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50866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docx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

【篇一: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

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1:

23岁大学生办公司开业九天宣告倒闭开业时的鲜花还在绽放,但仅仅坚持9天,公司却要宣告破产。

面对媒体镜头,舒正义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创业时信心十足

23岁的舒正义是陕西正氏发展有限公司的创办人,2007年从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和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样,他跑过招聘会、托过家人找工作。

后来虽然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却选择了辞职,他想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发展。

今年初,舒正义和同学、朋友等8人筹资7.8万元,开始创办自己的公司。

去年4月21日,这家主营域名注册、网站建设开发等项目,并取得了一种环保防水手电陕西总代理的公司成立了。

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把一件普通的事做好就不普通这是我和我们公司的宗旨。

公司成立当天,舒正义信心十足。

9天后陷入困境

公司先后招聘了20多名员工,而且大多数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代理的产品也在不断地拓宽市场。

但是经营公司和上学完全是两回事,短短几天时间,舒正义就感到了压力,而且当初承诺办理公司注册手续的代理公司在拿了他1万元后杳无音讯,一时资金短缺成了这家刚刚起步公司的绊脚石。

4月29日,舒正义一天没有吃饭,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跑学校、跑银行,但是没贷来款,原因很简单,现在我没有房子、做抵押,也没公司当担保。

在这个困境中,舒正义没有跳出来,而是作出了一个,媒体,召开记者招待会让公司破产。

其实,由于注册一直没办下来,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舒正义的公司还未成立便告夭折。

做企业需要毅力

吴霞是一名公司的总经理,她涉足的行业与舒正义的相同,在公司创业之初,刚好遇到了2003年的非典,但她靠着坚强的毅力与公司仅有的一名员工坚持下来了,到现在公司发展得比较。

在谈到舒正义的公司宣布破产时,吴称,大学生刚刚从学校毕业,一般都过于理想化了。

从目前舒正义公司的情况来看,他们之前根本没有或没有认真做过市场调研,哪些客户会使用他们的产品,或许他们自己都不清楚,这样推销就少了目的性,变成等人来买。

做一个企业,需要毅力,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下来。

吴霞称,这样的公司,资金流动并不是很大,遇到一点资金困难就宣告破产,在她看来,真的有点太夸张。

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2:

大学生创业失败:

要敢于面对失败创业,要敢于面对失败大学生王鑫的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我不怕失败王鑫总是这样鼓励自己。

出生于1988年的王鑫,还在西安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就开始创业,经历了起初的成功后,由于管理欠缺等原因,轰轰烈烈的以失败告终。

不过,他并没有被失败吓住,他努力学习,为下一次着。

王鑫的专业是声乐,学习一年后,他感觉对声乐丝毫提不起,便有了创业在实践中学习的念头。

王鑫对有着浓厚的兴趣,经过一个多月的市场调研,他发现计算机维护和硬件销售很有前途,于是便筹划着先开一个小店面,积攒成本和。

父母不同意,没有资金,我就四处筹借了1万元作为起步资金。

就这样,王鑫在高新租了间30平米的房子,起名鑫宇科技,开始了他的。

刚开业的时候是最辛苦的。

新开的店铺首先要做好宣传,要有长期稳定的客源。

为了节省成本,王鑫自己出去发传单,让朋友帮忙守店,有生意就赶紧回去。

为了省钱购买硬件,他每天只吃一顿饭。

有帮别人做系统之类的活都是晚上干,完了就在地上打个地铺直接睡觉,早上再出去发传单,招揽客人。

一晃半年过去了,生意也渐渐好起来,除去房租成本等费用每天平均净收入100多元钱。

在创业过程中有一点是王鑫最自豪的,那就是他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诚信,不受金钱和利益的诱惑。

一天中午,一名青年来到店中要卖手里的电脑,并说随便给个价,100元都行。

王鑫接过电脑一看,八成新,在二手市场可以卖到两千多。

王鑫便怀疑电脑的来源,拒绝收购。

一旁的店员很不解,王鑫义正言辞地告诉店员:

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小利就失去信誉,以后这种来路不明的东西,再便宜也不能要!

王鑫创业的时候只有20岁,年轻人难免贪玩。

生意好起来后,在管理上也不似以前尽心,有时甚至为了玩而停业。

渐渐地,生意越来越差,入不敷出,不得不关门大吉。

虽然创业一年就失败了,王鑫却仍然很乐观,他说:

创业要敢于面对失败,只有亲身实践,经受失败,才能总结教训,积累经验。

这次的失败,让我更加看清了自己,知道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创业失败后,学习之余,王鑫在一家电子公司兼职,积累经验。

他坦言:

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不像以前那么浮躁了。

以后有机会,还是要创业的!

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3:

半年亏12万的大学生创业失败故事别人开店开一个,我读了大学,我能开十个!

创业之初,常军信心满满。

可是,一串意想不到的困难,把他击垮,也耗尽了从亲戚那里筹来的12万元本金。

面对创业,大学生应该做哪些准备,应该克服哪些不足?

曾经创业大军中的一员,常军的创业故事可能会给后来者一些启发。

贸然开起店

半年亏了十二万

今年27岁的常军现在就职于东太集团左茶叶基地公司,年薪几万块吧,收入还可以,没有自己开店时的压力,也没有那么辛苦。

去年9月份,他悄悄盘掉了坐落在贵州省贵阳市中心的香港摩登美发店。

这是他大学毕业后第一次自主创业的结局。

2008年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后,常军进了江淮汽车集团,成为策划的储备军,先从一名车间工人做起,熟悉业务流程。

工作压力并不大,却几乎每天都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军觉得工作得很不开心。

在校期间曾经和朋友开过校内花店、经营也不错的他,再度涌起了创业的热情。

于是,工作半年后他辞职了。

2009年,趁着全家人聚在一起,常军拿出了自己的策划案:

决定开一个美容美发店。

他坦言,自己并不喜欢这一行,美容美发店只是他构想里的一个过渡。

他在策划案里写着,赚到了第一桶金以后就会投资于其他行业,有资金投入的亲戚可以继续持股,享有分红。

他的诚意打动了长辈,长辈们也愿意给这样有激情的年轻人一个机会,常军于是从亲戚那里筹到了他所需要的资金12万元。

2009年3月,他和另外一个湖南人,先来贵阳探路。

选择贵阳是感觉贵阳有市场,那里有品质的美容美发店很少。

他说。

可是从筹备伊始,创业之路的艰辛很快就显现出来。

当时人生地不熟,一切都是赶鸭子上架,他回忆说,光、就折腾得够呛,以前几乎什么都没做过,当时几乎什么都做过了。

为了省下工钱,店里的墙都是我们自己刷的。

5月,店铺如期开业,却没有预想的客流滚滚。

半个月后,我发现我犯了两个不可原谅的错误。

一是选址错误,虽然是在市中心地带,但是那个地区人流量并不是特别集中,各项费用却很高,给后来的运营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第二,我居然到后来才了解到,夏天,基本上从5月份开始,其实是美容美发的淡季开支远远大于收入,并不丰厚的创业资金几乎弹尽粮绝,常军只能更加卖力。

为了让第一次来的顾客成为回头客,他陪顾客买电脑,给顾客介绍客户,根据顾客需要延长营业时间他的努力,也算是有了回报,经营一天一天步入正轨,可是问题总是一个接着一个,团队之间的摩擦日益增多。

我那时心太急,太浮躁,又拿捏不好轻重。

什么事当说,什么不当说我也不知道。

常军说,自己一遇到挫折,比如当天客流量少、顾客不满意等问题,就变得很焦躁,容易对员工发火,不知不觉把负面情绪转移给了他们,也让他们心里生了怨气。

刚创业的大学生,都没有什么管理经验。

怎样去建立一个团队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是我失败后经常会思考的事情。

常军说。

开销还是太大了,常军算了一下,就算完全步入正轨,也只是维持温饱而已,要达到策划时预期的效果,完全不可能。

2009年8月中旬,贵州一所大专院校附近有一个美发店因老板有急事要转手,常军觉得这是自己翻盘的好机会。

那个院校光学生就有8000多人,8月盘下来,9月刚好开学,肯定赚钱。

在市中心店尚在风雨中漂泊时,他又把精力完全投入到另外一个店铺。

与老板洽谈,筹款,开始新一轮的四处奔波。

正当事情就要一锤定音时,老板突然反悔了。

而此时的市中心店,因为疏于管理,已然不像样:

员工懒散,处事马虎,待客不周到不热情,营业额下降到只比刚开业时好一点。

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有一天,当我无意中看到镜子里那个眼神疲惫、胡子拉碴的年轻人,完全看不到当初的激情和壮志,徒剩下无奈、疲惫、身力憔悴以及自我否定。

那个晚上我流泪了。

常军说,第二天,他就开始重新写简历找工作,并一边准备着盘掉店铺。

满打满算易失败

应对意外需灵活

对于常军创业的失败,亲戚们怎么看呢?

他舅舅说:

他把每一步都设想得太好了,完全没有对意外情况的任何估计。

年轻人刚出学校,有激情是好的。

但是这个激情是刚性的,容易折断。

而一个从一开始就不赞成他创业的表哥说:

我当初反对就是因为这个行业你根本不熟悉,那个地方你也不熟悉,你就要创业?

如果贸然创业失败了,负债累累,对一个没有经济基础的年轻人来说,你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常军也总结了创业的几条心得:

第一,大学生创业一定要脚踏实地。

看到那些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富豪榜,你可以想下一个可能是你,但不要想下一个一定是你。

第二,适合的行业至关重要,如果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技术性行业,你就可能处处受制于人。

要给自己留一些挫折的空间,初创业就满打满算那肯定失败。

第三,资金和团队是关键。

资金不充足时,一个紧密团结的团队更重要。

你要从一开始就思考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时刻留心自己该说的话该做的事情。

另外,政府是鼓励大学生创业的。

我们一定要多留心政府这方面的信息,了解政策,知道自己所能享有的优惠。

在创业时政府是能够助你一臂之力的。

我当初就是完全忽略了这方面,也没有受过创业,以至于心高气傲一败涂地。

他说。

专家分析,创业在胆大之余,还需要心细,需要对创业微观环境和相关法规的细致把握。

不少创业失败的大学生,都是因为不够细心,被一些细节问题绊住了脚。

看过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的人还看了:

10.

【篇二:

大学创业失败例子】

不少人想白手起家、空手套狼,在今天的商业社会里这是非常不现实的一件事情。

我特别想问:

你为什么不能先做能力及资源上的积累后再创业呢?

如果你觉得机会难得,为什么不去试图说服更多人给资源后再创业呢?

我参与创办过了金山软件、卓越网,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了不少成功的创业项目,看起来很拉风。

但其实上我也有过非常惨痛的失败。

创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定要想清楚,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再出发。

有的人为了养家糊口被迫去创业,有的人为了面子和虚荣盲目去创业,这样的创业注定会很坎坷!

惨痛的大学创业失败的经历

1987年我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武大是国内最早一批实施学分制的大学,只要修完一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

刚上大学,我对自己要求比较严,就开始选修了不少高年级的课程。

仅用了两年时间,我就修完了所有学分,甚至完成了大学的毕业设计。

虽是速成,我的成绩还是不错的。

当年《pascal程序设计》课程的作业,老师觉得非常出色,选作了下一版教材的示范程序。

据后来的师弟们说,我是系里二十年来拿过《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满分成绩的仅有两个学生之一。

那时,我酷爱写程序,已经在老师实验室泡了一年多,成了各个实验室的老油条。

读完两年大学,我已经不满足于校园生活,准备闯荡江湖了。

当年的游侠,必备如下的装备:

一辆破自行车和一个破包,包里至少要装两盒磁盘及三本很厚的编程参考书。

武大樱园宿舍到电子一条街,距离并不远,但走路需要四五十分钟,自行车成了必须的装备,新自行车招贼,所以最好是辆破自行车。

当年最好的电脑是286,内存也只有1m。

对于一个高手来说,所有常用软件必须自备,至少需要20张软盘。

编译工具里没有编程接口资料,也没有电子版的图书,只好常备几本很厚的编程资料。

那时的书质量不高,内容也不全,还常常有很多错误,至少需要三本对照着看。

背着三本很厚很沉的书跑来跑去,肯定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就是那个时候,我下定了决心,要写一本没有错误、内容全面的编程资料书,让所有程序员只带一本书就可以了。

这本书就是我和同事1992年合著的《深入dos编程》。

就这样,我骑着破自行车,背着装满磁盘和参考书的大包,开始闯荡武汉电子一条街。

刚出道时,我的想法比较简单,只要能学东西,干什么都可以,赚不赚钱不重要。

我对各种新生事物都抱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接下来的两年,涉猎之广,令我自己今天也很惊讶。

我写过加密软件、杀毒软件、财务软件、cad软件、中文系统以及各种实用小工具等,和王全国一起还做过电路板设计、焊过电路板,甚至还干过一段黑客,解密各种各样的软件。

两年混下来,各家电脑公司老板都成了熟人,他们有任何技术难题,都愿意找我帮忙。

这样,我成了武汉电子一条街的名人。

黄玫瑰小组

1989年5月,我在电子一条街上认识了王全国,他在一家校办的卖电脑的公司里负责技术支持。

很快,这位比我高三级、年长四岁的留校老师成了我最好的朋友,我们的友谊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他在金山,任副总裁兼cio。

当时他想做加密软件,正在做一个加密软件的界面,而我正好在写加密软件的内核。

我们俩约定暑假合作写款加密软件。

八月份正是开始,我们两个人大约用了两周时间,没日没夜的辛苦,完成了所有编码、测试、界面设计以及说明书等,这款加密软件就完成了。

当时正在放映电影《神秘的黄玫瑰》,王全国就建议以黄玫瑰小组(yellowrose)来署名我们的作品。

就这样,黄玫瑰小组诞生了。

以后我们在自己的作品里面,经常用馈人玫瑰之手,历久犹有余香这句话作为标准签名档。

bitlok发布后,获得了同行不少的赞誉,黄玫瑰小组也开始有了点名气。

反病毒专家

1989年底,计算机病毒刚刚在国内出现,就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为了解决学校机房染毒的问题,我和同学冯志宏合作开发出了《免疫90》,这是我写的第二款商业软件。

回忆起当时的合作,冯志宏说:

当时病毒流行来,就起了念头要做一个杀毒软件,两个人都有这个想法,就有合作啦。

当时的条件并不好,我们在外面的一个公司找了一台机器上机,两个人分工合作开发程序,因为寒假自由时间比较充裕,就选择了在寒假进行开发。

(励志一生)武汉的冬天特别冷,每天我们都从武大骑车到那个公司去上机,风雪无阻,脚也生了冻疮,放假时食堂吃饭不方便,就经常自己动手煮波纹面,直到几年后雷军还在提冯志宏煮的波纹面很好吃。

免疫90是用pascal写的,最终的版本可以查、解当时发现的所有病毒。

我现在还对这个程序记忆犹新:

这个杀毒软件具备病毒免疫功能,如果染上病毒,该程序可以像抖落身上灰尘一样把病毒清除;还做到了样本库升级和在英文环境下英文显示,在中文环境下中文显示;用户甚至可以用文本方式手工增加病毒库。

这些功能今天看来没有什么,但大家想想这是1989年底我们的作品。

免疫90售价260元一套,上市后在武汉就卖出了几十套,我们每人赚了好几千元。

在老师推荐下,免疫90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一等奖。

我在《计算机世界》等刊物上发了很多篇关于病毒的文章,成了当时小有名气的反病毒专家;最让我难忘的是,还在学术刊物《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并入选第一届青年计算机大会论文集。

当时,湖北省公安厅还专门请我讲课,讲反病毒技术。

1990年,随着防病毒市场逐步开始启动,公安部介入了反病毒软件的研发及产品管理。

我没有正式从大学毕业,觉得写杀毒软件麻烦太多了,就暂停了免疫90的后续研发。

开放源代码

我还与冯志宏合作开发过一个共享软件ri(raminit,清内存的小工具)。

当时ri很流行。

之所以能够流行,是因为当时电脑的内存很小,在运行程序多了之后会导致系统速度变得很慢,而有些软件则可能因为内存被其他资源占用而无法运行,这时候就需要重启电脑。

ri执行以后驻留内存,然后随时可以通过可自定义的热键(默认同时按下左ctrl和右ctrl)来清除当前的环境或正在执行中的程序,回到驻留ri时的dos提示符状态下。

为了让更多的用户免收频繁重启的痛苦,我决定把这款工具软件完全免费。

这个产品对于程序员调试程序非常方便。

开发软件的过程中,总存在很多死机的bug,需要频繁重启电脑。

使用ri可以提高程序员的效率。

很快,ri在当时程序员也几乎是人手一份的必备工具。

1992年底,我花了整整三天时间重写了ri,新版的ri2.0功能更为强劲。

为了让更多的程序员来帮我修改完善,我公布了所有的源代码。

看来ri也算国内最早一批开放源代码的免费软件了。

黑客生涯

1990年初,我在一个朋友那用了wps汉卡,当时就被震住了。

界面易用美观,更强的是打印结果可以先模拟显示出来。

署名是香港金山公司求伯君,觉得这个香港软件写得真好。

由于当时的电脑存贮和运算能力不足,wps软件需要一块价值不菲的汉卡支持。

我特别想买套来用用,但买一套需要2000多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

没有办法,我决定把wps解密,并移植到普通电脑上直接使用。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几乎有两周没怎么睡觉,终于完成了。

在使用过程中,我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增强和完善,不少朋友觉得很好用。

于是,我解密的wps版本成了国内最流行的wps版本了。

因为这个渊源,我后来认识了求伯君。

我成功破解过不少软件后,成了当时圈子里面几大解密高手之一。

有次一个朋友告诉我,《自然码》加密做得很牛。

我和王全国就着手解密《自然码》,没过多久就搞定了。

但研究完后,觉得自然码的代码写得非常好,越研究就越佩服自然码的作者周志农。

后来我到北京,第一个想认识的牛人就是周志农。

失败的大学创业经历

我在图书馆看了一本《硅谷之火》,深深被乔布斯的故事吸引。

八十年代是乔布斯的年代,他是全世界的it英雄,当年的影响力绝不亚于今天。

九十年代初,连盖茨都说,他只不过是乔布斯第二而已。

在电子一条街打拼一段时间后,自我感觉良好,就开始做梦:

梦想写一套软件运行在全世界每台电脑上,梦想办一家全世界最牛的软件公司。

于是,下面的故事就是这样开始了。

那是1990年七八月,大三暑假。

王全国有个同事,和他的一个朋友想办家公司,拉我和王全国入伙。

他们俩人负责市场销售,我和王全国负责技术和服务,股份四个人平分。

我和王全国对自己的技术相当自信,他们俩也对自己的销售能力非常自信,好象天作之合,我们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我当时想,乔布斯、盖茨、戴尔就是大学创业成功的,我为什么不可以?

想到这些,顿时热血沸腾,脑子晕晕的。

今天回想起来觉得好奇怪,我们好象根本就没有讨论过,开公司谁投钱,开张后做什么,靠什么赚钱等等实际问题。

真的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公司取名为三色sunsir,我们希望红黄蓝三原色创造七彩的新世界,放飞我们创业的梦想。

我们四个人都没有什么钱,也没有找人投资,最后还是我帮公司拿了第一张单子赚了几千元,才开始启动了。

刚开始,租用了珞瑜饭店103房间作为办公室。

我们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没什么套路。

每天忙得热火朝天,白天跑市场销售,晚上回来做开发。

后来找了一个方向,做仿制汉卡。

办公室十几平方米,放了桌子和电脑,就没什么地方。

我们晚上基本不回宿舍,睡觉的时候五六个人就直接躺在办公室里。

实在找不到地方躺的人,就只能坐在电脑前干活了。

不久,李儒雄加入了我们的团队。

他也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后来他参与创办了连邦软件,曾任连邦软件总裁。

没过多久,我们仿制汉卡的技术就被人盗用了,他们一次做的量比我们大,卖的价钱也比我们便宜,这个产品几乎没挣到什么钱。

看起来我们的团队也很强大,公司人最多的时候有十四个人,业务范畴也挺宽的,卖过电脑,做过仿制汉卡,甚至接过打字印刷的活。

实际上,帐上基本没什么钱,连吃饭都是个问题。

有个兄弟吹牛说他麻将打得好,自告奋勇去和食堂师傅打麻将,真的赢了一大堆饭菜票。

后来实在没钱的时候,我们就派他去打麻将赢饭菜票。

我们就是这样过日子的。

还有件很烦心的事,就是四个股份相同的股东,谁做董事长,谁说了算。

我当年二十岁刚出头,不想掺和这样的事情,但他们好几次把我从武大的教室里面叫出来开会,一开就是一通宵。

短短几个月时间,董事长改选了两次。

和所有创业公司一样,中间还发生过好多好多事。

高涨的创业热情被残酷的现实一天一天消磨,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作为一个大四的学生,我是否具备创业所需要的能力?

琢磨了好几个晚上,我提出了散伙。

那是冬天的一个星期天,大家同意了我和王全国退出,我们分了一台286、一台打印机和一堆芯片,就离开了。

虽然我们一起创业只有半年多时间,回想起来过去的事情历历在目,觉得有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经过了创业的煎熬,回到学校,心里轻松极了,一个人走在武大的樱花路上,觉得阳光灿烂。

我的大学创业过程就这样惨淡收场了。

我觉得,人就是在挫折和失败中成长的。

正因为这次失败,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清醒的认识,也为未来的发展做好了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的心理准备。

大学四年很快就过去了。

我不顾一切来到了中国it的中心北京,闯荡京城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宁高宁:

蒙牛新掌门的的精彩人生

在企业家群体里,宁高宁既不帅又不酷,也并非雄辩滔滔,但这个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专业后又到美国匹兹堡大学深造的山东汉子却拥有众多粉丝。

兼具理性与率性、温和与霸气,宁高宁身上有种令人倾倒的独特魅力。

初识宁高宁,是在十年前的山东同乡会上。

当时感到宁高宁的名字有点奇怪,读完其名的效果就是过嘴不忘。

从变革华润到空降中粮,再到不久前执掌蒙牛,宁高宁成为中国商界的典范,也顶上了中国摩根的光环,由此演绎了一段精彩的人生传奇。

中国摩根

在北京,要忽略中粮的存在,实在是件困难的事:

公交车上是热腾腾的五谷道场方便面;地铁里的广告灯箱里闪耀着福临门的食用油和各种大米;超市的货架上最醒目的地方摆放着蒙牛液态奶、金帝巧克力、长城葡萄酒;便利店里是林志玲代言的悦活饮料

当然,它们都打着中粮出品的标志,还有六个大字产业链,好产品,下面有行注释:

从地头到餐桌。

产业链,好产品,这是中粮在每个自己的产品上向外界做出的承诺,也是宁高宁不遗余力地推进中粮全产业链战略的最终目的。

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期待着宁高宁的全产业链能给大众带来真正的放心产品;但对于生意人乃至整个商业社会,关心的却是支撑起中粮全产业链战略的宁式资本运作。

有人这样评价宁高宁的全产业链战略:

全产业链其实就是早已过时的纵向高度整合模式的时尚表述,顶多适合一个全新产业初期,不能当做长期发展战略。

如同水桶原理,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好;又如同品牌定位,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

真正的全产业链不在于拥有,而在于影响。

中粮的产业链,好产品,只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说说可以,却不能迷恋。

对于这样的评价,宁高宁并不生气。

在他看来,这样评价中粮全产业链的人,只是看到了中粮和自己大手笔收购的表象,而没有真正明白这一系列资本运作背后的真实目的。

宁高宁在华润集团的十几年里,收购这个词就和他如影随形,也就免不了外人简单地将中粮的一系列资本运作和全产业链划上等号。

2001年,在宁高宁的操持下,华润的整合进展得如火如荼,在地产、啤酒、零售、纺织、电厂、制药、建材多个领域跑马圈地。

宁高宁的举动如同一个多世纪前横扫美国金融与实业界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

自此后,摩根成了外界评价他的标签,即使他来到中粮后的一系列动作:

重组新疆屯河,重组中土畜,重组中谷,招纳华润酒精,收购深宝恒,控股丰原生化,接盘五谷道场,入股蒙牛,均被贴上了摩根的标签。

不过在宁高宁掌舵中粮后的第五个年头里,他终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中粮的全产业链不是加法,实际是减法并购不是横向战略,而是纵向战略,目的是加强板块协同性。

这一年,是2010年。

也是在这一年,宁高宁找到了全产业链这根竹签,通过资本运作,将整个中粮像糖葫芦一样穿了起来。

加盟华润

宁高宁是山东滨州人,父母均是医生。

在高中毕业那年,他做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选择。

17岁的他响应号召下乡插队,哪知这段知青岁月刚刚展开,第二年就戛然而止。

宁高宁再次选择自己的人生报名参军。

由于天生精于数据,面对复杂的大炮射程与精准度公式不会手足无措,1976年,宁高宁成为某炮兵连的一名新兵。

197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