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5865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

《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生物 调节专题复习教案.docx

高三生物调节专题复习教案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中学2011届高三生物复习教案:

调节专题

小专题一植物的激素调节

考点整合一:

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合成及运输的理解与分析

1.生长素发现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几种研究方法

(1)锡纸遮盖类

(2)暗盒开孔类(开孔能透光,分析同单侧光照射)

(3)切割移植类

(4)云母片插入类(云母片或玻璃片不透水,可阻碍生长素的横向或纵向运输)

(5)匀速旋转类(分析离心力与向心力,及放置的位置:

中心与边缘也必须认真区别)

由于装置做匀速圆周运动,小花盆中的小麦幼苗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幼苗体内的生长素在外侧分布较多。

对于茎来说,由于外侧的生长素浓度较高,故外侧生长得比内侧快,所以茎向内侧生长;而对于根来说,情况正好相反,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根外侧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其生长,而根的内侧较低浓度的生长素却促进其生长,所以根的内侧比外侧长得快,根向外侧生长,如图中的B所示。

单侧光的作用导致a、b、c、d的生长素浓度为a>c=d>B.

2.对生长素运输的理解

(1)方向:

横向运输和纵向(极性)运输,如图:

①横向运输:

由单侧光、地心引力等外因引起,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芽尖、茎尖、根尖等不成熟组织。

②纵向(极性)运输:

由内因遗传特性决定,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可由下图所示实验加以验证。

(2)方式:

主动运输

生长素通过细胞膜是需载体协助,需消耗ATP的主动运输,可通过以下实验证明:

①尽管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比顶芽处生长素浓度高,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旧能源源不断地逆浓度梯度由顶芽运往侧芽;②有实验证明:

在缺氧时,生长素的运输受到影响。

【例1】(2010·浙江温州)当植物受到环境刺激时,下图所表示的生长素分布与生长的情形正确的是(黑点代表生长素的分布)

A.①④⑥B.②④⑧C.③⑤⑥D.②⑤⑦

[答案]A

[知识总结]胚芽鞘实验中的几个重要部位与向光弯曲暗含的三点含义:

(1)四个部位:

①生长素产生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②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下部的伸长区;③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④弯曲生长的部位——下部的伸长区。

(2)三点含义:

①生长素在茎尖有横向运输能力;②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的能力;③生长素的作用机理为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

【互动探究1】(2010·汕头质检)依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可使胚芽鞘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处理只有A

B.图1中C.D都不弯曲,其原理相同

C.图2中放N的胚芽鞘长得比放M的快

D.图2中放M的胚芽鞘弯向一侧而放N的不弯曲

[解析]图1中的A琼脂块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的生长素只能从胚芽鞘中间向下运输,表现直立生长;C的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表现为不生长;D的尖端不能感受到单侧光刺激,生长素均匀向下运输,表现为直立生长;图2中在单侧光刺激下,尖端的生长素横向运输,使M比N中的生长素含量高,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放M的长得比放N的快,由于没有尖端部位,胚芽鞘都表现直立生长。

[答案]A

考点整合二: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分析

1.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通过促进细胞纵向伸长而促进植物生长。

2.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两重性: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3.生长素发挥生理作用的影响因素

(1)生长素浓度与器官种类

从曲线图可看出:

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促进效果不同或抑制效果不同)。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

根>芽>茎),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也不同。

③曲线在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不同的促进效果,而且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AA′、BB′、CC′段表示促进作用逐渐减弱;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相应的器官无影响,超过A′、B′、C′点的浓度,相应器官的生长将被抑制。

切记:

不能把AA′、BB′、CC′段当作抑制作用区段。

(2)细胞成熟程度:

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老细胞则比较迟钝。

(3)植物种类:

一般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

4.体现生长素作用特点的实例(顶端优势)

(1)产生原因: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部位运输,导致靠近顶芽部位的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

(2)解除方法:

摘掉顶芽。

【例2】(2010·苏州期末)下图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玉米胚芽鞘的伸长生长的影响,按以下图示方法处理中,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会向右弯曲的是

[答案]AB

【互动探究2】(2009·广东卷)在5个相同的琼脂块上分别放置1~5个水稻胚芽鞘尖端,几小时后将这些琼脂块分别紧贴于5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经暗培养后,测定胚芽鞘弯曲角度(如下图所示)。

正确的结果是

[答案]A

考点整合三:

其他植物激素及植物激素的应用

1.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比较

名称

合成部位

主要作用

赤霉素

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芽和幼根

①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②诱导开花;③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细胞

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①促进细胞分裂,延缓叶片衰老;②诱导芽的分化

脱落酸

根冠和萎蔫的叶片等

①促进芽和种子的休眠;②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促进果实成熟

2.植物激素的应用

(1)生长素及其类似物:

可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可培育无子番茄等无子果实;可作为除草剂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里的双子叶杂草;烟草“打顶”后于伤口施用生长素类似物,以保证烟草的产量和品质。

(2)赤霉素及其类似物:

使芦苇、莴苣等植株增高,产量增加;促进种子、马铃薯块茎等的萌发。

(3)细胞分裂素及其类似物:

瓜果、蔬菜和鲜花的保鲜;促进种子的萌发。

(4)脱落酸及其类似物:

水稻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脱落酸随水流走而含量减少,可使水稻种子早发芽。

(5)乙烯及其类似物:

可用于瓜果的催熟。

(6)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以调节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之间的浓度比,可以调控芽的分化和根的形成,这说明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例3】(2010·西安模拟)将休眠状态的枫树种子与湿沙混合后放在0~5℃的低温下1~2个月,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这种方法叫层积处理。

下图表示枫树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种子破除休眠的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存在________关系。

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铃薯块茎收获后也存在类似的休眠现象,要破除休眠使之提前萌发可以使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拮抗

植物的生命活动,不只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的

赤霉素或细胞分裂素

(3)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的天气,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

这种现象与图中________激素密切相关,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脱落酸

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或破坏),解除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各类植物激素的作用及激素间的协调作用,同时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1)赤霉素(或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而脱落酸则抑制种子的萌发,两者之间是拮抗的关系。

种子的萌发等生命活动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2)要使马铃薯块茎提前萌发,也可采用赤霉素或细胞分裂素处理。

(3)为教材后拓展题的变式,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或破坏),解除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水分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

【互动探究3】(2010·南通质检)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同种植物的枝条情况也会不一样,比如幼芽的数量等都会影响生长素的产生,所以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不一定相同。

④极性运输并不受重力影响,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所以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可以进行极性运输。

[答案]A

小专题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点整合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反射弧的5个基本环节和兴奋传导方向: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感受器是指感觉(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等。

(2)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

但在反射弧的前三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完好的情况下能产生感觉,产生感觉不属于反射。

(3)反射弧中兴奋的单向传导,取决于突触部位兴奋的单向传递。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表现为外负内正。

(2)在膜外,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都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3)双向传导:

人为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上任何一点,引起的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同时向两端传导。

(4)传导形式:

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兴奋传递的结构基础——突触:

突触是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由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含组织液)和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三部分构成。

(2)兴奋传递的过程:

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间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通过突触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突触类型

①轴突——树突型突触

②轴突——胞体型突触

(3)兴奋传递的特点

①单向传递,即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单向传递的原因是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②突触延搁。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

特别提示:

(1)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导致的。

(2)突触后膜上也有静息电位,当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时,突触后膜上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兴奋传到了突触后膜。

【互动探究1】(2010·江苏卷,13)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

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与分析能力。

依据突触的结构可判断图中Ⅰ为传入神经,Ⅱ为传出神经,伸肌肌群中既有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感受器),也有传出神经元的神经末鞘(效应器),A项正确;脊髓等低级中枢的活动可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控制,B正确;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则a处将由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变为动作电位(内正外负),后又恢复静息电位(内负外正),C正确;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答案]D

考点整合二:

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1.人和动物体内主要激素的分泌部位及功能

激素

内分泌腺

主要生理作用

甲状腺

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性激素

睾丸

或卵巢

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的产生,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雌激素能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

胰岛素

胰岛B

细胞

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胰高

血糖素

胰岛A

细胞

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生长

激素

垂体

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甲状

腺激素

垂体

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2.激素间的关系

(1)纵向关系——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分级调节),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如图所示:

注:

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2)横向关系——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协同作用:

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如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促进产热——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提高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

拮抗作用:

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如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

【例2】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可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进b合成和分泌某激素

B.b与a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可表现为协同作用

C.c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而且有分泌功能

D.a、b、c中,c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影响最小

[答案]D

【互动探究2】(2010·广州调研)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激素的特点是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B.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

C.众多的激素分子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对所有细胞都起作用

D.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

[答案]C

小专题三免疫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比较

说明:

记忆细胞的特点是寿命长,对抗原高度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并参与二次免疫反应。

如果同样抗原第二次入侵,记忆细胞能作出更快、更强的反应,即很快分裂增殖产生新的效应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从而更快地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也是成年人比婴幼儿少患传染病的原因。

特别提示:

(1)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有:

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记忆B细胞。

(2)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有:

B细胞、T细胞、记忆B细胞、记忆T细胞。

【例5】(2009·重庆理综)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解析]A错误:

使靶细胞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B正确:

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除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外,还能分泌淋巴因子,增强相应免疫细胞的功能;C错误:

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分泌的,而效应B细胞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D错误:

释放白细胞介素的是效应T细胞。

[答案]B

【互动探究5】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效应T淋巴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所以A项正确;分泌抗体是效应B淋巴细胞的功能,所以B项错误;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故C项正确;每一个特定的效应B淋巴细胞都是由B淋巴细胞受特定的抗原刺激后增殖、发化形成的,且只能分泌一种与这种特定抗原对应的抗体,所以D项正确。

[答案]B

【专题演练】

1.下图是人体肝细胞内糖代谢部分过程简图,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C6H12O6从毛细胞血管进入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3层膜

B.图示中的③④过程均会使细胞中ADP的含量上升

C.物质A可表示肝糖原,人体内胰岛素浓度升高,则①过程将加快

D.物质B表示丙酮酸,人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则②过程将加快

2.下图所示,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与甲图信息传递有关的体液环境依次为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l传送到细胞2快

C.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蛋白来识别信息

D.乙图中细胞4可以是:

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

3.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如铁人三项赛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h)

0

1

2

3

4

胰岛素含量(μU·ml)

14.2

12.0

8.9

7.5

6.2

胰高血糖含量(Pg/ml)

65

100

153

220

420

A.胰岛β细胞分泌增多,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长时间运动机体消耗大量能量,因而血糖浓度会不断降低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

D.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脂肪的分解,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

4.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刺激a点,可引起肌肉收缩

B.当a点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会发生急剧变化,钾离子内流

C.a处产生的兴奋不能传递给脊髓内的中间神经元

D.中间神经元既具有突触小体,又具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5.下列各项关于正常人体内发生的生理活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淋巴因子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通常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

B.动物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迅速被分解

D.唾液淀粉酶随食物进入胃腔后会被分解

6.下图为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激素甲是人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B.下丘脑还可产生某种释放激素直接促进激素甲的分泌

C.该调节过程包含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

D.缺乏激素甲的病人体内蛋白质供能的比例会增加

7.下列因果关系的搭配,正确的是()

原因

现象

A

午间温度过高致叶片气孔关闭

因CO2供应不足使光合速率降低

B

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增加

尿量增加

C

因为胰岛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二者在血糖调节中是拮抗关系

D

顶芽生长素浓度高于侧芽

顶端优势现象

8.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由于c的作用使细胞代谢增强,同时产生了较多的水,所以激素e的含量适当降低

D.皮肤在体温调节的反射弧中只能作为效应器

9.广西已成功以甲流康复者血液救治了一名重症患者,其救治机理主要是因为甲流康复者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

A.甲流病毒的抗原B.甲流病毒的抗体

C.甲流病毒的记忆细胞D.淋巴因子

10.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出现的现象是()

A.产生记忆T细胞B.产生抗体

C.产生淋巴因子D.导致靶细胞破裂

11.右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调节方式的特点是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B.如果分泌物是胰岛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肝细胞

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靶细胞可以为胰岛细胞

D.如果靶细胞为垂体细胞,则分泌细胞可以为甲状腺细胞

12.左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右图表示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图中c点所对应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1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尖能够产生细胞分裂素

B.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

C.幼根、幼芽中含较多的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不含乙烯和脱落酸

D.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

14.下图是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种液体合称为_________,四种液体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

试以图示表示这四种液体物质交换情况(用箭头和数字表示):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只写序号),A的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填序号),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______。

(3)②与①相比,成分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是__________;

(4)图中的D代表__________。

15.图甲表示从青蛙体内分离出一部分新鲜的腓肠肌及相连的部分神经组织,图中a为神经纤维与腓肠肌细胞的连接处。

图乙是图甲中a部位的扩大图,其中Ach(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当兴奋传到传出神经末梢时,Ach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

(假设在实验过程中,适宜条件下肌肉和神经组织均能保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利用上述材料做了如下一些实验:

实验一:

将2个微电极置于上图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并与灵敏电流计正负两极相连;微电流间隙刺激e处,结果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偏转。

实验二:

将一定浓度的阿托品溶液滴加在脊柱与c点之间的某处(d),重复实验一,结果与实验一相同;再将一定浓度的阿托品溶液滴加在神经肌肉连接处(a处),重复实验一,结果肌肉不收缩,但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同实验一;

实验三:

将一定浓度的阿托品溶液滴加在脊柱内部处,重复实验一,结果肌肉不收缩,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1)预测实验一中每一次刺激后指针偏转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说明阿托品溶液阻断兴奋在   ,而不影响兴奋在     。

(3)实验三结果说明脊柱内部。

(4)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断的分解,则会导致。

(5)研究表示,不少重症肌无力者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抗体,它除了与病毒结合之外,还能与Ach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递,导致重症肌无力。

这说明患者所感染的病毒表面有一种与Ach受体相似。

在免疫学上这种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