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5469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4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

《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教学设计.docx

名校名师精编高考语文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文言翻译高考命题规律及常见题型,学习文言翻译的方法技巧。

2.能力目标

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文言翻译的方法技巧,准确翻译文中句子。

3.情感目标

培养热爱传统文学、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要点

了解文言翻译高考命题规律及常见题型,学习文言翻译的方法技巧。

三、教学难点

掌握文言翻译的方法技巧,并能熟练运用。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明确考纲

明确考纲:

文本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等)

阅读了解考纲

明确考纲,使复习有针对性

 

典例导引

 

1.(2015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

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

“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祁黄羊对曰:

“解狐可。

”平公曰:

“解狐非子之仇邪?

”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

“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

“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

”对曰:

“午可。

”平公曰:

“午非子之子邪?

”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

“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

“善哉!

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巨子腹(黄+享),居秦。

其子杀人,秦惠王曰:

“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腹(黄+享)对曰:

“墨者之法曰: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

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

(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与其子而授舜

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

B.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C.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

D.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

(2)请把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答案】

(1)B

(2)日月照耀万物而不偏私,四季运行而不偏私。

天地、日月、四季都是依据德而行,所以万物能够顺利生长。

【解析】

(1)试题分析:

本题借助选择的形式来考查翻译。

这与直接要求翻译的做法差不多。

首先浏览句子,找得分点,也就是关键词、关键句式,然后回归文本,利用上下文和个人的文言积累,看选项中对这些关键性的东西解释准不准。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这句话的关键点是“君问”“可”“非……也”;回归文本,先要找到“君问”的内容,可以发现前面“晋平公”是问祁黄羊谁可以担任南阳的县令,故此处的“可”应理解为“可以、适合”;“非……也”是否定判断句,意思是“不是问我的仇人”。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可以参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做法。

文言文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本题的B项就属于曲解实词的意思。

(2)试题分析:

本题直接考查文言文的翻译。

首先浏览句子,找关键词(句式),一般为动词、固定短语、特殊句式。

“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烛”“行”“焉”,“行其德”省略主语“日月四时”。

其中“烛”名词做动词,照耀。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文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本题中的“烛”是名词做动词,“行其德”省略主语“日月四时”。

2.(2014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偃虹堤记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

】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

“愿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

“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

“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

“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

“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曰:

“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

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

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

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予发书按图

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

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

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

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

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

【答案】C

【解析】“皆不能易吾候之议也”译为“(他们)都不能改变我们太守的主意”。

“易”此处为“改变”意,可结合成语“不易之论”判断。

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借助上下文翻译,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找准得分点:

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独立完成典型例题

2.小组交流答案

3.推荐代表展示答案

4.总结纠错

以近年北京高考本考点题目为典型例题,有助于考生迅速了解高考题型及命题规律,培养学生的积极应考意识。

 

命题规律

 

总结命题规律:

文言语句翻译题是高考必考内容,题型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选择题是选取文言文阅读中语句进行翻译,选择翻译(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主观题是选取文言文阅读中的语句或另外选择古籍中的文段进行翻译。

2015年北京卷本考点既考了客观选择题,又考了主观题,分值增加到了7分,应引起考生重视。

另外,在“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等考点也渗透了对文言文语句翻译的考查。

2016年高考仍会沿袭2015年的命题特点。

1.根据典例,自主分析总结命题规律。

2.对照规律,自主回顾历年高考题。

考生通过这一环节了解本考点命题规律及基本题型,可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技巧指导

总结答题技巧:

1.积极应对,增强自信。

在高考文言文翻译考查中,一些同学总是想到自己能不能读懂文言文文本,能不能做对文言文翻译试题。

其实,这些担心是根本不必要的,文言文的翻译考查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2.熟悉高考,把握规律。

历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

做高考题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熟悉游戏规则”,所谓“游戏规则”就是命题规律和解题方法。

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常考文言文类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一些文言文翻译的考查热点、考查频率,在备考中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3.取法于课内,积累于课外。

高考文言文命题以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为主,很少直接取材于课内。

但课本文言文的复习却很重要,这不仅是因为高考文言文考查的实词、虚词是课本中学过的,还会征引课本中的文句,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语言的积累和文化的积累,是对文明的吸纳。

课本文言文是文言知识的载体,课本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复习,做到消化吸收,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

高考命题取材于课外,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我们必须夯实课本,注重积累。

4.掌握文言文语句翻译技巧: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2)翻译“六字法”:

留、删、换、调、补、变。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则为理清句意,二则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

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

①“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②“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主要有①句首:

“夫”、“盖”等发语词。

②句中:

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

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

③句末:

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

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若强译,则属错误。

③“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①把古代用现在已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第三步,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

①“调”就是调整句式。

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

需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装句(特殊句式有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翻译时,要把这些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②“补”,就是增补。

①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古汉语中的省略句要有所了解,并能判断一个句子中哪些成分省略了,以便补出;②补出省略了的语句,古人用笔简约,往往前面说过的话,后面一般就不再重复,而在现代汉语,就要给出。

注意:

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③“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为相关文字。

这主要是指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用等意义及夸张的说法、委婉地说法、互文地说法等,直译时会不明确。

如“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直译为“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就显得不合道理,而应意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才能明确。

5.关注七个重点

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

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

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删、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还需注意以下七个关注点:

(1)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

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

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例1:

 兄曰:

“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于是速归之。

译文:

哥哥说:

“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

”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

【解析】“樵”,名作动;“归”,使动。

例2: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译文:

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了。

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

【解析】“粒”活用为动词,吃粮食。

(2)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

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易造成失分。

例3.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译文:

(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解析】无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例4.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译文:

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解析】结构助词“斯”为提宾标志,“罪人斯戮”即“戮罪人”。

(3)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

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

例5、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

未几,复谢去。

译文:

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

不久,又辞官离去。

【解析】“故”为“原来”“谢”为“推辞”。

例6、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

(08四川卷)

译文:

使者到来,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丢下另一半未打开,才免于祸患,人们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

【解析】得分点“发”为“打开”,“置”为“丢弃”,“以”为“认为”“至行”为“崇高品行”。

(4)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

这一知识点也是高考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

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

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例7.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解析】这里的“亲信”是“亲近信任”之意,而现代汉语中则常指“亲近而信任的人”。

例8.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解析】这里的“无论”是“不要说”之意,而现代汉语中则是表示无条件关系的连词。

(5)单音节词

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以单音节为主。

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高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

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词翻译的训练。

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

例9、隐处穷泽,身自耕佣。

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解析】此句中的“耕佣”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耕”和“佣”两个词,意思是“种田”“做工”。

按照评分标准如若不能解释出“佣”的含义要扣分。

所以该句应译为:

(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

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

例10、遂大困,寻死富阳。

【解析】此句中的“寻死”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寻”和“死”两个词,意思是“不久”“死在(富阳)”。

该句应译为:

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

(6)固定结构

固定结构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

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

例1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

【解析】“所以”,由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构成,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用来……的方式”。

例1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解析】“何意”,由疑问代词“何”与名词“意”构成,询问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为什么”。

常见的固定结构还有:

何以……为?

(表反问语气,译为“为什么……”)无乃……乎?

(表示揣度语气,译为“恐怕……吧”)、奈……何?

(表示用来询问的,“拿……怎么办”)、得无……乎?

(表示怀疑与揣测语气,译为“恐怕……吧”)等。

(7)修辞知识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

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

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有的需将喻体直接换为本体,有的就需抓住喻体采用形象描绘的方式进行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翻译;如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方式,翻译时就要把相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辞方式,就要根据语境译出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例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

如果不了解此修辞方式很容易将此句误译为:

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

正确的翻译是要把相对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

此句应译为: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例1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解析】该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

此句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

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为:

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奄奄一息,生命垂危。

例15.金就砺则利。

【解析】此句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方式。

“金”是借代,代指“金属制成的刀剑”,属材料代物。

翻译时要直接点明借代的本体,译为:

金属制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

如果不了解该句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高考文言文翻译主要考查以上内容。

因此,我们在文言文翻译的备考过程中,重点要从上述角度,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从而做到胸有成竹。

惟其如此,我们才会事半功倍。

1.结合自己平时复习情况,自主总结答题技巧。

2.小组交流答题技巧,取长补短。

3.推荐代表展示自主总结答题技巧。

4.师生共同总结答题技巧。

考生掌握高考答题技巧,可以有效消除畏难情绪,提高答题正确率。

 

迁移训练

展示下列习题:

(说明:

文言翻译考点题目必做,其他题目酌情选做。

1.(2016届河北定州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马全节,字大雅,魏郡元城人也。

父文操,本府军校,官至检校尚书左仆射。

以全节之贵,累赠太师。

全节少从军旅,同光末,为捉生指挥使。

赵在礼之据魏州也,为邺都马步军都指挥使。

唐明宗即位,授检校司空,历博、单二州刺史。

天成三年,赐竭忠建策兴复功臣,移刺郢州。

长兴初,就加检校司徒,在郡有政声,俄授河西节度使。

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

清泰初,为金州防御使。

会蜀军攻其城,州兵才千人,兵马都监陈知隐惧,托以他事出城,领三百人顺流而逸,贼既盛,人情忧沮。

全节乃悉家财以给士,复出奇拒战,以死继之。

贼退,朝廷嘉其功,诏赴阙,将议赏典。

时刘延朗为枢密副使,邀其厚贿,全节无以赂之,谓全节曰:

“绛州阙人,请事行计。

”全节不乐,告其同辈,由是众口喧然,以为不当,皇子重美为河南尹,闻而奏焉。

清泰帝召全节谓曰:

“沧州乏帅,欲命卿制置。

”翌日,授横海军两使留后。

高祖即位,加检校太保,正授旌节。

天福五年,授检校太傅,移镇安州。

时李金全据州叛,引淮军为援,因命全节将兵讨平之,以功加检校太尉。

安重荣之叛也,授镇州行营副招讨兼排阵使,与重荣战于宋城,大败之。

镇州平,加开府仪同三司,充义武军节度、易定祁等州观察处置、北平军等使。

八年秋,丁母忧,寻起复焉。

属契丹侵寇,加之蝗旱,国家有所征发,全节朝受命而夕行,治生余财,必充贡奉。

开运元年秋,授邺都留守、检校太师、兼侍中、广晋尹、幽州道行营马步军都虞候,寻加天雄军北面行营副招讨使,阳城之战,甚有力焉。

全节始拜邺都,以元城是桑梓之邑,具白襕【注】诣县庭谒拜,县令沈构逡巡避之,不敢当礼。

全节曰:

“父母之乡,自合致敬,勿让之也。

”州里荣之。

二年,授顺国军节度使,未赴镇卒,年五十五。

赠中书令。

(选自《旧五代史·列传五》)

【注】襕(lán):

古代一种上下衣相连的服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蜀军攻其城会:

恰逢

B.朝廷嘉其功嘉:

嘉赏

C.邀其厚贿邀:

邀请

D.勿让之也让:

推辞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

B.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

C.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

D.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全节因为父亲的缘故曾多次被授予太师的称号,后在河西节度使任上遇上了高祖,高祖任命他做了沂州刺史。

B.马全节在金州危难之时,拼死抗争保住了金州,但刘延朗趁皇上准备奖赏马全节的时候,准备狠狠地敲他的竹杠。

C.马全节因先后平定了李金全、安重荣的叛乱而多次受封,在国家困难时期,他兢兢业业,不侵占国家的财产。

D.马全节不摆架子,曾回到家乡拜见家乡长官,家乡人把这当作荣耀,但可惜的是马全节在五十五时就去世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兵马都监陈知隐惧,托以他事出城,领三百人顺流而逸,贼既盛,人情忧沮。

(5分)

②属契丹侵寇,加之蝗旱,国家有所征发,全节朝受命而夕行,治生余财,必充贡奉(6分)。

2.(2016届河北衡水冀州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贤,字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人也。

贤幼有志节,不妄举动。

尝出游,遇一老人,须眉皓白,谓之曰:

“我年八十,观士多矣,未有如卿者。

必为台牧,卿其勉之。

”九岁,从师季业,略观大旨而已,不寻章句。

或谓之曰:

“学不精勤,不如不学。

”贤曰:

“夫人各有志,贤岂能强学待问,领徒授业耶!

唯当粗闻教义,补己不足。

至如忠孝之道,实铭之于心。

”问者惭服。

年十四,遭父丧,抚训诸弟,友爱甚笃。

大统二年,州民豆卢狼害都督大野树儿①等,据州城反。

贤乃招集豪杰与之谋曰:

“贼起仓卒,便诛二将,其势虽盛,其志已骄。

然其政令莫施,唯以残剥为业。

夫以羁旅之贼,而驭乌合之众,势自离解。

今若从中击之,贼必丧胆。

如吾计者,指日取之。

”众皆从焉。

贤乃率敢死士三百人,分为两道,乘夜鼓噪而出。

群贼大惊,一战而败。

狼乃斩关遁走。

贤轻与三骑追斩之。

迁原州长史,寻行原州事。

八年,授原州刺史。

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抚导乡里,甚得民和。

十二年,随独孤信征凉州,平之。

又抚慰张掖等五郡而还。

俄而茹茹围逼州城,剽掠居民,驱拥畜牧。

贤欲出战,大都督王德犹豫未决。

贤固请,德乃从之。

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

贤因率骑士追击,斩二百余级,捕虏百余人,获驼马牛羊二万头,财物不可胜计。

所掠之人,还得安堵。

加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恭帝四年,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