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5790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7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docx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4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一、单选题(2分×33=66分)

1.下列各组生物可能是一个种群的是()

  A.元谋人、山顶洞人B.大熊猫、小熊猫C.大鲈鱼、小鲈鱼 D.大草履虫、小草履虫

2、在一个水池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鲫鱼、蚌等,这些生物可看作是一个()

A.种群B.群落C.生物圈D.生态环境

3.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结构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

4.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

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 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迁出和迁入数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

6.右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一定是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

  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

  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7.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P87)

A.图

(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图

(1)、图

(2)、图(3)都是衰退型

  C.图

(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图

(1)、图

(2)、图(3)都是稳定型

8.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正确说法是(B)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10.从理论上分析,草原灭鼠应注意避免鼠群增长曲线处于“S”型曲线的()(捕捞呢)

A.即将增长的水平B.1/4K的水平C.1/2K的水平D.K的水平

11.生态学家以年龄为横坐标,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出种群的存活曲线。

某野生鱼类和人类的存活曲线分别属于(P91)

A.Ⅰ和ⅡB.Ⅱ和ⅢC.Ⅰ和ⅢD.Ⅲ和Ⅰ

12.某细菌种群随时间延续营养物耗尽,由于突变的原因出现了新菌株,它们能够利用原来菌种产生的有害代谢废物。

以下各图中能反映上述菌种发展趋势的是()(注:

M代表菌种的数量)

M

M

M

M

 

tttt

ABCD.

1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J”型、“S”型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分别是()

种群增长率

种群增长率

种群增长率

种群增长率

0时间0时间0时间0时间

ABCD

14.2004年我国又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其目的是()

A.控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B.检测渔船和捕鱼器械,节省燃料

C.防止“赤潮”的出现和海水污染恶化D.实施分区管理,避免渔事纠纷

§15.下面为四种生物种间的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青霉菌与其他细菌);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

A.③④①②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

16.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里,蝌蚪能分泌有毒物质使小蝌蚪死亡率增加,对此,最好的解释是()

A.竞争B.种内斗争有利于种族生存

C.种内斗争不利于种族生存D.种内互助有利于种族的生存

17.青霉菌在生长期间能分泌青霉素,它能抑制周围其它微生物的生长。

青霉菌与这些生物的关系是()

(A)竞争(B)捕食(C)种内互助(D)寄生

18.下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

 

19.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

冬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内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仅残留表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A、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

20.下列古诗中从生物学角度看,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1.当一条鲤鱼被钓鱼人诱骗上钩后,能迅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遗留在钓钩中,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

鲤鱼的这种习性是一种()

A.种内斗争B.种内互助C.种间斗争D.种间互助

22.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是红藻,直接影响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海水含盐量D.海水含氧量

23.根据森林层次和各层枝叶茂盛度来预测鸟类多样性是有可能的,对于鸟类生活,植被的哪一项比物种组成更为重要()

A.面积大小B.分层结构C.是否落叶D.阔叶与针叶

24.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A.光照强度B.土壤类型C.温度高低D.生物种群特征

§25.在裸岩群落演替中,谁被称为地球开拓者()

A地衣B苔藓C草本植物D木本植物

26.在群落演替中,木本植物能代替草本植物是由于什么主要因素影响()

A水B光照C温度D无机盐

27.台湾玉山西北坡植被分布情况为:

下层热带雨林,中层常绿阔叶林,顶端为高山草甸。

决定该山植被分布的生态因素是()

A.水分B.阳光C.温度D.能量

28.在冬季影响鹿群存活的关键因素是

A.温度B.降水C.食物D.天敌

29.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

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A.衰退型和增长型三者B.增长型和衰退型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

30假如要使菊花提前到“五·一”节开花,可对正常生长的菊花作如下哪种处理

A.高温处理B.低温处理C.短日照处理D.长日照处理

31.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由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叫()

A竞争B捕食C共生D演替

32.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二.多选题:

(3分×11=33分)

33.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B.草原的放牧演替

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

34.下列关于人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影响着生物群落的演替

B.人类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作用

C.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

D.人类不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

35.下列实例中,属于水效应因子的作用的是

A.草原黄鼠夏眠B.仙人掌的茎肉质C.干燥种子不萌发D.高山顶上生长针叶林

36.鳄鱼常爬上岸来躺着不动,并张开口让一种小鸟食口腔内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锷鱼逃走,下列关系中,属于种间斗争的是

A.敌害与锷鱼B.鳄鱼与小鸟C.鳄鱼与小虫D.小鸟与小虫

37.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定地区内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B.一口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  D.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38.下列对于种间相互关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间生态范围重叠越大,竞争越激烈

B.激烈的种内斗争引起食性分化

C.为保护雷鸟群,增加其数量,应尽量捕杀雷鸟的天敌

D.受保护的没有动物牧食的草场,生产力大于有动物牧食的草场

39.将叶片捣碎成汁,加入一些池塘中的泥,放置于黑暗中,在10d内,每

天取样检查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情况,结果如右图所示,下述的结论成立的是:

A.生物①②③④均不可能是生产者B.生物②可能以生物①为食

C.生物②紧随生物①的出现而出现D.生物④可能是捕食者

40.如右图中曲线1和2分别代表物种1和物种2的耐热范围,在

什么温度下物种1竞争过物种2:

A.温度在t1以下B.温度在t1~t2范围内

C.温度在t2以上D.温度变化幅度很大

41.如图表示a、b两种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

是,当环境温度在-2℃~40℃范围内呈季节性变化时:

A.只有b能够生存B.a和b都能生存

当环境温度在-2℃~6℃范围内呈昼夜变化时:

C.若a与b不存在竞争关系,a和b都可以生存

D.如果a与b是竞争关系,b有可能消失

42.右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等

43.原产于墨西哥的紫茎泽兰传到中国,在中国长势疯狂,占地为王,成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绿色灾难,紫茎泽兰在我国泛滥成灾的原因是

A.我国西南地区的气候适宜紫茎泽兰的生长

B.脱离原产地后,失去天敌的控制

C.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与其竞争关系的物种的制约

D.一旦脱离原产地,就发生基因突变,变得生命力特别强

一、选择题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一、单选题(2分×33=66分)

 

二.多选题:

(3分×11=33分)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第二部分:

非选题

三、非选题(51分)

44.试根据下列“我国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回答:

(1)图形的左右两边大致对称,表明男女人数基本平衡,

出现这一现象的自然生理原因是_________。

 

(2)图中I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Ⅱ阶段表明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的增

长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达尔文的

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

_______________。

(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_______。

(4)当我们迁入刚建的新村美居,可恶的老鼠也一回悄悄“潜来”,它们咬坏衣物、偷吃

粮食、毁坏家具、传播疾病……对其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中,请从a、b曲线的理论上存在的条件,推测有效灭鼠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降低环境___________量,使鼠群的_________曲线变化,转变成_________曲线。

45下图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_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特性______________。

(2)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用达

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闰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

(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4)当我们迁人刚建的新村美居,可恶的老鼠也一同悄悄“潜

来”,它们咬坏衣物、偷吃粮食、毁坏家具、传播疾病……对

其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中,请从a、b曲线的理论上存在的条

件,推测有效灭鼠的措施___________,降低环境___________量,

使鼠群的___________曲线变化,转变成________。

 

46.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多选)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I、Ⅱ、ⅢB.Ⅱ、I、ⅢC.Ⅲ、Ⅱ、ID.I、Ⅲ、Ⅱ

(3)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

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四条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边发展边治理之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经济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听其发展,顺乎自然

(4)如果按照人们对保护环境的重视程度排列,(3)的顺序是

47.有人连续几年在4月至7月间,对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几种生态因子进行调查,几年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对调查数据整理如下图(曲线仅表示变化趋势)

请通过分析图中所示各生态因子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回答:

⑴在4月至7月间,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总生产量减去呼吸消耗量)发生较大变动,影响这种变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判断的依据是。

⑵在4月至5月上旬,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和现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均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在5

月中旬开始,两者又都明显下降,主要的原因是。

⑶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出现迅速增长,但这段时间,现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并未增加,原因是。

 

48.右上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生物总数(A)和生产者所固定太阳能(B)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

⑴第10~20(年)是该生态系统向、和发展的时期,第40年开始进入时期,此时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性。

⑵根据曲线A,分析曲线B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⑶若该系统为海洋生态系统,在10~20(年)中影响曲线B变化的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49.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

下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

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_

(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____________。

(4)若此图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

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灭鼠方案_____________。

参照该法,据所学知识,写出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

(写出两种方法)

、。

50.下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l)图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形,表示K值的一点是_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__________。

(3)迁入种群第2年后,增长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

(4)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

51.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特别节目《望长城》中,提及我国西部的“楼兰国”。

楼兰在西汉时期曾经森林茂密,草原广袤,生态优越,人丁兴旺,草原生存着兔、蛇、鼠、狐、鹰等动物,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只是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现今该地区已成为一片沙漠。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造成生态平衡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森林的()保护作用。

⑵.导致草原沙漠化的原因主要是()

⑶.大自然对人类进行报复,从惨痛的教训中,我们应该明白()道理。

⑷.为什么楼兰没有按此生演替的方向,重新形成原来的样子?

A遵循生态学原理,按科学规律办事

B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

C涵养水源、保护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D此生演替在其后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演替为树林,但在干旱的荒漠地区,或许就只能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52.下图表示某鼠迁入新的环境后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下图中能反映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2)对该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在一范围内,t1时进行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在t2时进行第二次捕捉,并捕获未标志的30只,标志的10只,该鼠的种群数量应为()

A.大于100只B.等于100只C.小于100只D.约为75只

(3)该鼠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判断的根据是____________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B

B

D

D

D

A

B

B

C

C

B

AD

A

C

B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A

D

B

B

B

A

B

D

A

B

C

C

B

C

D

A

一、单选题(2分×33=66分)

二.多选题:

(3分×11=33分)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BCD

ABC

BCD

ACD

AB

BCD

ABCD

ACD

ACD

AC

ABC

第二部分:

非选题

三、非选题(51分)

44.提示:

解答本题应综合运用生物学科内知识如性别决定、种群特征等。

本题为应用型题目,由于人口发展问题涉及环境、历史、地理、政治等社会内容,必将成为综合试题的热点,理应引起足够重视.所以对各学科知识的学习,既要有所侧重,又要平衡发展。

根据遗传学知识和种群变化的知识分析判断,图形左右两边大致对称,表明男女人数基本平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男性产生X、Y两种精子数目相等,且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机会相等;Ⅰ阶段年轻的个体数量较多,说明出生率增高;Ⅱ阶段年龄小的个体较少,年龄大的个体多,说明出生率在不断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推行计划生育取得实效。

答案:

见上

45.

(1)a 过度繁殖

(2)b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出生率 死亡率

(4)在进行灭鼠时,要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 容纳 a(或J型) b(或S型)

46.

(1)BC

(2)A(3)C(4)CABD

47

(1)无机养分的变化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随无机养分量的变化而变化。

(2)水温上升,光照逐渐增强,捕食浮游植物的浮游动物量少,浮游植物大量增加。

无机养分逐渐减少,浮游动物个体数增加,浮游植物被浮游动物消耗(3)被浮游动物捕食消耗

48

(1)生物种类多样化营养结果复杂化功能完整化

相对稳定抵抗力稳定

(2)消耗者(捕食者)的数量不断增加(3)光照强度

49

(1)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2)增加(3)出生率计划生育

(4)使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加,从根本上控制老鼠的种群数量

引入害虫天敌、引入害虫寄生物或致死病毒(其它答案合理也可得分)

50

(1)sd

(2)b(3)食物充足又无天敌(4)食物减少,天敌增加

51.CBAD

52.

(1)B

(2)B(3)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

(4)增长型种群幼年个体多,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候选题目:

第四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3.下图的曲线分别表示有关生物学过程,对其曲线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A点只有呼吸作用,D点只有光合作用

B.在乙图B点时,害虫种群中抗药个体所占百分比小于在A点时害虫种群中抗药个体所占的百分比

C.生产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丙图中曲线①表示单子叶植物

D.丁图中动物甲比动物乙高等

5.下图表示的是鹞鹰对不同的鸽群进行攻击时的成功概率,并以此表示鸽群的功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单独的鸽子被抓住的概率比在鸽群中的鸽子小②鹞鹰攻击较大群体的鸽群时不大容易成功③鹞鹰只攻击单独的鸽子④攻击成功的比例与鸽群的数量成反比。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6.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的蝗虫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B.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非生物

C.除蝗虫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D.除这只蝗虫外的其他蝗虫、其他生物和非生物

7.下列实例中属于种内斗争的是()

A.培养液中生活着两种草履虫B.人工密植的乔木树林长得细高,利于夺光

C.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D.鲈鱼的成鱼以鲈鱼的幼鱼为食

8.下图为生活在同一培养缸中的两个群体M和N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对曲线的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M以N为食B.N以M为食

C.M与N无捕食关系D.M和N的数量改变相同

9.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