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耳定律》名师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54565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焦耳定律》名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焦耳定律》名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焦耳定律》名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焦耳定律》名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焦耳定律》名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焦耳定律》名师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焦耳定律》名师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焦耳定律》名师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焦耳定律》名师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焦耳定律》名师教案.docx

《《焦耳定律》名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耳定律》名师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焦耳定律》名师教案.docx

《焦耳定律》名师教案

第十八章   电功率

18.4 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单位

青海省西宁市虎台中学

姓名

李振起

课时

1课时 

核心素养

通过推导电功的计算公式和焦耳定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体会物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材分析

焦耳定律是电学两大定律之一,在整个初、高中物理学习中都有着很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它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热转换中的具体体现,是对电能、电功率的应用总结和进一步延伸,也为后面章节认识安全用电打下了理论基础,学习本节内容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电热很贴近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这也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教育理念。

学情分析

心理方面,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物理实验较感兴趣,但遇到问题仍然不知从何下手,缺乏理性思维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尤其面临中考升学压力很大,身心疲惫。

  

知识能力方面,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学习了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等相关知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可以进行科学探究,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例,认识电流的热效应。

 

2.能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电热的多少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知道焦耳定律。

 

3.会用焦耳定律进行计算,会利用焦耳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电热利用与防治。

 

学法指导

归纳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学生电源、火柴、电阻、电路演示板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

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

了解本节课内容,发现薄弱点,针对性听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在电学方面已经学习了电压、电流、电阻、电功、电功率等相关物理知识,今天我们展开更深入的学习,我们先来一起做一个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

(活动1)实验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火柴点燃说明了什么问题?

   

 

一支点燃,一直未点燃,说明能说明什么?

     

 

我们能提出什么探究问题?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焦耳定律内容。

学生观察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请同学们不要模仿。

 

 

1.火柴点燃 

2.一支点燃,一直未点燃  

电阻温度很高,很热,电流具有热效应。

 

一支点燃,一直未点燃说明,产热的多少是不同的!

 

产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一系列的追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同时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教学。

 

  

 

     

 

通过小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自主提出探究问题。

新课教学 

一、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内能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板书:

18.4焦耳定律 

1.电流流过导体,电能转化成内能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探究电热跟什么因素有关?

理论上理解电流的热效应。

 

 

记录学习笔记。

  

提出探究问题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得出电流的热效应)。

 

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物理概念 

由生活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电热与什么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刚才我们提出了探究问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大胆猜想与假设电热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提示: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对于同一段导体,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优教提示:

请打开素材“演示视频:

焦耳定律

(二)”)

3.设计实验 

电热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如何设计实验探究Q与R关系?

 

板书:

(1)探究Q与R关系?

  

请同学们分组设计并交流实验电路图。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电路?

这是什么探究方法?

 

电热的多少怎么比较?

这叫什么方法?

  

由于路途遥远,我没有带易碎的U形管,但我带了一些电学元件和测温枪,要探究Q与R关系,我们该怎么做?

 

教师展示测温仪,并使用测温仪测学生的额头温度。

初温可能不同,怎么办?

      

同学们的思路非常好,老师很赞赏你们。

  

下面我们一起按照我们的思路进行实验,请两位同学帮我完成实验。

 

这是老师已经连接好的电路,教师与学生一起演示实验,读数并由学生填写实验数据:

板书:

在I,t一定时, R越大,Q越大。

我们已经探究出电热与R关系,接下来该探究Q与I关系。

 

板书:

(2)如何探究Q与I关系?

 

又该如何设计实验电路?

刚才的电路还能用么?

 

 

教师带领学生重新设计实验电路图。

为了避免刚才电阻发热对实验的影响,我们换成新的电阻,学生与教师一起演示实验,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板书:

在R,t一定时, I越大,Q越大。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还需要探究么?

 

板书:

在I, R一定时, t越长,Q越大。

 

分析论证 

结论1:

当_____和_____相同时,___越大,电热越多。

 

结论2:

当_____和_____相同时,___越大,电热越多。

 

结论3:

当_____和_____相同时,___越长,电热越多。

  

评估交流 

请同学们结合实验过程,对本实验做出评价。

 改进后的方案易于操作,可以快速、方便的

得到电热与I、R、t的关系,但是实验中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本方案可以定性得到电热与I、R、t的关系,但不能得到定量关系。

学生思考。

自主产生问题。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与实验情境,交流猜想:

电流、电压、电阻、通电时间等。

 

 

 

学生讨论,思考交流实验的设计电路。

 

串联电流相同,通电时间也相同,电阻不同。

 

控制变量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实验中比较电热的方案。

学生回答:

电阻发热后,空气受热膨胀,两个U形管中液面出现高度差,比较高度差反映电热的多少。

 

 转换法。

   

学生立即明白,可以直接测量电阻的温度。

 

学生思考后回答:

比较升到的温度  

学生参与课堂,参与实验,得到实验数据。

     

 

 

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学生可以立即回答,刚才的电路不可以,不能,应该使用控制变量法。

 

 

应控制R,t相同,I不同,要重新设计电路。

 

 

学生归纳实验结论,教师板书。

 

 

结论:

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越大,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不需要!

可以由以上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学生由以上实验数据得出最终结论。

  

  

 

学生结合刚才的实验过程,发表自己的见解。

引导学生学会对实验进行评价,并将自己的心得与其他同学分享。

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理猜想,并分析猜想的合理性。

学会排除不合理猜想。

    

 

培养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能力。

    

一系列的追问,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的设计过程中。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通过分析实验装置的合理性来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再次理解转换法。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习负担,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及时对学生的观点给予高度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总结实验、描述实验结论的能力。

 

会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准确的描述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对实验综合分析能力。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通过已有数据总结结论,培养语言组织能力。

 

三、焦耳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用近40年的时间做了400多次实验,研究了热和功的关系。

通过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内容: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公式:

Q = I2Rt  

单位:

焦耳(J) 

板书:

3.焦耳定律:

Q = I2Rt

了解焦耳在电热上的成就 

  

学生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记住公式Q=I2Rt。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习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四、电功与电热关系 

焦耳为我们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焦耳的刻苦专研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其实通过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也可以得到焦耳定律,如果电流做的功全部转换成热,则   

Q=W       W=UIt       U=IR      

Q=W=I2Rt 

电暖器,电饭锅,电炉子等用电器可以将消耗的电能全部转换成热,这样的电路我们称为纯电阻电路,Q=W。

 

如果电流做的功转换成热能还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则 

W>Q     W=UIt     Q=I2Rt 

这样的电路我们称为非纯电阻电路,如:

电风扇,电动机等,Q≠W。

 

板书:

4. 电功与电热关系 

纯电阻:

W=Q= UIt =I2Rt 

非纯电阻:

W>Q   W=UIt   Q=I2Rt 

学生思考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的区别,从理论上理解电功与电热的关系。

 

1.纯电阻电路中W=Q 

2.非纯电阻电路中W>Q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五、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优教提示:

请打开素材“演示视频:

电热的利用和防范”)

电热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谁能联系生活说出哪些用电器利用电热为我们服务?

 

板书:

5.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1.电热的利用

电热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利,电热会引起用电器元件的老化,缩短使用寿命,甚至会引起火灾,危及生命,生活中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电热的危害?

 

2.电热的防止

 

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电热的实例利用电热的有:

电熨斗、取暖器、电饭锅等。

 

   

   

 

防止电热的有:

电视机散热孔、电脑主板风扇、笔记本散热孔、电动机外壳等

 

利用分类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利用辩证的态度看待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对焦耳定律的学习,我们知道电流具有热效应,一起探究了电热的影响因素,对纯电阻和非纯电阻电路做了比较,对电热的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安全用电习惯,不使用用电器时,随手关闭电源,既可以消除安全隐患,又可以节约电能。

梳理知识内容,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归纳总结,让学生系统的理解所学知识,同时渗透安全用电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电习惯。

课堂练习 试一试  

(优教提示:

打开优教配套习题“名师训练-《焦耳定律》,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更便捷的掌握学生的情况)

学生根据焦耳定律讨论。

 

利用焦耳定律进行简单计算,并在小组间交流计算结果。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熟悉公式。

板书设计

18.4焦耳定律 

1.电流流过导体,电能转化成内能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探究电热跟什么因素有关?

           I,R,t 

(1).探究Q与R关系?

       

(2).探究Q与I关系?

在I,t一定时, R越大,Q越大。

   

在R,t一定时, I越大,Q越大。

 

在I,R一定时, t越长,Q越大。

 

3.焦耳定律:

Q = I2Rt 

4. 电能与电热关系 纯电阻:

W=Q= UIt =I2Rt 

非纯电阻:

W>Q   W=UIt   Q=I2Rt 

5.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课后作业

1.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3题 

2.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利用电热,哪些是防止电热的措施。

教学反思

如果按照课本中的教学流程,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不自觉中也能轻松融入课堂活动中,各环节过渡较流畅,实施的也较顺利,但进行实验的环节会费时费力。

如果是教师演示,不免缺少了些动态的生成部分,使得课堂中迸发出的惊喜不多,学生参与率及兴致将大打折扣;如果让学生合作完成,又不免会出现许多问题,教学内容完成仓促,甚至达不到教学目的。

  

鉴于此,我对该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利用已经学习过的测温枪,可以很好的完成实验教学。

改进后的实验方法完全可以由教师的演示实验,变成学生的合作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科学探究的今天,利用身边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可以大大降低实验难度,并且取得很好的实验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