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72998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docx

《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docx

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

综合检测试题(四)综合性测试题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材料一 2014年2月8日日人民网:

今日,遥远的南极大陆又增加了一抹中国红——中国在南极的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主楼正式竣工并投入运用。

圣诞前夕,载有74人的俄罗斯客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在南极冰区遇险,正航行在南大洋的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25日全速前往救援。

于12月27日24时,克服大雾弥漫、风雪交加、白浪滔天、能见度极差等一系列困难后,“雪龙”号终于挺进到距俄遇险船仅6.1海里处。

材料二 中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位置图与泰山站主楼照片。

据材料完成1~3题。

1.南极被誉为“陨石的宝库”,陨石降落到地球南极的表面后保存的时间一般可达几万年,是其它大陆陨石保存时间的100倍,其原因是南极(  )

A.冰层厚     B.地势高

C.风力大D.降水少

2.泰山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最关键作用是(  )

A.防迎风飞雪堆积B.防紫外线辐射

C.冬季市内空气潮湿D.防企鹅活动干扰

3.“雪龙”号距俄船遇险地点600多海里(1海里等于1.852公里)时,立即向东南方调整航线,以最大航速赶往。

此时“雪龙”号的位置大约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1.A 2.A 3.C

解析:

第1题,陨石降落到地球南极的表面后保存的时间长的原因主要是外力风化、侵蚀等破坏作用弱以及人迹罕至。

而南极洲与其他大洲环境的最大差别就是冰层厚,由于冰层的保护,陨石得以保存。

故选A。

第2题,南极洲风力强劲,地面多积雪,经常有风雪天气,类似与沙漠上的沙丘移动,所以泰山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是避免被风雪掩埋。

故选A。

第3题,据题干可知“雪龙”号当时位于俄船的西北方600多海里处。

图中位于救助点西北方的是丙丁,根据经纬网判断距离,相距600多海里的只能是丙。

故选C。

乌恰县一户柯尔克孜族牧民的克孜吉别克家转场路线,这4个牧场都在玉奇塔什草原及周边范围内,它们都位于不同高度上。

据材料完成4~6题。

4.牧民克孜吉别克家的转场牧业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水源D.市场

5.4个牧场中位于海拔最高的是(  )

A.乌鲁克恰提乡草原牧场 B.阿热克托热克草原牧场

C.喀什喀苏草原牧场 D.硕热克草原牧场

6.从玉奇塔什草原的地理位置看,距离下列国家最近的是(  )

A.哈萨克斯坦B.吉尔吉斯斯坦

C.塔吉克斯坦D.巴基斯坦

答案:

4.A 5.D 6.B

解析:

第4题,新疆牧场主要是山地牧场。

由于海拔高度不同,水热组合也不同,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同高度适合不同季节放牧。

所以转场牧业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故选A。

第5题,由于气温随高度而变化,夏季牧场一般海拔高,因为海拔高,气温低,夏季凉爽。

所以夏季放牧的牧场海拔最高,由图可知是硕热克草原牧场。

故选D。

第6题,从图中可知,玉奇塔什草原位于新疆西部,与中亚国家接壤,其紧邻的国家是吉尔吉斯斯坦。

7.下图中昆明以西地区的铁路密度很小,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该地区

(  )

A.保护旅游资源,防止生态破坏

B.森林茂密,施工困难

C.地形、地质复杂,多高山、峡谷

D.资源贫乏,人口稀少

答案:

C

解析:

昆明以西为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地形、地质复杂,修建铁路困难。

(2015·玉溪一中期中考试)马达加斯加地广人稀,水稻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但仍不能完全自给。

9月25日上午1130(北京时间),马达加斯加政府选派的10名农业专家抵湘,正式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拜师学艺。

读图,回答8~11题。

8.专家抵湘时,马达加斯加区时为(  )

A.25日630B.25日1630

C.25日030D.24日1130

9.①地稻米产区与湖南省稻米产区相似的区位条件是(  )

A.灌溉水源丰富,机械化程度高

B.气候类型相同,土壤肥沃

C.地形平坦,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D.精耕细作,技术条件优越

10.马达加斯加稻米不能自给的原因是(  )

A.粮食需求量增长过快

B.农业技术落后,产量低

C.岛国,种植面积有限

D.国际市场稻米价格低廉

11.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成因与图中②处自然带成因最接近的是(  )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东非高原出现热带草原带

C.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带缺失

D.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答案:

8.A 9.C 10.B 11.D

解析:

第8题,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可知,马达加斯加时区为东3区,所以当9月25日上午1130(北京时间),马达加斯加政府选派的10名农业专家抵湘,此时马达加斯加区时为25日630,A正确。

第9题,①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地形平坦;湖南省稻米产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平原地区,所以①地稻米产区与湖南省稻米产区相似的区位条件是地形平坦,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C正确。

第10题,根据题干信息“正式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拜师学艺”可以推测,马达加斯加稻米不能自给的原因是农业技术落后,产量低,B正确。

第11题,②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其成因是地处热带地区,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附近有暖流经过,与此类似的地区有:

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巴西高原东南部热带雨林带,D正确。

(2015·临沂高二检测)下图表示世界某局部区域,读图完成12~13题。

12.杜罗河与瓜迪亚纳河流域面积相似,它们的水文差异表现在(  )

A.前者汛期出现在夏季,后者汛期出现在冬季

B.前者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比后者小

C.前者有结冰期,后者无结冰期

D.前者流量小于后者

13.拉古什附近地区的植被(  )

A.为热带草原

B.适应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

C.适应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

D.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

12.B 13.C

解析:

第12题,从图中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以得出,杜罗河主要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瓜迪亚纳河主要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因前者降水季节变化小,后者降水季节变化大,故前者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比后者小。

第13题,拉古什附近地区处于地中海气候区,故植被应适应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

读下图“M地——重庆地形剖面示意图”。

图中①、②、③三个地形区都是大型盆地地形,回答14~15题。

14.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你断定M地位于重庆的(  )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D.正北方向

15.在下面四幅地貌景观中,M地形区及其附近不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

答案:

14.C 15.D

解析:

第14题,40°N以北的大型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在重庆的西北。

第15题,A是冰川侵蚀地貌,B是山前冲积扇地貌,C是新月形沙丘,属于风力沉积地貌,在塔里木盆地附近都能见到。

而D是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西南地区。

(2015·太原五中月考)下图为我国沿30°N线附近地区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变化。

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面积总和占土地面积的倍数。

读图,回答16~17题。

16.分界线S以西区域内叶面积指数偏低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降水稀少B.地表崎岖

C.土壤贫瘠D.海拔较高

17.分界线S以东区域内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答案:

16.D 17.B

解析:

第16题,分界线S以西区域是第一阶梯,海拔较高,所以叶面积指数偏低。

第17题,东西方向的递变,往往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或说是干湿度地带性规律。

读图,完成18~19题。

18.有关图中M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西半球东十一区

B.位于东半球东十一区

C.位于太平洋上,属于大陆岛

D.位于大西洋上,属于珊瑚岛

19.图中岛屿M的面积约为(  )

A.325平方千米B.3025平方千米

C.6025平方千米D.9025平方千米

答案:

18.A 19.B

解析:

第18题,图中M岛位于东经160°至东经170°之间,属于西半球中的太平洋海域,按时区划分属于东十一区。

第19题,该岛屿位于赤道附近,结合其经纬度跨度可知,南北距离和东西距离约为55千米,可大致计算面积。

(2015·平顶山高二检测)读“海南岛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岛内封闭实线为等高线)”,完成20~21题。

20.该岛M地的年太阳辐射量比P地要多,主要是因为M地(  )

A.晴天天数多B.海拔高

C.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D.纬度高

21.读图中相关等值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虚线值的大小:

④>③>②>①

B.实线值的大小:

a>b>c

C.从虚线看,此岛现在是冬季

D.从虚线看,此岛现在是夏季

答案:

20.A 21.C

解析:

第20题,由图中万泉河的流向知,海南岛中间高,四周低。

因为海南岛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所以P为迎风坡,M为背风坡。

迎风坡盛行上升气流,多云雨天气,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量多。

第21题,在北半球,等温线越靠南,数值越大;等温线在陆地上向低纬凸出是冬季;由图中万泉河从c点向东流,知中间高,四周低,即c>b>a。

22.下图中某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其最可能位于

(  )

A.①B.②

C.洋盆D.洋中脊

答案:

A

解析:

石油、天然气是地质时期,海洋里浮游生物的残体形成的,而这些浮游生物主要分布在浅海大陆架地区,图中①为大陆架。

故选A。

下图为“马来西亚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23~25题。

23.天然橡胶树喜高温、高湿,根系浅,枝条较脆弱,对风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风寒而降低产胶量,读图分析图中天然橡胶分布区有利的气候条件有(  )

①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优越

②多台风,旱季带来充沛的雨水

③终年受低气压带控制,风力小

④该地能为割胶提供丰富的劳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P城是马来西亚的最大港口,属于首都吉隆坡的外港,下列工业部门不适宜布局在图中P城的是(  )

A.橡胶加工B.煤炭化工

C.炼锡工业D.甘蔗制糖

25.下列有关该国M、N两海域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半年M海域洋流向北流

B.冬半年M海域洋流向南流

C.N海域的洋流为日本暖流

D.N海域洋流为大陆沿岸流

答案:

23.C 24.B 25.D

解析:

第23题,图示区域纬度低,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符合橡胶高温高湿的环境;终年受迟到低气压的控制,水平风力小,适宜于根系浅,枝条脆弱的橡胶生长;台风虽能带来较多降水但其强风易造成对橡胶树的危害;该地劳动力丰富不属于气候方面的有利条件。

选项C正确。

第24题,根据马来西亚地理概况可知,热带雨林气候利于香蕉和甘蔗的生产,该国的锡矿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二,所以橡胶生产、甘蔗制糖和炼锡工业都有分布,该地煤炭储量少,加之煤炭化工污染严重,不宜分布。

选项B正确。

第25题,M海域属马六甲海峡的西段安达曼海域,N海域属于南海。

夏季时,受南亚季风洋流的影响,M海域海水自西北向东南流;冬季时,由东南向西北流。

选项A、B都错;N海域在大陆沿岸,受海岸地形和季风的影响形成沿岸流。

选项D正确。

读下图“我国部分省行政图”,回答26~27题。

26.下列数字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与省会、简称匹配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太原——秦B.③——武汉——鄂

C.⑤——重庆——渝D.⑦——宁夏——宁

27.关于图中各省份相关地理事物或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为我国的煤炭生产大省,有著名的大同煤矿

B.④是我国西部省份,为五大直辖市之一

C.⑥省是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之一

D.⑧省境内东部森林覆盖率高,西部地区草类繁盛

答案:

26.B 27.C

解析:

第26题,图中①为山西省,简称晋,省会太原;③为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⑤为四川省,简称川,省会成都;⑦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省会银川。

第27题,山西为我国的煤炭生产大省,有著名的大同煤矿。

图中①为山西省,A错误;我国有四个直辖市,B错误;⑧是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为草原,西部为荒漠,D错误;⑥是甘肃省,有黄河干流流经,C正确。

我国自长江口以南至北部湾西端的海岸线近似于一段圆弧,如图所示。

读图回答28~29题。

28.此圆弧圆心所在地的重点工程对圆弧内区域的最大意义是(  )

A.供电B.供气

C.旅游D.供水

29.此圆弧范围内地理事物基本相同的是(  )

A.经济地带B.主要粮食作物

C.地形类型D.土壤类型

答案:

28.A 29.B

解析:

第28题,从图中可看出圆弧的圆心所在地大致位于我国长江中上游的三峡地区,因三峡水能的开发,其对圆弧内区域的最大意义为供电。

第29题,结合上题结论,该区域大致为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跨东部和中部经济地带,地形类型较复杂,山地、丘陵、平原为主。

该地区地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土壤类型有红壤、砖红壤。

而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都为水稻。

30.据图判断该国地势起伏特点为

(  )

A.中间高四周低B.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C.由东北向西南倾斜D.四周高中间低

答案:

B

解析:

直接根据图示的河流流向,呈东南向西北流,故判断该地区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故B项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0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主要产竹国竹林面积和竹类种数分布情况。

中国

缅甸

印度

泰国

日本

其他国家

竹林面积(万公顷)

700

217

210

81

12.5

979.5

竹类种类(种)

707

90

136

60

230

32

材料二 中国竹林分布图。

材料三 浙江安吉县竹产业三产产值变化图。

材料四 浙江安吉竹林面积达7.2万公顷,为“中国十大竹乡”之一,近年来竹林面积快速增长。

竹子在合适生长的地带具有“强势”、“霸道”的个性,竹林中竹鞭(竹子的地下茎)系统十分发达,使土壤中的养分消耗极快。

茂盛的竹叶遮光蔽日,地下竹鞭盘根错节,让其他植物难以立足,甚至“攻城略地”。

材料五 浙江省竹林面积占全国竹林总面积的16.5%,竹业年产值达283亿元,占全国竹业年产值821亿元的1/3强,位居全国第一,享有“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之盛誉,形成了“两头向外”(原料从省外输入,产品向省外和国外输出)的外向型竹产业。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竹子资源的优势和成因。

(2)据图说明浙江安吉县竹产业1990~2010年三产产值的变化特点。

(3)有人对近些年安吉县竹林面积的快速增长表示担忧,请结合材料四分析原因。

(4)简析浙江省“两头向外”的外向型竹产业的形成原因。

答案:

(1)分布广;种类多。

 我国热带亚热带湿润性气候范围广;多山地丘陵,宜林面积广;山地丘陵垂直分异明显,气候土地类型多样。

(2)三产产值都增加;第二产业的产值增长幅度最大,1996年后增长势头强劲;第一产业在竹业总产值的相对比例呈现下降趋势。

(3)竹林面积快速增长,可能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树种资源单一;生物多样性锐减。

(4)由于浙江省经济技术和产业基础较好,产品产量大,品种多,更新快,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本省竹林资源供不应求,所以部分原料需要从省外输入;对内对外交通便利,国内、国际贸易(商业贸易)发达,所以产品行销国内外。

解析:

(1)题,根据材料一表格数据,结合材料二图分析,我国竹林的面积大,分布广,种类多。

竹子是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我国热带、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分布范围广,多山地丘陵,宜林面积广。

山地丘陵垂直分异明显,气候土地类型多样,适宜多种竹子的生长。

所以分布广,种类多。

(2)题,根据材料三曲线分析,安吉县三产产值都增加,第二产业的产值增长幅度最大,1996年后增长势头强劲。

第一产业在竹业总产值的比重小,相对比例呈现下降趋势。

第(3)题,根据材料四分析,竹林面积快速增长,竹鞭(竹子的地下茎)系统十分发达,使土壤中的养分消耗极快,可能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茂盛的竹叶遮光蔽日,地下竹鞭盘根错节,让其他植物难以立足,导致树种资源单一,生物多样性锐减。

第(4)题,由于浙江省经济技术和产业基础较好,产品产量大,品种多,更新快,市场需求量大,本省竹林资源供不应求,所以部分原料需要从省外输入。

形成了中国竹子看浙江的形势。

浙江对内对外交通便利,国内、国际贸易发达,所以产品行销国内外,享有世界竹子看中国的盛誉。

原料从省外输入,产品向省外和国外输出,形成“两头向外”的外向型竹产业。

32.(10分)下图为“美国部分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

(2)简要分析该地发展炼铝业的区位优势条件。

(3)分析该地发展炼铝工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答案:

(1)分布广;主要分布在山区西部。

(2)靠近能源供应地(河流、煤矿);接近底特律等消费市场(市场需求量大)。

(3)充分利用该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发展经济;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矿业开发到一定程度会影响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污染水源,造成生态破坏。

解析:

(1)题,读图,根据图例分析,该地煤炭资源的分布广,主要分布在山区西部,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是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北部。

(2)题,炼铝工业是动力指向型产业,根据图例可以判断,该地煤炭资源丰富。

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可以判断河流落差大。

该地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降水多,河流水量大,水能丰富。

所以该地有充足的能源供应,利于发展炼铝工业。

接近底特律等消费市场,市场需求量大。

第(3)题,该地发展炼铝工业,可以充分利用该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发展经济。

工业发展,可以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矿业开发会破坏地表植被,污染水源,造成生态破坏,影响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3.(10分)(2015·湖北联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宁夏平原自古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誉。

20世纪50年代以来,宁夏平原上修建了一系列排灌渠道。

排灌系统完善是该地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之一。

(1)描述图中沙坝分布的特点,并解释成因。

(2)解释图示区域河漫滩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河套平原排灌渠道分布示意图。

(3)比较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的农田灌溉系统,分析宁夏平原农田灌溉系统对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农业发展更有利的原因。

答案:

(1)沙洲多分布在凸岸 凸岸沉积作用显著,形成沙洲。

(2)河漫滩的形成是河水周期性泛滥的结果。

在洪水期间,水流漫到河床以外的滩面,由于水深变浅,流速减慢,便将悬移的细粒物质沉积下来,在滩面上留下一层细粒沉积,随着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3)宁夏平原排、灌并重,主要的排水沟与灌渠相间分布(或灌溉系统完善),且南高北低,水流可以直接排入黄河(或有完善的排水系统)。

河套平原的灌溉系统则是灌重于排,由于河套平原西高东低,水流只能汇入乌梁素海等后,余水排入黄河(或不能直接将多余的灌溉水排入黄河)。

解析:

(1)题,河流的凸岸由于泥沙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沙洲,而凹岸流水侵蚀作用较强不利于沙洲的形成,利于建港口。

(2)题,河漫滩就是洪水期淹没,枯水期露出水面的地区,主要是由于水量的季节变化而形成。

第(3)题,要从图中分析宁夏平原排、灌并重,主要的排水沟与灌渠相间分布,且南高北低,水流可以直接排入黄河。

河套平原的灌溉系统则是灌重于排,由于河套平原西高东低,不能直接将多余的灌溉水排入黄河。

34.(10分)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的地形、地质略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4)题。

(1)图示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地形考虑,该地区的交通运输线应以________为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的A、B、C、D四个村落中,未来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的河谷低地是当地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为了保证耕地的灌溉水源,该地区计划建造一座水库,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选出最适宜的地点,并说明排除其他三地的理由。

(4)茶产业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试简要分析该地区种植茶叶的优势自然条件。

答案:

(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公路 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2)A村落 该村位于河流谷地,地势平坦开阔;位于两河交汇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3)①地 ④地位于山脊,没有河流发育;②地石灰岩广布,地下可能发育溶洞与暗河;③地地势较低,不利于自流灌溉。

(4)气候高温多雨(多云雾);丘陵坡地利于排水;酸性土壤适宜茶树生长。

解析:

(1)题,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可判断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可判断该地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2)题,A村落位于河流谷地,地势平坦开阔,位于两河交汇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第(3)题,④位于山脊,没有河流发育;②地石灰岩广布,地下可能发育溶洞与暗河;③地地势较低,不利于自流灌溉,因此①地最适宜建水库。

第(4)题,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茶叶种植的区位条件要从其地形、气候、茶叶所需要的酸性土壤等自然条件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