段论

C、山脉-山D、定义项-定义

参考答案:

A

2.如果(),那么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

A、A与B全异B、A与B同一C、A与B交叉D、A真包含于B

参考答案:

C

3.“美国”与“纽约”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是()

A、全同关系B、交叉关系

C、全异关系D、属种关系

参考答案:

C

4.下列概念间具有反对关系的是()

A、“黑色”与“红色”

B、“故意杀人”与“过失杀人”

C、“国内法”与“国际法”

D、“罪”与“非罪”

参考答案:

A

1.在“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和“小王是中国人”中,“中国人”()。

A、都是集合概念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参考答案:

C

2.下列词能表达集合概念的是()

A、“王某是中国人。

”中的“中国人”

B、“这本书是我的。

”中的“书”

C、“工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的“工人”

D、“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国家”中的“中国”

参考答案:

C

3.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属性"来考虑概念所属种类,"无产阶级"是()。

A、集合概念B、普遍概念C、负概念D、正概念

参考答案:

D

4.“集合概念”这个概念属于()。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集合概念D、负概念

参考答案:

B

5.“无锡市是风光秀丽的著名旅游城市”,“无锡市”一词表达的是()。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

C、概念D、负概念

参考答案:

AC

1.若“有A是B”、“有A不是B”、“有B是A”、“有B不是A”均真,则A与B()。

A、全同关系B、真包含关系C、真包含于关系D、交叉关系

参考答案:

D

1.“重工业是生产重工业产品的工业”这一定义是()。

A、正确的定义B、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C、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D、犯了“定义循环”的逻辑错误

参考答案:

B

2.“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一定义是()。

A、正确的定义B、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

C、犯了“定义含混”的逻辑错误D、犯了“子项不全”的逻辑错误

参考答案:

B

3.“树分为树枝、树叶、树根、树茎”这一划分是()。

A、错误的划分B、正确的划分C、分类D、犯了"子项不全"的逻辑错误

参考答案:

A

4.下列依据属种关系概念间内涵与外延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是()。

A、定义B、划分C、限制D、分类

参考答案:

C

5.下列各实质定义违反规则的是()

A、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B、贪污罪就是侵犯财产的犯罪

C、合同就是契约,契约就是合同

D、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指危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参考答案:

ABC

第三章判断(上)

1.若S、P为(),SEP为真,SIP为假。

A、全异关系B、交叉关系C、相容关系D、同一关系

参考答案:

A

2.主谓项相同,而量项与联项均不相同的两个性质判断之间的关系是()。

A、下反对关系B、反对关系C、矛盾关系D、差等关系

参考答案:

C

3.“我校有人教逻辑”这一判断可以理解为()。

A、我校有人不教逻辑B、我校至少有一人教逻辑

C、我校所有人不教逻辑D、我校有人教逻辑,有人不教逻辑

参考答案:

B

4.“犯罪的不都是青少年”这一判断可以理解为()。

A、有的犯罪的不是青少年B、所有犯罪的是青少年

C、所有犯罪的不是青少年D、所有的青少年是犯罪的

参考答案:

A

5.OP和IP具有()。

A、反对关系B、矛盾关系C、差等关系D、下反对关系

参考答案:

D

6.若SIP和SOP均真,则S和P具有()。

A、全同关系B、真包含关系C、真包含于关系D、全异关系

参考答案:

C

7.与是()。

A、等值关系B、矛盾关系C、反对关系D、下反对关系

参考答案:

B

8.在性质判断中,决定性质判断种类的是()。

A、主项B、谓项C、主项和谓项D、量项和联项

参考答案:

D

9.“所有的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中的谓项是周延的。

(X)

1.已知P与M是全同关系,又知有S不是M为真,则下列为真的判断是()。

A、有S是PB、有S不是PC、有P是SD、有P不是S

参考答案:

C

2.与“如果非p那么q”等值的判断是()。

A、只有q才pB、如果p那么q

C、只有q才非pD、非p或者q

参考答案:

C

3.与“只有P才q”等值的判断是()。

A、只有非q才非pB、只有q才p

C、如果非q那么非pD、P并且非q

参考答案:

A

4.当p假、q假时,则有()。

A、“p并且q”真B、“p或者q”真

C、“如果p那么q”真D、“p要么q”真

参考答案:

C

5.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含义是()。

A、当前件真时,后件一定真B、当前件假时,后件一定假

C、当前件真时,后件假D、当前件假时,后件一定真

参考答案:

A

6.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含义是()。

A、有前件,必有后件B、有前件,没有后件

C、没有前件,就没有后件D、没有前件,有后件

参考答案:

C

7.“p并且q”与“p或者q”之间的真假关系是()。

A、可同真,可同假B、可同真,不可同假

C、不可同真,可同假D、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参考答案:

A

8.“p∧q”为真时,有()。

A、p真q真B、p假q真C、p真q假D、p假q真

参考答案:

A

9.“p→q”为假时,可以断定()为真。

A、p真q真B、p假q假C、p真q假D、p假q真

参考答案:

C

10.→取值为假,则有()。

A、p真q真B、p假q假C、p真q假D、p假q真

参考答案:

B

11.“P当且仅当q”与“要么P要么q”这两个逻辑形式是()。

A、等值式B、矛盾式

C、不同的逻辑常项和变项D、相同的逻辑常项和变项

参考答案:

B

12.“p并且q”与“p或者q”这两个判断()。

A、可同真,可同假B、可同真,不可同假

C、不可同真,不可同假D、不可同真,可同假

参考答案:

A

第四章判断(下)

1.“甲与乙是友好的。

”这是一个()

A、性质命题B、模态命题

C、联言命题D、关系命题

参考答案:

D

2.“人固有一死”,这一句子所表达的命题属于()。

A、全称肯定命题B、全称否定命题

C、特称肯定命题D、特称否定命题

参考答案:

A

3.下列推理有效的是()

A“有些学生是大学生,所以有些学生不是大学生。

B“有些学生是大学生,所以所有的学生都不是大学生。

C“有些学生不是大学生,所以有些学生是大学生。

D“所有的学生都是大学生,所以有些学生是大学生。

参考答案:

D

4.、、、以SA为前提进行的变形推理,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A、SOB、SEC、SEPD、SIP

参考答案:

C

5.已知SIP为真,可以推出下列为真的有()。

A、SIB、ISC、SOD、OS

参考答案:

C

6.、、、已知SAP为真,可以推出下列为真的有()。

A、SAB、PASC、PISD、SEP

参考答案:

C

7.下列判断属于复合命题的是()

A、花都是红色的,这是假的。

B、王某、李某二人中至少有一人参与作案。

C、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D、并非犯罪分子是天生的坏蛋。

参考答案:

ABCD

8.“他可能逃往云南,也可能不逃往云南。

”是一个联言命题。

(X)

9.“甲、乙至少有一人参与作案”是选言命题。

(√)

10.“人人都要知法并且守法;所以人人都要知法。

”这个推理是有效的。

(√)

11.“如果他杀了人,他会被判处死刑;他没有杀人;所以,他不会被判处死刑。

”此推理是有效的。

(X)

12.“如果甲是凶手,则乙不是凶手;所以,如果乙是凶手,则甲不是凶手。

”这个推理是无效的。

(X)

13.“只有他和被害人有仇,他才是本案的凶手;他不是本案的凶手;所以,他和被害人没有仇。

”这个推理是无效的。

(√)

14.由“罪犯不必然逃往云南”可以推出“罪犯可能没有逃往云南”(√)

1.“某铁路局货运段接到一批从外地拖运来的白菜。

在搬运过程中,职工们发现货物的重量远远超过该体积的白菜应有的重量。

于是断定,白菜中一定还有其他东西。

他们打开包装一看,里面果然藏着许多元宝和银元。

”这运用了()推理。

A、回溯推理B、求同法C、求异法D、剩余法

参考答案:

D

2.“有些学生是共青团员,凡共青团员都不是老年人,所以有些学生不是老年人。

”这个三段论属于()

A、第一格的IEO式B、第一格的EIO式

C、第四格的IEO式D、第四格的EIO式

参考答案:

B

3.“规律具有客观性,所以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这个三段论省略了()。

A、大前提B、小前提C、结论

参考答案:

B

4.当一个三段论的形式有效而结论为假时,它的两个前提必是()

A、都是真的B、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C、都是假的D、至少有一个是假的

参考答案:

D

5.“两只相同的白鼠被安置在相同的坏境中作实验。

给两个白鼠分别喂了数量相同的四种食物。

但给其中一个喂了一种药,而给另外一个没有喂这种药。

不久,喂了那种药的白鼠变得紧张和不安而另一个白鼠没有这种表现。

于是,研究者得出结论:

该药是引起白鼠紧张的原因。

”这运用了什么推理()

A求同法B求异法

C求同求异并用法D剩余法

参考答案:

B

6.一个正确三段论的小前提是特称否定判断,则该三段论的格与式为()。

A、第二格EOO式B、第二格AOO式C、第三格AOO式D、第四格AOE式

参考答案:

B

7.已知一个三段论的小前提是O判断,而此三段论为第三格,则能必然推出结论的是()。

A、SOPB、POSC、SEPD、PIS

参考答案:

B

8.如果以“所有A都不是B,所有A都是C”为前提,进行正确的三段论推理,可得出()。

A、有C不是BB、有B不是C

C、所有C都不是BD、所有B都不是C

参考答案:

A

9.因为概念A和B是真包含关系,所以,B和A也就具有真包含于关系,这一推理是()。

A、正确的对称关系推理B、不正确的对称关系推理

C、不正确的传递关系推理D、正确的反传递性推理

参考答案:

A

10.“所有全称判断主项都是周延的,这个项周延;所以,这个项是判断的主项。

”这一三段论是()。

A、正确的第二格三段论B、错误的第三格三段论

C、错误的第四格三段论D、错误的第二格三段论

参考答案:

B

11.在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MEP,MES,∴SAPB、MAP,MAS,∴SAP

C、MEP,SAM,∴SEPD、PSM,SAM,∴SAP

参考答案:

D

12.下列推理有效式是()。

A、(p←q)∧p→qB、(p←q)∧→

C、(p→q)∧→D、(p←q)∧q→p

参考答案:

D

13.普通逻辑研究推理,主要研究()。

A、前提的真假B、前提与结论的内容联系

C、结论的真假D、前提与结论间的形式联系

参考答案:

D

14.“高考落榜生或者在家待业或者准备来年再考,这位高考落榜生不准备来年再考,所以,在家待业。

”这一推理属于()。

A、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B、不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C、相容选言推理肯定否定式D、不相容选言推理肯定否定式

参考答案:

A

15.由前提“p或者q”进行选言推理,加上一个前提“q”,能得出()的结论。

A、非PB、PC、qD、非q

参考答案:

A

16.以“只有P才q或r”和“非P”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A、非q或rB、非q或非rC、非q且非rD、非q且r

参考答案:

C

17.以“如果P且q,那么”和“r”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A、非P并且非qB、P并且q

C、非P并且qD、非P或者非r

参考答案:

D

18.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

A、必然的B、或然的C、等值的D、蕴涵关系

参考答案:

B

19.求同法的特点是()。

A、去异求同B、去同求异C、寻同求异D、寻异求同

参考答案:

A

20.“在若干要求离婚的案件中,情况各不相同,但双方感情破裂是共同的,可以推知,双方感情破裂是要求离婚的主要目的。

”这段话运用的是()。

A、求同法B、求异法C、求同求异并用法D、剩余法

参考答案:

A

21.“某些同志曾犯过一些错误,可见他的思想言行一无是处”这一论断犯了()逻辑错误。

A、自相矛盾B、模棱两可C、轻率概括D、转移论题

参考答案:

C

22.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推理的相同点是()。

A、从个别到一般B、结论都是或然的C、从个别到特殊D、前提蕴涵结论

参考答案:

B

23.类比推理的结论()。

A、必然可靠B、必然不可靠C、不必然可靠D、不可能不可靠

参考答案:

C

24.类比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区别是()。

A、结论的可靠程度不同B、思维进程不同

C、前提的真实性不同D、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性质不同

参考答案:

B

2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B、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C、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D、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

参考答案:

A

2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A、某甲和某乙都有罪B、某甲和某乙都无罪

C、某甲或某乙有罪D、某甲或某乙无罪

参考答案:

B

27.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A、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B、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C、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D、或然性推理

参考答案:

D

28.

“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

”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A、求同法B、求异法

C、求同求异并用法D、共变法

参考答案:

C

29.运用假言直接推理,从“如果甲是杀人犯,那么乙不是杀人犯”可以推出()

A、只有甲是杀人犯,乙才不是杀人犯;

B、只有乙不是杀人犯,甲才是杀人犯;

C、只有乙是杀人犯,甲才不是杀人犯;

D、如果乙甲不是杀人犯,那么甲是杀人犯。

参考答案:

B

30.运用假言直接推理,从“如果小王参加,任务才能完成”可以推出()

A、如果小王参加,任务就能完成;B、只有小王没参加,任务才没能完成;

C、如果任务完成,就是小王参加了;D、如果任务没完成,就是小王没参加。

参考答案:

C

 

31.下列推理中有效的是()

A、如果贪污,那么犯法;某甲没贪污,所以他没犯法;

B、如果贪污,那么犯法;某甲犯法,所以他贪污;

C、只有犯法,才应受法律制裁;某甲不应受法律制裁,所以他没有犯法;

D、只有犯法,才应受法律制裁;某甲应受法律制裁,所以他犯法。

参考答案:

D

第五章演绎推理(上)

1.、、、在下列判断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有()。

A、SIP真且SOP真B、SEP真且PES真

C、SEP真且SEP真D、SOP真且SIP真

参考答案:

C

2.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有()。

A、必然P真且可能P真B、必然P真且可能假

C、可能P假且可能P真D、可能P假且可能假

参考答案:

D

1.、、、“我既肯定有人不是好的,又肯定所有人是好的”犯了()的逻辑错误。

A、模棱两可B、自相矛盾C、推不出D、转移论题

参考答案:

B

2.同时肯定“所有的人都会犯错误”与“有的人不会犯错误”这两个命题会违反()

A、同一律B、矛盾律C、排中律D、充足理由律

参考答案:

B

3.既断定“这个班的学生有些人是律师”真,又断定“这个班的学生有些人不是律师”真,则()

A、违反同一律;B、违反不矛盾律;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

B

4.同时肯定()会违反矛盾律。

A、具有差等关系的命题B、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

C、具有反对关系的命题D、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命题

参考答案:

B

5.在我们的社会里,有些人是自私的,但并非人人都是自私的。

这一议论()。

A、违反同一律B、违反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逻辑规律E、不违反不矛盾律

参考答案:

DE

6.下列各组判断违反不矛盾律的是()。

A、SAP并且SEPB、SAP并且SOPC、SOP并且SIPD、SAP并且SIP

参考答案:

AB

1.“这次汽车撞人,司机既不是故意,也不是过失。

所以,我们既不能说他有罪,也不能说他无罪”违背了()A、同一律B、矛盾律C、排中律

参考答案:

C

2.“我不认为所有学生都是勤奋的,我也不认为所有学生都是勤奋的。

”以上议论()的逻辑要求。

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C、违反排中律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

C

第六章演绎推理(下)

1.“论题应当保持同一”,其实也是遵循()。

A、同一律B、不矛盾律C、排中律D、充足理由律

参考答案:

A

2.在运用反证法进行论证时。

先论证反证法假,然后就可确定原论题真,这是根据()。

A、不矛盾律B、排中律C、同一律D、充足理由律

参考答案:

B

3.间接反驳过程中,所运用的逻辑基本规律是()。

A、同一律B、不矛盾律C、排中律D、充足理由律

参考答案:

B

4.归谬法中运用的推理形式是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的()。

A、肯定前件式B、否定前件式C、肯定后件式D、否定后件式

参考答案:

D

5.已知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A、论证不是思维形式B、论证不包括反驳

C、论证不遵循逻辑规律D、论证是一种思维形式

参考答案:

D

第七章归纳推理

1.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的逻辑错误。

A、虚假论据B、预期理由C、循环论证D、推不出

参考答案:

D

2.在驳斥一种错误论断时,可以不必直接证明其错误,而只需要把与它相矛盾的另一论断的真实性证明之后,就可以确定所驳斥的论断是错误的,这是根据()。

A矛盾律B、排中律C、充足理由律?

D、同一律

参考答案:

A

3.为了证明某一论题的真实性,我们可以不直接证明它,而是证明与它相矛盾的的另一论题是假的,就证明了我们要证明的论题是真的,这是根据()。

A矛盾律B、排中律C、充足理由律D、同一律

参考答案:

B

4.论题是通过论证来确立其真实性的命题,因此,它()。

A只能是已被证明为真的命题

B、只能是真实性有待于探索的命题

C、既不能是已被证明为真的命题,也不能是真实性有待于探索的命题

D、既可以是已被证明为真的命题,也可以是真实性有待于探索的命题

参考答案:

D

1.运用反证法进行论证,设立的反论题与要证明的论题之间是()。

A矛盾关系B、反对关系C、等值关系D、蕴涵关系

参考答案:

A

2.

运用反证法进行论证时,设立的反论题与引伸出的推断之间必须是()。

A矛盾关系B、反对关系C、蕴涵关系D、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

参考答案:

B

3.选言证法是()。

A证明包含论题的各个选言肢都真B、证明不包含论题的各个选言肢都真

C、证明包含论题的各个选言肢都假D、证明不包含论题的各个选言肢都假

参考答案:

D

4.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是()。

A预期理由B、循环论证C、推不出来D、偷换论题

参考答案:

D

5.“法学是社会科学,因为法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也是研究社会现象的。

这一论证()

A没有违反论证规则,是正确的B、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

C、犯了“推不出来”的逻辑错误D、犯了“论据虚假”的逻辑错误

参考答案:

C

6.“有人认为,中国没有什么优秀的法律文化值得向世界传播,这种认识不符合实际,历史上中国大量的优秀法律文化传播到国外,对它们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一议论是()。

A直接证明B、直接反驳C、间接证明D、间接反驳

参考答案:

B

7.“根据三段论的规则,如果两个前提都是特称肯定命题,不能得必然必然性结论;如果一个前提是特称肯定命题,另一个前提是特称否定命题,不能得必然性结论;如果两个前提都是特称否定命题,也不能得必然性结论。

由此可见,两个前提都是特称命题的三段论,不能得必然性结论。

”这段论证运用的是()推理。

A简单枚举归纳B、完全归纳C、充分条件假言D、三段论

参考答案:

B

8.“哲学不能代替法学,因为如果哲学能够代替法学,则哲学就应对诸如法律关系、法律行为、法律意识等进行具体的研究,而哲学是不对这些进行研究的”与“哲学能够代替法学吗?

不能,因为如果哲学能够代替法学,则哲学就应对诸如法律关系、法律行为、法律意识等进行具体的研究,而哲学是不对这些进行研究的”,这两段议论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A都是反证法B、前者是归谬法而后者是反证法

C、都是归谬法D、前者是反证法而后者是归谬法。

参考答案:

D

9.“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都必须接受系统全面的法学教育,因为这些管理者要有效而良好地履行管理职责就必须具有良好的法律修养,良好的法律修养只能来自系统全面的法学教育,只有这些管理者具有了良好的法律修养后,他们才可能很好地运用法律,有效而良好地管理”,这一议论的论证方式中运用的是()。

A联言推理B、选言推理C、假言推理D、三段论推理

参考答案:

C

10.根据逻辑思维规律的要求,对于“如果死者是砒霜中毒而死的,那么死者牙根必然是青黑色”与“只有死者的牙根是青黑色,死者才会是砒霜中毒而死的”这两个命题()。

A如果断定它们中一命题真,另一个命题假,就会违反矛盾律

B、如果断定它们都真,就会违反矛盾律

C、如果断定它们都假,就会违反排中律

D、如果断定它们中一个命题真,另一个命题也真,就会违反充足理由律。

参考答案:

A

11.在一次关于某起案件性质的讨论中,有的人认为本案应定为抢劫案,有的人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