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52145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实验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实验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实验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实验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实验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实验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实验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实验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实验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实验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实验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实验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实验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实验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实验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实验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实验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实验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实验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方案.docx

《实验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方案.docx

实验方案

一、水分的测定GB5009.3——2010

第一法直接干燥法

2原理

利用食品中水分的物理性质,在101.3kPa(一个大气压),温度101℃~105℃下采用挥发方法测定样品中干燥减失的重量,包括吸湿水、部分结晶水和该条件下能挥发的物质,再通过干燥前后的称量数值计算出水分的含量。

3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3.1盐酸:

优级纯。

3.2氢氧化钠(NaOH):

优级纯。

3.3盐酸溶液(6mol/L):

量取50mL盐酸,加水稀释至100mL。

3.4氢氧化钠溶液(6mol/L):

称取24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3.5海砂:

取用水洗去泥土的海砂或河砂,先用盐酸(3.3中1:

1盐酸)煮沸0.5h,用水洗至中性,再用氢氧化钠溶液(3.4中NaoH)煮沸0.5h,用水洗至中性,经105℃干燥备用。

4仪器和设备

4.1玻璃制称量瓶。

4.2电热恒温干燥箱。

4.3干燥器:

内附有效干燥剂。

4.4天平:

感量为0.1mg。

5分析步骤

5.1固体试样:

取洁净铝制或玻璃制的扁形称量瓶,置于101℃~105℃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加热1.0h,取出盖好,置干燥器内冷却0.5h,称量,并重复干燥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重。

将混合均匀的试样迅速磨细至颗粒小于2mm,不易研磨的样品应尽可能切碎,称取2g~10g试样(精确至0.0001g),放入此称量瓶中,试样厚度不超过5mm,如为疏松试样,厚度不超过10mm,加盖,精密称量后,置101℃~105℃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干燥2h~4h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后称量。

然后再放入101℃~105℃干燥箱中干燥1h左右,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后再称量。

并重复以上操作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重。

注:

两次恒重值在最后计算中,取最后一次的称量值。

5.2半固体或液体试样:

取洁净的称量瓶,内加10g海砂及一根小玻棒,置于101℃~105℃干燥箱中,干燥1.0h后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后称量,并重复干燥至恒重。

然后称取5g~10g试样(精确至0.0001g),置于蒸发皿中,用小玻棒搅匀放在沸水浴上蒸干,并随时搅拌,擦去皿底的水滴,置101℃~105℃干燥箱中干燥4h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后称量。

以下按5.1自“然后再放入101℃~105℃干燥箱中干燥1h左右……”起依法操作。

6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的水分的含量按式

(1)进行计算。

X=

×100

式中:

X——试样中水分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m1——称量瓶(加海砂、玻棒)和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称量瓶(加海砂、玻棒)和试样干燥后的质量,单位为克(g);

m3——称量瓶(加海砂、玻棒)的质量,单位为克(g)。

水分含量≥1g/100g时,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水分含量<1g/100g时,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7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

二、灰分的测定GB5009.4——2010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除淀粉及其衍生物之外的食品中灰分含量的测定。

2原理

食品经灼烧后所残留的无机物质称为灰分。

灰分数值系用灼烧、称重后计算得出。

3试剂和材料

3.1乙酸镁[(CH3COO)2Mg·4H2O)]:

分析纯。

3.2乙酸镁溶液(80g/L):

称取8.0g乙酸镁(3.1)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混匀。

3.3乙酸镁溶液(240g/L):

称取24.0g乙酸镁(3.1)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混匀。

3.41:

4盐酸溶液(煮坩埚,可以不用此步骤),三氯化铁与蓝墨水的混合液(标记用)

4仪器和设备

4.1马弗炉:

温度≥600℃。

4.2天平:

感量为0.1mg。

4.3石英坩埚或瓷坩埚。

4.4干燥器(内有干燥剂)。

4.5电热板(电炉子)。

4.6水浴锅。

4.7长柄坩埚钳。

4.8手套。

5分析步骤

5.1坩埚的灼烧:

取大小适宜的石英坩埚或瓷坩埚置马弗炉中,在550±25℃下灼烧0.5h,冷却至200℃左右,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准确称量。

重复灼烧至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为恒重。

5.2称样:

灰分大于10g/100g的试样称取2g~3g(精确至0.0001g);灰分小于10g/100g的试样称取3g~10g(精确至0.0001g)。

注意:

可用测定水分之后的样品测灰分,富含脂肪的样品应先提取脂肪后再测灰分。

5.3测定

5.3.1一般食品

液体和半固体试样应先在沸水浴上蒸干。

固体或蒸干后的试样,先在电热板上以小火加热使试样充分炭化至无烟,然后置于马弗炉中,在550±25℃℃灼烧4h。

冷却至200℃左右,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量前如发现灼烧残渣有炭粒时,应向试样中滴入少许水湿润,使结块松散,蒸干水分再次灼烧至无炭粒即表示灰化完全,方可称量。

重复灼烧至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为恒重。

按式(X1)计算。

5.3.2含磷量较高的豆类及其制品、肉禽制品、蛋制品、水产品、乳及乳制品

5.3.2.1称取试样后,加入1.00mL乙酸镁溶液(3.3)或3.00mL乙酸镁溶液(3.2),使试样完全润湿。

放置10min后,在水浴上将水分蒸干,以下步骤按5.3.1自“先在电热板上以小火加热……”起操作。

按式(X2)计算。

5.3.2.2吸取3份与5.3.2.1相同浓度和体积的乙酸镁溶液,做3次试剂空白试验。

当3次试验结果的标准偏差小于0.003g时,取算术平均值作为空白值。

若标准偏差超过0.003g时,应重新做空白值试验。

6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灰分按式

(1)、

(2)计算

式中:

X1(测定时未加乙酸镁溶液)——试样中灰分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X2(测定时加入乙酸镁溶液)——试样中灰分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m0——氧化镁(乙酸镁灼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坩埚和灰分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坩埚的质量,单位为克(g);

m3——坩埚和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试样中灰分含量≥10g/100g时,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试样中灰分含量<10g/100g时,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7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

三、食品中(粗)脂肪的测定GB/T5009.6——2003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肉制品、豆制品、坚果制品、谷物油炸制品、糕点等食品中粗脂肪的测定,不适用于乳及乳制品。

2.原理

试样经干燥后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提取,出去溶剂,所得残留即为粗脂肪。

3.试剂

无水乙醚(分析纯,不含过氧化物)

石油醚(分析纯,沸程30-60摄氏度)

海砂取用水洗去泥土的海砂或河砂,先用盐酸(1:

1盐酸)煮沸0.5h,用水洗至中性,再用氢氧化钠溶液(240g/L)煮沸0.5h,用水洗至中性,经105℃干燥备用。

4.仪器设备

索氏提取器、烘箱、分析天平(感量0.1mg)、称量皿、脱脂滤纸、脱脂棉花

5、分析步骤

51.试样的制备

固体样品:

谷物或干燥制品用粉粹机粉碎过40目筛,称取2.00-5.00g(可用测定水分后的样品),必要时拌入海砂,全部移入滤纸筒内。

5.2抽提

将滤纸筒放入抽提器的抽提桶内,连接已干燥至恒重的接收瓶,由冷凝管上端加入无水乙醚或石油醚至三分之二处,于水浴上加热,使溶剂以6-8次/h回流,一般抽提6-12小时。

5.3称量

取下接收瓶,回收溶剂,待接受瓶内溶剂剩余1-2ml时在水浴上蒸干,再与100摄氏度左右5度干燥两小时,放干燥器内冷却0.5h后称量,直至恒重。

6.结果计算

式中:

X——试样中粗脂肪的含量,(g/100g)

m0——接收瓶的质量,单位g

m1——接收瓶和粗脂肪的质量,g

m2——试样的质量(如果是测定水分后的试样,则按测定水分前的质量计)g;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

7、精密度

在重复条件下测得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值不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四.粗蛋白的测定GB5009.5——2010

第一法凯氏定氮法

3原理

食品中的蛋白质在催化加热条件下被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

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的含量。

4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4.1硫酸铜(CuSO4·5H2O)。

4.2硫酸钾(K2SO4)。

4.3硫酸(H2SO4密度为1.84g/L)。

4.4硼酸(H3BO3)。

4.5甲基红指示剂(C15H15N3O2)。

4.6溴甲酚绿指示剂(C21H14Br4O5S)。

4.7亚甲基蓝指示剂(C16H18ClN3S·3H2O)。

4.8氢氧化钠(NaOH)。

4.995%乙醇(C2H5OH)。

4.10硼酸溶液(20g/L):

称取20g硼酸,加水溶解后并稀释至1000mL。

4.11氢氧化钠溶液(400g/L):

称取40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后,放冷,并稀释至100mL。

4.12硫酸标准滴定溶液(0.0500mol/L)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0.0500mol/L)。

4.13甲基红乙醇溶液(1g/L):

称取0.1g甲基红,溶于95%乙醇,用95%乙醇稀释至100mL。

4.14亚甲基蓝乙醇溶液(1g/L):

称取0.1g亚甲基蓝,溶于95%乙醇,用95%乙醇稀释至100mL。

4.15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g/L):

称取0.1g溴甲酚绿,溶于95%乙醇,用95%乙醇稀释至100mL。

4.16混合指示液:

2份甲基红乙醇溶液(4.13)与1份亚甲基蓝乙醇溶液(4.14)临用时混合。

也可用1份甲基红乙醇溶液(4.13)与5份溴甲酚绿乙醇溶液(4.15)临用时混合。

5仪器和设备

5.1天平:

感量为1mg。

5.2定氮蒸馏装置:

如图1所示。

1-电炉;2-水蒸气发生器(2L烧瓶);3-螺旋夹;4-小玻杯及棒状玻塞;5-反应室;6-反应室外层;7-橡皮管及螺旋夹;8-冷凝管;9-蒸馏液接收瓶。

5.3自动凯氏定氮仪。

6分析步骤

6.1凯氏定氮法

6.1.1试样处理:

称取充分混匀的固体试样0.2g~2g、半固体试样2g~5g或液体试样10g~25g(约相当于30mg~40mg氮),精确至0.001g,移入干燥的100mL、250mL或500mL定氮瓶中,加入0.2g硫酸铜(4.1)、6g硫酸钾(4.2)及20mL硫酸(4.3),轻摇后于瓶口放一小漏斗,将瓶以45°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

小心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并澄清透明后,再继续加热0.5h~1h。

取下放冷,小心加入20mL水。

放冷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6.1.2测定:

按图1装好定氮蒸馏装置,向水蒸气发生器内装水至2/3处,加入数粒玻璃珠,加甲基红乙醇溶液(4.13)数滴及数毫升硫酸(4.3),以保持水呈酸性,加热煮沸水蒸气发生器内的水并保持沸腾。

6.1.3向接收瓶内加入10.0mL硼酸溶液(4.10)及1滴~2滴混合指示液(4.16),并使冷凝管的下端插入液面下,根据试样中氮含量,准确吸取2.0mL~10.0mL试样处理液由小玻杯注入反应室,以10mL水洗涤小玻杯并使之流入反应室内,随后塞紧棒状玻塞。

将10.0mL氢氧化钠溶液(4.11)倒入小玻杯,提起玻塞使其缓缓流入反应室,立即将玻塞盖紧,并加水于小玻杯以防漏气。

夹紧螺旋夹,开始蒸馏。

蒸馏10min后移动蒸馏液接收瓶,液面离开冷凝管下端,再蒸馏1min。

然后用少量水冲洗冷凝管下端外部,取下蒸馏液接收瓶。

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4.12)滴定至终点,其中2份甲基红乙醇溶液(4.13)

与1份亚甲基蓝乙醇溶液(4.14)指示剂,颜色由紫红色变成灰色,pH5.4;1份甲基红乙醇溶液(4.13)与5份溴甲酚绿乙醇溶液(4.15)指示剂,颜色由酒红色变成绿色,pH5.1。

同时作试剂空白。

6.2自动凯氏定氮仪法

称取固体试样0.2g~2g、半固体试样2g~5g或液体试样10g~25g(约相当于30mg~40mg氮),精确至0.001g。

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测。

7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蛋白质的含量按式

(1)进行计算。

式中:

X——试样中蛋白质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V1——试液消耗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2——试剂空白消耗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3——吸取消化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0.0140——1.0mL硫酸[c(1/2H2SO4)=1.000mol/L]或盐酸[c(HCl)=1.000mol/L]标准滴定溶液相当的氮的质量,单位为克(g);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F——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

一般食物为6.25;纯乳与纯乳制品为6.38;面粉为5梁为6.24;花生为5.46;大米为5.95;大豆及其粗加工制品为5.71;大豆蛋白制品为6.25;.70;玉米、高肉与肉制品为6.25;大麦、小米、燕麦、裸麦为5.83;芝麻、向日葵为5.30;复合配方食品为6.25。

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蛋白质含量≥1g/100g时,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蛋白质含量<1g/100g时,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8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五、食品中总酸的测定GB/T12456——2008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酸碱滴定的指示剂法测定食品中总酸的方法。

本标准的指示剂法适用于果蔬制品、饮料、乳制品、酒、蜂产品、淀粉制品、谷物制品和调味品等食品中总酸的测定,不适用于深色或浑浊度大的食品;酸碱滴定法不适用于有颜色或浑浊不透明的试液。

2.试剂

2.10.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

量取100mL0.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稀释到1000mL(用时当天稀释)

2.20.05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

量取100mL0.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稀释到200mL(用时当天稀释)

2.31%的酚酞溶液

称取1g酚酞,溶于60mL95%乙醇中,用水稀释至100mL。

3.仪器

3.1组织捣碎机

3.2水浴锅

3.3研钵

3.4冷凝管

4.试样的制备

固体样品;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至少200g,置于研钵或组织捣碎机中,加入与样品等量的煮沸过的水,用研钵研碎,或用组织捣碎机捣碎,混匀后置于密闭玻璃容器内。

5.试液的制备

5.1总算含量小于或等于4g/kg的试样,用快速滤纸过滤,滤液用于测定。

5.2总算含量大于4g/kg的试样,称取10-50g试样,精确值0.001g,置于100mL烧杯中。

用约80度煮沸过的水将烧杯中的内容物转移至250mL容量瓶,置于沸水浴中煮沸约30分钟(振摇2-3次,使有机酸全部溶解),取出,冷却至室温,用煮沸过的水定容至250mL。

用快速滤纸过滤,收集滤液,用于测定。

6步骤

称取25.000-50.000g试液,使之含有0.035-0.070g酸,置于250mL三角瓶中。

加入40-60ML水,0.2mL1%酚酞指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至微红色30S不变色。

记录消耗氢氧化钠体积。

V1

同时用水代替试液,做空白,记录消耗氢氧化钠体积。

V2

7、结果计算

食品中总酸含量以质量分数X计(g/kg)

X=

c-----标准氢氧化钠准确浓度,mol/L

v1---滴定时消耗标准氢氧化钠溶液体积,mL

v2---空白试验时消耗标准氢氧化钠溶液体积,mL

k----酸的换算系数

f----试样的稀释倍数

m----试样的质量数值,g.

同一样品,两次测定结果,不超过两次测定平均值的2%。

 

六、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

1、试剂:

a、浓盐酸(取250ml浓HCl(35%~38%)用蒸馏水稀释到500ml。

b、氢氧化钠溶液(0.3g/ml)6NNaOH:

称取120gNaOH溶于500ml蒸馏水中。

c、甲基红指示剂(0.1%)

d、斐林氏试剂: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

称取15g硫酸铜(化学纯)及0.05g次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碱性酒石酸铜乙液:

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化学纯)及75g氢氧化钠(化学纯)溶于水中,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贮于橡皮塞玻璃瓶中。

e、0.1%葡萄糖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1.000g经98~100℃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加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5ml浓HCl(防止微生物生长),用蒸馏水稀释到1000ml。

f、碘-碘化钾溶液:

称取5g碘,10g碘化钾溶于100ml蒸馏水中。

2、器材:

水浴锅、电炉、锥形瓶、碱式滴定管、容量瓶、烧杯

3、材料:

桑叶粉

 

操作方法

 

一、样品中还原糖的提取

准确称取2g桑叶粉,放在100ml烧杯中,先以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然后加入50ml蒸馏水,混匀,于50℃恒温水浴中保温20min,不时搅拌,使还原糖浸出混。

过滤,将滤液全部收集在10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即为还原糖提取液。

二、样品中总糖的水解及提取

准确称取1g桑叶粉,放在锥形瓶中,加入6mol/LHCl10ml,蒸馏水15ml,在沸水浴中加热0.5h,取出1~2滴置于白瓷板上,加1滴I-KI溶液检查水解是否完全。

如已水解完全,则不呈现蓝色。

水解毕。

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滴酚酞指示剂,以6NNaOH溶液中和至溶液呈微红色,并定容到100ml,过滤取滤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混匀,即为稀释1000倍的总糖水解液,用于总糖测定。

三、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的标定

准确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各5.00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蒸馏水10ml,加玻璃珠3粒。

从滴定管滴加约9ml葡萄糖标准溶液,加热使其在2min内沸腾,准确沸腾30s,趁热以每2s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

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

平行操作3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

F──10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量,mg;

C──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浓度,mg/ml;

V──标定时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ml。

四、样品糖的定量测定

(1)样品溶液预测定:

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各5.00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蒸馏水10ml,加玻璃珠3粒,加热使其在2min内沸腾,准确沸腾30s,趁热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样品溶液,滴定时要保持溶液呈沸腾状态。

待溶液由蓝色变浅时,以每2s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的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

记录样品溶液消耗的体积。

(2)样品溶液测定:

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各5.00ml,置于锥形瓶中,加蒸馏水10ml,加玻璃珠3粒,从滴定管中加入比与测试样品溶液消耗的总体积少1ml的样品溶液,加热使其在2min内沸腾,准确沸腾30s,趁热以每2s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样液,直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

记录消耗样品溶液的总体积。

平行操作3次,取其平均值。

五、结果处理

其中:

m──样品重量,g;

式中:

F──10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量,mg;

V──标定时平均消耗还原糖或总糖样品溶液的总体积,ml

V1──还原糖或总糖样品溶液的总体积,ml;

1000──mg换算成g的系数。

 

七、粗纤维的测定

1、试剂

a、1.25%硫酸;

b、1.25%氢氧化钾溶液;

c、石棉:

加5%氢氧化钠溶液浸泡石棉,在水浴上回流8小时以上再用热水充分洗涤。

然后用20%盐酸在沸水浴上回流8小时,再用热水充分洗涤,干燥。

在600-700℃中灼烧后,加水使成混悬物,贮存于玻塞瓶中。

d、甲基红指示剂

2、器材:

分析天平、亚麻布、垂融坩埚、水浴锅

3、材料:

桑叶粉

操作方法

1、称取20-30克捣碎的样品(或5.0克干样品),移入500毫升锥形瓶中,加入200毫升煮沸的1.25%硫酸,加热使微沸,保持体积恒定,维持30分钟,每隔5分钟摇动锥形瓶一次,以充分混合瓶内的物质。

   2、取下锥形瓶,立即用亚麻布过滤后,用沸水洗涤至洗液不呈酸性(以甲基红为指示剂)。

   3、再用200毫升煮沸的1.25%氢氧化钾溶液,将亚麻布上的存留物洗入原锥形瓶内加热微沸30分钟后,取下锥形瓶,立即以亚麻布过滤,以沸水洗涤2—3次后不呈碱性(以酚酞红为指示剂),用水将亚麻布上的残留物洗入100ml烧杯中,然后转移到已干燥称量的G2垂融坩埚或同型号的垂融漏斗中,抽滤,用热水充分洗涤后,抽干。

再依次用乙醇和乙醚洗涤一次.将坩埚和内容物在105℃烘箱中烘干后称量,重复操作,直至恒重。

   如样品中含有较多的不溶性杂质,则可将样品移入石棉坩埚,烘干称量后,再移入   550℃高温炉中灰化,使含碳的物质全部灰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所损失的量即为粗纤维量。

计算:

    

X=

X:

样品中含粗纤维的含量,%;

G:

残余物的质量(或经高温炉损失的质量),g;

m:

样品的质量,g

八、维生素C的测定

1、试剂:

a、乙酸溶液(2mol/l):

吸取11.6ml冰乙酸,加水稀释至100ml。

b、乙酸溶液(0.5mol/l):

吸取2.9ml冰乙酸,加水稀释至100ml。

c、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0.25mol/l):

称取9.3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于水中,加热使之溶解后,冷却,并稀释至100ml。

d、蛋白沉淀剂

乙酸锌溶液(220g/l):

称取22.0g乙酸锌,加3ml冰乙酸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l。

亚铁氰化钾溶液(106g/l):

称取10.6g亚铁氰化钾,加水溶解至100ml。

e、显色剂:

固蓝盐B溶液(2g/l):

准确称取0.2g固蓝盐B,加水溶解于100ml棕色容量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