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53089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docx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教案

(一)外国小说欣赏之叙事角度

【教学目标】

1.掌握欣赏外国小说叙事角度的方法

2,掌握相关答题模式

【知识梳理】

(1)全知视角:

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

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应论足。

好处:

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②便于作者对人物主评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有限视角:

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

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

好处:

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

2.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

使小说显得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2)第三人称:

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叙述相对自由。

(3)第二人称:

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抒情气息浓。

【典型例题】

(2012湖南卷)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2分)

【提示】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中篇小说《木木》描述的是:

农奴盖拉新又聋又哑,是庄园的看门人。

他爱上了洗衣女塔季雅娜,后来却被女农奴主指配给了一个酒鬼。

在送塔季雅娜走的路上,盖拉新捡回了一只小狗,唤做木木,从此木木成了他生活的慰藉……

下面是从《木木》中截取的一段文字:

他从宅子里出来,马上发觉木木不见了他从宅子里出来,马上发觉木木不见了;他从不记得,“她”有过不在屋外等着他回来的事,于是他跑上跑下,到处去找“她”,用他自己的方法唤“她”。

……他冲进他的顶楼,又冲到干草场,跑到街上,这儿那儿乱跑一阵。

……“她”丢失了!

他便回转来向别的用人询问,他做出非常失望的手势,向他们问起“她”来;他比着离地半俄尺的高度,又用手描出“她”的模样。

……有几个人的确不知道木木的下落,他们只是摇摇头,别的人知道这回事情,就对他笑笑,算是回答了。

总管做出非常严肃的神气,在大声教训马车夫。

格拉西姆便又跑出院子去了。

他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

从他那疲倦的样子,从他那摇摇不稳的脚步,从他那尘土满身的衣服上看来,谁都可以猜到他已经跑遍半个莫斯科了。

他对着太太的窗子默默地站着,望了望台阶,六七个家奴正聚在那儿,他便掉转身子,口里还叫了一次“木木”。

没有木木的应声。

他走开了。

大家都在后面望他,可是没有人笑,也没有人讲一句话。

……第二天早上那个爱管闲事的马夫安季普卡在厨房里讲出来,说哑巴呻吟了一个整夜。

(1)用第一人称视角,描述我(盖拉新)的心理活动。

(6分)

【答案】以“我”为叙述人称,以“痛苦”为基本心理,可以结合焦急、自责、思念、担心,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设想等进行心理描述。

【解析】答题要求:

注意人称(第一人称)、表达方式(描述)写作方向(人物心理活动)。

【考点定位】考查外国小说阅读,强调的是角度和写作实践。

【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骄傲的鹿列夫·托尔斯泰

一只鹿到小河边来饮水,他低头看到了河水中自己的倒影。

鹿对自己两只又大又粗、枝杈美丽的角非常满意,可他看了看自己的四条腿,说:

“只是我的腿不太漂亮,又细又弱。

突然,一只狮子不知从什么地方窜了出来,朝鹿扑了过去。

鹿撒腿就往一大片空地跑了过去,狮子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可他刚一拐进林子,头就被树枝给挂住了,狮子追上来逮住了他。

(1)用第一人称视角,描述鹿被狮子逮住后的心理活动。

【参考答案】

(1)首先,将叙述主体改为“我”。

其次,可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情的描写来表现“我”(鹿)的心理。

再次,改变对其他事物的称呼,如狮子等。

示例:

我哀求地望着它(狮子)那盛满凶光的双眼,自己那又细又弱的长腿便不由抖动起来,可被它紧紧咬住的我怎么也使不上劲。

我又努力地摇晃自己那又大又粗的美丽的两个角,也无济于事,望望远处空地,两行泪滴悄然从眼角滑落。

我伸长脖子,无限感叹在心中:

“我是个地道的傻瓜啊!

我以为丑陋软弱的,却救了我;而我引以为自豪的,却断送了我的性命。

(2)上述故事可以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

答:

①人应该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分清自身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

②人应该时时保持清醒,不能一味沉醉于自身的优势而迷失自我。

③引以为骄傲的方面,若不能正确认识,在特定时刻就会成为致命弱点。

④美丽或丑陋并不重要,要看它是否实用。

【课外练习】

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胡安发现了一条绳索

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秘鲁)

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

”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

“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

”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

“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

”胡安喊道。

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

”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

“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

”胡安哀求道。

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

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

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

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

“很软。

”他想。

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

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

但是真的是菜豆吗?

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

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

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

“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

”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

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

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

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

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

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

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

我禁不住好奇心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我的绳索。

”他回答道。

 

1.小说末两段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故事更具有真切感;故意隐藏胡安的心理等叙述内容,留给读

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二)外国小说欣赏之场景描写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掌握欣赏外国小说场景描写的方法

2.掌握欣赏外国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知识梳理】

1.场景:

小说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

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

(人物+事件+环境)

2.场景:

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

3.场景的功能:

(1)给全篇“定调”。

(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3)导引人物出场

(4)揭示人物性格。

(5)作为象征

4.风景的意义(参考初中知识:

景物描写的作用)

(1)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2)衬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心理。

(3)表现地域特色,孕育美感

(4)暗示情节发展

【典型例题】

(一)场景描写

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9分)

最后一趟生意[新西兰]吉姆·拉蒙特

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蓝天和烈日又一次出现在沙漠上空。

他开着那辆破旧的黄色出租车在公路上行驶,道路的两边,处处可见车辆的残骸,远处的浓烟告诉他,战争正在他的祖国里进行着。

天气晴好,对面驶来一支车队,车上也坐了很多人,上面都是外国人,手里拿枪。

“该死的战争!

”他暗暗地咒骂。

两天前,一颗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市集里,几乎毁灭了一切,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

于是他决定不再开出租车了,他盘算着等今天最后一趟生意做完,就和妻子孩子一起离开这个地方。

他转头看了看驾驶座上放的一张照片,相框的玻璃碎了,不过照片上,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笑脸仍然是能让他感到唯一欣慰的东西。

不久,他到了一个检查站,路边停着不少坦克,不少荷枪实弹的外国士兵站在路边。

一个外国士兵伸手示意让他停车。

几乎没有什么平民的车辆从首都出来,路上除了坦克,就只有他一辆车了。

几个外国士兵走上前,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

有一个为首的问道:

“你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他笑了笑,答道:

“长官,我从首都来,想离开这个地方。

”他递给士兵一支香烟,并点上了火,“战争几时才能结束?

“快了,我们的军队马上就能解放你们的首都,”外国士兵深吸了一口烟,像是看到了车里的相框,“那是你的妻子和孩子吗?

我也有两个孩子。

”“是啊,他们是我最牵挂的人,不久前就离开这里了,我这就去看他们,也许不再回来了,战争年代开出租车太危险,我不想干了。

”他看了看外国士兵,仍然微笑着回答“等我们推翻了你们的独裁者,你就可以回来放心地开车了。

”士兵靠在车窗上,也许那么多天来,第一次遇上对他微笑的原住民。

“也许吧,不过我得去看我的妻儿了,有兴趣去我的家吗,我妻子会为你们做好吃的。

最后一趟生意,不收你们的钱。

“我们有任务在身,去不了,代我向你的妻儿问好吧,”士兵显然有些兴奋,他也许认为,这里的人民,还是有不少欢迎他们的,“南方都是战场,你要到哪里去见你的妻儿呢?

他依旧微笑着,拿起了那个破碎的相框,在照片上吻了一下,然后转过头来,看着那个依旧得意忘形的士兵,还有他身边其他拿着枪的外国人。

一字一句地说道:

“天堂。

他最后能看到的,是那个士兵因惊骇和恐惧而扭曲的表情,还有从指间滑落的烟头。

然后,他按下了按钮。

(1)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有哪些作用?

(4分)

答:

【答案】平静的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设置了一个平台,突显主人公内心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为下文他的自杀式行动做铺垫,与后文战争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解析】场景(场面、风景)描写由一个又一个场景连缀而成;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三个因素组成。

它不同于环境描写。

场景描写主要有下列作用:

奠定感情基调,营造氛围意境,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人物性格,象征哲理感情,交代社会背景。

场面描写一可以作为人物出场的背景而加以渲染,二可以设置为人物活动其间的舞台。

阅读过程中主要抓住其描写的角度、层次以及手法,特别是手法的综合运用。

(2)这篇小说被某些网站评为“全球最佳超短篇小说”,你认为这种评价是否有道理?

试加以分析。

(8分)

答:

提示:

从写作技巧上,比如巧妙的构思和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的结局。

悬念的设置:

①小说的标题本身也是一个悬念,所谓“最后一趟生意”,到底是什么生意?

战火中做什么生意?

②那一颗在家门口爆炸的导弹,带来的具体伤害是什么?

③相框是怎么破碎的?

④出租车司机为什么邀请占领军人到他们家?

或:

铺垫:

作者开篇通过小说主人公的眼睛,突出了当时环境的恶劣,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战争的破坏是如此沉重,“处处可见车辆的残骸”,虽然“他”所在的范围,“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但是“远处的浓烟”仍然在告诫人们:

战争正在进行着。

或:

构思精巧:

小说截取一个片段,以小见大。

通过一个出租车司机的故事,表明了作者对战争给无辜人带来的伤害的同情,也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和厌恶以及对和平的祈求。

或:

细节描写:

①司机在检查站始终微笑的细节,表明对死亡已无所畏惧,一心想为妻儿复仇。

②“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这样的计数,实际上是反映出租车司机的心理活动。

司机已经下了决心,要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干掉几个夺去自己亲人生命的占领军士兵,被他干掉的士兵当然是越多越好,但至少要达到多少数量,他心中有清醒的打算,

或:

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的结局。

(二)、人物形象:

【提问方式】

(1)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一个重要考点,在选做题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小说中的主人公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3)某某人物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答格题式】

本文通过对……的描写,塑造了一个……的人物形象

【解题对策】

(1)划出文章中关于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征。

(2)分析小说情节发展,把握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所处的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注意把握情节的矛盾变化,确定作者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

(3)借助作者的议论或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评价。

【注意事项】

主人公以外的人物多为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为主人公服务,对主人公起衬托作用。

(2)揭示或凸显主旨。

(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典型例题】:

(2012湖南卷19题)文段略

(2)自选欣赏角度,谈谈所选文段是如何塑造盖拉新这个人物形象的。

(6分)

【答案】所选文段通过叙写盖拉新在木木丢失后的焦急和痛苦,塑造了一个善良、敏感、执着和饱受折磨的农奴形象。

【解析】答题角度:

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

①叙事视角的角度;②情节设置的角度;③动作的角度;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角度。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课堂练习】

(长沙市一中内部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2分)

好兄弟

一天,汤姆和好友库尔驾着飞机飞过一个人迹罕至的海峡,半小时之后将着陆。

忽然,汤姆发现飞机上的油料不多了。

汤姆一边关小油门,一边安慰库尔:

“没关系的,我们有降落伞!

”说着,他从机尾拿来两个降落伞包,并在库尔身边放了一个。

汤姆说:

“好兄弟,我水性比你好,我先跳了!

你开好飞机,尽可能给我把它弄回去,我的夫人和孩子把它当宝贝呢,我爱她们!

当然,撑不到海岸你就跳吧!

”说完,他就冲出了舱门。

不一会儿,油料耗尽,库尔也决定跳伞。

他一手抓过降落伞包,大惊,包里没有降落伞,是汤姆的衣服!

库尔大骂汤姆!

就在库尔彻底绝望时,奇迹出现了,一片海岸出现在眼前。

他大喜,用力猛拉操纵杆,飞机贴着海面冲了过去……

半个月后,库尔回到小镇。

他拎着那个装着衣服的伞包来到汤姆的家门外,怒吼道:

“汤姆,给我滚出来!

汤姆的妻子问他发生了什么。

库尔生气地讲了事情的原委,最后抖动着那个包,大声地说:

“看哪,他就是用这东西骗我!

居然还要我保住那架破飞机!

汤姆的妻子怔了半天,才吐出几个字:

“可是,他,一直……”接着,她认真翻看那个包,衣服被倒出来了,从包底掏出一张纸片。

她只看了一眼,就大哭起来:

“好兄弟……”

库尔一愣,拿过纸片来看。

纸上写着两行极潦草的字:

“库尔,我的好兄弟,机下是鲨鱼区,跳下去难以逃生;不跳,飞机不堪重负,我们俩都得死……你一个人驾着飞机肯定能滑翔到海岸,相信,你会成功的!

1.请探究汤姆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汤姆是一个懂得生活,而且深爱家人,面临危险能从容抉择,舍己为人的人物形象。

①处变不惊,临危不乱。

汤姆发现飞机上的油料不多,一边关小了油门,一边安慰库尔,并在库尔身边放了一个降落伞包,这一连串的动作都有条不紊,显得十分镇静。

②舍己救人,用心良苦。

从留下的纸条看来,汤姆在跳伞之际,叮嘱库尔“你开好飞机,尽可能给我把它弄回去”,为的是不让他跟自己一起跳伞,并坚定信念,尽可能驾飞机滑翔到海岸,保住生命;而自己毅然选择了死亡。

③深情地爱着家人。

跳伞之际一句“我爱他们”显示出汤姆对家人的深情。

(适当联系实际)

(三)外国小说欣赏之情节描写

【教学目标】

1.了解外国小说情节的特点

2.掌握欣赏外国小说情节的方法

【知识梳理】

1.情节运行基本模式:

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情节的“摇摆”:

作家写小说往往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到达胜利的彼岸。

这样情节就出现一波三折或跌宕起伏,即情节产生了“摇摆”。

擅长讲故事的作家总是极尽摇摆之能事的。

3.情节的“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

小说情节也追求“戏剧性”,最典型莫过于美国作家欧·享利。

4.学会概括情节及赏析情节设置的妙处

情节是人物活动的过程,概括情节就是将人物的活动过程概括出来。

【典型例题】

在柏林[美国]奥莱尔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

“一,二,三。

”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卡嚓切嚓”声。

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

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

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

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

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就不会再笑了。

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

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

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这篇小说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6分)

答:

巧妙地设置悬念:

悬念一:

小说一开始就交代一个令人感到奇怪的场景“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为什么呢?

他们都去哪里了?

悬念二:

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使得老妇人变得神智不清呢?

悬念三:

“老头”为什么狠狠地扫了两个小姑娘一眼?

最后老兵道出了答案,一切都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2)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

(6分

(答:

小说通过设置悬念抓住了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对事情的发展、变化、结果,对人物处境、结局产生关切的心理,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具吸引力,更深刻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归纳总结:

【提问方式】:

(1)文中××部分的情节叙述,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述特点。

(2)纵观全文,这样的情节安排有哪些好处?

等等

【解题对策】:

(1)首先把握小说的大致情节,然后分析其运行方式,概括各部分所叙述的相应情节内容。

(2)其次锁定题干的答题区间。

(3)确定这部分表现手法是什么,并理解这种表现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4)结合文章,对表现手法做进一步的分析。

【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帮我买个单

同学聚会,自从毕业后,好多同学都混得有模有样,我却默默无闻,在一家工厂当制图员,每月和丈夫一起靠着不多的收入共同撑着这个家。

我本不打算去,可禁不起同学们的一片盛情,只好答应。

丈夫正在帮儿子复习功课,儿子就要上初中了,为了上一所好中学,这段时间丈夫没少操心,东奔西走,至今还没着落呢。

看了儿子一眼,我走出了家门。

长安酒店是高级酒店,我走进包房的时候,同学们都已到齐。

还没坐稳,一张张名片就飞了过来,一看一个个不是总经理就是带长的,就连以前成绩总是甩尾的阿辉也当上了派出所所长。

望着服务小姐端上眼花缭乱的菜肴,我真感叹自己孤陋寡闻,光这一桌就足以抵我三个月的收入了。

阿辉像宴席的主人一样不停地招呼大家吃,不时地为这个斟酒、为那个夹菜,嘴里还说:

“只管吃,算我的。

”大伙也没任何拘束,一轮接一轮地交杯把盏、海阔天空地闲聊。

酒足饭饱之后,天色已不早,此次聚会该结束了。

可究竟谁埋单,我看大伙好像都没有要慷慨解囊的意思。

这时候阿辉掏出手机,按了一串号码,然后说:

”小李,今晚所里扫黄抓到人没有?

哦!

刚抓到——好!

好!

随便送一个到长安酒店来给我埋单。

”说完,他得意地把手机放进了口袋,一旁的同学跟着哄笑起来。

十五分钟不到,一个中年人就进来了,他看了账单,不禁皱了皱眉头,看来他身上的现钞也不足。

他随即也拿出手机,拨了一串号码,说:

“廖工吗?

我是马校长呀!

你儿子要转学读我们学校的事,我今天就给你拍板定下来了……不过我今晚请朋友吃饭,你过来埋单好吗?

在长安酒店203包厢……”

二十分钟后,有人敲了敲包厢的门,门被打开了。

当我见到戴着副高度近视眼镜的丈夫站在门口时,我晕倒了……

(1)小说结尾突兀,但仔细想来,却又在情理之中。

请说说这其中的“情理”。

【参考答案】①从揭示作品主题的角度看,小说揭露了生活中虚伪、单薄的人情,也批判了部分政府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利进行肮脏交易的腐败现象。

有钱有地位的“同学”都无意买单,买单的任务自然最适合落在无权无势的“丈夫”身上。

(2)有人把小说的这种结尾称为“欧·亨利式结尾”,试联系作品,谈谈这种结尾的艺术魅力。

答:

(2)“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小说在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种结尾,从形式上看,突兀奇特;从主题上看,更能揭露生活中的人情冷暖和人格中的丑恶,从而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

 

(四)欣赏外国小说之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外国小说结构的有关知识

2.掌握欣赏外国小说结构的答题方法

【知识梳理】

1.小说的结构由两方面组成:

情节结构和小说整体结构。

2.结构是一个“容器”,意思是作家在构思一篇小说时,他总是想方设法找到一样东西,让人物和情节围绕这样东西来表现和行进,如《牲畜林》中的“牲畜林”,《半张纸》中的“半张纸”等。

3、延迟:

小说情节结构中常采用的一种手法,即“欲擒故纵”,“延迟”情节的进展,以便更好地表现人物,同时使情节增加摇摆弧度,增强戏剧性效果,吸引读者。

4.高考中要求学会赏析小说结构的巧妙,常见的巧妙结构有:

(1)以小见大,如《病人》

(2)欧·享利手法,如《最后的常春藤叶》(3)倒叙,如《清兵卫与葫芦》(4)延迟,如《牲畜林》

5,其他如线索安排、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等等。

【典型例题】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优哉游哉[德]海因里希·伯尔

【提示】小说之前的故事情节:

穿得很时髦的游客看到衣着寒伧的渔夫躺在渔船里晒太阳,闭目养神,对渔夫这么好的天气不多出去打渔而惋惜,于是就开导起渔夫来。

“我并不想多管闲事,”他说,“但是,试想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