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5418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4 大小:8.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4页
亲,该文档总共2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2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155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共2套)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地球和地球仪》

作为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一节,容易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以致放弃对整个地理科目的进一步学习。

因此,本节课程设计应特别注意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抓住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理,让其在自觉的“动手”和“动口”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在“发现”中获得地理兴趣从而不断地主动学习。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3、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图文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通过观察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并会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1、经线和纬线特点、纬度和经度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会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学难点】

1、东西半球划分;

2、经纬网定位。

3、四季的形成。

1、教学地球仪;

2、细绳;

3、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画面,导入新课。

提问:

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总结:

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

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但是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板书: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

1、认识地球的形状

【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课本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或直接看教材图)

师:

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生:

讨论。

师:

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形状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

师: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生:

讨论生活中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地理现象。

师:

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师: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从一开始人们的直觉感知“天圆地方”、到后来的观察推测“地球是个球体”、再到用事实论证“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最后的科学证明“地球卫星照片”,从这一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些什么呢?

请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生:

展开小组讨论。

师:

通过人类探索地球形状艰难而漫长的历程说明——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易而举的,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甚至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同时我们更应该坚信——科学技术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方法。

但地球的真正形状虽是一个球体,但现代科学进一步发现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师:

(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探讨明确了地球的形状,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到底有多大呢?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

用了3年时间!

地球究竟有多大啊?

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使我们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出了地球的大小。

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

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大小。

(也可教师手绘版图来说明)

师:

大家读出地球的大小。

生:

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师:

算一算,大家能否自己根据地球平均半径算一算赤道周长和地球表面积?

(圆的周长公式L=2πR,球的表面积公式S=4πR²)

生:

思考回答。

例题讲解:

1.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6300千米,地球平均半径比长江长多少千米?

2.地球的表面积是我国陆地面积的多少倍?

3.足球场面积约7000平方米,地球的表面积相当于多少个足球场?

4.北京四环路周长约65千米,赤道周长约是它的多少倍?

5.赤道周长约相当于多少个400米跑道?

师:

(过渡)经过精确测量表明:

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75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

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地球并不是一个十分规则的球体。

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

地球那么大,我们研究起来肯定不太方便,那怎么办呢?

人们为了研究方便,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成了地球仪。

板书:

3、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展示教学地球仪

师:

什么是地球仪?

生:

地球仪是地球大大缩小了的模型

师:

画略图,并指出地轴、北极、南极是怎样确定的?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指向北极方向为北,指向南极方向为南。

师:

转动地球仪应向哪个方向转?

生:

自西向东

师:

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不同?

生:

略。

师:

地球仪与地球实体的不同表现在:

①地球仪是地球大大缩小了的模型;②地球仪上的能使之绕着转动的地轴,以及绘制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③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师:

参照课本p5的活动,同学们自己回家制作地球仪。

【课堂小结】

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

上节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请大家拿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展示。

生:

在小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仪。

师:

选出两到三个制作较好的地球仪并向全班展示,随后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师:

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相同之处:

地轴、南极、北极。

不同之处:

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线和度数?

这些就是纬线和纬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纬度。

板书:

一、纬线和纬度

【讲授新课】

师:

(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生:

概括。

师:

在地球表面,到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赤道。

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活动1)师:

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纬线。

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

(评价活动结果)

师: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

(展示经纬仪并提示:

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生:

思考并回答。

板书:

1、纬线

(1)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

形状:

纬线是一个圆,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长度:

纬线圈的大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至南北极点缩小为点

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关系:

纬线相互平行

师:

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师: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纬度。

(教师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生:

学生观察地球仪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

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师:

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页的阅读材料,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基多市。

师:

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

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

它在什么地方?

生:

学生观察地球仪回答。

师:

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

最大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生:

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

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开头字母。

(活动4)师:

我们来看一下几天重要的纬线。

(展示课件)

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出这几条纬线纬线,同桌之间一方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方读出或写出该纬线的纬度(强调纬度的正确写法)。

(教师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

为什么?

生:

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

同学们真聪明。

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展示课件)

(活动5)师:

教师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

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教师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

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

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师: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板书:

二、经线和经度

1、经线

(活动2)师:

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在自制的模型上画出两条经线。

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师:

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生:

思考回答。

板书:

2、经线

(1)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

形状:

都是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

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约等于2万千米)

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相互关系:

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极点

师:

经线有一条非常重要的线是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0°,向东、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和西经用E和W表示。

师: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

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

二、经线和经度

2、经度

(教师引导)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

师:

国际上规定:

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

(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或影像)

(活动6)师:

在自制地球仪上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纬度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这个地方画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师:

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方“East”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开头字母。

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

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同学们请看(展示经纬仪并演示),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360°,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活动7)师:

l、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

2、在自制地球仪上画出东经90°、西经90°和西经180°这几条经线。

(教师引导)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

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

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

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生: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

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课件展示从侧面和从极地上空看东西半球划分情况。

(教师提问)

1、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

2、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确?

生:

讨论回答。

板书:

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

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板书:

三、利用经纬网定位

师: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展示课件)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点的经纬度。

教师及时纠正、辅导。

师:

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生:

思考回答。

师: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师: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

生:

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回答。

师:

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生:

回答。

师:

总结学生的回答。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0S、1500W;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0N、125.30E。

生:

小组讨论回答。

师:

评价学生回答并总结。

(强化训练)

(展示课件)1.2012年6月7日至14日,我国与俄罗斯等5国举行“和平使命2012”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演习将在塔吉克斯坦共和国进行,演习以对恐怖主义引发的地区危机为背景,演练军事反恐作战的指挥、协同、保障和行动方法。

你能在地图上说出军演地点的经纬度吗?

2.小亮随父母去原始森林探险,突遇大雾,不慎将随身携带的指南针遗失而迷路。

机灵的小亮用手机拨通了求助电话,求助站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地图上找到了小亮的准确地点,使小亮一家顺利的走出丛林,转危为安。

GPS上哪一组经纬度,正确记录了小亮一家在迷路时的准确位置?

生:

抢答。

师:

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经纬网,其中纬线、经线、纬度、经度是重点也是难点,同学们一定要学懂学会,回去后仔细复习。

教师多媒体展示列表,巩固总结此课并以此为作业。

纬线与经线比较

特点比较

纬线

经线

形状

圆圈

半圆

长度

不等长,

赤道最长,向两极变短

等长

数量

无数条

无数条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半球划分

南北半球

赤道(0度纬线)

东西半球

西经20度,东经160度

纬度与经度比较

特点比较

纬度

经度

度数起点线

赤道(0º纬线)

本初子午线(0º经线)

度数划分

向南向北各分作90º

向东向西各分作180º

代号

南纬(S)北纬(N)

东经(E)西经(W)

略。

《地球的运动》

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昼夜更替、时差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基础地理知识;

2、通过头脑构建地理运动图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由地理现象反过来分析起本质,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动画演示与实验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并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地球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理解现象背后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懂得只有人们掌握规律才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道理;

2、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的思想。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

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四季的形成。

1、多媒体课件;

2、地球仪若干;

3、手电筒若干。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出示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送瘟神》。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

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学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板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师:

本节课一共有3个内容,分别讲的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和地球的2种旋转——自转和地球,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第一个内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

板书:

一、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

师:

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

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

公元2世纪,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在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基础上,做了系统的总结和提高,进一步完善了地心说。

由于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声望,加上这种理论迎合了后来罗马教廷的宗教思想,地心说整整统治欧洲达1000多年之久。

后来,在16世纪中叶,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30年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密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

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

哥白尼认为,处于宇宙中心的不是地球而是太阳,地球和别的行星一起绕太阳运转。

哥白尼的宇宙体系学说彻底推翻了千百年来承袭的错误的宇宙观念,第一次透过表面现象,正确地揭示了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的客观规律,发现了真正的太阳系。

(展示课件)

师:

哥白尼经过30年的观测研究,才发现了日心说,我们应该学习哥白尼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师: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第2个内容,地球的自转?

板书:

二、地球的自转

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页内容,想一想,什么叫地球的自转呢?

生: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转动地球仪,观察讨论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小组成员共同思考下列问题: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

2、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

3、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小组长协调大家的观察讨论结果,记录员做好相关结论的记录工作。

老师演示、点拨提升,帮助学生认识地球自转运动的特点,并强化对地球自转方向的绘图工作。

师:

自转的旋转中心是什么呢?

生:

地轴。

板书:

1、地球自转的特点

旋转中心:

地轴

师:

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呢?

生: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板书:

方向:

自西向东

师:

地球自转转动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

生:

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板书:

时间:

24小时,一天。

师:

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是按什么时针方向转动呢?

生:

从北极上空看,自转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师:

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是按什么时针方向转动呢?

生:

从南极上空看,自转是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的。

师:

如下图所示(展示课件)

师:

学习到这里我们应该知道“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原因了,赤道的周长是四万公里,人在赤道上一天随地球自转一圈就是八万里。

师:

(承转)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了许多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下面我们就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现象

师: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展示课件)

师: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那么哪位同学能帮老师总结一下地球自转产生了什么地理现象呢?

生:

昼夜的更替。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并按照地球自转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讨论昼夜更替现象的产生,探究这些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小组成员共同思考下列问题:

1、如果地球是透明的,还会出现昼夜更替现象吗?

2、如果地球不自转,昼夜会怎样呢?

小组讨论后由组长阐述结论,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师:

(展示课件)图中的红线示意的是昼与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又称晨昏圈。

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和昏线各是一个半圆弧,晨线的东边是昼半球,昏线的东边是夜半球。

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并且在不停地进行自转运动,所以产生了昼夜更替。

 

了解晨昏线,便可知图示区域中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的差异,有的正迎来黎明,有的正值中午,有的则正值子夜。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

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

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度来计算,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这样自转就产生了第2个地理现象——时间的差异。

板书:

(2)时间的差异(展示课件)

师:

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教材P13页课后的活动第3题。

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呢?

生:

因为畅畅在昼半球,而姨妈在夜半球。

(展示课件)

【课堂小结】

师:

刚才我们已经共同学习了地球的自转,老师这里有一个表格,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一会找一位同学帮老师添一下。

(2分钟讨论)

师:

找一位同学帮老师填一下地球的自转的表格。

(课件展示)

地球的自转

方向

 

围绕的中心

 

周期

 

地理意义

 

师:

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老师这里有一首地球自转的诗歌,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自西向东绕轴转,一周时间为一天;

地球本身不透明,阳光只能照一半;

东方日出西落日,作息时间有早晚;

地球自转不间断,昼夜交替是必然;

拿地球仪来演示,其实道理很简单。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由此而产生的地理现象,了解了昼夜交替、不同地方的时间差异。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地球的另外一种运动——地球的公转,大家将课本13页和14页的内容预习一下,下节课我们有个小活动。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师:

今天我们四人一组演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时的特点,以及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请同学们准备好小地球仪(每组四个)、手电筒、短绳等工具。

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观察讨论地球公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

用手电筒作为光源,模拟太阳光的照射,观察光亮点(直射点)与地球仪上三条标志性纬线(赤道、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小组成员共同思考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的特点是什么?

(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

2、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3.太阳直射点是如何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

小组讨论后由组长阐述结论,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讲授新课】

板书:

地球的公转

师:

(展示课件)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叫做地球的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