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7298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55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4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4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4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4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4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4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4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4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4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4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4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4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4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4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docx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

物理全册精品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m。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

V气﹥V液﹥V固

演示:

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

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0r0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r0d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r0d

★小结: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反思:

 

§16.2

(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内能的定义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一、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少。

(不能逆说)

三、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四、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讲:

P129空气压缩仪)

1.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大。

机械能→内能

a.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

b.摩擦生垫,物体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大。

2.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会减小,气体膨胀做功。

内能→机械能

3.做功是通过内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来实现了内能的改变。

思考:

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大或减小,除此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小结: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

★反思:

 

§13.2

(2)内能

★课程内容

1、热传递

2、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法的比较

3、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及联系

★重点——热传递

★难点——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及联系

★过程

一、热传递

 

1.实质:

内能在不同的物体间转移。

2.条件:

两个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3.方向:

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由高温部位传给低温单位。

(两个物体)(一个物体)

高温物体放热,内能减小。

低温物体吸热,内能增大。

4.热量(Q):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注意:

热量不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获得)

①热量是过程量,不是物体具有的。

②单位:

焦耳(J)

二、两种方法的比较(做功和热传递)

1.相同点:

(1)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2)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2.不同点:

(1)做功——能量转化

热传递——内能转移

(2)做功:

内能变化量是通过做功多少来恒量。

热传递:

内能变化量是通过吸(放)热的多少来恒量。

三、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和联系

1.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会增大。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

联系

2.内能是状态量,热量是过程量。

1.温度是状态量,不能传递;内能是状态量,可传递。

区别

2.热量是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获得。

注意:

状态量——是物体具有的;过程量——不是物体具有的。

★小结:

★作业——

★反思:

§13.3

(1)比热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比热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刻苦精神.

课程内容

1、探究物体吸热的多少是否与物质本身有关

2、比热容

★重点——比热容

★难点——比热容

★教具——完全相同的两个电热水壶

★过程

引入:

用电水壶烧水

①烧半壶、满壶开水所需时间?

——所需热量不同,与m有关。

②同样一壶水烧成温水、开水吸热的多少相同吗?

——与升高的温度有关

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质量,升高的温度,物体本身。

一、探究:

物体吸热的多少是否与物质本身有关

1.猜想

2.设计实验

3.进行实验

结论:

物体吸热的多少与物质本身有关。

二、比热容(c)

①定义: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

②单位:

③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

同种物质的比热一定,不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④比热容表

(1)水的比热容:

C水

物理意义:

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2)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状态有关。

如:

冰和水

(3)常见的金属的比热容大小关系。

C铝﹥C铁﹥C铜﹥C铅

★小结:

1、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

2、把质量相同的铝块、铜块、铅块放到沸水中加热,当沸水再次沸腾后,取出金属块,并把它们放到石蜡块上。

它们都能使石蜡熔化,那么哪个金属块熔化的石蜡多呢?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反思:

部分学生对比热容这一概念理解的不够好,不会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解释有关现象。

还得加以理解性的说明。

§13.3

(2)比热容

★课程内容

1、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实际意义;2、热量的计算

★重点——热量的计算

★难点——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实际意义

★教具——

★过程

三、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实际意义

1.水升高一定温度时,需吸收的热量较多;降低一定温度时,能放出的热量较多。

 

应用:

用冷水作冷却剂,用热水取暖。

2.水吸收一定热量后,温度升高较少;放出一定热量后,温度下降较少。

 

应用:

调节气温(如沿海地区和沙漠地的气温比较)

海风形成:

正午——风从大海吹向海滩

傍晚——风从海滩吹向大海

四、热量的计算

1.

2.

注意:

C与Q、m、

无关,这只是一个计算式。

3.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热损失,则有Q吸=Q放(热平衡方程)

例、把200g的铅块加热到98℃,然后投入到12℃的80g的水中,混和后的温度为18℃,若不计热损失,请求出铅的比热容。

解:

Q放=C铅m铅(t0铅-t)=C铅×200×10-3kg×(98-18)℃

Q吸=C水m水(t-t0水)=4.2×103

×80×10-3kg×(18-12)℃

∵Q吸=Q放

∴C铅=0.126×103J

★小结:

★作业——

★反思: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14.1内能的利用

§14.2热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机中能量的转化

  

(2)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个工作过程的异同,学习分析和比较的

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这些内燃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技术进步在工业文明发

展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内容

1、内燃机

2、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3、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

★重点——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难点——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

★教具——模型、挂图

★过程

一、热机:

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热机。

二、内燃机

(一)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1.冲程——活塞从气缸的一端运行到另一端。

2.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汽油与空气)(机→内)(内→机)(废气带走内能)

3.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反运动两次,曲轴(飞轮)转动两圈,燃气对活塞做功一次。

4.汽油机工作时,只有在做功冲程中,活塞靠燃气推动的,其它三个冲程中,活塞的运行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二)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

不同点汽油机柴油机

构造火花塞喷油嘴

收入气体汽油与空气空气

压缩程度较大(压缩体积)

点火方式点燃式压燃式

特点小巧笨重

★小结: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3题

★反思:

§14.3热机效率

★课程内容

1、热值

2、热机中的能量损失

3、热机的效率

4、其他效率

★重点——热机的效率

★难点——热机中的能量损失

★过程

四、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五、热值(q)

1.定义:

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2.热值是表示燃料燃烧的特性。

3.单位:

J/kgJ/m3(指气体)

4.放热公式:

Q放=qm或Q放=qv

六、热机中的能量损失

1.燃料未完全燃烧。

2.废气带走大量的内能

3.克服摩擦做功

4.散热损失

七、热机效率(η)

η=

1.提高热机效率的措施

2.让燃料尽量充分燃烧

3.废气回收利用(利用废气加热物体)

4.减少摩擦

5.减少热损失

八、其它效率

1.电热器η=

消耗的电能

2.太阳能热水器η=

获得的太阳能

3.炉子的效率η=

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小结:

★作业——

★反思: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15.1

(1)电荷摩擦起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荷,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

2.知道原子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流的产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课程重点(内容)

1、电荷

2、原子结构

★难点——摩擦起点的实质

★考点——①电荷;②原子结构。

★教具——玻璃棒、塑料棒、绸、皮、细小物、塑料尺、验电器

★过程

一、电荷

1.带电体的性质:

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3.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4.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

5.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工作原理: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铂片张角的大小反映出带电荷的多少

6.电荷量——所带电荷的多少

简称:

电荷;字母:

Q;单位:

库仑(C)

质子(正电)

原子核

中子

电子(负电)

如:

摩擦的橡胶棒带10-7C云层带几十库仑

二、原子的结构

1.宇宙→物质→分子→原子

2.元电荷——e=1.6×10-19C

3.摩擦起电

 

 

※4.电荷守恒定律

例1、一金属块带正电,原因是金属原子的(C)

A.核电荷数增加,核外电子数目不变;

B.核电荷数比核外电子数增加多些;

C.核外电子数减少,核电荷数不变;

D.核外电子数比核电荷数减少多些。

例2、用丝线挂着a、b、c三个很轻的小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时,都能互相吸引,那么这三个球中(B)

A.只有一个带电

B.肯定有一个不带电,另两个带异种电荷

C.肯定有一个不带电,另两个带同种电荷

D.三个都带电

例3、用带电体去靠近吊在细线上的绝缘小球,有什么现象?

但接触后立即又被推开,又是为什么?

分析:

吸引——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排斥——绝缘小球带上同种电荷

★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小结

★反思:

§5.1

(2)电荷摩擦起电

★课程重点(内容)

1、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2、导体和绝缘体

3、自由电荷

4、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5、静电的利用和防护

★难点——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考点——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教具——验电器

★过程

三、电荷在导体中能定向移动

四、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可导电可带电)

常见: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水溶液…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不导电可带电)

常见:

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空气、油、干木头…

五、自由电荷

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中几乎没有。

正离子(如H+)

自由电荷负离子(如O2-)

自由电子(e)

金属导电——靠大量的自由电子

摩擦起电

六、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接触带电

感应起电

七、电中和:

等量异种电荷放在一起,完全抵消。

带电体的性质

八、判断带电的方法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

验电器

九、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危害:

引起火花、击穿电子元件

防止:

用导体输入大地(如:

运油车有链拖地、地毯里有金属丝)、降低湿度

利用:

静电织绒(让布带电)、除尘(烟囱里装带电网)

★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

★反思:

 

§15.2

(1)电流和电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什么是电流、电路和电路图.

2.知道什么是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流的产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连接电路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2.通过“根据电路画电路图”的训练,使学生不怕重复,不厌其烦,从而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

★课程重点(内容)

1、电流的形成

2、电路的构成

3、电路图

★难点——电路图

★考点——电路图

★教具——电源、灯泡、导线、二极管

★过程

演示实验图5.2-2

一、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

1.电流有强、弱,还有方向

2.物理学中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3.二极管:

单向导电性

二、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常见电源:

干电池、学生电源

2.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

小灯泡:

把电能转换为光能和热能

电扇:

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3.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

4.导线——输送电能的装置

三、电路图——用电学元件符号表示电路的链接情况的图叫~

1.电学元件符号

2.画本节课实验电路的电路图

电流方向(电源外部、内部)

3.画电路图注意

①用统一规定的元件符号;②导线横平竖直;③呈长方形,布局均匀;

④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⑤图与实物要一一对应。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的.

2.有电源,并且电路闭合时才有电流.

3.会连接简单电路.

4.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5.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6.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电源正极→用电器→负极”.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反思:

 

§15.2

(2)电流和电路

★课程重点(内容)

1、电流方向的确定

2、电路的三种状态

3、由实物图画电路图,由电路图连实物图

★难点——认识短路

★考点——①电流方向的确定;②由实物图画电路图,由电路图连实物图。

★教具——电路板

★过程

一、电流方向的确定

1.电流——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方向同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同

电流方向同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电源外部“+”→“-”

2.电路中电流方向电源内部“-”→“+”

3.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

二、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

有电源的闭合电路

三、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有电流,用电器工作。

2.开路(断路)——无电流,用电器不工作。

电源短路:

电路中有极大的电流,会损坏电源和导线,可引起火灾。

用电器短路(局部):

电流不经过被短路的用电器,用电器不工作

3.短路——

4.由实物图画电路图

 

由电路图连实物图

 

例1、用两根导线,一节干电池设法使一只小灯泡发光,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ACD)多选

ABCD

例2、如图,当开关S闭合时,可能发光的是(C)

A.L1、L2都发光

B.L1发光,L2不发光

C.电源损坏

D.L1灯丝被烧断

例3、利用一个发光二极管设计一个简单装置,判断一个看不清极性的电源的正负极

例4、用箭头标出电路中电流方向

 

例5、依电路图,用笔画线连实物图。

 

例6、如图,当S1、S2断开时,电路处于开路状态;

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处于通路状态;

当S1、S2都闭合,电路处于短路状态。

画出电路图。

S1

S2

S2

S1

★小结:

★反思:

 

§15.3

(1)串联和并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2.会读、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知道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区别,从而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举出生活、生产中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例,培养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逐步养成遇事必思,见问必究的良好习惯.

2.在学生探究串、并联电路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实验,执着探究的精神.

★课程重点(内容)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特点。

2、生活中的电路

★难点——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

★考点——识别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教具——电路板

★过程

一、串联电路

1.定义:

各用电器首尾相连接入的电路叫~

2.特点:

二、并联电路

1.定义:

各用电器并排,两端分别连在一起,再接入的电路叫~

 

 

2.特点:

 

三、生活中的电路

节日小彩灯——串联

高大建筑物上的灯

家用电器电路并联

路灯电路

例1、如图a、b,分析L1、L2的连接方式。

例2、街上路灯是同时亮同时灭的,仅仅如此不能(填“能”或“不能”)判断其连接方式,如果看到其中一盏灯熄灭,但其他路灯依然亮着,由此可以断定灯的连接方式是并联。

例3、抽油烟机装有照明灯和排气扇,使用中,有时需它们单独工作,有时需同时工作,你认为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是(A)

 

ABCD

例4、如图开关S始终闭合,要使小灯泡L1、L2串联,必须闭合开关S2,

要使L1、L2并联,必须闭合开关S1S3.

例5、依实物图画电路图。

★小结:

 

★反思:

§15.3

(2)串联和并联

★课程重点(内容)

1、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

2、电路设计

★难点——设计电路

★考点——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

★教具——电路板

★过程

一、判断串联、并联的方法

方法一:

定义法顺序:

首先判断是否短路→再判串、并

方法二:

电流路径法联→画出等效电路图

方法三:

拆除法(断路法)

※二、混联电路

L1L2L1L3

L3L2

S

小结以上知识后讲典型例题。

例1、电路如图。

只闭合S1,都不亮;

只闭合S2,L1亮;

只闭合S3,L1和L2串联都亮,

只闭合S1、S2,L1和L2并联都亮;

同时闭合S1、S3,电源短路,L1L2都不亮;

同时闭合S2、S3,L1亮;

同时闭合S1、S2、S3,电源短路,L1L2都不亮。

例2、电路如图。

只L1亮,闭合S3(或S2S3),断开S1S2(或S1);

只L2亮,闭合S1(或S1S2),断开S2S3(或S3);

L1、L2串联,闭合S2,断开S1S3;

L1、L2并联,闭合S1S3,断开S2。

 

三、设计电路

例3、医院安装呼叫电铃,使各病床的病人可单独呼叫,只要一按床头的开关,值班是的电铃就响,且与该病床相对应的指示灯亮,请在图中画出正确的连接。

 

例4、请设计“床头灯”电路,要求进房门按下开关房灯亮,上床后按下床头开关房灯灭,反之使灯亮。

S

单刀双掷开关

 

★小结:

★反思:

§15.4电流的强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是有强弱的.

2.知道电流的单位是安培,比安培小的单位还有毫安和微安.

3.知道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4.能正确读出在电流表的示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电流的效应来研究电流的强弱,提高学生用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电流表的读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准确读数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连接电路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在学生对电流表读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程重点(内容)

1、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

2、怎样连接电流表

★难点——正确使用电流表

★考点——正确使用电流表

★教具——电路板、电流表

★过程

一、电流(I)

1.定义:

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

2.单位:

安培(简称安)符号A

3.常见的电流(见小资料)

铭牌上的标记电流——即用电器正常工作电流

二、电流表——测量电流强弱的仪表

1.符号

2.量程每大格每小格(分度值)

0A~0.6A0.2A0.02A

0A~3A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