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专业《继电保护技术》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82570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控制专业《继电保护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计算机控制专业《继电保护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计算机控制专业《继电保护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计算机控制专业《继电保护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计算机控制专业《继电保护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计算机控制专业《继电保护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计算机控制专业《继电保护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计算机控制专业《继电保护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计算机控制专业《继电保护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计算机控制专业《继电保护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控制专业《继电保护技术》课程标准.docx

《计算机控制专业《继电保护技术》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控制专业《继电保护技术》课程标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控制专业《继电保护技术》课程标准.docx

计算机控制专业《继电保护技术》课程标准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继电保护技术》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M01F57C10

适用专业:

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控制技术方向)

编制单位:

 

《继电保护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M01F57C10]

课程承担单位[电子信息学院]

制定人[]制定日期[2010.11.29]

审核人[]审核日期[2010.11.30]

批准人[]批准日期[2010.12.01]

一、适用对象

高中后三年制学生。

二、适用专业

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控制技术方向)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电力控制技术方向的专业知识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电力控制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现代电力电子技术》(M01F08C10),《电力系统》(M01F56B10),后续课程有《PLC技术应用》(M02F201)。

四、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其系统构成的基本原理、接线图、整定计算和调试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等环节,使学生获得分析和解决继电保护有关问题的初步能力和实验技能,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继电保护方面的运行、设计、制造、研究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知识目标

掌握电网各种保护、自动重合闸、高压电气设备的各种继电保护原理、继电器、装置及其运行情况。

2、技能目标

能熟悉设计简单的电网的电流、距离、电压保护电路,在实训室里熟练操作各种电网保护的实训。

3、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继电保护技术的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爱岗敬业的精神,锻炼学生沟通交流、自我学习的能力。

4、证书目标

1)劳动部电工操作上岗证书

2)AutoCAD中级证书。

3)英语三级

五、参考学时45学分3

六、设计思路

《继电保护技术》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是以高职教育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理论教学内容是依据对大量企业的调研、行业发展的需要、参照电气自动化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中、高级技能证书等级标准、兼顾企业岗位就业群需要;主要是通过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等方面案例,贯穿整个教材,力求从实践上让学生全面了解继电保护的知识,每一单元一个案例,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贯穿整个教材,在教学进行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努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零距离。

七、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1.课时分配表

序号

单元内容

学时分配

备注

1

绪论

4

2

电网的电流保护

10

3

电网的距离保护

10

4

电网的差动保护

6

5

自动重合闸

6

6

变压器保护

6

7

微机保护概述

3

总学时

45

2.单元设计

单元1

绪论

学时

理论

4

实践

0

一体化

学习目标:

了解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理解对继电保护的四个基本要求,继电保护的原理、组成,掌握继电保护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中的作用

主要内容:

主要教学方法

●继电保护的发展、在电网中的作用、介绍其工程应用。

●继电保护的原理、组成(重点)

●继电保护在电网中的应用(难点)

课堂教学,实训室

教学地点

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

教学及参考资料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孙国凯

中国水利出版社,2002年

练习与习题建议

课后练习

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权重分配

问答和工程案例考核

30%

 

单元2

电网的电流保护

学时

理论

2

实践

2

一体化

6

学习目标:

熟悉电磁型继电器、晶体管型继电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运用,掌握各种电流保护的接线图,理解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工作原理,原理接线图

主要内容

主要教学方法

●继电保护中常用的继电器、互感器工作原理,组成

●电流保护的原理、接线图的理解(重点)

●相间短路方向继电器的90°接线方式

●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接地短路的零序电流及方向保护

●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原理,以及接线图(难点)

课堂教学,实训室

教学地点

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教学及参考资料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孙国凯

中国水利出版社,2002年

练习与习题建议

实训操作

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权重分配

问答和实训操作考核

50%

 

单元3

电网的距离保护

学时

理论

2

实践

2

一体化

6

学习目标:

掌握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动作特性,距离保护的原理及组成

主要内容

主要教学方法

●距离保护的原理及组成

●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重点)

●过渡电阻、系统振荡、分支电流、电压回路断线等对阻抗继电器正确工作的影响;

●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难点)

课堂教学,实训室

教学地点

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教学及参考资料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孙国凯

中国水利出版社,2002年

练习与习题建议

实训操作

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权重分配

问答和实训操作考核

50%

单元4

电网的差动保护

学时

理论

2

实践

2

一体化

6

学习目标:

掌握纵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不平衡电流及应用;平行线路横联差动方向保护的工作原理

主要内容:

主要教学方法

●纵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不平衡电流及应用

●平行线路横联差动方向保护的工作原理、相继动作区和死区(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实训室

教学地点

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教学及参考资料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孙国凯

中国水利出版社,2002年

练习与习题建议

实训操作

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权重分配

问答和实训操作考核

50%

单元5

自动重合闸

学时

理论

2

实践

0

一体化

4

学习目标:

掌握自动重合闸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继电保护与重合闸的配合,重合器与分段器在电网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主要教学方法

●自动重合闸的作用及要求

●单侧电源线路的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的工作原理(重点)

●双侧电源线路的三相一次重合闸的特点、方式(难点)

●自动重合闸前加速、后加速、重合器与分段器功能与特点。

课堂教学,实训室

教学地点

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教学及参考资料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孙国凯

中国水利出版社,2002年.

练习与习题建议

课后练习

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权重分配

问答和工程案例考核

30%

单元6

变压器保护

学时

理论

2

实践

0

一体化

4

学习目标:

掌握变压器的电流速断保护、变压器相间短路的电流和电压保护、变压器的零序电流保护工作原理

主要内容:

主要教学方法

●电力变压器的故障类型,不正常运行状态和应加装的保护

●变压器的瓦斯保护的工作原理及特点(重点)

●变压器相间短路的电流和电压保护(难点)

●变压器的零序电流保护

课堂教学,实训室

教学地点

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教学及参考资料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孙国凯中国水利出版社,2002年.

练习与习题建议

课后练习

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权重分配

问答和工程案例考核

30%

单元7

微机保护概述

学时

理论

0

实践

0

一体化

3

学习目标:

了解微机保护的发展、基本构成、特点,及其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主要教学方法

●微机保护的发展、基本构成、特点

●微机保护的硬件(重点)

●微机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难点)

课堂教学,实训室

教学地点

多媒体教室、实训室

教学及参考资料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孙国凯中国水利出版社,2002年.

练习与习题建议

课后练习

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权重分配

问答和工程案例考核

30%

八、课程实施

1.教学方法建议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和课程特点以及有关学情,选择适合于本课程的最优化教学法。

综合考虑教学效果和教学可操作性等因素,本课程选用讲授法、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

主要讲解基本理论知识和工程应用理论,为学生创新、开发打下理论基础,有利于学生为今后继续深造。

实验教学法:

主要是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提供学生的应用技能的教学方法,是学和做的统一。

案例教学法:

利用工程上的成功的案例,讲解和示范,开阔学生的视野,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2.师资条件要求

该课程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应用性较强,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师资要求:

校内专任教师:

电气工程类专业背景,硕士、双师型;本科一定要有电气行业企业工程经历,具有熟练的电气操作技能。

校外兼职教师:

电力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开发经历。

3.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校内实训条件要求:

1)电脑、仿真系统

2)继电保护实训台、示波器、万用表、调压器等仪器

校外实训基地条件要求:

电厂、继电保护、系统控制、电能质量检测等企业

4.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教材的选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应用》

编者:

杨晓敏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6年8月

(2)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仿真软件等;

(4)案例、试题库、实训指导书、学习参考书等。

九、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重在实践,学生通过自己制作,总结教材知识点,分组讨论,相互打分,相互总结,在实践中提高,主要考核方式:

过程考核:

实验提问10%、报告考核10%、操作考核30%

综合考核:

作业20%、案例分析20%、理论考试10%

十、编制依据

该课程标准是以依据《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控制技术方向)》专业调研报告和人才培养方案而编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