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57379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docx

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备考试题

2010年教师招聘教育法律法规

备考试题

教育政策与法规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法律救济的对象是公民的()

A.权利B.权力C.义务D.责任

A【解析】教育法律救济的目的在于补救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权力不需要救济,因为权力本身就是一种可以强制他人服从的力量。

而权利则需要由救济制度给以保障,因为权利没有任何的强制性支配力,它的运用不能直接制止某种侵害行为,因此需要保障。

2.()救济渠道使相对人在通过其他途径都不能获得满意救济时,可以得到充分的补救。

A.司法救济B.行政救济

C.其他救济D.民间救济

A【解析】诉讼救济又叫司法救济,是指相对人就特定的侵权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这渠道使相对人在通过其他途径都不能获得满意救济时,可以得到充分的补救。

3.教育行政复议的申诉对象是()

A.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

B.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

C.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D.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解析】教育行政复议需要向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或做出该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申请。

4.在我国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学校对教师的行政处分决定以及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决定,作为教师或学生如不服的,能通过()途径获得救济。

A.教育行政复议B.教育申诉

C.民间请愿D.政府上访

B【解析】在我国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学校对教师的行政处分决定以及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决定,作为教师或学生如不服的,只能通过教育申诉途径获得救济,而不能通过教育行政复议来获得救济。

5.教育法规是以()保证实施的行为准则

A.国家强制力B.社会规范

C.党的领导D.社会主义制度

A【解析】略

6.为了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有政策可依,有法律可依,这体现了教育政策、法规()

A.保障功能B.规范功能C.制约功能D.管理功能

A【解析】教育政策、法规的保障功能使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有政策可依,有法律可依。

7.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教育法》

C【解析】依据教育法规的效力等级和内容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或称之为基本法与单行法。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法、基本法,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为普通法、单行法。

8.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是()

A.可行性B.规律性C.强制性D.目的性

D【解析】略

9.党和国家行为的()决定了它们所颁发的教育政策的合法性,以及由此而具有的权威性。

A.合法性B.权威性C.强制性D.合宪性

D【解析】略

10.政策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体现最根本、最长远利益的政策是()

A.具体政策B.基本政策C.一般政策D.总政策

D【解析】根据政策的内容与层次的不同,教育政策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其中总政策是政策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体现最根本、最长远利益的政策。

11.()是教育政策中的核心政策,决定着教育政策总的性质、范围与特征,具有统领教育政策的作用。

A.实施途径B.教育方法C.教育方针D.教育路线

D【解析】教育路线是教育政策中的核心政策,决定着教育政策总的性质、范围与特征,具有统领教育政策的作用。

12.在教育政策体系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政策。

这些教育政策所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最关键最基本的问题。

A.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质量政策、考试与评价政策

B.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质量政策、考试与评价政策、招生与就业政策

C.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质量政策、教育经费政策、教育人事政策、课程与教学政策、学制政策

D.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质量政策、教育经费政策、教育人事政策、课程与教学政策、学制政策、考试与评价政策

D【解析】在上述教育政策体系中,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质量政策、教育经费政策、教育人事政策、课程与教学政策、学制政策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政策。

这些教育政策所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最关键最基本的问题。

13.学校对高中生不能进行以下何种处分()

A.警告B.记过C.送劳动教育D.开除学籍

C【解析】高中阶段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对于严重违纪的学生可以开除学籍但不能送劳动教育,这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

14.根据法律法规内容的不同,我国的教育法规可分为()

A.实体法和程序法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D.一般法和特殊法

A【解析】依据教育法规规定的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15.教育行政法规是行政法规的形式之一,它是由()依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

C.地方国家权力机关D.教育部

B【解析】教育行政法规是行政法规的形式之一,它是由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16.根据政策内容和层次的不同,可将教育政策分为()

A.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B.全局性政策和区域性政策

C.政党的政策、国家的政策和社会团体的政策

D.鼓励性政策和限制性政策

A【解析】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是内容与层次为标准来划分的。

17.《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属于()

A.教育单行法B.教育行政法规

C.地方性教育法规D.教育规章

C【解析】《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属于地方性教育法规。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属于()

A.教育基本法B.基础教育法

C.高等教育法D.职业教育法

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属于教育基本法。

19.()决定着教育的政治方向,规定着由谁来办学、谁来管理学校的问题。

A.教育体制政策B.教育基本政策

C.教师教育政策D.教育人事政策

A【解析】教育体制政策在教育政策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与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制度联系最密切的政策。

教育体制政策决定着教育的政治方向,规定着由谁来办学、谁来管理学校的问题。

20.教育法规中确立的有关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基本制度和原则等,必须符合()

A.教育内在规律B.我国社会制度

C.儿童身心发展规律D.《宪法》

A【解析】略。

21.()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A.《宪法》B.《教育法》C.《义务教育法》D.《民法》

A【解析】《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在我国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2.()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基础,是决定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法。

A.《宪法》B.《义务教育法》C.《教育法》D.《高等教育法》

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是决定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法。

23.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方面的内容,下列人身权中属于身份权的是(    )

A. 继承权  B. 姓名权  C. 生命权  D. 身体健康权

A【解析】身份权是指因民事主体的特定身份而产生的权利,并非人人都享有。

24.在我国,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      )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各部、委、局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A【解析】行政法规由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制定。

25.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对二者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B.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

C.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都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C【解析】社会主义道德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文化基础上形成的道德历史类型,不能由国家制定出来。

26.违法犯罪行为应依法受到制裁和惩罚。

这体现了法律的(    )

A.指引作用   B.强制作用   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

B【解析】这是法律强制作用的体现。

27.依照适用范围的不同,法可以划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下列属于特别法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D【解析】特别法是一般法的对称,指适用于特别的法律关系主体、特别时间、特别地区的法律。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国家结构形式是(    )

A. 单一制  B. 复合制  C. 联邦制  D. 邦联制

A【解析】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29.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每届任期3年的是(      )

A.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 县、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C. 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A【解析】略。

30.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之分。

特别行政法规范和调整各个行政职能部门的行政关系。

下列属于特别行政法的是(      )

A. 公务员法  B. 教育行政法  C. 行政组织法  D. 行政处罚法

B【解析】特别行政法是对特别的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海关法》、《教育法》、《食品卫生法》等。

二、名词解释题

1.教育法律权利

教育法律权利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教育法、法律规范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做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也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

2.行政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指行政法律主体因违反行政法律、法规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简称行政责任。

3.教育司法

教育司法一般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运用教育法律、法规处理案件的诉讼活动。

4.不作为侵权行为

不作为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以一定的不作为致人损害的行为。

5.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政党和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教育方针、政策的统称。

6.教育法规

教育法规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三、简答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实行怎样的课程管理制度。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简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任务和管理体制。

教育的任务: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管理体制: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3.简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违反教育法规的主要情况。

一是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行为。

二是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违法行为。

三是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违法行为。

4.简述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特征。

(1)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

(2)侵犯学生的人身权;

(3)侵犯学生的财产权;

(4)侵犯学生的著作权;

(5)不作为违法侵权。

5.简述依法执教的意义。

(1)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2)依法执教是依法治教的重要内容;

(3)依法执教是人民教师之必需。

6.简述教育政策评价的标准。

(1)发展性标准;

(2)效益标准;

(3)效率标准;

(4)教育政策回应度。

7.简述教育法适用的基本原则。

(1)尊重事实,依法办案原则;

(2)司法平等原则;

(3)司法独立原则;

8.简述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联系和区别。

二者的联系:

(1)二者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共同的目的;

(2)教育法规以教育政策为指导,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受教育法规的规范和制约;

(3)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法规的性质,教育法规的内容体现教育政策;

(4)教育法规是实施教育政策的保证。

二者的区别:

(1)制定主体和约束力不同;

(2)基本属性和表现形式不同;

(3)制定程序与实施方式不同;

(4)稳定程度和调整范围不同;

(5)公布的范围不同。

9.简述我国教育法规的类型。

(1)依据教育法规创制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依据教育法规的效力等级和内容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或称之为基本法与单行法。

(3)依据教育法规规定的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4)根据教育法规的适用范围不同,可分为一般法和特殊法。

10.学校因为小弘太淘气,刚上学一个月就在学校打了两次架。

影响了学校的秩序开除了13岁的小弘。

请问学校的行为违法吗?

为什么?

学校的行为违法,这一做法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关于“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的规定。

11.简述教育政策与教育路线及方针的关系。

(1)教育政策是党和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根据党或国家的总政策、总任务而制定的,体现了政党或国家对一定历史时期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教育路线是社会发展教育事业所采取的基本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指引与规范教育的具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教育路线实质上就是教育政策,是教育政策中的核心政策。

它决定着教育政策总的性质、范围与特征,具有统领教育政策的作用。

(3)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是国家一切教育工作所应遵循、执行的教育基本政策,它同样对具体的教育政策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

12.简述教育法律的纵向结构层次。

(1)《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

(2)教育基本法律;(3)教育单行法律;

(4)教育行政法规;(5)地方性教育法规;(6)教育规章。

13.简述教育法规的横向结构层次。

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横向结构包括:

教育基本法、基础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成人教育或社会教育法、学位法、教师法、教育投入法或教育财政法。

14.简述教育政策的类型。

(1)根据制定政策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政党的教育政策、国家的教育政策、社会团体的教育政策;

(2)根据政策内容与层次的不同,可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3)根据政策效力范围的角度,可分为全局性政策和区域性政策;

(4)根据政策所起作用的角度,可分为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

15.简述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区别。

(1)制定主体和约束力不同;

(2)基本属性和表现形式不同;

(3)制定程序与实施方式不同;(4)稳定程度和调整范围不同;

(5)公布的范围不同。

16.简述教育法的特征。

(1)教育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2)教育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3)教育法的实现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

(4)教育法规定了教育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5)教育法以教育关系为特有的调整对象;

(6)教育法的调整方法具有自身的特点。

17.简述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

(2)体现教育的民主性;

(3)保障教育的公共性;

(4)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

(5)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四、论述题

1.论述教育法的作用。

(1)指引。

教育法的指引作用指教育法体现了国家教育发展的目的、政策,指引人们按照国家的目的和要求开展教育活动。

(2)评价教育法律作为国家的一种普遍的强制性教育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人们的教育行为的作用。

(3)教育。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国家把人们对教育的普遍要求凝结为稳定的教育行为规范,并向人们灌输这些规范,使其内化为人们的教育思想意识,并借助于人们的教育行为使其得以传播;其二,通过教育法律的实施从正负两方面对人们产生教育作用。

(4)保障。

教育法的保障作用指教育法保证各种教育主体的教育权利得到实现,教育义务得到履行,从而使教育活动有序、有效进行。

(5)规范。

教育法具有在一定区域和时间内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的能力。

(6)强制。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尽管要依靠教育使人们自觉地遵守法律,但仅仅依靠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以强制力为后盾,使其得以坚决贯彻执行。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教育法的意义有哪些。

(1)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需要;

(2)教育立法的需要;

(3)教育执法的需要;

(4)保障受教育权的需要。

五、案例分析题

某中学一学生平时学习成绩较好,处于班级前列,但其母亲仍不满足,经常对其严加训斥,要求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三名。

在2000年寒假前的期末考试中,该生成绩滑落至班级第十名。

其母亲得知后,采取了比往日更为严厉的惩罚。

该生一怒之下,将母亲杀死,并转移尸体,企图毁灭证据。

不久该生被公安机关抓获。

问题:

1.“儿子弑母”现象说明当前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

“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思想仍在影响学校教育;重智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课业负责过程;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错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缺乏协调和沟通;社会上的人才观和用人制度仍严重影响学校教育的内容;唯分数论的教育评价模式仍然存在等。

2.如何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学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育创新;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创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树立大教育观,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教育法律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法律关系属于()法律关系。

A.隶属型B.平权型C.调整性D.保护性

B【解析】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是两个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教育关系主体之间产生的教育法律关系,通常视为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平权型。

2.下列不属于学校教育法律关系的是()

A.学校与政府B.学校与社会C.学校与教师D.学校与家长

D【解析】学校教育法律关系包括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

3.()是教育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

A.法律事实B.法律规范C.法律条文D.法律责任

A【解析】法律事实是教育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依据。

5.学校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受理教师申诉的机关是()

A.当地人民政府B.当地人民法院C.当地人民检察院D.主管教育行政部门

D【解析】学校侵犯教师合法权益,教师申诉的受理机关是主管学校的教育行政部门。

4.下列属于教师申诉制度范围的是()

A.政府行政部门侵犯其合法权益B.企业单位侵犯其合法权益

C.事业单位侵犯其合法权益的D.其他个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A【解析】企、事业单位及其他个人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不属于教师申诉的范围。

5.规定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是哪种教育法律规范()

A.强制性规范B.任意性规范C.义务性规范D.授权性规范

C【解析】这是义务性规范所规定的内容。

6.“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这属于()

A.义务性规范B.授权性规范C.制裁性规范D.奖励性规范

B【解析】这是一种授权性规范。

授权性规范中常采用“可以”“有权”“不受……干涉”等术语。

7.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中不包含()

A.法定条件B.法律后果C.法律事实D.行为准则

D【解析】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包括法定条件、法律后果、法律事实。

8.教育法律关系是一种()关系。

A.权利义务B.诚信C.合同D.社会契约

A【解析】权利义务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在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调整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教育法律关系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9.学校因管理不当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学校负责人主要承担()

A.刑事责任B.行政责任C.民事责任D.违宪责任

A【解析】学校因管理问题发生重大人员伤亡,学校负责人要承担刑事责任。

10.把教育法律关系分为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的依据是()

A.主体之间关系的类型B.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社会角色不同

C.教育法律规范的职能D.教育法律关系的层次结构

C【解析】略。

11.教育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是()

A.法律事实B教育制度C教育政策D生产力水平

A【解析】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是由一定的客观情况的出现而引起的,这种客观情况称为法律事实。

12.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

A.避免损害

B.避免纠纷

C.获得赔偿

D.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D【解析】补救受损害的合法权益是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

13.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书的次日起()内,做出处理。

逾期未做处理或者久拖不决的,申诉人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A.10日B.15日C.30日D.2月

C【解析】略。

14.我国宪法规定,公布法律的权力属于(      )

A.国务院 B.国家主席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解析】在我国,公布法律的权力属于国家主席。

15.法律体现的是()的意志。

A.全民B.统治阶级C.最高统治者D.国家

D【解析】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着国家的意志。

16.维护法律权威的关键是()

A.党的领导B.完善法制C.加强宣传D.依法行政

A【解析】略。

17.些列行为不属于法律事实的是()

A.张三与李四签订了一份合同

B.王某打伤了赵某

C.马某买了一本书

D.郭某义务帮邻居写信

D【解析】法律事实具有客观存在性,它既是一种规范性的事实,又是一种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事实。

18.狭义的法律适用的主体是()

A.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B.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

C.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D.所有的公民和法人

C【解析】狭义的法律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其职权范围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事项的活动,特指拥有司法权的机关及司法人员依照法定方式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案件的活动。

19.我国宪法和选举法规定,公民须年满( )周岁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12B.14  C.16  D.18

D【解析】我国公民只有年满18周岁才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20.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

A.行政关系            B.外部行政关系

C.行政法律关系        D.行政管理法律关系

C【解析】法律关系是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21.下列各项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B.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

C.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D.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B【解析】行政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构成。

22.下列有关行政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行政机关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B.行政主体还包括执行公务的国家公务员

C.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管理的组织

D.只要是行政机关任何时候都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C【解析】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国家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此外依照法定授权而获得行政权的组织,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