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5920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同步练习含答案

6-1-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总分100分,共2大题15题

基础过关(总分53分,共11题)

1.(4分)1953-1957年,我国实施第__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建立____工业化和____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5分)土地改革完成后,政府引导农民参加农业__________,______的合作化速度也大大加快。

国家通过________的方式,逐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到________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____________。

3.(4分)________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

大会宣告____________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________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确立了以________为中心的政治路线。

4.(5分)“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了目标和方向,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集中力量发展( )

A.轻工业

B.重工业

C.交通业

D.农业

5.(5分)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

“工业化一—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第二个五年计划

C.三大改造

D.第一个五年计划

6.(5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将阻隔长江南北交通的“天堑”变为“通途”的第一座桥梁建立在( )

A.武汉

B.南京

C.上海

D.重庆

7.(5分)“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

”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

这两项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④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成功试制飞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8.(5分)(绍兴中考)1956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收入中已占92.7%,社会主义公有制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已达98.8%。

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大跃进”的发动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完成

9.(5分)同仁堂是中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建国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获得进一步发展,影响力不断增强。

国家对其进行改造的方式是()

A.没收

B.公私合营

C.生产合作社

D.租赁

10.(5分)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不包括()

A.农业

B.手工业

C.资本主义工商业

D.交通运输业

11.(5分)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

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

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能力提升(总分47分,共4题)

12.(5分)(台州中考)历史照片是时代的见证。

下面照片“上海市信大祥绸布店庆祝公私合营”发生的历史时期是( )

A.1950-1952年

B.1953-1956年

C.1958-1966年

D.1966-1976年

13.(5分)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

其中,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4.(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

 

(2)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作出了什么决定?

 

(3)这个决定的结果如何?

 

(4)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

试举两例说明。

 

(5)“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1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分配比例图。

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

7.9。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均改编自苏星《新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材料一反映了“一五”计划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我国经济成分变化的结果,并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材料三是哪一会议的内容?

该会议确定了什么政治路线?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总分100分,共2大题15题

基础过关(总分53分,共11题)

1.(4分)1953-1957年,我国实施第__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建立____工业化和____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答案】一;重工业;国家;国防

2.(5分)土地改革完成后,政府引导农民参加农业__________,______的合作化速度也大大加快。

国家通过________的方式,逐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到________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____________。

【答案】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公私合营;1956;社会主义改造

3.(4分)________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

大会宣告____________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________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确立了以________为中心的政治路线。

【答案】1956;社会主义基本;主要矛盾;经济建设

4.(5分)“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了目标和方向,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集中力量发展( )

A.轻工业

B.重工业

C.交通业

D.农业

【答案】B

5.(5分)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

“工业化一—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第二个五年计划

C.三大改造

D.第一个五年计划

【答案】D

6.(5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将阻隔长江南北交通的“天堑”变为“通途”的第一座桥梁建立在( )

A.武汉

B.南京

C.上海

D.重庆

【答案】A

7.(5分)“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

”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

这两项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④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成功试制飞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8.(5分)(绍兴中考)1956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收入中已占92.7%,社会主义公有制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已达98.8%。

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大跃进”的发动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完成

【答案】C

9.(5分)同仁堂是中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建国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获得进一步发展,影响力不断增强。

国家对其进行改造的方式是()

A.没收

B.公私合营

C.生产合作社

D.租赁

【答案】B

10.(5分)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不包括()

A.农业

B.手工业

C.资本主义工商业

D.交通运输业

【答案】D

11.(5分)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

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

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答案】A

能力提升(总分47分,共4题)

12.(5分)(台州中考)历史照片是时代的见证。

下面照片“上海市信大祥绸布店庆祝公私合营”发生的历史时期是( )

A.1950-1952年

B.1953-1956年

C.1958-1966年

D.1966-1976年

【答案】B

13.(5分)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

其中,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D

14.(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

【答案】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作出了什么决定?

【答案】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这个决定的结果如何?

【答案】到1957年年底,各项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

同时,以苏联援建的工业项目为中心,我国工业布局得到改善。

(4)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

试举两例说明。

【答案】东北;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

(答出任意两项即可)

(5)“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答案】说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的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分配比例图。

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

7.9。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均改编自苏星《新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材料一反映了“一五”计划的什么特点?

【答案】优先发展重工业。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我国经济成分变化的结果,并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答案】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我国在1952年至1956年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3)材料三是哪一会议的内容?

该会议确定了什么政治路线?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中共八大。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

为探索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良好的开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