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言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64459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旅游发言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乡村旅游发言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乡村旅游发言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乡村旅游发言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乡村旅游发言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乡村旅游发言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乡村旅游发言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乡村旅游发言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乡村旅游发言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乡村旅游发言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乡村旅游发言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村旅游发言稿.docx

《乡村旅游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旅游发言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乡村旅游发言稿.docx

乡村旅游发言稿

乡村旅游发言稿

【篇一:

在全国乡村旅游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乡村旅游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发展乡村旅游,是旅游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今年初,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在讲话中强调:

“旅游行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以旅游促‘三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

最近,吴仪副总理又要求国家旅游局对发展农业旅游进行研究。

按照中央的部署和吴仪副总理的要求,今年国家旅游局对旅游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是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二是在成都召开全国乡村旅游现场会;三是和建设部一起在云南召开旅游小城镇工作会议;四是和各省(区、市)旅游部门一起组织了一系列的调研,有些省区市的同志还和农业、扶贫等部门一起开展调查研究;五是将和世界旅游组织、世界银行等有关组织在贵州召开乡村旅游国际论坛。

今天我们在成都召开全国乡村旅游现场会,是落实中央战略部署的一项具体举措。

主要是为了研究、交流、总结、推广近年来各地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典型经验,相互学习、提高水平,推动乡村旅游更快更好的发展。

这次现场会选择在成都召开,是因为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起步早、成效好。

省委书记张学忠同志、省长张中伟同志等省领导对乡村旅游发展高度重视,深入开展调研,为推进乡村旅游作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

今天上午,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同志等省市领导亲自出席会议,给予指导;刘晓峰副省长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成都市葛红林市长到会讲话,为我们生动地介绍了成都发展乡村旅游的宝贵经验。

如,全市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城乡规划统一布局、纳入城乡产业统一推进、纳入城乡建设统一配套,推进乡村旅游集约化发展;大力推行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服务和标准化管理;积极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景区、精品项目和精品线路,推进乡村旅游精品化发展,等等。

这对我们进一步做好乡村旅游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两天来,代表们对成都的乡村旅游进行了实地考察,其中的三圣花乡、农科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结合实际,以旅促农,各地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

近年来,各地依托乡村旅游资源和环境,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在实践中动了不少脑筋,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好的效果。

中央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后,各地实施“以旅助农”、“以旅促农”的工作方针,结合实际、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工作力度,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国家旅游局经过研究,认为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一)政府主导是关键。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较早地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积极推动本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逐渐形成了省、地、县、乡多层次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格局,使全国乡村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许多地方,如四川、北京、上海、山东、云南、贵州等省市,通过统筹规划,从扶持农村办“农家乐”起步,推动乡村旅游向更广阔领域发展;如江苏、山西、河南、河北等省,着力加强乡村旅游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如浙江、湖北、西藏等省区,专门召开“农家乐”发展现场会,加强对不同类型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

许多城市和县乡一级的地方政府成立了乡村旅游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旅游与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教育、工商等部门加强合作,协同推进,针对薄弱环节,有效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并推动乡村旅游朝精品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使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大大提高。

因此,各级党委

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所在。

(二)农民自愿是基础。

乡村旅游的根基在农村,动力在农民。

只有尊重农民的意愿,依靠农民的智慧,发挥农民的积极性,才能使乡村旅游真正发展起来。

如,河南重渡沟村,最早有五户农民搞农家宾馆赚了钱,激发了广大村民依靠旅游脱贫致富的强烈意愿,当地镇政府因势利导,让利于农民,出台优惠政策加以扶持,目前,全村共有农家宾馆320多家,固定床位1.3万张,可同时接待1万多游客住宿就餐。

很多乡村旅游起步早、发展好的地方,都有一批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善于经营的农民“能人”,通过他们“领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使更多的农民走上旅游致富的道路。

像大家这次考察的郫县农科村的“农家乐”,就是村支书带头搞起来,一户带一村富起来的。

在一些乡村旅游发展相对成熟的地方,农民已经不满足一家一户式的分散经营,他们自发成立了旅游协会、农村经济联合体等行业组织,通过开展优势互补,走联合发展、扩大规模的道路,促进了乡村旅游逐步向市场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因此,坚持富农宗旨和尊重农民意愿,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

(三)规范管理是保障。

乡村旅游是对农民和基层组织有巨大吸引力的新生事物,但也易于出现盲目开发、粗放经营、资源和环境保护不力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各地牢固树立以服务促发展的理念,通过强化服务意识、创新管理手段,积极引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如,云南省着眼于解决“农民不会干、干部不会管”的问题,把“发动起来、组织起来、管理起来”同步进行,按照管理、服务、保护一体推进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项服务措施和管理手段,对乡村旅游的各种经营类型制定建设、管理、服务的质量标准,坚持做到每个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都有生态、文化、环保等部门把关,基本实现了乡村旅游发展布局合理、开发适度的总体目标。

北京、四川、浙江等地将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乡村旅游,把政府引导性资金的投入和各种奖励措施,与乡村旅游管理规范的实施相结合,推广到村,服务到户,促进乡村旅游的规范化、特色化发展。

因此,加强为农服务和科学管理,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保障。

(四)文化品位是活力。

世界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依托当地的文化,突出特色,乡村旅游才能充满魅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刚才张局长也讲了,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国家那么大,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我们不能搞一种

模式,一定要突出特色,包括农家乐也要突出特色。

各地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都比较注重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突出民族特色,展示传统文化,开发出一系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富有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深受旅游者欢迎。

如,山西“宅院”、山东“庄园”、江南古镇、西部村落等,都已成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乡村旅游品牌。

贵州与新西兰政府合作,在黔东南州实施“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引进了国际上生态化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强调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乡村旅游既富有魅力,又充满活力,得到了世界旅游组织的赞誉。

二、准确把握发展规律和工作重点,推进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助农富民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宗旨和目标。

实践证明,凡是乡村旅游发展得比较好、比较快的地方,当地农民就更富足,当地产业结构更为优化,村容村貌和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文明程度都有显著提高。

因此,发展乡村旅游比较有利于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是大有可为的,这是乡村旅游的生命力之所在。

下面,我就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谈几点意见。

(一)要继续深化对乡村旅游发展规律的认识。

乡村旅游是个大课题,需要在实践中准确把握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发展水平。

一是要进一步认识到,乡村旅游活跃于各国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符合世界旅游业发展潮流。

也可以这样表述,乡村旅游是全球旅游发展的一种业态、一种形式,而且全世界的乡村旅游发展也很快。

乡村旅游发展在世界上已有百年历史,从最初的一个旅游活动项目,发展到颇具规模的观光农业园,再到今天成为一个新型产业领域,备受各国关注。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已具相当规模,走上了规范发展的轨道;非洲部分国家开展具有探险与访古意义的乡村之旅,很受西方游客的喜爱;东南亚部分国家,依托独特地域文化,向国外游客推出乡村旅游系列产品,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典范。

世界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表明,乡村旅游符合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潮流,现实及潜在的市场需求都十分广阔。

我们一定要看到这个大市场。

二是要进一步认识到,我国的乡村旅游深深植根于五千年的农耕文化之中。

我国悠久的农业历史、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孕育了丰富多样、绚丽多彩、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

乡村旅游以其回归自然、崇尚田园生活的方式,表达

了人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向往“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正是农耕文化崇尚自然和承袭传统的体现,也是人们喜爱乡村旅游的重要原因。

三是要进一步认识到,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融合于旅游与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之中。

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展开,农业发展不断注重发挥旅游和文化传承双重功能;另一方面,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综合带动功能被普遍认同,“大旅游”理念成为指导工作的基本原则,旅游市场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条件地区把旅游业与农业的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创新模式、理顺体制、搞活机制,为乡村旅游注入持续的发展动力。

目前,乡村旅游发展已涵盖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覆盖了农、林、牧、副、渔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农业的各种业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二)要继续创造条件破解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难题。

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很难单靠基层组织和农民自身的力量去解决,需要通过各级政府,创造条件逐步加以破解。

一是要下大力解决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从今年起国家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农村,各级旅游部门应积极帮助协调那些有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乡村,加快解决交通、通信、供电、饮水、卫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我在这里主张,乡村旅游要搞低成本开发,不主张大而全、大而洋。

另一方面,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调动农民积极性,参与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要着力解决农民创业的资金不足问题。

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相当一部分是生态环境好和文化特色鲜明的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低,发展乡村旅游更需要资金投入。

要帮助农民通过小额信贷等渠道,推动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和各种支农资金挂钩,争取把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小额贷款用于旅游经营户。

三是要重视解决从业人员培训的问题。

农民尤其是欠发展地区的农民,从事乡村旅游,无论是经营管理、接待服务、产品加工,都需要必要的技能培训和不断的学习提高。

要把对农民的旅游培训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专业培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

加强旅游安全也要培训,特别是“农家乐”比较集中的地方,包括食品卫生等环节。

在各类培训中,要扶持一批重点农户和基层领导作为带头人。

四是要妥善协调与农民切身相关的各种利益关系。

要牢固树立服务农民、依靠农民、为了农民的意识,按照有利于农民脱贫、有利于农民致富、有利于农村发展

【篇二:

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胡书仁

2011年3月1日

同志们:

今天,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在奉化联合召开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目的是进一步向全国表明我们两部门联合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决心,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经验、启发思路的平台,研讨下一步工作。

上午,王局长和高部长分别就推进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做了非常重要的讲话。

我感觉,两位领导的讲话,立意高远、视野宽阔、观点鲜明、启发很大,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推进有关工作提供了基本指针。

刚才,几个典型省、市和示范县、示范点介绍了他们的先进做法,希望大家深入研究,认真借鉴。

下面,受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吴文学司长的委托,我先就贯彻落实领导指示,深入推进我国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讲几点工作意见:

一、正确认识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清醒的估价发展形势,是明确工作任务的前提。

20世纪80年中期,以农业观光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在我国开始出现。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乡村旅游已初具规模,正处在重要的成长期。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乡村旅游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有望成为支撑我国科学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乡村旅游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先,是形成了初步共识。

一是对于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取得了共识。

可以说,在为什么要干这个问题上,大家已经有了一致认识。

二是对乡村旅游的广阔前景取得了共识。

大家都感到,发展乡村旅游,空间巨大、市场广阔、正当其时。

其次,是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5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超过900亿元,约占全国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的23.8%和8%。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计到2015年,我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将超过10亿人次,占全国旅游总人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吸纳农村直接就业人口1000万人,间接就业人口4000万人。

第三,是涌现出一批典型。

北京、浙江、四川、安徽、福建等省,涌现了一批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综合效益较好的典型地区。

与此同时,我国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日趋完善,除了基本的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以外,还出现了一批类型多样、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业态类型。

第四,是具备了一定的工作基础。

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领导一直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通过搭建平台、典型示范、建立合作机制等一系列方式,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

2009年,在黄山召开全国乡村旅游工作会议,编制下发了《乡村旅游指南》,制订了《2009-2015年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

近两年,我们还联合在浙江安吉、四川郫县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高层论坛;去年,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签署了《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就今后一个时期两部门加强工作协调和配合,构建了基本框架。

以上工作都对我们进一步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乡村旅游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

总体上讲,虽然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速度很快,潜力巨大,但在发展水平和质量上,还存在诸多不足。

特别是与满足人们旅游需求的新期待相比,与我国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相比,与国际上乡村旅游业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差距仍比较明显。

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发展乡村旅游的认识还不到位,工作推动力度不够,资金投入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专业化发展的理念体现不够。

二是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比较缺乏,交通、住宿、卫生、网络、医疗、卫生、信息咨询等配套设施难以满足旅游活动的基本需要,总体上,我国广大农村支撑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仍然较差。

三是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和产业配套不健全,严重制约了发展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升;四是低水平、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还大量地停留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的水平上,难以满足休闲度假等多元化旅游需求;五是经营和服务还不太规范,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不足,难以达到基本的服务标准。

(三)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首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科学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战略举措。

比如,把旅游

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再比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刺激城市居民消费,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等等,乡村旅游都是落实这些战略的重要抓手,都可以纳入到这些战略中加以考虑。

其次,巨大市场消费需求。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大众化旅游深入发展。

按照有关组织和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可达28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旅游市场总量将超过30亿人次。

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乡村旅游作为人们体验生活、亲近自然、回归乡土的重要旅游形态,非常契合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的发展方向,将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亲睐。

第三,广大百姓迫切愿望。

现在,农民对于发展乡村旅游的认同感普遍提高,积极性日益高涨。

大家都感到乡村旅游不仅能带来经济收入,带动脱贫致富奔小康,而且能有效改善生活环境,增广见闻,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广大农民中蕴藏着的巨大积极性,是我们推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最可宝贵的机遇。

【篇三:

在全省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上的讲话】

在全省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范修芳

(2011年11月25日)

同志们:

今天,省旅游局联合省农业厅在南阳召开全省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经验,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我们用一天时间参观考察了南阳卧龙区、镇平县和西峡县乡村旅游发展工作。

应该说这几个考察点很具有代表性,几个典型发言也很有针对性,特别是刚才朱厅长就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讲了非常重要的意见,希望大家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代表省旅游局讲几点意见:

一、全省乡村旅游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

全省乡村旅游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与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推动和大力扶持下,在农村基层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的全面参与和共同努

力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共有158个县市区、375个乡镇、1007个行政村,约31.5万农民从事乡村旅游经营活动,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特色旅游村188个,规模以上休闲农庄672家、农家乐10985家。

今年以来,全省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5270万人次,创收148亿元。

二是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初见成效。

全省上下高度重视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力度,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有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

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培育休闲度假型、农事体验型、民俗风情型、健身养生型等新型业态,打造乡村花园、乡村酒店、乡村民宿、农业科普等特色精品项目。

今年省旅游局安排800万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特色旅游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两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和社会资本共投资173亿元,目前乡村旅游在建项目85个,新开工项目34个。

三是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初显效应。

全省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鲜明、初具规模、影响较广的乡村旅游点和特色旅游名村(镇),如栾川重渡沟、鄢陵花木基地、

新乡郭亮村、洛阳平乐村、巩义竹园村、临颍南街村、商丘王公庄村等已为广大游客熟知。

今年以来,省旅游局根据不同资源特色,推出了绿城郊野、生态山水、山乡养生、温泉花木等12条特色旅游线路,并在《河南日报》、《中国旅游报》上进行了专题宣传,在河南旅游资讯网开设了乡村游专栏。

乡村旅游不仅创出了特色,而且发挥了品牌的市场效应。

四是乡村旅游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全省上下按照“以旅促农、以旅富农、农旅互动”的要求,以创建农业旅游示范点为抓手,掀起了新的乡村旅游开发热潮,呈现出省、市、县、乡、村多层次推动的格局。

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为我省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储备了丰厚的资源。

特别是“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连续两年被列入省委、省政府十项民生工程,不仅促进了我省乡村旅游日趋规范化、成熟化、规模化,还极大地激发了当地党委、政府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情。

今年,省旅游局与省农业厅、省农办、省扶贫办等部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又与省农村信用社签订了授信额度达300亿元的合作协议,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今年,省旅游局组织部分市县和特色旅游村走进台湾,实施穿越台湾休闲农庄计划,学习了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

经验。

目前,党委重视、政府支持、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乡村旅游发展氛围日益浓厚、环境更加优化,为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性

(一)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完成中原经济区建设核心任务,需要我们加快发展乡村旅游。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强调,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农业生产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道路,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

而旅游业能够促进一产、带动二产、融合三产,具有“承一启二”、“接二连三”的特殊作用,旅游业能够成为率先逾越行政区划障碍、促进中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产业,能够成为率先跨越部门界限、凝聚各方力量的先导产业,能够成为率先打破行业壁垒、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动力产业。

特别是我省很多城郊旅游村发展很快,乡村旅游集群效应已经显现。

乡村旅游集群的形成,将逐步使城乡之间互为产品、互为市场,形成都市与乡村的一个过渡带、

一个衔接带、一个综合带,进而形成城乡经济、城乡文化、城乡社会之间的过渡带、衔接带、综合带,以此带动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繁荣乡村文化,需要我们加快发展乡村旅游。

我省是文化资源大省,省领导和有关专家曾总结我省共有农耕、商业、科技、医学、汉字、诗文、宗教、戏曲、民俗、姓氏等18种文化,这18种文化都起源于乡村或与乡村直接相关。

因此,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我省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必须把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为重点。

而乡村旅游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发展的经济基础就能够增强,乡村文化就能够从容应对城市流行文化和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保持其本土性、原真性和连续性,从而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掘。

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文化强省,发展乡村旅游迫在眉睫。

(三)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需要我们加快发展乡村旅游。

对于农业来讲,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发挥农业在生态保障、观光休闲、创意提升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农业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