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检测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77374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届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届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届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届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届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届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届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检测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检测新人教版.docx

《届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检测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检测新人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检测新人教版.docx

届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检测新人教版

第5章检测

(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

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

答案:

B

2生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影响下可能发生突变。

这种突变易发生在(  )

                 

A.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

C.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

D.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

答案:

C

3将普通小麦的子房壁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  )

A.单倍体B.二倍体C.三倍体D.六倍体

答案:

D

4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

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

A.胸腺嘧啶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D.胞嘧啶

答案:

D

5大丽花的红色(R)对白色(r)为显性,一株杂合的大丽花植株上盛开的众多红色花朵中,有一朵花半边红色半边白色,这可能是由哪个部位的R基因突变为r造成的?

(  )

A.幼苗的体细胞

B.早期叶芽的体细胞

C.花芽分化时的细胞

D.杂合植株产生的性细胞

答案:

C

6基因型为AaBbC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小麦,将其花粉培养成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成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A.1种,全部

B.2种,3∶1

C.8种,1∶1∶1∶1∶1∶1∶1∶1

D.4种,9∶3∶3∶1

答案:

C

7下图为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编码翅结构的基因的碱基比例图。

两者体现的区别如下:

基因1来源于具正常翅的雌性个体的细胞,基因2来源于另一具异常翅的雌性个体的细胞。

据此可知,翅异常最可能是由于(  )

A.碱基对的增添 B.碱基对的替换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

C

8若二倍体生物正常体细胞中含8条染色体,则图中表示其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

答案:

A

9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红绿色盲患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

(  )

患者

胎儿性别

A

妻子

女性

B

妻子

男性或女性

C

妻子

男性

D

丈夫

男性或女性

答案:

D

10基因型为BBBbDDdd的某生物,其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  )

答案:

B

11右图表示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复制可发生在A时期

B.基因重组发生在B时期

C.人工诱变育种作用于A时期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作用于B时期

答案:

B

12自然多倍体形成过程的顺序是(  )

①减数分裂过程受阻 ②染色体数目加倍 ③通过减数分裂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生殖细胞,再通过受精作用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合子 ④有丝分裂受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②③D.①②④

答案:

C

13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

B.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

答案:

A

14如右图所示,若要对此果蝇进行染色体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的测定,那么需要测定的染色体是(  )

A.Ⅱ、Ⅲ、Ⅳ、Y

B.Ⅱ、Ⅲ、Ⅳ、X

C.Ⅱ、Ⅲ、Ⅳ、X、Y

D.Ⅱ、Ⅱ、Ⅲ、Ⅲ、Ⅳ、Ⅳ、X、Y

答案:

C

15(2017江苏高考)一株同源四倍体玉米的基因型为Aaaa,其异常联会形成的部分配子也可受精形成子代。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上图表示的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自交后代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体

C.该玉米单穗上的籽粒基因型相同

D.该植株花药培养加倍后的个体均为纯合子

答案:

B

16每一个家庭都不希望出生一个有缺陷的后代,因此有必要采取优生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产前诊断可以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猫叫综合征

B.通过产前诊断可以预防所有先天性疾病

C.通过遗传咨询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21三体综合征

D.通过禁止近亲结婚可以杜绝有关先天性疾病患儿的出生

答案:

A

17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

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

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

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

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

答案:

C

18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

根据下面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  )

A.Ⅰ-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B.Ⅱ-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C.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

D.Ⅲ-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

答案:

B

19有些品系的果蝇对二氧化碳非常敏感,容易受到二氧化碳的麻醉而死亡,后来发现这些品系有的果蝇对二氧化碳具有抗性。

研究结果表明,果蝇对二氧化碳敏感与抗性的基因位于细胞内的线粒体中。

下表是果蝇抗二氧化碳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DNA模板链碱基序列和氨基酸序列。

下列有关果蝇抗二氧化碳品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抗性品系

CGT

丙氨酸

GGT

脯氨酸

AAG

苯丙氨酸

TTA

天冬酰胺

敏感品系

CGA

丙氨酸

AGT

丝氨酸

AAG

苯丙氨酸

TTA

天冬酰胺

氨基酸位置

150

151

152

153

 

A.果蝇之所以具有抗性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第151号位的脯氨酸被丝氨酸取代

B.果蝇抗二氧化碳品系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果蝇抗性产生的原因是决定第150号位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CU变为GCA

D.果蝇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NA模板链上决定第151号位氨基酸的有关碱基A被G替换

答案:

D

20下表叙述中,甲与乙的逻辑关系成立的是(  )

选项

A

生物的基因型相同

表现型一定相同

B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一定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

红绿色盲男性患者的患病基因

一定是从母亲那里遗传来的

D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8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

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   。

 

(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      为单位的变异。

 

(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

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    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    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    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    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的分离定律。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发生在基因内部,是个别碱基或部分碱基的变化,所涉及的碱基数目往往比较少;染色体变异往往会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所涉及的碱基数目比较多。

(2)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又包括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发生的变异。

(3)发生显性突变时,子一代个体(Aa)由于具有了显性基因A,可直接表现突变性状,其自交后,在子二代会获得AA、Aa两种显性个体,但无法确定哪一个为纯合体,只有让两种显性个体再分别自交,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才是显性突变纯合体。

发生隐性突变时,子一代个体虽然具有了隐性基因a,但由于基因A的作用,子一代不能表现隐性性状,子一代自交得到的子二代中的aa个体才可表现隐性突变性状,具有该突变性状的个体即为隐性突变纯合体。

所以,最早在子一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二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三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AA);最早在子二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aa)。

答案:

(1)少 

(2)染色体 (3)一 二 三 二

22(10分)某医师通过对一对正常夫妻(Ⅲ)(妻子已怀孕)的检查和询问,判断出丈夫家族中有人患有甲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他的祖父和祖母是近亲结婚;妻子家族中有人患有乙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她有一个与她年龄相差不大的患21三体综合征的舅舅;丈夫无乙种遗传病致病基因,妻子无甲种遗传病致病基因。

医师将两个家族的系谱图绘制出来(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是      性遗传病。

 

(2)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是      性遗传病。

 

(3)丈夫的基因型是              ,妻子的基因型是      。

  

(4)该夫妇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      ,女孩患病的概率是      。

 

(5)21三体综合征可能是由染色体组成为      的卵细胞或      的精子与正常的生殖细胞受精后发育而来。

 

(6)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为了达到优生的目的,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① ; 

② ; 

③ ; 

④ 。

 

答案:

(1)常 隐 

(2)X 隐 (3)AAXBY或AaXBY AAXBXb (4)1/2 0 (5)23+X 23+Y (6)①禁止近亲结婚 ②进行遗传咨询 ③提倡“适龄生育” ④进行产前诊断

23(12分)猫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当猫细胞中存在2条或2条以上X染色体时,只有1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显微镜观察巴氏小体可用                            染色。

巴氏小体能用来区分正常猫的性别,理由是  

                  。

 

(2)性染色体组成为XXX的雌猫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应有    个巴氏小体。

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    过程受阻而不能表达。

 

(3)控制猫毛皮颜色的基因A(橙色)、a(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XAY的猫毛皮颜色是      。

现观察到一只橙黑相间的雄猫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则该雄猫的基因型为       ;若该雄猫的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则产生该猫是由于其       (填“父方”或“母方”)形成了异常的生殖细胞,导致出现这种异常生殖细胞的原因:

  

 。

 

答案:

(1)碱性染料(改良苯酚品红染液、龙胆紫染液、醋酸洋红液) 正常雄猫体细胞中没有巴氏小体,正常雌猫体细胞中有巴氏小体 

(2)2 转录 (3)橙色 XAXaY 父方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A、Y染色体没有分离

24(10分)四倍体大蒜的产量比二倍体大蒜高许多,为探究诱导大蒜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最佳低温,特设计如下实验。

(1)主要实验材料:

大蒜,培养皿,恒温箱,卡诺氏液,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显微镜,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等。

(2)实验步骤

①取五个培养皿,编号并分别加入纱布和适量的水。

②将培养皿分别放入-4℃、0℃、     、     、     的恒温箱中1h。

 

③ 

 。

 

④分别取根尖      cm,放入         中固定0.5~1h,然后用                 冲洗2次。

 

⑤制作装片:

解离→     →     →制片。

 

⑥低倍镜检测:

                           ,并记录结果。

 

(3)实验结果:

染色体数目加倍率最高的一组最接近最佳低温。

(4)实验分析

①设置实验步骤②的目的:

 

 

 。

 

②对染色体染色还可以用           、           等。

 

③除低温外,       也可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原理是           。

 

解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诱导大蒜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最佳低温,所以温度应设置为变量,不同温度处理是为了进行相互对照,恒温处理1h是为了使DNA复制时细胞处于设定的温度条件下,以排除其他温度的干扰。

但低温并不可能使所有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要统计加倍率来确定最佳低温。

答案:

(2)②4℃ 8℃ 12℃ ③将长出1cm不定根的大蒜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放入5个培养皿中,在各自的温度下诱导培养36h ④0.5~1 卡诺氏液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 ⑤漂洗 染色 ⑥统计每组视野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情况

(4)①将培养皿放在不同温度下恒温处理,是为了进行相互对照;恒温处理1h是为了排除室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②龙胆紫染液 醋酸洋红液 ③秋水仙素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