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87349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98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

《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docx

邯钢250t转炉施工组织设计B1

第一章.施工方案

一.1总体施工思路及施工顺序

土建第一阶段:

柱基础、转炉基础、旋流井、深管廊先施工。

钢结构阶段:

土建第一阶段施工完后,安装厂房钢结构和转炉高跨平台。

土建第三阶段:

钢结构施工完毕后,土建进行设备基础施工。

设备安装阶段:

土建设备基础施工完后,开始设备、电气、管道施工。

详见第二章2.5节。

一.2施工阶段划分、主要工序的时间安排及指标

第二章2.5节和第四章4.1节。

一.3施工测量

8.1.1施工区域测量控制网

a.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首先对业主提供的建筑物定位桩点进行复测。

施测时要求其测角中误差不低于±3.5″,边长相对中误差不低于1/40000。

施测完毕后将复测点位误差成果同调整方案及时上报业主及监理单位。

 

平面基准点复测

首先对业主提供的建筑物定位桩点或用地红线桩点进行复测。

施测时要求其测角中误差不低于2.5〃,边长相对中误差不低于1/40000。

施测完毕后及时将复测点位误差成果同调整方案报业主及监理单位。

•布设方法及精度要求

根据该区域建筑物的布置特点及现有地形条件,平面控制点布设成导线网。

主要基线点按不低于一级导线精度进行测设,测角中误差不低于±3.5〃,边长相对中误差不低于1/50000。

•内业计算及提交资料

一级导线网要采用专业的测量平差软件TOPADJ进行严密平差计算,将测量成果及时报业主及监理单位审核。

•使用仪器

复测及一级导线布设、联测均采用测角精度为1〃、测距精度为(1mm+2*Dppm)的索佳高精度全站仪。

•点位标志

一级控制点的埋设采用混凝土基础预埋铁件形式。

首先在现场进行初定位,然后挖500×500×800的方坑,用C20混凝土浇筑,并在混凝土表面埋设150×150×14mm的预埋铁。

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将控制点准确测设在标板上,点位以钻眼镶铜丝作为点标记,同时在铁件上标出控制点编号。

•点位保护

控制点外圈设置表面为红白漆相间的钢管及护栏进行保护,另外控制桩均进行挂牌标识,标识牌上要注明桩的等级、编号。

b.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高程基准点的复测

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至少应提供三个),进行复测检查,并及时将复测结果报业主及监理单位。

•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若甲方提供的已知水准基点离施工区较近,可直接利用已知高程点做为场区高程控制点;若提供水准基点较远,为了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及沉降观测的需要,必须建立场区高程控制网。

•布设方法及要求

(1)场区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线或附合路线,水准点个数不少于三个;

(2)在布设附合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与甲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间埋设半永久性高程点,埋设3-6个月后,再进行联测,测出场区半永久性水准点的高程,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3)控制点距离建筑物、构筑物不小于30m,考虑施工区域有限,也可设在周围稳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

•精度要求

若同时做为沉降观测基点,应不低于二等水准的精度要求,即附合或环线闭合差≤4√L(L为路线长度,单位km)

8.1.2施工过程中的细部放样

a.常规轴线及标高的放样

•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采用三点成一线及转直角复测),再按投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施工控制线,且每次控制轴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基础施工采用悬吊钢尺法将标高导入护坡桩上,且基坑四周不少于四点(每一个方向不少于一点),校核无误后方可引测其它控制标高点,必须两点以上后视且两后视点标高差在规定范围之内。

b.测量误差控制

•为保证误差在允许限差以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按《城市测量规范》要求执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当控制轴线长度>20m时,轴线间互差≤1/7000(相对误差);当控制轴线长度≤20m时,轴线间互差≤±3mm;

(2)各种结构控制线相对于轴线≤±3mm;

(3)标高小于±5mm;

(4)垂直度层高≤±8mm,全高长度/1000且不大于3mm;

•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

(1)仪器各项限差符合同级别仪器限差要求;

(2)钢尺量距时,对悬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垂曲及倾斜改正;

(3)标高抄测时,采取独立施测两次法,其限差为±3mm,所有抄测应以水准点为后视;

(4)垂直度观测:

若采取吊垂球时应在无风的情况下,如有风而不得不采取吊垂球时,可将垂球置于水桶内。

一.4转炉、连铸基础及精炼炉基础施工方案

一.4.1工艺流程:

测量定位、放线→土方开挖→大底板施工→基础施工→土方回填。

一.4.2施工测量控制方案

一.4.2.1施测准备

本工程我们将采用日本产索佳全站仪SETZ110施测厂区平面控制网,德国产蔡司NA28自动调平水准仪施测首级水准控制网。

采用J2型光学经纬仪、S3型水准仪配合施工。

所有仪器使用前必须经过有关部门进行检定,必须有检定合格证。

测量人员施测前必须学习,熟悉施工图纸。

了解掌握施工标高、水准点、相对标高及绝对标高之间的关系。

已知控制点与各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一.4.2.2施测过程

A.根据甲方提供的已知控制点,进行自身的联测,校核。

并由确定某一已知控制点,引测本工程的厂区控制网,并做控制网成果报告,送交工程监理验线,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做为本工程的首级控制使用。

B.为满足施工的需要,准备行线埋设12个控制点,列线埋设8个控制点,所有控制点均含平面控制及高程控制。

控制点形式严格按照冶金测量规范规定:

先挖一锥体坑,坑深至冻土层以下200mm,坑口大小视深度而定,然后浇筑砼,并埋设控制标板,标板为200×200×10的铁板,下面焊有四个带钩的钢筋,并同时埋设高程控制点,如图所示:

 

200

平面控制标板高程控制点

C.根据厂区首级控制施测各建筑物控制网。

主要控制各建筑物的纵横轴线及主要设备基础中心线。

施工过程中主要部位(垫层线、垫层高、主要设备基础模板线、模板高、交工线、交工高)均提交监理工程师验线,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一.4.2.3变形观测

对需要进行变形观测的重要建筑物,要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及荷重分布情况布设变形观测点。

施工中经常对建筑物做沉降观测,下面以沉降观测为例做以下施测方案。

A.观测点的布设:

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及建筑物荷重分布情况布设观测点。

观测点本身牢固稳定,确保长期保存。

B.观测时间和次数:

按设计要求或按冶金测量规范规定观测。

保证做到观测人员固定,使用仪器固定,使用控制点固定,观测路线固定。

C.为了确保观测精度,我们采用德国产蔡司002精密水准仪观测。

一.4.3桩承台施工

一.4.3.1桩头破桩要求:

根据设计和施工规范,严格要求桩身深入承台内50—100mm。

一.4.3.2桩钢筋焊接要求焊接10d,焊条满足设计要求,且钢筋必须满足设计锚固要求,钢筋四散成45°角。

一.4.3.3承台施工必须保证承台的尺寸,尤其保证厚度,保证承台的承载抗剪要求。

一.4.3.4破桩时,先用钎子剔出主筋到承台底标高以上100mm处,然后在此处截断,保证断面的平整。

一.4.4土方工程

一.4.4.1卸土场地

卸土场地应选择运距较近的场地进行卸土,并在厂区内由甲方指定一个存土场,作为存放回填土场地。

一.4.4.2工程特点

本工程具有基槽深、土方量大、工期紧等特点。

组织施工时,要针对这些特点,合理组织施工机械,精心安排工作面,采用多机组、多层段、多班次立体交叉流水作业。

做到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同时做好各工种、各工序的配合,保持多机组连续作业,体现机械化施工,高效率、高速度。

一.4.4.3施工准备

A.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

(1)土方工程开工前应对施工现场地上、地下障碍物进行全面调查,并制定排障计划和处理方案。

(2)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方可继续施工。

B.测量放线及测量桩、点的保护

a.土方工程开工前,红线桩及建筑物的定位需经有关部门检验核准后方可动工。

b.土方工程开工前,要根据施工图纸及轴线桩测放基槽,开挖上下口白灰线。

c.机械施工易碰压测量桩,因此,基槽开挖范围内所有轴线桩和水准点都要引出机械施工活动区域以外,并设置涂红白漆的钢筋支架以保护。

一.4.4.4主要施工方法

A.基坑分层开挖

当基槽开挖深度大于常用挖土机最大挖土深度时,可采用分层开挖。

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基槽开挖深度、挖土机合理挖土深度、土质、水位情况以及综合考虑基槽的其它要求和做法等。

B.边坡确定

根据本特点,参照规范要求及有关规定确定边坡坡度:

第一层按1:

0.5放坡,第二层按1:

0.75放坡,层间加设1.5m宽平台。

C.坡道的开设

坡道的开设要根据机械设备、开行路线以及施工现场的情况而定。

坡道开设是否合理是深基础土方施工的关键之一。

坡道的宽度为6—8m,坡道为1:

6—10。

坡道可设在槽外或槽内,也可采用槽内外相结合的方法。

考虑到本工程采用多机组、分层段流水作业的情况下,分别开设三个二层施工的坡道,采用槽内外相结合的方法。

开挖示意图如下:

 

一.4.4.5回填土施工

A.基坑回填前,应对基础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经质监站作出质量等级核定后,方可填土。

土方回填须配合土方检验人员,分层夯实并及时检验。

B.基坑回填土方的施工要点

填方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要控制适宜含水量。

当采用不同的土回填时,应按类有规则地分层铺填,不得混杂使用,以得水分排除和基土稳定,并避免在填土内形成水囊和滑动现象。

基坑回填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填土前,应清除基坑内的积水和有机杂物。

基础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的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伤时,方可回填。

C.基坑回填土方时,应在相对的两侧或四侧同时进行。

每层均须仔细压实,每层铺土厚度和压夯遍数,视土的性质、设计所要求的密实度和所使用的压实机具的性能而定。

D.填土应预留一定的下沉高度,以备在堆重或干湿交替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土体逐渐沉落密实。

E.夯实之前,对填土应初步平整,打夯机依次夯打,均匀分布,不留间隙。

一.4.5钢筋工程

(1)钢筋加工

接头距钢筋弯折处的距离要大于10d,且不在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箍筋、拉筋的弯钩及箍筋形式严格按照结构设计总说明的要求加工。

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见下表。

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d为钢筋直径)

砼强度等级

钢筋类型

C20

C25

≥C30

I级

35d

30d

25d

II、Ⅲ级

d≤25

45d

40d

35d

d>25

50d

45d

40d

(2)钢筋定位

钢筋采用焊接钢筋马凳固定上层筋准确位置,间距1500mm,在跨内通长设置。

在底板中插筋定位措施:

钢筋采用定距框保证主筋间距位置准确,钢筋保护层采用混凝土同比砂浆垫块。

当钢筋排列稠密,以致影响砼正常浇注时,可同设计人员协商,采取措施,以保证砼的浇注质量。

见附图:

(3)钢筋接头形式

Ø20以下采用闪光对焊,Ø20以上采用直螺纹连接。

直螺纹连接工艺流程:

直螺纹接头施工

参加直螺纹接头施工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操作。

钢筋应先调直再加工,切口端面宜与钢筋轴线垂直,端头弯曲、马蹄形的应切去,不得用电气焊切割,必须用无齿锯切割。

连接接头方法如下图所示:

钢套筒为45号钢,其机械性能应满足要求,表面不得有裂纹、折叠等缺陷。

套筒应有出厂合格证,分批验收。

钢套筒允许偏差

套筒外径D

外径允许偏差

长度允许偏差

≤50

±0.5

±2

>50

±0.01D

±2

钢筋丝头加工

直螺纹钢筋下料采用钢筋切断机和无齿锯,不得用气割下料。

钢筋下料时,要求钢筋端面与钢筋轴线垂直,端头不得弯曲,不得出现马蹄形。

加工钢筋直螺纹时,应采用水溶性切削润滑液;当气温低于0℃时,应掺入15%~20%的亚硝酸钠。

套丝机对钢筋套丝时,必须用水溶性切削液,不得在不加润滑液的情况下套丝,也不得用机油做切削液。

钢筋端部螺纹应经牙形规及卡规进行检查,保证牙形质量及小端直径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钢筋端部螺纹采取10%的抽查率,如发现有不合格的端部螺纹,应对该批端部螺纹进行逐个检验,不合格的螺纹应切去重新套制。

为了保护加工好的钢筋端部螺纹不致在运输过程中碰损,加工后的螺纹应带上特制的塑料保护帽。

端头不得有与钢筋轴线相垂直的横向表面裂纹。

套筒需进行表面防锈处理,套筒材料、尺寸、螺纹规格、精度等级应符合产品设计图纸的要求。

钢筋丝头加工应根据钢筋规格调整或更换涨环刀。

钢筋丝头加工应根据钢筋规格调整或更换涨环刀。

接头检验

钢筋直螺纹接头的型式检验报告由技术提供单位提供(有效的),检验要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的各项规定。

全部试件合格后,方准进行接头的连接施工。

钢筋丝头、连接套筒应符合下表规定;

钢筋丝头、连接套筒质量检验

序号

检验项目

量具名称

检验要求

1

螺纹圈数

目测

牙型饱满,完整丝扣圈数应符合表1

2

丝头长度

卡尺或专用量规

应满足表1的要求

3

螺纹直径

通端螺纹塞规

能顺利旋入螺纹

止端螺纹塞规

允许环规与端部螺纹部分旋合,旋入量不应超过3P(P为螺距)

4

外观检查

目测

表面应无裂纹和影响质量的其他缺陷

5

外形检查

卡尺或专用量规

长度及外径应满足尺寸公差要求

6

螺纹尺寸

通端螺纹塞规

能顺利旋入连接套筒并达到旋合长度

止端螺纹塞规

赛规不能通过套筒内螺纹,但允许从套筒两端部分旋合,旋入量不应超过3P(P为螺距)

现场连接施工

直螺纹接头的连接,应用专用力矩扳手进行施工,直到听见“咔嗒”响声时停止,接头拧紧力矩表的规定。

接头拧紧力矩表

钢筋直径(mm)

20—22

25

28

32

拧紧力矩(N.M)

200

250

280

320

一.4.6螺栓固定架施工

侧壁顶面螺栓固定采用螺栓固定架,固定架采用角钢制作,在标高±0.000以下底板及侧壁混凝土浇筑时预埋铁件,固定架底部与预埋的铁件焊牢固。

铁件埋设时要根据固定架立杆的位置设置,并根据螺栓固定架的高度,螺栓重量等选用角钢,螺栓直径:

φ≤36mm,立杆选用∠75×6角钢,横杆、斜撑采用∠50×5角钢;螺栓直径:

36mm<φ≤50mm,立杆选用∠100×10角钢,横杆斜撑采用∠50×5角钢。

立杆间距根据螺栓位置而定,安装调整完毕后,螺栓与固定架中间拉接采用Φ20钢筋。

线架采用Φ20钢筋。

螺栓的固定架要与模板支撑系统、钢筋支架等分离开,以免施工荷载使之发生位移。

螺栓安装见下面示意图。

在施工中,螺栓安装标高一般比设计标高提高5~10mm,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造成螺栓下沉。

侧壁侧面螺栓安装

侧面采用竹胶板钻孔并配合螺母将螺栓卡在模板上,在基础面向内300处设置纵横间距同螺栓的钢筋焊接网片,并将螺栓点焊在网片筋上,以保证螺栓的稳定性(见下图)。

侧面螺栓定位采用经纬仪定位,水准仪控制标高,定位时可先将模板支好,校正好垂直度及平整度,并将模板支撑牢固,然后用经纬仪配合定位,在模板上弹出螺栓中心线,然后用电钻钻孔穿螺栓。

也可先配好模板,然后在模板上弹出螺栓中心线,钻好孔后再支设。

钻孔一定要保证孔的中心位置与螺栓中心位置一致,误差不超过1mm。

钻好孔后,提前在螺栓露头的根部焊接钢筋横挡,然后将螺栓从里面穿过孔,外边用螺母校紧,保证螺栓露头长度。

待校正好露头长度、中心位置及垂直度后,里面将螺栓与固定螺栓用的钢筋网片焊接牢固,外边再将螺母进行二次校紧,以保证螺栓稳定性。

安装完毕后,进行一次全面复查,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同时,在浇筑砼过程中采取挂线并配合测量仪器对螺栓进行时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用经纬仪和钢尺在固定架上部测螺栓中心,并用冲子刻点或钢锯画线。

将地脚螺栓插入固定架,先初步找正螺栓顶部轴线位置,使误差在±2mm以内,再找正垂直度,便其在L/50-L/100(l为螺栓长度)以内,然后在底部焊拉结条于固定架上使之稳固。

标高误差在(0,+10)以内。

用经纬仪或挂线、吊线坠检查校正螺栓相对位置标高和垂直度,校正垂直度应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进行。

全部螺栓校正固定完毕后,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无误后即可浇筑砼。

浇筑砼时要避免振动固定架和螺栓,当砼浇筑到螺栓长三分之一时,应对主要螺栓中心线进行一次复查。

转炉炉下车辆轨道螺栓安装

螺栓安装好后,为防止污染和锈蚀,在混凝土浇灌前,将螺栓外露部分用塑料布进行包裹。

在混凝土终凝后,将塑料布解开,丝扣部分涂上黄油再进行包裹。

转炉炉下车辆轨道螺栓安装

螺栓安装好后,为防止污染和锈蚀,在混凝土浇灌前,将螺栓外露部分用塑料布进行包裹。

在混凝土终凝后,将塑料布解开,丝扣部分涂上黄油再进行包裹。

一.4.7模板工程

一.4.7.1本工程采用600定型组合钢模板,φ48×3.5钢管扣件支撑,立模用φ12钢筋做拉条固定,间距900mm左右。

一.4.7.2各项工程基础模板支模一定要配模,支模后模板顶面要平齐,以方便浇筑砼,支撑一定要牢固,防止变形,侧模斜撑的底部,应加设垫木。

带螺栓基础其模板和螺栓安装、加固见下图:

杯口基础支模示意图:

一.4.8砼工程。

一.4.8.1根据现场砼的施工用量,采用2台H-1500型自动化搅拌站,生产效率70m3/h,称量精度为:

砂石±3%、水±2%、水泥±2%、外加剂2%。

一.4.8.2运输:

备有6台砼搅拌运输车,由2台拖式泵和1台汽车泵泵送入模。

一.4.8.3浇筑方法:

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分层浇筑、顺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

浇筑方案示意图:

砼振捣: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入点间距为400mm,插入时做到快插慢拔,每一点振捣时间为20-30s,同时注意分层浇筑时,每层混凝土厚度应不超过振捣棒长的1.25倍,在振捣上层时,应插入下层中50m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砼初凝之前进行。

一.4.8.4大体积砼施工中防止收缩裂缝的技术措施:

A.水泥选择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使得砼出现早期温升后期降温的现象。

所以应选用中热或低热的水泥品种,如矿渣硅酸盐水泥,在配制砼配合比时减少水泥用量。

B.掺加外加剂

在砼中掺加外加剂可以使砼获得所需要的特性,使砼的和易性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减少拌和水,节省水泥,降低水泥水化热,加剂掺量由试验确定。

C.掺入粉煤灰

掺入粉煤灰可以代替部分水泥,改善砼的粘塑性,可泵性,降低了砼的水化热,改善了砼后期强度。

D.砼浇筑

浇筑转炉基础时采用串筒下料,浇筑方法采用分层分段,薄层浇筑,一次到顶。

砼的泌水采用软抽水泵及时排出。

12-14小时后覆盖塑料薄膜草袋经水润湿养护。

E.控制浇筑温度

为降低混凝土的总温升减少结构物的内外温差,控制砼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

在底板中央设置测温点,分别测量底部、中部、表面温度,以控制内外温差。

F.砼养护

根据转炉基础的具体情况,在砼表面铺设一层塑料薄膜两层草袋进行养护,其作用:

(1)减少砼表面热散失,防止产生表面裂缝。

(2)延长散热时间,充分发挥砼的潜力和材料的松弛特性。

使砼的平均总温度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砼抗拉强度,防止产生贯穿裂缝。

(3)确保适宜的潮湿条件下,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

(4)混凝土在潮湿条件下,可使水泥的水化作用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一.4.8.5大体积砼测温

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是减少温度梯度和湿度梯度,加强测温、养护工作,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部与表面温差≤25℃。

本底板混凝土采用电子测温仪测控温度,具体做法是预埋测温探头进行测温,测温探头的位置具有代表性,按浇筑高度,分布在底、中、表面,按平面尺寸分边缘和中间两种。

测温点距边角和表面100mm,控制指标如下:

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

降温速度不大于1.5~2℃/d;

控制混凝土出罐和入模温度;

如若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接近上述临界值,必须及时增加覆盖层数,防止混凝土温差过大产生裂缝。

在底板中央设置测温点,分别测量底部、中部、表面温度,以控制内外温差。

测温时间:

气温的测量,每天8∶00、12∶00、14∶00、20∶00共测4次。

对拌和材料和防冻剂温度的测量,每工作班不少于2次。

对出搅拌机的砼拌和物的温度,每4h测量一次。

对灌筑前和振捣完毕的温度,每4h测量一次。

对养护期间砼温度的测量:

前三天每2h测一次,以后每4h测一次。

并做好记录,直至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大气温差<20℃、且温度变化趋于稳定,即可结束测温。

在超过养护期后,砼温度可以在气温发生大变化时抽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测记要设专人负责,并做出测温成果即做出温度变化曲线图,及时做好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遇有特殊情况(气温骤降或混凝土内外温差接近25℃时)要及时报告现场主管技术工程师,采取紧急保温措施。

一.4.8.6砼养护:

砼表面压平后,先在砼表面覆盖两层塑料布,根据需要其上覆盖两层岩棉被进行养护,养护过程设专人负责。

塑料布规格为30~40g/m2,岩棉被厚度不得小于40mm。

混凝土立面保温,将塑料布和岩棉被悬挂在模板上。

砼浇筑后,要及时覆盖塑料薄膜,以免砼失水,不必急于覆盖保温层,如发现砼最大温差大于等于15度时,马上覆盖保温层,如最大温差达20度时要盖第二层保温。

保温层在砼达到设计强度且砼最高温度与环境温度差要小于20度,并在中午气温较高时才可安排保温拆除。

一.4.8.7大体积砼施工中防止收缩裂缝的技术措施:

A.水泥选择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使得砼出现早期温升后期降温的现象。

所以应选用中热或低热的水泥品种,如矿渣硅酸盐水泥,在配制砼配合比时减少水泥用量。

B.掺加外加剂

在砼中掺加外加剂可以使砼获得所需要的特性,使砼的和易性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减少拌和水,节省水泥,降低水泥水化热,加剂掺量由试验确定。

C.掺入粉煤灰

掺入粉煤灰可以代替部分水泥,改善砼的粘塑性,可泵性,降低了砼的水化热,改善了砼后期强度。

D.砼分层浇筑

基础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浇筑,约400mm为一层,当已浇筑的下层混凝土尚未凝结时,就开始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

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浇筑。

基础混凝土分层浇筑见下面示意图。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振捣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拌和物运到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混凝土运输、浇筑间歇全部时间不得超过下表规定。

混凝土浇筑允许间歇时间(min)

混凝土强度等级

大气温度

大气温度

≤25℃

>25℃

≤C30

120

90

>C30

90

60

为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

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防止产生裂缝。

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

E.控制浇筑温度

为降低混凝土的总温升减少结构物的内外温差,控制砼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

F.砼养护

根据转炉基础的具体情况,在砼表面铺设一层塑料薄膜两层草袋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