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金融资产.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95576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金融资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二章 金融资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二章 金融资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二章 金融资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二章 金融资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二章 金融资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二章 金融资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二章 金融资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二章 金融资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二章 金融资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第二章 金融资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金融资产.docx

《第二章 金融资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金融资产.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 金融资产.docx

第二章金融资产

第1节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

1、主要包括: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项、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等。

2、分类: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持有至到期投资

3.贷款和应收款项

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确定后不应随意更改

第2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1、分类

1.交易性金融资产

2.指定为以公允~

二、交易性~

1.满足条件之一

1 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股票、债券、基金)

2 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 属于衍生金融工具。

(国债期货、远期合同、股指期货等),其公允~变动大于零时,应将其相关变动金额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时计入当期损益。

若该资产被企业指定为套期工具,另作处理。

3、指定为公~

1.满足条件之一

1 该指定可以消除或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

(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密切相关且均具有利率敏感性)

2 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或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以公允~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

(每日均以公~对该组合进行评价,及时调整组合来应对相关财务风险)

4、会计处理

1.初始确认:

1 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交易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不包括债券溢价、折价、融资费用、内部管理成本及其他与交易不直接相关的费用,如差旅费。

2 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2.后续计量:

1 在持有期间应取得但未发放或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借记“应收利息/股利”,贷记“投资收益”;待收到后,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项目”。

2 资产负债日(6月30日或12月31日),将以公~的金融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如:

公~上升,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 处置该资产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贷方,总变动)。

借方: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第三节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特征:

1.该金融资产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1 有相关合同确定金额和时间(投资利息和本金),权益工具投资X

2 主要是债权性投资(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金融债券等)

3 长期性质,但期限较短(1年以内)的符合条件也可以

2.企业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

(除非遇到一些企业所不能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

·下列情况无明确意图:

1 期限不确定

2 因可预计变化而出售资产

3 资产发行方可以按照明显低于其摊余成本的金额清偿

4 其他表明没有明确意图

另:

对于发行方可以赎回的债务工具,如发行方行使赎回权,√

对于投资者有权要求发行方赎回的债务工具投资×

3.企业有能力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

(足够的财务资源,不受外部因素影响)

·下列情况无能力:

1 没有资金支持

2 受法律、行政法规的限制

3 其他表明无能力

二、无法持有至到期的处理(中途变化)

1.企业应于每个资产负债日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意图和能力进行评价

2.企业将尚未到期投资在本会计年度内出售或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若其金额相对于持有~总额较大时,还应立即将剩余的重分类为可供~,且以后两个完整会计年度不得换回持有~。

下列情况除外:

1 处置日期离到期日较近(前三个月内),且市场利率变化对其公~无显著影响。

2 根据合同约定的定期偿付或提前还款方式收回该投资几乎所有初始本金后,将剩余部分予以出售或重分类。

3 由于企业无法控制~的独立事项所引起。

主要包括:

a.被投资单位信用状况严重恶化

b.因相关税收法规取消了持有~的利息税前可抵扣政策,或显著减少了税前可抵扣金额

c.发生重大企业合并或重大处置,为保持现行利率风险头寸或维持现行信用风险政策

d.因法律、行政法规对允许投资的范围或特定投资品种的投资限额作出重大调整

e.因监管部门要求大幅度提高资产流动性,或大幅度提高持有~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的风险权重

如:

甲公司控股合并了乙,甲认为乙某些持有~在合并完成后分类不合理而重分类√;若甲改变自身的持有~较大部分予以出售×

三、会计处理

1.初始处理:

1 以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

2 实际支付价款中的应收利息应单独确认

3 确认实际利率,并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确定时应考虑所有合同条款(包括提前还款权、看涨期权、类似期权等),但不应考虑未来信用损失;同时,应考虑金融资产合同各方之间支付或收取的、属于实际利率组成部分的各项收费、交易费用及溢价或折价等

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或存续期间无法可靠预计时,应采用该金融资产在整个合同期间内的合同现金流量

2.后续计量:

1 计算摊余成本(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调整后的结果:

a.扣除已偿还的本金;b.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融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积摊销额;c.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2 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贷记“银行存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 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计入投资收益。

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差别较小的,也可以按票面利率计算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4 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将所取得价款与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四、持有至到期投资转换

1.因持有~部门出售或重分类的金额较大,且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所允许的例外情况的,剩余部分应重分类为可供~,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2.重分类日,该投资的剩余部分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在该可供~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投资收益”。

第四节贷款和应收款项

一、贷款和应收款项定义

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其他债权,非金融企业持有的现金和银行存款、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款项、企业持有的其他企业的债权)

二、不包括

1.准备立即出售或在近期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以公允~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3.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4.因债务人信用恶化以外的原因,使持有方可能难以收回几乎所有初始投资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如企业所持有的证券投资基金或类似的基金等。

三、会计处理

1.初始确认:

按发放贷款的本金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一般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债权,通常应按从购货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作为初始确认金额。

如银行,借记“贷款——本金”,贷记“吸收存款”

2.后续计量:

1 根据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如银行,借记“应收利息”,贷记“利息收入”;借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吸收存款)”,贷记“应收利息”

2 若期间贷款存在减值迹象,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资产损失准备”

3 企业收回或处置贷款和应收款项时,将取得的价款与该贷款和应收款项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举例)某银行向某客户发放一笔贷款,会计处理如下:

·发放贷款:

借:

贷款——本金;贷:

吸收存款

·确认贷款利息:

借:

应收利息;贷:

利息收入

借: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吸收存款);贷:

应收利息

·确认减值损失:

借:

资产减值损失;贷:

贷款损失准备

借:

贷款——已减值;贷:

贷款——本金(金额仍为原价)

计算贷款的摊余成本=原价-减值损失金额

·确认收到利息:

借:

存放中央银行存款(或吸收存款);贷:

贷款——已减值(金额为收到的利息)

按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为基础应确认的利息收入=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借:

贷款损失准备;贷:

利息收入

此时,贷款的摊余成本=上摊余成本-收到利息+确认的利息收入

·收到抵债资产:

借:

抵债资产(公允价值)、营业外支出、贷款损失准备(原准备-确认的利息收入);

贷:

贷款——已减值、应交税费

·将抵债资产出租,收到租金:

借: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贷:

其他业务收入

确认抵债资产跌价准备=原公允价值-现公允价值

借:

资产减值损失;贷:

抵债资产跌价准备

·确认抵债资产租金:

借:

存放中央银行存款;贷:

其他业务收入

确认发生的维修费用××元:

借:

其他业务成本;贷:

存放中央银行存款

确认抵债资产跌价准备=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金额

借:

资产减值损失;贷:

抵债资产跌价准备

·确认抵债资产处理:

借: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售价)、抵债资产跌价准备、营业外支出(相关税费)

贷:

抵债资产、应交税费

第五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定义:

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金融资产)

·某项金融资产具体应分为哪一类,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等因素。

金融资产的分类应是管理层意图的如实表达。

2、会计处理

1.初始确认:

1 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应计入初始入账金额;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贷:

银行存款)

2 可供出售~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借: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贷:

银行存款)

3 若购入债券支付价款比票面总金额大,借:

可供~——成本、利息调整;贷:

银行存款

2.后续计量:

1 期间取得的利息(到付息期时)或现金股利(宣告发放时),应计入投资收益(当期损益);

(借:

应收项目;贷:

投资收益)

(收到时,借:

银行存款;贷:

应收项目)

2 资产负债日,按公~计量,公~变动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而通常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所有者权益);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 发生的减值损失,应计入当期损益;

4 若可供~是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其形成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5 处置可供~,将取得的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同时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转出,计入投资损益。

(借:

银行存款、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投资收益;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

(举例)

·购入债券: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利息调整;贷:

银行存款

·收到债券利息、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实际利息=支付价款*实际利率

应收利息=票面金额*票面利率

摊余成本=支付价款+实际利息-应收利息

借:

应收利息;贷:

投资收益、可供~——利息调整

借:

银行存款;贷:

应收利息

借: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摊余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差额);

贷:

可供~——公允价值变动

第六节金融资产减值

一、确认

在资产负债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单项或一组)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计入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1.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

1 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2 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3 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

4 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5 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

6 无法辨认一组金融资产中的某项资产的现金流量是否已经减少,但根据公开的数据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该组金融资产自初始确认以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已减少且可计量,如该组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支付能力逐步恶化,或债务人所在国家或地区失业率提高、担保物在其所在地区的价格明显下降、所处行业不景气等;

7 债务人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使权益工具投资人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

8 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

9 其他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同时,应注意:

损失事项必须影响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并且能够可靠地计量。

对于预期未来事项可能导致的损失,无论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均不能作为减值损失予以确认。

企业通常难以找到某项单独的证据来认定金融资产是否已发生减值,因而应综合考虑相关证据的总体影响进行判断。

债务方或金融资产发行方信用等级下降本身不足以说明企业所持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但若将债务人或金融资产发行方的信用等级下降因素,与可获得的其他客观的减值证据联系起来,往往能够对金融资产是否已发生减值作出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